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0
阅读:7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车载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各种智能设备的兴起,小型化摄像光学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且由于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便携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光学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多采用多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四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要具有良好光学性能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设计要求。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34,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0≤f1/d1≤-8.00;2.00≤ttl/f≤3.00;-2.30≤f34/f<-1.30;58.00≤v1≤82.00;0.25≤d2/ttl≤0.45。
5.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6.00≤r3/r4≤-1.00。
6.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f4/d7≤-1.50。
7.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50≤f1/f≤-1.08;1.77≤(r1+r2)/(r1-r2)≤10.09;0.02≤d1/ttl≤0.10。
8.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29≤f2/f≤1.09;0≤(r3+r4)/(r3-r4)≤1.07;0.02≤d3/ttl≤0.31。
9.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
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39≤f3/f≤1.87;0.65≤(r5+r6)/(r5-r6)≤2.73;0.02≤d5/ttl≤0.09。
10.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32≤f4/f≤-0.36;-1.31≤(r7+r8)/(r7-r8)≤-0.06;0.04≤d7/ttl≤0.27。
11.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为玻璃材质。
12.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ov≥46.18
°
。
13.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7.14。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且光学性能良好,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车载镜头及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6.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18.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19.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22.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23.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24.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26.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27.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28.图13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4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30.图15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31.图16是图1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32.图17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8是图1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34.图19是图1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35.图20是图1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36.图21是本发明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2是图2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38.图23是图2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39.图24是图2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41.(第一实施方式)
42.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共包含4个透镜。具体的,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l1、光圈s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圈s1、第四透镜l4。第四透镜l5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4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均为玻璃材质,适当选取玻璃镜片可以提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性能。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44.定义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满足下列关系式:-30.00≤f1/d1≤-8.00,当f1/d1满足上述关系式时,有助于缓冲光线的入射角度变化,使其顺利于摄像光学镜头10中传播,同时维持第一透镜l1的屈折力强度,以改善色差并提升成像品质,使得|lc|≤5.0μm。
45.定义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2.00≤ttl/f≤3.00,规定了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与焦距f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可有效控制摄像光学镜头10的长度。
46.定义第三透镜l3和所述第四透镜l4的组合焦距为f34,满足下列关系式:-2.30≤f34/f<-1.30,规定了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组合焦距f34与摄像光学镜头10焦距的比值,在条件式范围内,可控制第二透镜l2之后的光线走势,减小大角度光线引起的像差,同时使镜片结构更紧凑。
47.定义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为v1,满足下列关系式:58.00≤v1≤82.00,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在关系式范围内,可有效分配材料属性以改善像差,提升成像品质。
48.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满足下列关系式:0.25≤d2/ttl≤0.45,在关系式范围内,光阑处两透镜相距较大,在一点光学总长内可保证光阑附近光线平稳过渡,有利于提升像质。
49.定义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6.00≤r3/r4≤-1.00,在关系式范围内,有利于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可以有效地平衡摄像光学镜头10的场曲量,使中心视场的场曲偏移量小于0.025mm。
50.定义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满足下列关系式:-3.00≤f4/d7≤-1.50,在关系式范围内,有助于第四透镜l4维持足够强度的负屈折力以修正像侧端的离轴像差,同时可有效控制第四透镜l4的厚度,维持成本。
5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52.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还满足下列关系式:-5.50≤f1/f≤-1.08,规定了第一透镜l1焦距f1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的比值,在此范围内,有助于实现超广角。优选地,满足-3.44≤f1/f≤-1.34。
53.定义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l2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1.77≤(r1+r2)/(r1-r2)≤10.09,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形状,在此范围内,有助于实现超广角。优选地,满足2.83≤(r1+r2)/(r1-r2)≤8.07。
54.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还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1/ttl≤0.10,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3≤d1/ttl≤0.08。
55.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5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29≤f2/f≤1.09,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场曲量。优选地,满足0.47≤f2/f≤0.88。
5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还满足下列关系式:0≤(r3+r4)/(r3-r4)≤1.07,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此范围内,有助于实现超广角。优选地,满足0≤(r3+r4)/(r3-r4)≤0.86。
58.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3/ttl≤0.31,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3≤d3/ttl≤0.25。
59.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60.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0.39≤f3/f≤1.87,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0.63≤f3/f≤1.50。
61.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0.65≤(r5+r6)/(r5-r6)≤2.73,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此范围内,可以减小光线的偏折程度,有效校正色差。优选地,满足1.03≤(r5+r6)/(r5-r6)≤2.18。
62.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5/ttl≤0.09,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3≤d5/ttl≤0.08。
63.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64.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1.32≤f4/f≤-0.36,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0.83≤f4/f≤-0.45。
65.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7/ttl≤0.27,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0.07≤d7/ttl≤0.21。
66.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摄像光学镜头10的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fov,满足下列关系式:fov≥46.18
°
,从而有利于实现广角化。优选的,满足fov≥46.65
°
。
67.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7.14,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优选地,满足ttl/ih≤6.94。
68.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光圈值fno小于或等于16.43,从而实现大光圈,摄像光学镜头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值fno小于或等于16.11。
69.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车载镜头、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70.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中心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71.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72.光圈值fno:是指摄像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和入瞳直径的比值。
73.优选的,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
74.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75.【表1】
[0076][0077]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0078]
s1:光圈;
[0079]
r: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半径;
[0080]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1]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2]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3]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4]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5]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6]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7]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8]
r9: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89]
r10: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0090]
