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8
阅读:8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芯的生产制造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特别是电芯在传送带上的输送,通过托盘模组可以实现多电芯的一并传送,同时利用机械夹爪,可以对托盘模组内存在的ng电芯进行剔除筛选,避免ng电芯流入下一个操作工位,实现了电芯的自动化高效率的生产制造。
3.然而,当某一组电芯中存在一个ng电芯时,传统的对ng电芯进行剔除筛选的方式是通过机械夹爪将托盘模组中的ng电芯取出,机械夹爪剔除后再将托盘模组的空置电芯位进行补位,以使得该托盘模组的电芯集中在一个区域,便于下一个工位的机械夹爪抓取,该过程费时、繁琐且效率低,不利于整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实现空置电芯位自动配对补位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
5.一种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该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包括:电芯输送组件、电芯限位组件以及电芯顶升组件,所述电芯输送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芯限位组件以及所述电芯顶升组件连接,所述电芯输送组件用于输送电芯组,所述电芯限位组件用于将电芯组限制在所述电芯输送组件中,所述电芯顶升组件用于将电芯组顶升离开所述电芯输送组件;
6.所述电芯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架、输送电机以及传送带合件,所述输送电机安装在所述输送架的前端,所述输送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传送带合件,所述输送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带合件驱动连接;
7.所述电芯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气缸、限位件以及传感器,所述输送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所述限位气缸,每一个所述限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输送架的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一个电芯位,两个所述限位件共同用于与放置在该电芯位的电芯接触,以将电芯限制在该电芯位上,每一个所述限位气缸的旁侧安装有一个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限位气缸对应的电芯位是否存在电芯;
8.所述电芯顶升组件包括气缸安装板、顶升气缸以及电芯支撑板,所述气缸安装板安装固定在所述输送架的下方,所述气缸安装板上安装固定有多个所述顶升气缸,每一所述顶升气缸对应一个所述电芯位,每一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电芯支撑板,所述电芯支撑板位于所述电芯位的底部,所述电芯支撑板用于支撑放置在所述电芯位的电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安装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均从所述气缸安装板的表面向上凸出延伸而形成,所述气缸安装板前端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输送架的前端连接固定,所述气缸安装板后端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输送架的后
端连接固定。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缸安装板与所述输送架之前具有安装空间,各个所述顶升气缸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空间分别与各个所述电芯位连通,所述电芯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导向横杆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纵杆,所述导向横杆的端部与所述固定纵杆的端部相互连接成l型结构,两个所述导向横杆以及两个所述固定纵杆共同组成方框结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导向横杆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传送带合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合件包括前端同步轮、同步带以及后端同步轮,所述前端同步轮邻近所述输送电机转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横杆的前端,所述后端同步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横杆的后端,所述同步带环绕所述导向横杆并分别套接在所述前端同步轮及所述后端同步轮上,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前端同步轮传动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电机包括安装架、伺服电机、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安装架安装固定在所述导向横杆前端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中,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架外侧壁并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前端同步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芯限位组件还包括安装框,每一个所述导向横杆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框,每一个所述安装框均安装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气缸。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上。
