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
未命名
09-20
阅读:116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支架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
背景技术:
2.急诊抢救需要在救护车内给患者输液,由于救护车空间小,急救推车窄,患者在输液穿刺时,输液肢体没有支撑需要患者家属或医生协助托举肢体,给急诊穿刺和输液肢体的放置带来很多不便,影响急救效果。
3.如专利号为202123166847.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护理床用护理支架,该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滑动板、地块和顶杆,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需求来调整设备整体的高度,方便患者在接受点滴时能够拥有一定的支撑效果。
4.但是,现有的护理支架多数在使用时无法便捷地进行拆卸或占据空间较大不便在狭小空间使用,由于救护车内空间较为狭窄,传统的护理支架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在完成输液穿刺后也不便于进行拆卸收纳,进而降低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护理支架多数在使用时无法便捷地进行拆卸或占据空间较大,进而降低了装置使用效果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包括第一托板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侧设置有两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自由端设置有挡板,所述导向柱上穿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顶端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板上还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转轴另一端同轴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螺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设在所述连接套内,所述导向块底端开设有燕尾槽,所述导向块底端设置有滑动连接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顶端设置的燕尾块滑动卡设在所述燕尾槽内,两个所述夹持块相对侧设置有防滑垫。
8.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一侧的卡轮,所述连接板一侧还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卡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设在所述护罩上开设的卡槽内,所述卡块卡设在所述卡轮上。
9.优选地,所述卡轮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卡轮连接的电动杆,所述电动杆自由端设置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形板,所述调节座和所述第一齿形板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二齿形板,所述第二齿形板一端设置有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底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自由端与所述第一齿形板一侧接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顶端设置有鹅颈管,所述鹅颈管自由端设置有灯罩,所述灯
罩内设置有照明灯。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上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上的固定带和绑带,所述固定带自由端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带头和带扣,所述绑带上开设有多组扣孔。
12.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一端设置有一对调节弹簧和弹性轴,所述第一托板通过所述调节弹簧和弹性轴连接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上开设有凹槽。
13.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装置中的夹持组件便捷地夹持设置在急救推车上,医护人员仅需通过转动夹持组件中的旋钮,即可使旋钮带动螺杆转动,进而使螺杆上螺接的移动块带动导向柱上套设的导向块与导向块底端设置的两个夹持块相向运动,最终实现装置在救护推车上的固定,固定操作较为简单且固定速度快,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装置的使用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在调节座上通过鹅颈管设置的灯罩和照明灯能帮助医护人员进行输液穿刺,由于救护车内空间狭窄,因此医护人员在输液穿刺时经常会挡住救护车内的灯光,使得穿刺皮肤表面光照不足难以看清,此时医护人员即可打开灯罩内设置的照明灯,通过鹅颈管将照明灯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输液穿刺,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2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组件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凹槽;2、固定带;3、绑带;4、扣孔;5、第一托板;6、电动杆;7、调节弹簧;8、弹性轴;9、调节杆;10、转轴;11、旋钮;12、夹持块;13、燕尾块;14、燕尾槽;15、导向块;16、移动块;17、连接板;18、导向柱;19、挡板;20、连接套;21、连接轴;22、防滑垫;23、螺杆;24、第一齿形板;25、鹅颈管;26、照明灯;27、灯罩;28、带头;29、带扣;30、复位弹簧;31、第二齿形板;32、调节座;33、滑槽;34、护罩;35、卡槽;36、卡块;37、第二托板;38、卡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实施例:
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包括第一托板5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17,连接板17一侧设置有两组导向柱18,导向柱18自由端设置有挡板19,导向柱18上穿设有导向块15,导向块15顶端设置有连接套20,连接板17上还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转轴10,转轴10一端设置有旋钮11,转轴10另一
端同轴设置有螺杆23,螺杆23上设置有螺接的移动块16,移动块16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21,连接轴21穿设在连接套20内,移动块16两侧设置的连接轴21和连接套20间的连接关系可使移动块16不发生转动,导向块15底端开设有燕尾槽14,导向块15底端设置有滑动连接的夹持块12,夹持块12顶端设置的燕尾块13滑动卡设在燕尾槽14内,两个夹持块12相对侧均设置有防滑垫22,防滑垫22可增加夹持块12与急救推车间的摩擦因数,提高夹持组件的固定效果。
26.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板17上设置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连接板17一侧的卡轮38,连接板17一侧还设置有护罩34,护罩34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杆9,调节杆9上开设有滑槽33,滑槽33内卡设有卡块36,卡块36卡设在护罩34上开设的卡槽35内,卡块36卡设在卡轮38上。