d:透镜的轴上厚度、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0091]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2]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0093]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0094]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0095]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6]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0097]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8]
d9: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0099]
d10: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
[0100]
nd:d线的折射率(d线为波长为550nm的绿光);
[0101]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0102]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0103]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0104]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0105]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0106]
vd:阿贝数;
[0107]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0108]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0109]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0110]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0111]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0112]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13]
【表2】
[0114][0115]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下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0116]
z=(cr2)/{1+[1-(k+1)(c2r2)]
1/2
}+a4r4+a6r6+a8r8+a10r
10
+a12r
12
+a14r
14
+a
[0117]
16r
16
(1)
[0118]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是非球面系数,c是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r是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z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0119]“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0120]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5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21]
后出现的表16示出各实施例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0122]
如表16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2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入瞳直径enpd为2.194mm,全视场像高ih为10.29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56.17
°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24]
(第二实施方式)
[0125]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26]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
[0127]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0128]
【表3】
[0129][0130]
表4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31]
【表4】
[0132][0133]
表5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0134]
【表5】
[0135] 反曲点个数反曲点位置1反曲点位置2p1r113.135/p1r213.105/p2r10//p2r211.315/p3r10//p3r20//p4r10//p4r20//p5r10//p5r20//
[0136]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5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8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37]
如表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38]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的入瞳直径enpd为2.493mm,全视场像高ih为5.14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47.12
°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39]
(第三实施方式)
[0140]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41]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
[0142]
表6、表7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0143]
【表6】
[0144][0145]
表7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46]
【表7】
[0147][0148]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5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2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49]
以下表16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015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的入瞳直径enpd为0.739mm,全视场像高ih为5.14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10.33
°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51]
(第四实施方式)
[0152]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53]
图13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
[0154]
表8、表9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设计数据。
[0155]
【表8】
[0156][0157]
表9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58]
【表9】
[0159][0160]
表10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设计数据。
[0161]
【表10】
[0162] 反曲点个数反曲点位置1p2r111.175
[0163]
图14、图15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5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6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6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64]
以下表16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016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的入瞳直径enpd为2.150mm,全视场像高ih为5.14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52.01
°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66]
(第五实施方式)
[0167]
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68]
图17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
[0169]
表10、表11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的设计数据。
[0170]
【表10】
[0171][0172][0173]
表11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74]
【表18】
[0175][0176]
表13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177]
【表13】
[0178] 反曲点个数反曲点位置1反曲点位置2p1r124.2455.065
[0179]
图18、图19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5nm的光经过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20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20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80]
以下表16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50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018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50的入瞳直径enpd为2.037mm,全视场像高ih为5.14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57.72
°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50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
[0182]
(对比实施方式)
[0183]
对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84]
图21所示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
[0185]
表14、表15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的设计数据。
[0186]
【表14】
[0187][0188]
表22示出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89]
【表15】
[0190][0191]
图22、图2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5nm的光经过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24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2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92]
以下表16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019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60的入瞳直径enpd为0.739mm,全视场像高ih为5.14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10.33
°
。
[0194]
以下表16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对比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对比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60不满足上述的条件式-30.00≤f1/d1≤-8.00,不能改善色差。
[0195]
【表16】
[0196][0197]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34,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0≤f1/d1≤-8.00;2.00≤ttl/f≤3.00;-2.30≤f34/f<-1.30;58.00≤v1≤82.00;0.25≤d2/ttl≤0.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6.00≤r3/r4≤-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f4/d7≤-1.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50≤f1/f≤-1.08;1.77≤(r1+r2)/(r1-r2)≤10.09;0.02≤d1/ttl≤0.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29≤f2/f≤1.09;0≤(r3+r4)/(r3-r4)≤1.07;0.02≤d3/ttl≤0.3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39≤f3/f≤1.87;0.65≤(r5+r6)/(r5-r6)≤2.73;0.02≤d5/ttl≤0.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32≤f4/f≤-0.36;-1.31≤(r7+r8)/(r7-r8)≤-0.06;0.04≤d7/ttl≤0.2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为玻璃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ov≥46.18
°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7.14。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为f34,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0≤f1/d1≤-8.00;2.00≤TTL/f≤3.00;-2.30≤f34/f<-1.30;58.00≤v1≤82.00;0.25≤d2/TTL≤0.45。0.25≤d2/TTL≤0.45。0.25≤d2/TTL≤0.45。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宇 周顺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辰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3/9/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微机综合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采矿用带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