照明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7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照明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车辆车内顶灯在夜间或无光环境下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顶灯大多照射角度不可调节,使用角度单一,十分不方便,即便是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其结构过于复杂,操作不便,空间占用大,空间利用率低。
3.公开号为cn2168444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顶灯,虽然出光角度可调,但是其调节范围单一,仅能在平面范围内进行转动。
4.公开号为cn11039517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顶灯,丰富了顶灯控制方式,但是灯光的照射方向不可调节。
5.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照明灯组件,使得该照明灯组件的出光角度可调节成为了本领域丞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照明灯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组件,通过将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旋转限位部,即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间隙内,并可在转动间隙内转动,使得当用户在使用照明灯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旋转支架使得旋转支架内的照明件改变照明角度,从而照明件可多角度进行照明,提升了实用性,增加了用户体验感。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底座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面;旋转限位部,所述旋转限位部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旋转限位部的另一端形成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面的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形成转动间隙;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所述旋转限位部且可在所述转动间隙内转动,所述旋转支架上设置有照明件。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组件,旋转限位部的一端与底座的第一限位面连接,旋转限位部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与底座间隔设置以形成转动间隙,旋转支架上设置有照明件,通过将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旋转限位部,即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间隙内,并可在转动间隙内转动,使得当用户在使用照明灯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旋转支架使得旋转支架内的照明件改变照明角度,从而照明件可多角度进行照明,提升了实用性,增加了用户体验感。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支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旋转限位部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转动间隙内,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旋转限位部的直径;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外壳内限定出适于容纳所述照明件的容纳腔。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构造为球面,所述连接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面的第一支撑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均构造为球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照明灯组件还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第一限位槽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所述阻尼件的第二限位槽。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部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凸部包括:配合段,所述配合段内形成有适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旋转限位部的安装槽;延展部,所述延展部设置于所述配合端的径向外周,所述延展部朝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限位面。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照明灯组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分别穿过所述配合段和所述旋转限位部并将所述配合段与所述旋转限位部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照明件构造为多色照明件。
17.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灯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灯组件,因此该车辆上用户在使用照明灯时,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转动照明灯照射角度,并且还可通过当前所处环境调节照明灯的颜色,提升了该车辆上照明灯的实用性,提升了该车辆上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大大提高了该车辆在市场的竞争力。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组件总装图;
2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盖总成分解示意图;
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及外壳周边零件分解示意图;
2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组件剖视图。
26.附图标记:
27.照明灯组件1,
28.底座10,旋转限位部11,限位凸部12,
29.旋转支架13,连接部131,外壳132,
30.阻尼件14,紧固件15,导光体16,镜片17,线束18,
31.卡接凸起19,第一卡接片20,第二卡接片21,第三卡接片22,照明灯壳体23,
32.旋钮24,第一限位面25,照明件26。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现有技术中,车辆车内顶灯在夜间或无光环境下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顶灯大多照射角度不可调节,使用角度单一,十分不方便,即便是可调节照射角度的照明灯,其结构过于复杂,操作不便,空间占用大,空间利用率低。
35.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组件。
