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0
阅读:13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目镜,应用在光学成像产品目镜的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2.目镜常被用于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对前方光学系统的像进行再次放大且便于人眼观察。现有的许多目镜在使用时,人眼观察较困难,主要是由于受到目镜的出瞳距、出瞳直径的限制(现有目镜的出瞳直径一般为5-7mm、出瞳距为18-20mm),观察时需要人眼非常贴近目镜,并且人眼的观察位置也要与目镜在同一光轴上,且成像效果差(畸变高一般约5%)。那么此时便体现出增加目镜系统的出瞳距以及出瞳直径,增加人眼观察范围的必要性。
3.因此,提供一种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的目镜己成为当务之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目镜由于受到目镜的出瞳距、出瞳直径的限制,而存在的出瞳距小、出瞳直径小且畸变高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目镜,通过特别设计材质、形状、光焦度、空气间隙的八片透镜与光阑的配合,具有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出瞳直径超过7或8mm算大,出瞳距大于20mm算大,畸变小于3%算低)的优点。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目镜,使用时设在物方和人眼之间,包括由像方至物方10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9、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
7.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8.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9.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10.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11.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12.第六透镜6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13.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14.第八透镜8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15.且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
16.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0.15mm;
17.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0.15mm;
18.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0.15mm;
19.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隙为:2.7-4mm;
20.第一透镜1为玻璃材料:1.85《n《2.10,15《vd《25;
21.第二透镜2为玻璃材料:1.80《n《2.10,20《vd《30;
22.第三透镜3为塑料材料:1.80《n《2.10,35《vd《45;
23.第四透镜4为玻璃材料:1.80《n《2.10,15《vd《30;
24.第五透镜5为玻璃材料:1.80《n《2.10,35《vd《45;
25.第六透镜6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
26.第七透镜7为玻璃材料:1.80《n《2.10,30《vd《45;
27.第八透镜8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
28.第一透镜1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1.987
~-11.448,第一透镜1的第二表面和第二透镜2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29.467
~-22.026;第二透镜2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均为-16.622
~-16.327;第三透镜3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89.113
~-80.322,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42.012
~-41.188;第四透镜4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33.105
~
34.113,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2.053e+010;第五透镜5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5.8
~
16.380,第五透镜5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和第六透镜6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47.469
~
79.071;第六透镜6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8.85
~
9.531,第七透镜7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6.436
~
17.966,第七透镜7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和第八透镜8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32.857
~-19.949,第八透镜8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713.510
~
140.029。
29.本技术的目镜通过特别设计材质、形状、光焦度、空气间隙的八片透镜与光阑的配合,具有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出瞳直径超过7或8mm算大,出瞳距大于20mm算大,畸变小于3%算低)的优点。使用时,光阑处即出瞳位置,出瞳距即为光阑与第一透镜之间的间隙。所述目镜在-30℃至70℃的环境下均适用,全视场mtf满足30lp/mm》0.3,适用于可见光。且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参数:出瞳直径:6-15mm,出瞳距:10-25mm。
30.表1光学结构参数
31.表面圆锥系数第一透镜s10第一透镜s2/第二透镜s10第二透镜s20第三透镜s1-9.393第三透镜s2-19.982第四透镜s10第四透镜s20第五透镜s10
第五透镜s2/第六透镜s10第六透镜s20第七透镜s10第七透镜s2/第八透镜s10第八透镜s20
32.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满足以下表达式:
[0033][0034]
公式中,r为垂直光轴方向的口径,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r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表示表面的顶点曲率(即曲率半径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ɑ