27.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待支撑肢体的具体位置,由转动组件调整电动杆6的角度,仅需拉起调节杆9即可转动电动杆6调节角度,调节杆9被拉起时会带动卡块36脱离与卡轮35和卡槽38的卡设关系,此时卡轮38即解除转动锁定,医护人员可转动卡轮38实现对电动杆6的角度调整。
28.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卡轮38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与卡轮38连接的电动杆6,电动杆6自由端设置有调节座32,调节座32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形板24,调节座32和第一齿形板24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二齿形板31,第二齿形板31一端设置有第一托板5,第一托板5底端设置有复位弹簧30,复位弹簧30自由端与第一齿形板24一侧接触。
29.医护人员可通过调节组件对第一托板5的角度进行调整,需要转动第一托板5时,医护人员可将第一托板5向调节座32方向推动,压缩复位弹簧30的同时使第一齿形板24和第二齿形板32间脱离卡设关系,此时医护人员可转动第一托板5至合适位置,当第一托板5转至合适位置后,医护人员松开第一托板5,弹簧30即会在复位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使第一齿形板24重新卡设到第二齿形板32上,实现对第一托板5位置的固定。
30.如图4所示,第一托板5顶端设置有鹅颈管25,鹅颈管25自由端设置有灯罩27,灯罩27内设置有照明灯26,由于救护车内空间狭窄,因此医护人员在输液穿刺时经常会挡住救护车内的灯光,使得穿刺皮肤表面光照不足难以看清,此时医护人员即可打开灯罩27内设置的照明灯26,通过鹅颈管25将照明灯26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输液穿刺,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31.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托板5上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托板5上的固定带2和绑带3,固定带2自由端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带头28和带扣29,绑带3上开设有多组扣孔4,医护人员可将带扣29扣入绑带3上的不同扣孔4实现固定组件对不同患者肢体的固定。
32.如图2所示,第一托板5一端设置有一对调节弹簧7和弹性轴8,第一托板5通过调节弹簧7和弹性轴8连接第二托板37,第一托板5和第二托板37上开设有凹槽1,设置凹槽1可使第一托板5和第二托板37更贴合患者皮肤,提高托举效果;通过设置弹性轴8和调节弹簧7可使第一托板5和第二托板37在托举患者肢体时,第一托板5和第二托板37间能有一定角度活动范围,进而提高患者使用本装置时的舒适度。
3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34.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通过装置中的夹持组件便捷地夹持设置在急救推车上,医护人
员仅需通过转动夹持组件中的旋钮11,由于旋钮11所在的转轴10同轴设置有螺杆23,因此此时旋钮11可带动螺杆23转动,进而使螺杆23上螺接的移动块16在水平方向移动,移动块16可通过其两侧设置的连接轴21带动设置有连接套20的导向块15沿导向柱18运动,最终使导向块15底端设置的两个夹持块12相向运动,最终实现装置在救护推车上的固定,固定操作较为简单且固定速度快,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装置的使用效果。
3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托板(5)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一侧设置有两组导向柱(18),所述导向柱(18)自由端设置有挡板(19),所述导向柱(18)上穿设有导向块(15),所述导向块(15)顶端设置有连接套(20),所述连接板(17)上还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转轴(10),所述转轴(10)一端设置有旋钮(11),所述转轴(10)另一端同轴设置有螺杆(23),所述螺杆(23)上设置有螺接的移动块(16),所述移动块(16)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21),所述连接轴(21)穿设在所述连接套(20)内,所述导向块(15)底端开设有燕尾槽(14),所述导向块(15)底端设置有滑动连接的夹持块(12),所述夹持块(12)顶端设置的燕尾块(13)滑动卡设在所述燕尾槽(14)内,两个所述夹持块(12)相对侧设置有防滑垫(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7)上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7)一侧的卡轮(38),所述连接板(17)一侧还设置有护罩(34),所述护罩(34)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上开设有滑槽(33),所述滑槽(33)内卡设有卡块(36),所述卡块(36)卡设在所述护罩(34)上开设的卡槽(35)内,所述卡块(36)卡设在所述卡轮(38)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轮(38)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卡轮(38)连接的电动杆(6),所述电动杆(6)自由端设置有调节座(32),所述调节座(32)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齿形板(24),所述调节座(32)和所述第一齿形板(24)间还转动连接有第二齿形板(31),所述第二齿形板(31)一端设置有第一托板(5),所述第一托板(5)底端设置有复位弹簧(30),所述复位弹簧(30)自由端与所述第一齿形板(24)一侧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5)顶端设置有鹅颈管(25),所述鹅颈管(25)自由端设置有灯罩(27),所述灯罩(27)内设置有照明灯(2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5)上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托板(5)上的固定带(2)和绑带(3),所述固定带(2)自由端设置有转动连接的带头(28)和带扣(29),所述绑带(3)上开设有多组扣孔(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5)一端设置有一对调节弹簧(7)和弹性轴(8),所述第一托板(5)通过所述调节弹簧(7)和弹性轴(8)连接第二托板(37),所述第一托板(5)和所述第二托板(37)上开设有凹槽(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可调节的急救推车用肢体护理支架,包括第一托板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一侧设置有两组导向柱,导向柱上穿设有导向块,导向块顶端设置有连接套,连接板上还设置有转轴,转轴一端设置有旋钮,转轴另一端同轴设置有螺杆,螺杆上设有移动块,移动块两侧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穿设在连接套内,导向块底端开有燕尾槽,导向块底端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顶端设置的燕尾块卡设在燕尾槽内,两个夹持块相对侧设置有防滑垫。医护人员仅需通过转动夹持组件中的旋钮,即可使两个夹持块相向运动,最终实现装置在救护推车上的固定,固定操作较为简单且固定速度快,进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装置的使用效果。装置的使用效果。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月 王璧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3/9/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