3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组件1包括:底座10、旋转限位部11和旋转支架13。底座10适于与车辆的车身连接,底座10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面25;旋转限位部11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限位面25,旋转限位部11的另一端形成有限位凸部12,限位凸部12朝向第一限位面25的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25与第二限位面之间形成转动间隙;旋转支架13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旋转限位部11且可在转动间隙内转动,旋转支架13上设置有照明件26。
3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灯组件1,旋转限位部11的一端与底座10的第一限位面25连接,旋转限位部11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凸部12,限位凸部12与底座10间隔设置以形成转动间隙,旋转支架13上设置有照明件26,通过将旋转支架13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旋转限位部11,即旋转支架1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间隙内,并可在转动间隙内转动,使得当用户在使用照明灯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旋转支架13使得旋转支架13内的照明件26改变照明角度,从而照明件26可多角度进行照明,提升了实用性,增加了用户体验感。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支架13包括连接部131和外壳132。连接部131上形成有适于与旋转限位部11配合的连接孔,连接部131的至少部分收容于转动间隙内,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旋转限位部11的直径;外壳132与连接部131相连,外壳132内限定出适于容纳照明件26的容纳腔。
39.其中,底座10、连接部131、限位凸部12三者通过旋转限位部11连接在一起形成底盖总成,在高度方向上从上至下以此为:底座10、连接部131、限位凸部12,即连接部131设置在底座10与限位凸部12中间,可在高度方向上对连接部131进行限位。又连接部131上形成有适于与旋转限位部11配合的连接孔,连接部131通过连接孔套设在旋转限位部11上,可限制连接部131的旋转角度。
40.由于旋转限位部11为必要零件,对于固定底座10、连接部131、限位凸部12起重要作用,且还能防止连接部131旋转角度过大转出转动间隙,因此在本技术中,实现旋转支架13的旋转,通过将连接部131的连接孔的直径构造为大于旋转限位部11的直径,可以使得旋转支架13在转动间隙内存在活动空间,保证了该照明灯组件1可在空间范围内进行多角度旋转,提升了灯光的照射范围。
41.旋转支架13内部容纳腔还设置有导光体16、镜片17和照明件26,三者在高度方向上排布方式从上至下依次为:照明件26、导光体16、镜片17。照明件26发出光后经导光体16和镜片17聚光传递,均匀的照射至车内。照明件26还与车辆电源形成电连接,具体地,底座10上还形成有避让口,避让口适于使线束18穿过,线束18一端与车辆电源总成连接,另一端
与旋转支架13内部的照明件26连接。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面25与第二限位面构造为球面,连接部131具有朝向第一限位面25的第一支撑面以及朝向第二限位面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均构造为球面。通过将第一限位面25和第二限位以及连接部131上的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构造为球面,使得连接部131在与底座10和限位凸部12配合时,形成的运动副为点接触的球面副,从而连接部131在转动间隙内转动时,由于运动副为球面副,因此摩擦力更小,转动更加顺畅,同时,由于球面的特性,可以使得连接部131具有朝向空间任意位置旋转的特性,进一步增加了本技术中照明灯的可旋转特性。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照明灯组件1还包括阻尼件14,阻尼件14设置于第一支撑面与第一限位面25之间和/或第二支撑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
4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与第一限位面25之间和第二支撑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均设置有阻尼件14,其中阻尼件14可以构造为橡胶圈。橡胶圈在旋转支架13旋转过程中提供运动阻尼,通过在第一支撑面与第一限位面25之间和第二支撑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设置橡胶圈,其中橡胶圈在球面之间均为过盈配合,可以增加在操作旋转支架13旋转时的手感,增加用户体验,同时还能相对固定出光角度,防止车辆行驶抖动时,旋转支架13转动,引起出光角度的变化。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阻尼件14的第一限位槽和/或第二支撑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阻尼件14的第二限位槽。通过在连接部131的第一支撑面上设置适于容纳阻尼件14的第一安装槽和在第二支撑面上设置适于容纳阻尼件14的第二安装槽,使得阻尼件14可以定位在连接部131上,并在连接部131转动时提供运动阻尼。另外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构造为槽深小于阻尼件14厚度的安装槽,确保阻尼件14在球面之间能与两个球面止抵并形成过盈配合,保证阻尼件14的有效性。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31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外壳132上设置有适于与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均由两部分构成。具体如下:连接部131的外表面形成有卡接凸起19和第一卡接片20,其中,卡接凸起19和第一卡接片20配置为第一卡接部,卡接凸起19和第一卡接片20均构造为多个,卡接凸起19和第一卡接片20在连接部131的外周周向交替布置;外壳132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二卡接片21和第三卡接片22,其中,第二卡接片21和第三卡接片22配置为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片21上形成有适于与卡接凸起19配合的卡接口。
48.在连接部131与外壳132连接时,卡接凸起19与卡接口卡接配合,用于限制连接部131与外壳132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移;第一卡接片20和第三卡接片22卡接配合,其中,第一卡接片20与第三卡接片22在卡接时,在连接部131径向方向上,第一卡接片20在第三卡接片22的外侧,用于限制连接部131与外壳132的径向相对运动。通过上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可将连接部131与外壳132固定连接。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32在背离连接部131的一端形成有旋钮24,旋钮24外圈部分做齿形防滑处理,用户可通过拨动旋钮24进而达到转动旋转支架13的目的,从而改变照明灯的照射角度。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部12包括配合段和延展部,配合段内形成