18.上述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通过输送电机带动输送架两侧的传送带合件运动,可使得未被限位件限制的电芯沿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继续行进,如此,当ng电芯被筛出后,对应的传感器感应到该ng电芯的电芯位为空置状态,此时,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后端至空置状态的电芯位之间的区域内所有的电芯,对应的由顶升气缸和电芯支撑板将该区域内的电芯顶升离开传送带合件,这样可使得该区域内的电芯还停留在原来得电芯位上而不受传送带合件的影响;然后,从空置状态的电芯位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前端的区域,若该区域内还存在空置电芯位,则是两个空置电芯位之间的区域,由限位气缸将该区域内的限位件撤离电芯位,启动输送电机,此时在电芯位中的电芯将在传送带合件的作用下继续行进并进入该空置状态的电芯位,而由于该空置状态的电芯位之后的限位件的存在,进入该空置状态的电芯位的电芯被限制停留在该电芯位中,最后,通过限位气缸将被撤离电芯位的限位件缩回进电芯位,重新对电芯位内的电芯进行限位即可。以此类推,若存在多个空置电芯位,重复以上过程即可,从而得到连续放置在电芯位内的电芯组,以便于下一操作工位的机械夹爪更好地抓取电芯组。如此,经过对上述空置电芯位的补充,实现了空置电芯位自动配对补位,使得电芯位内的电芯连续放置,该过程自动化进行、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整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满载电芯时的状态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具有空置电芯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该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包括:电芯输送组件110、电芯限位组件120以及电芯顶升组件130,电芯输送组件110分别与电芯限位组件120以及电芯顶升组件130连接,电芯输送组件110用于输
送电芯组,电芯限位组件120用于将电芯组90限制在电芯输送组件110中,电芯顶升组件130用于将电芯组90顶升离开电芯输送组件110。电芯组90由多个电芯91组成。
32.电芯输送组件110包括输送架111、输送电机112以及传送带合件113,输送电机112安装在输送架111的前端,输送架11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传送带合件113,输送电机112分别与两个传送带合件113驱动连接。
33.电芯限位组件120包括限位气缸121、限位件122以及传感器123,输送架11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限位气缸121,每一个限位气缸121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限位件122,位于输送架111的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限位件122之间形成一个电芯位124,两个限位件122共同用于与放置在该电芯位124的电芯接触,以将电芯限制在该电芯位124上,每一个限位气缸121的旁侧安装有一个传感器123,传感器123用于感应限位气缸121对应的电芯位124是否存在电芯。
34.如图1至图5所示,电芯顶升组件130包括气缸安装板131、顶升气缸132以及电芯支撑板133,气缸安装板131安装固定在输送架111的下方,气缸安装板131上安装固定有多个顶升气缸132,每一顶升气缸132对应一个电芯位124,每一顶升气缸132的输出端均连接有一个电芯支撑板133,电芯支撑板133位于电芯位124的底部,电芯支撑板133用于支撑放置在电芯位124的电芯。
35.上述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10,通过输送电机112带动输送架111两侧的传送带合件113运动,可使得未被限位件122限制的电芯沿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继续行进,如此,当ng电芯被筛出后,对应的传感器123感应到该ng电芯的电芯位124为空置状态,此时,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后端至空置状态的电芯位124之间的区域内所有的电芯,对应的由顶升气缸132和电芯支撑板133将该区域内的电芯91顶升离开传送带合件113,这样可使得该区域内的电芯还停留在原来得电芯位124上而不受传送带合件113的影响。然后,从空置状态的电芯位124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前端的区域,若该区域内还存在空置电芯位124,则是两个空置电芯位124之间的区域,由限位气缸121将该区域内的限位件122撤离电芯位124,启动输送电机112,此时在电芯位124中的电芯将在传送带合件113的作用下继续行进并进入该空置状态的电芯位124,而由于该空置状态的电芯位124之后的限位件122的存在,进入该空置状态的电芯位124的电芯被限制停留在该电芯位124中,最后,通过限位气缸121将被撤离电芯位124的限位件122缩回进电芯位124,重新对电芯位124内的电芯进行限位即可。以此类推,若存在多个空置电芯位124,重复以上过程即可,从而得到连续放置在电芯位124内的电芯组90,以便于下一操作工位的机械夹爪更好地抓取电芯组90。如此,经过对上述空置电芯位124的补充,实现了空置电芯位124自动配对补位,使得电芯位124内的电芯91连续放置,该过程自动化进行、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整线的生产效率。
36.如图1和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气缸安装板13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1311,两个连接块1311均从气缸安装板131的表面向上凸出延伸而形成,气缸安装板131前端的连接块1311与输送架111的前端连接固定,气缸安装板131后端的连接块1311与输送架111的后端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气缸安装板131与输送架111之前具有安装空间134,各个顶升气缸132均位于安装空间134中。进一步地,安装空间134分别与各个电芯位124连通,电芯支撑板133位于安装空间134的顶部。如此,通过气缸安装板131的前端和后端向上凸出延伸而形成两个连接块1311,使得气缸安装板131与输送架111之前具有安装空间134,
第十六电芯位16位置下面的顶升气缸上升,使位于第一电芯位1-第四电芯位4、第九电芯位9-第十六电芯位16上的电芯均脱离下方的同步带,然后先第五电芯位5-第八电芯位8位置的限位气缸缩回,输送电机启动,同步带带动电芯补充第八电芯位8的空电芯,随后第六电芯位6-第八电芯位8位置的顶升气缸上升,限位气缸伸出,最后第一电芯位1-第四电芯位4限位气缸缩回,顶升气缸下降,经同步带进行补位。从而完成空置电芯的自动补位。其他位置的空置电芯位的补位原理参考上述过程即可。