为高次非球面系数取值参考非球面系数表。
[0035]
表2非球面系数
[0036][0037]
第一透镜中心厚度为:0.3-0.9mm;
[0038]
第二透镜中心厚度为:4.4-5.2mm;
[0039]
第三透镜中心厚度为:2.5-4mm;
[0040]
第四透镜中心厚度为:5.201-6mm;
[0041]
第五透镜中心厚度为:7.6-8.2mm;
[0042]
第六透镜中心厚度为:0.7-1.2mm;
[0043]
第七透镜中心厚度为:4.9-5.7mm;
[0044]
第八透镜中心厚度为:0.7-1.5mm。
[00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0046]
本技术的目镜通过特别设计材质、形状、光焦度、空气间隙的八片透镜与光阑的配合,具有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
附图说明
[0047]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的光学系统结构图;
[0048]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1的mtf图;
[0049]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1的点列图;
[0050]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1的场曲/畸变图;
[0051]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1的照度图;
[0052]
图6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2的mtf图;
[0053]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2的点列图;
[0054]
图8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2的场曲/畸变图;
[0055]
图9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2的照度图;
[0056]
图10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3的mtf图;
[0057]
图11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3的点列图;
[0058]
图12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3的场曲/畸变图;
[0059]
图13是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实施例3的照度图。
[0060]
标号说明:
[0061]
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第八透镜8、光阑9、物面10。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13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63]
实施例1(该目镜焦距为13.889mm)
[0064]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目镜,使用时设在物方10和人眼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像方至物方10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9、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
[0065]
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66]
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67]
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68]
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69]
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70]
第六透镜6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71]
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72]
第八透镜8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73]
且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
[0074]
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隙为:2.859mm;第一透镜1为玻璃材料:1.85《n《2.10,15《vd《25;
[0075]
第二透镜2为玻璃材料:1.80《n《2.10,20《vd《30;
[0076]
第三透镜3为塑料材料:1.80《n《2.10,35《vd《45;
[0077]
第四透镜4为玻璃材料:1.80《n《2.10,15《vd《30;
[0078]
第五透镜5为玻璃材料:1.80《n《2.10,35《vd《45;
[0079]
第六透镜6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
[0080]
第七透镜7为玻璃材料:1.80《n《2.10,30《vd《45;
[0081]
第八透镜8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
[0082]
第一透镜1中心厚度为:0.9mm;
[0083]
第二透镜2中心厚度为:5.102mm;
[0084]
第三透镜3中心厚度为:3.964mm;
[0085]
第四透镜4中心厚度为:5.933mm;
[0086]
第五透镜5中心厚度为:7.681mm;
[0087]
第六透镜6中心厚度为:0.9mm;
[0088]
第七透镜7中心厚度为:5.027mm;
[0089]
第八透镜8中心厚度为:0.9mm。
[0090]
表3光学结构参数
[0091]
表面曲率半径圆锥系数第一透镜s1-11.4480第一透镜s2/第二透镜s1-29.4670第二透镜s2-16.6220第三透镜s1-189.113-9.393第三透镜s2-41.188-19.982第四透镜s134.1130第四透镜s2-2.053e+0100第五透镜s116.3800第五透镜s2/第六透镜s179.0710第六透镜s29.5310第七透镜s116.7080第七透镜s2/第八透镜s1-32.8570第八透镜s2-713.5100
[0092]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满足以下表达式:
[0093][0094]
公式中,r为垂直光轴方向的口径,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r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表示表面的顶点曲率(即曲率半径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ɑ
为高次非球面系数取值参考非球面系数表。
[0095]
表4非球面系数
[0096][0097]
说明:
[0098]
mtf图:体现镜头的成像分辨率;
[0099]
点列图:体现镜头的成像点的尺寸,反映成像质量;
[0100]
场曲/畸变:体现场曲和畸变的大小;
[0101]
相对照度:体现镜头的成像面的亮度均匀性。
[0102]
实施例1目镜的全视场mtf满足30lp/mm》0.3,rms半径《15.897um,其余视场rms半径《13.1um,畸变《-1%,相对照度》55%。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参数:出瞳直径:10mm,出瞳距:20mm,焦距:13.889mm,f数:1.388,光学总长:37.627mm,fov:20
