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19 阅读:103 评论:0

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pwm调光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


背景技术:

2.pwm调光控制是一种常用的led调光方式,即使用脉宽调制(pwm)的方式控制led的亮度。具体来说,pwm调光控制的原理是:通过控制led的通断时间比例,即改变led的亮度,从而实现led的调光。通常情况下,pwm调光控制的频率很高,一般在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之间,这样可以避免pwm调光对人眼的影响,使led的亮度调节更加平滑。
3.经检索,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10172311.x,公开了一种兼容电压调光与pwm调光的led灯控制装置,包括有pwm调光器接入接口、电压0-10v调光器接入接口、以及顺次电连接的交流电输入接口、受控pwm开关电源模块、led灯连接接口,pwm调光器接入接口与受控pwm开关电源模块的pwm信号输入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一pwm电压幅度调节模块,本装置还包括有顺次电连接的三角波发生模块、电压比较器模块、以及第二pwm电压幅度调节模块,第二pwm电压幅度调节模块的pwm信号输出端与受控pwm开关电源模块的pwm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兼容pwm调光与电压调光,便于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
4.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缺陷:
5.在pwm调光控制过程中,存在若在0~10v的模拟量调光时不能够很好通过pwm进行调光控制,同时驱动电路较为单一,不能够根据实际所需对电路进行驱动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包括主控mcu,所述主控mcu采用芯片u12a,所述主控mcu的pwm信号端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管理ic电路和高低侧驱动器电路,所述电源管理ic电路采用mic4427ymm-tr型号的栅极驱动器u3构成的电路,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接收端与主控mcu的pwm信号端电性连接,所述高低侧驱动器电路采用ir2111s集成芯片u2构成的电路,所述集成芯片u2的信号接收端与栅极驱动器u3的信号发射端电性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主控mcu的pb5端和pb6端分别与电阻r22和电阻r23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5的一端以及栅极驱动器u3的ina端共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6以及栅极驱动器u3的inb端共接,所述电阻r75和电阻r76的另一端均为接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vs端接15v电源。
11.优选的,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outa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
outb端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in端电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集成芯片u2的in端还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vcc端与电容c2的一端、15v电源以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和电容c2的另一端为接地设置。
13.优选的,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vb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vs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ho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9的一端、mos管q4的3脚、mos管q2的2脚、稳压二极管tvs1的一端共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mos管q4的1脚连接,所述mos管q4接入24vin电源以及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lo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mos管q2的1脚共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3脚连接,所述电阻r6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9的一端、电阻r70的一端共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为p4输出端且与电容c5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49的另一端、电容c5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均为接地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驱动电路由tc4432改为mic4427+ir2111s+半桥驱动,增加驱动芯片供电电源,增加阻容二阶滤波电路,将pwm滤成直流电压,适用于0~10v的模拟量调光,若是采用pwm调光,将电阻短路即可。
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芯片u12a的电路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管理ic电路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低侧驱动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
23.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包括主控mcu,主控mcu采用芯片u12a,主控mcu的pwm信号端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管理ic电路和高低侧驱动器电路,电源管理ic电路采用mic4427ymm-tr型号的栅极驱动器u3构成的电路,栅极驱动器u3的接收端与主控mcu的pwm信号端电性连接。
24.主控mcu的pb5端和pb6端分别与电阻r22和电阻r23电性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5的一端以及栅极驱动器u3的ina端共接,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6以及栅极驱动器u3的inb端共接,电阻r75和电阻r76的另一端均为接地设置,栅极驱动器u3的vs端接15v电源。
25.管理和控制电子设备的电源,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电池寿命。具体来说,电源管理ic电路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电源转换:将电源电压转换为设备所需的电压,以满足设备的电源需求。电池管理: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管理,以延长电池寿命和保护电池安全。电源监测:对电源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监测,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电源保护:对设备进行过电压、过电流、过温度等保护,以防止设备受到损坏。节能管理:通过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节能管理,减少能源的消耗。