4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输送组件、电芯限位组件以及电芯顶升组件,所述电芯输送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芯限位组件以及所述电芯顶升组件连接,所述电芯输送组件用于输送电芯组,所述电芯限位组件用于将电芯组限制在所述电芯输送组件中,所述电芯顶升组件用于将电芯组顶升离开所述电芯输送组件;所述电芯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架、输送电机以及传送带合件,所述输送电机安装在所述输送架的前端,所述输送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传送带合件,所述输送电机分别与两个所述传送带合件驱动连接;所述电芯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气缸、限位件以及传感器,所述输送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所述限位气缸,每一个所述限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一个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输送架的两侧的相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形成一个电芯位,两个所述限位件共同用于与放置在该电芯位的电芯接触,以将电芯限制在该电芯位上,每一个所述限位气缸的旁侧安装有一个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限位气缸对应的电芯位是否存在电芯;所述电芯顶升组件包括气缸安装板、顶升气缸以及电芯支撑板,所述气缸安装板安装固定在所述输送架的下方,所述气缸安装板上安装固定有多个所述顶升气缸,每一所述顶升气缸对应一个所述电芯位,每一所述顶升气缸的输出端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电芯支撑板,所述电芯支撑板位于所述电芯位的底部,所述电芯支撑板用于支撑放置在所述电芯位的电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安装板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均从所述气缸安装板的表面向上凸出延伸而形成,所述气缸安装板前端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输送架的前端连接固定,所述气缸安装板后端的所述连接块与所述输送架的后端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安装板与所述输送架之前具有安装空间,各个所述顶升气缸均位于所述安装空间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空间分别与各个所述电芯位连通,所述电芯支撑板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导向横杆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固定纵杆,所述导向横杆的端部与所述固定纵杆的端部相互连接成l型结构,两个所述导向横杆以及两个所述固定纵杆共同组成方框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导向横杆均设置有一个所述传送带合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合件包括前端同步轮、同步带以及后端同步轮,所述前端同步轮邻近所述输送电机转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横杆的前端,所述后端同步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横杆的后端,所述同步带环绕所述导向横杆并分别套接在所述前端同步轮及所述后端同步轮上,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前端同步轮传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电机包括安装框、伺服电机、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安装框安装固定在所述导向横杆前端的下方,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中,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所述安装框外侧壁并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前端同步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
与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限位组件还包括安装框,每一个所述导向横杆的外侧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安装框,每一个所述安装框均安装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气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安装固定在所述安装框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该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包括:电芯输送组件、电芯限位组件以及电芯顶升组件,所述电芯输送组件分别与所述电芯限位组件以及所述电芯顶升组件连接,所述电芯输送组件用于输送电芯组,所述电芯限位组件用于将电芯组限制在所述电芯输送组件中,所述电芯顶升组件用于将电芯组顶升离开所述电芯输送组件。上述多电芯高效筛选装置,得到连续放置在电芯位内的电芯组,以便于下一操作工位的机械夹爪更好地抓取电芯组。如此,经过对上述空置电芯位的补充,实现了空置电芯位自动配对补位,使得电芯位内的电芯连续放置,该过程自动化进行、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整线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整线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整线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峰 凌家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恒温精控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双层杯盖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绿色环保集成电热热水锅炉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