°
,半像高:5mm。
[0103]
实施例2(该目镜焦距为16.14mmmm)
[0104]
如图1、6-9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目镜,使用时设在物方10和人眼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像方至物方10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9、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
[0105]
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06]
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07]
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08]
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09]
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10]
第六透镜6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11]
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12]
第八透镜8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13]
且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
[0114]
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
[0115]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
[0116]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
[0117]
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隙为:3.783mm;
[0118]
第一透镜1为玻璃材料:1.85《n《2.10 15《vd《25;
[0119]
第二透镜2为玻璃材料:1.80《n《2.10 20《vd《30;
[0120]
第三透镜3为塑料材料:1.80《n《2.10 35《vd《45;
[0121]
第四透镜4为玻璃材料:1.80《n《2.10 15《vd《30;
[0122]
第五透镜5为玻璃材料:1.80《n《2.10 35《vd《45;
[0123]
第六透镜6为玻璃材料:1.80《n《2.10 10《vd《35;
[0124]
第七透镜7为玻璃材料:1.80《n《2.10 30《vd《45;
[0125]
第八透镜8为玻璃材料:1.80《n《2.10 10《vd《35。
[0126]
第一透镜1中心厚度为:0.566mm;
[0127]
第二透镜2中心厚度为:4.734mm;
[0128]
第三透镜3中心厚度为:2.639mm;
[0129]
第四透镜4中心厚度为:5.201mm;
[0130]
第五透镜5中心厚度为:8.088mm;
[0131]
第六透镜6中心厚度为:1.074mm;
[0132]
第七透镜7中心厚度为:5.592mm;
[0133]
第八透镜8中心厚度为:1.256mm。
[0134]
表5光学结构参数
[0135]
表面曲率半径圆锥系数第一透镜s1-11.7940第一透镜s2/第二透镜s1-22.7320第二透镜s2-16.5530第三透镜s1-84.67-9.393第三透镜s2-42.012-19.982第四透镜s133.1050第四透镜s2-694.0540第五透镜s115.8010第五透镜s2/第六透镜s147.8820第六透镜s28.850第七透镜s116.4360第七透镜s2/第八透镜s1-19.9490第八透镜s2119.9820
[0136]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满足以下表达式:
[0137][0138]
公式中,r为垂直光轴方向的口径,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r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表示表面的顶点曲率(即曲率半径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ɑ
为高次非球面系数取值参考非球面系数表。
[0139]
表6非球面系数
[0140][0141]
实施例2目镜的全视场mtf满足30lp/mm》0.42,rms半径《15.068um,0.3%》畸变《-1%,,相对照度》64%。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参数:出瞳直径:10mm,出瞳距:20mm,焦距:16.14mm,f数:1.6,光学总长:37.295mm,fov:34.6
°
,半像高:5mm。
[0142]
实施例3(该目镜焦距为16.156mm)
[0143]
如图1、10-1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目镜,使用时设在物方10和人眼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像方至物方10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9、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
[0144]
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45]
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46]
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47]
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48]
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49]
第六透镜6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50]
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151]
第八透镜8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152]
且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
[0153]
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
[0154]
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
[0155]
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1mm;
[0156]
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隙为:3.979mm;
[0157]
第一透镜1为玻璃材料:1.85《n《2.10 15《vd《25;
[0158]
第二透镜2为玻璃材料:1.80《n《2.10 20《vd《30;
[0159]
第三透镜3为塑料材料:1.80《n《2.10 35《vd《45;
[0160]
第四透镜4为玻璃材料:1.80《n《2.10 15《vd《30;
[0161]
第五透镜5为玻璃材料:1.80《n《2.10 35《vd《45;
[0162]
第六透镜6为玻璃材料:1.80《n《2.10 10《vd《35;
[0163]
第七透镜7为玻璃材料:1.80《n《2.10 30《vd《45;
[0164]