26.综上,电源管理ic电路可以对电源进行转换、监测、保护等管理操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电池寿命,同时还可以实现节能管理和其他功能。
27.高低侧驱动器电路采用ir2111s集成芯片u2构成的电路,集成芯片u2的信号接收端与栅极驱动器u3的信号发射端电性连接,栅极驱动器u3的outa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栅极驱动器u3的outb端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in端电性连接。
28.集成芯片u2的in端还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集成芯片u2的vcc端与电容c2的一端、15v电源以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8和电容c2的另一端为接地设置。
29.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vb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vs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连接,集成芯片u2的ho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
30.电阻r1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9的一端、mos管q4的3脚、mos管q2的2脚、稳压二极管tvs1的一端共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mos管q4的1脚连接,mos管q4接入24vin电源以及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集成芯片u2的lo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mos管q2的1脚共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3脚连接,电阻r6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9的一端、电阻r70的一端共接,电阻r70的另一端为p4输出端且与电容c50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49的另一端、电容c5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均为接地设置。
31.ir2111s集成芯片u2集成了高低侧驱动器电路,可以控制mos管的开关,实现led的亮度调节和颜色温度调节等功能。同时,由于mos管的输入电容很大,需要提供足够的电流来充放电,以实现快速开关,高低侧驱动器电路可以提供足够的电流,以确保mos管能够快速开关,还可以对功率开关管进行保护,如过流、过压、过温等保护,以确保功率开关管的安全运行。
32.综上,驱动电路由tc4432改为mic4427+ir2111s+半桥驱动,增加驱动芯片供电电源,增加阻容二阶滤波电路,将pwm滤成直流电压,适用于0~10v的模拟量调光,若是采用pwm调光,将电阻短路即可。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包括主控mcu,所述主控mcu采用芯片u12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mcu的pwm信号端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管理ic电路和高低侧驱动器电路,所述电源管理ic电路采用mic4427ymm-tr型号的栅极驱动器u3构成的电路,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接收端与主控mcu的pwm信号端电性连接,所述高低侧驱动器电路采用ir2111s集成芯片u2构成的电路,所述集成芯片u2的信号接收端与栅极驱动器u3的信号发射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mcu的pb5端和pb6端分别与电阻r22和电阻r23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5的一端以及栅极驱动器u3的ina端共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6以及栅极驱动器u3的inb端共接,所述电阻r75和电阻r76的另一端均为接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vs端接15v电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outa端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outb端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in端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芯片u2的in端还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vcc端与电容c2的一端、15v电源以及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和电容c2的另一端为接地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vb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芯片u2的vs端以及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ho端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69的一端、mos管q4的3脚、mos管q2的2脚、稳压二极管tvs1的一端共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mos管q4的1脚连接,所述mos管q4接入24vin电源以及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芯片u2的lo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的一端、mos管q2的1脚共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mos管q2的3脚连接,所述电阻r6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9的一端、电阻r70的一端共接,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为p4输出端且与电容c5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49的另一端、电容c5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tvs1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均为接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WM调光控制在助降灯调光中的电路,包括主控MCU,所述主控MCU采用芯片U12A,所述主控MCU的PWM信号端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电源管理IC电路和高低侧驱动器电路,所述电源管理IC电路采用MIC4427YMM-TR型号的栅极驱动器U3构成的电路,所述栅极驱动器U3的接收端与主控MCU的PWM信号端电性连接,所述高低侧驱动器电路采用IR2111S集成芯片U2构成的电路,所述集成芯片U2的信号接收端与栅极驱动器U3的信号发射端电性连接,驱动电路由TC4432改为MIC4427+IR2111S+半桥驱动,增加驱动芯片供电电源,增加阻容二阶滤波电路,将PWM滤成直流电压,适用于0~10V的模拟量调光,若是采用PWM调光,将电阻短路即可。阻短路即可。阻短路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森 肖亮 姜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合为船用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3/9/1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