有适于容纳至少部分旋转限位部11的安装槽;延展部设置于配合端的径向外周,延展部朝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面。通过在限位凸部12上的配合段内设置有安装槽,使得限位凸部12可安装在旋转限位部11上并对连接部131进行限位。其中,配合段内安装槽的槽深小于旋转限位部11的长度,使得限位凸部12在安装在旋转限位部11上时,限位凸部12与底座10之间存在间隙,为连接部131的提供了安装空间。与连接部131止抵的为限位凸部12上的延展部,延展部在与连接部131止抵后适于限制连接部131在高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5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照明灯组件1还包括紧固件15,紧固件15分别穿过配合段和旋转限位部11并将配合段与旋转限位部11连接。具体安装步骤为,先将连接部131套设在旋转限位部11上并与底座10上的第一限位面25止抵,再将限位凸部12安装在旋转限位部11上并使延展部上的第二限位面与连接部131止抵,最后通过紧固件15分别穿过配合段和旋转限位部11将限位凸部12、连接部131和底座10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15可以构造为螺钉,旋转限位部11上形成有螺纹孔,通过螺钉与螺纹孔的配合,可将限位凸部12、连接部131和底座10固定在一起。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照明件26构造为多色照明件26。通过将照明件26构造为多色照明件26,可以使得用户在使用照明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或当前环境选择不同颜色的灯光,提升了照明灯的实用性,提升了用户体验。
5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照明灯组件1还包括照明灯壳体23。照明灯壳体23内形成有适于收容旋转支架13的容纳空间,照明灯壳体23与底座10卡接并将旋转支架13收容在容纳空间内,对旋转支架13形成保护,同时,由于照明灯壳体23设置在旋转支架13的外周,还能起到聚光的作用,避免了光源四射,增强了光的亮度。
54.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
5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灯组件1,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灯组件1,因此该车辆上用户在使用照明灯时,可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转动照明灯照射角度,并且还可通过当前所处环境调节照明灯的颜色,提升了该车辆上照明灯的实用性,提升了该车辆上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大大提高了该车辆在市场的竞争力。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6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
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6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适于与所述车辆的车身连接,所述底座(10)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面(25);旋转限位部(11),所述旋转限位部(11)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25),所述旋转限位部(11)的另一端形成有限位凸部(12),所述限位凸部(12)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面(25)的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25)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形成转动间隙;旋转支架(13),所述旋转支架(13)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所述旋转限位部(11)且可在所述转动间隙内转动,所述旋转支架(13)上设置有照明件(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支架(13)包括:连接部(131),所述连接部(131)上形成有适于与所述旋转限位部(11)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131)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转动间隙内,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旋转限位部(11)的直径;外壳(132),所述外壳(132)与所述连接部(131)相连,所述外壳(132)内限定出适于容纳所述照明件(26)的容纳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25)与所述第二限位面构造为球面,所述连接部(131)具有朝向所述第一限位面(25)的第一支撑面以及朝向所述第二限位面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均构造为球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尼件(14),所述阻尼件(14)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25)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所述阻尼件(14)的第一限位槽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面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所述阻尼件(14)的第二限位槽。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1)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外壳(132)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12)包括:配合段,所述配合段内形成有适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旋转限位部(11)的安装槽;延展部,所述延展部设置于所述配合端的径向外周,所述延展部朝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限位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15),所述紧固件(15)分别穿过所述配合段和所述旋转限位部(11)并将所述配合段与所述旋转限位部(11)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照明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件(26)构造为多色照明件(26)。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灯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灯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照明灯组件包括底座、旋转限位部和旋转支架。底座适于与车辆的车身连接,底座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面;旋转限位部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限位面,旋转限位部的另一端形成有限位凸部,限位凸部朝向第一限位面的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面,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形成转动间隙;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旋转限位部且可在转动间隙内转动,旋转支架上设置有照明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灯组件,通过将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套设于旋转限位部,即旋转支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动间隙内,并可在转动间隙内转动,当用户在使用照明灯时,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旋转支架改变照明件的照明角度,从而照明件可多角度进行照明。件可多角度进行照明。件可多角度进行照明。


技术研发人员:何甫元 张明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