第八透镜8为玻璃材料:1.80《n《2.10 10《vd《35。
[0165]
第一透镜1中心厚度为:0.379mm;
[0166]
第二透镜2中心厚度为:4.549mm;
[0167]
第三透镜3中心厚度为:2.568mm;
[0168]
第四透镜4中心厚度为:5.429mm;
[0169]
第五透镜5中心厚度为:8.102mm;
[0170]
第六透镜6中心厚度为:1.074mm;
[0171]
第七透镜7中心厚度为:5.697mm;
[0172]
第八透镜8中心厚度为:1.444mm。
[0173]
表7光学结构参数
[0174]
表面曲率半径圆锥系数第一透镜s1-11.9870第一透镜s2/第二透镜s1-22.0260第二透镜s2-16.3270第三透镜s1-80.322-9.393第三透镜s2-41.916-19.982第四透镜s133.4230第四透镜s2-821.8540第五透镜s115.80第五透镜s2/第六透镜s147.4690第六透镜s28.860第七透镜s117.9660第七透镜s2/第八透镜s1-22.4190第八透镜s2140.0290
[0175]
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满足以下表达式:
[0176][0177]
公式中,r为垂直光轴方向的口径,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r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表示表面的顶点曲率(即曲率半径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
ɑ
为高次非球面系数取值参考非球面系数表。
[0178]
表8非球面系数
[0179][0180]
实施例3目镜的全视场mtf满足30lp/mm》0.47,rms半径《13.825um,-0.7%《畸变《0.3%,相对照度》69%。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参数:出瞳直径:10mm,出瞳距:20mm,焦距:17.08mm,f数:1.7,光学总长:37.579mm,fov:32.7
°
,半像高:5mm。
[0181]
本发明所述的目镜并不只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发明原理的任何改进或替换,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目镜,使用时设在物方(10)和人眼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像方至物方(10)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9)、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六透镜(6)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八透镜(8)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且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0.15mm;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0.15mm;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0.15mm;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隙为:2.7-4mm;第一透镜(1)为玻璃材料:1.85<n<2.10,15<vd<25;第二透镜(2)为玻璃材料:1.80<n<2.10,20<vd<30;第三透镜(3)为塑料材料:1.80<n<2.10,35<vd<45;第四透镜(4)为玻璃材料:1.80<n<2.10,15<vd<30;第五透镜(5)为玻璃材料:1.80<n<2.10,35<vd<45;第六透镜(6)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第七透镜(7)为玻璃材料:1.80<n<2.10,30<vd<45;第八透镜(8)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第一透镜(1)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1.987
~-11.448,第一透镜(1)的第二表面和第二透镜(2)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29.467
~-22.026;第二透镜(2)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均为-16.622
~-16.327;第三透镜(3)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89.113
~-80.322,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42.012
~-41.188;第四透镜(4)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33.105
~
34.113,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2.053e+010;第五透镜(5)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5.8
~
16.380,第五透镜
(5)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和第六透镜(6)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47.469
~
79.071;第六透镜(6)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8.85
~
9.531,第七透镜(7)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6.436
~
17.966,第七透镜(7)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和第八透镜(8)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32.857
~-19.949,第八透镜(8)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713.510
~
140.0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目镜,其特征在于:第一透镜(1)中心厚度为:0.3-0.9mm;第二透镜(2)中心厚度为:4.4-5.2mm;第三透镜(3)中心厚度为:2.5-4mm;第四透镜(4)中心厚度为:5.201-6mm;第五透镜(5)中心厚度为:7.6-8.2mm;第六透镜(6)中心厚度为:0.7-1.2mm;第七透镜(7)中心厚度为:4.9-5.7mm;第八透镜(8)中心厚度为:0.7-1.5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目镜,包括由像方至物方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该发明克服了现有目镜由于受到目镜的出瞳距、出瞳直径的限制,而存在的出瞳距小、出瞳直径小且畸变高的缺点,通过特别设计材质、形状、光焦度、空气间隙的八片透镜与光阑的配合,具有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的优点。变低的优点。变低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温晓锋 林勇杰 吴杭英 刘剑芳 何孔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4
技术公布日:2023/9/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