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
未命名
09-21
阅读:120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空中弹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非致命武器装备具有“软破坏、软杀伤”的特点,为各国处置自然灾害提供了技术保障,亦可在令目标丧失行动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避免目标出现严重致伤与致死的后果,有利于工作人员对于局势控制的多元化选择。
3.目前我国采用的非杀伤性武器装备均为非金属材质,大部分以火药作为能源,为保证其远距离作用性能,近距离使用成为不可控因素。而且在应对一些自然灾害中,一是安全性差,二是对环境带来污染,三是很难实现快速响应与现场部署等高速高效的处置方式。因此,研制一种远近距离有效打击、非火药能源的安全性发射系统非常必要。
4.当前无人机发射的灭火弹或驱逐弹一般需要采用火药发射,且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较大的震动问题,因为震动造成无人机和冷发射系统的晃动,不仅容易造成打击精确度差的问题,还容易造成无人机的工作失灵,严重的甚至引起炸机现象。因此,本方案提供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通过解决震动问题,来解决无人机的防护,以便实现安全使用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解决了如何在冷发射系统工作时,避免因为强力震动而给无人机带来损害的技术问题,设置有矫正和缓冲的结构,不仅保证了打击的准确性,还避免了强力的震动。
6.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包括与冷发射系统连接的竖板、水平连接在所述竖板顶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扶正结构一和扶正结构二;
7.所述扶正结构一通过缓冲组件一与反后坐结构连接,所述反后坐结构通过缓冲组件二与所述扶正结构二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二还与缓冲组件三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三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8.所述固定板与无人机一连接,所述扶正结构一的上方与无人机二连接,所述扶正结构二的上方与无人机三连接。
9.所述扶正结构一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一端的其中一延伸杆、顶端与该所述延伸杆另一端垂直连接的扶正柱二、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扶正柱二上的扶正杆二,所述扶正杆二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二与所述无人机二连接。
10.所述扶正结构二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另一端的另一延伸杆、顶端与该所述延伸杆另一端垂直连接的扶正柱一、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扶正柱一上的扶正杆一,所述扶正杆一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一与所述无人机三连接。
11.所述缓冲组件一包括顶端与所述扶正杆二垂直连接的立杆一、一端水平穿过所述
立杆一底端的横柱、套设在所述横柱外侧的弹簧二,所述横柱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反后坐结构上,所述弹簧二设置在所述反后坐结构和所述立杆一之间。
12.所述缓冲组件二包括底端与所述反后坐结构上端连接的立杆二、一端与所述立杆二顶端垂直连接的连接杆一、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连接的横向齿杆一、与所述横向齿杆一啮合连接的齿轮一,所述齿轮一通过轮轴连接在定位板上;
13.所述齿轮一还与水平设置的横向齿杆二啮合连接,所述横向齿杆二的一端与连接杆二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二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滑动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外侧套设有弹簧三,所述导柱的外端水平连接在扶正杆一上,所述弹簧三设置在所述扶正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之间;
14.所述横向齿杆一和所述横向齿杆二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一的两侧。
15.所述横向齿杆一的侧部平行设置有限位杆一,所述横向齿杆二的侧部平行设置有限位杆二,所述限位杆一和所述限位杆二滑动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
16.所述轮轴与所述缓冲组件三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三包括与所述轮轴同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穿过所述从动锥齿轮中心的从动轴、同轴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一端的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二啮合连接的竖向齿杆,所述竖向齿杆竖直设置且滑动穿过其中一所述延伸杆;
17.所述竖向齿杆的顶端垂直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竖直穿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外侧套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和其中一所述延伸杆之间。
18.本实用新型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9.(1)本方案中设置有缓冲组件一、缓冲组件二和缓冲组件三,通过与冷发射系统中反后坐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弹簧一、弹簧二和弹簧三的综合作用下,实现了缓冲振动的作用效果,避免了因为强力震动而给无人机带来的损害,有助于实现对无人机的保护;
20.(2)本方案中设置的无人机二和无人机三,在扶正柱一和扶正杆一、扶正柱二和扶正杆二的综合作用下,当竖板和冷发射系统要发生倾斜时,在无人机二的压力下,以及在无人机三的提升下,有助于保持竖板和冷发射系统的平衡,避免其倾斜度较大,有助于提高打击的精确度;
21.竖板和冷发射系统的平衡也有助于无人机一的平衡,避免无人机一发生过大的倾斜,有助于保护无人机一。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的主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组件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缓冲组件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6.其中,附图标记为:1、扶正杆一;2、螺栓一;3、扶正柱一;4、延伸杆;5、立柱;51、限位板;52、弹簧一;6、竖向齿杆;7、固定板;8、固定螺栓;9、扶正柱二;10、扶正杆二;11、螺栓二;12、立杆一;13、横柱;14、弹簧二;15、反后坐结构;16、冷发射系统;17、立杆二;171、连接杆一;18、横向齿杆一;181、限位杆一;19、竖板;20、连接杆二;201、横向齿杆二;202、限位杆二;21、弹簧三;211、导柱;22、齿轮一;23、主动锥齿轮;231、从动锥齿轮;232、从动轴;233、
齿轮二;24、轮轴;25、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8.参见图1-图4,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包括与冷发射系统16连接的竖板19、水平连接在竖板19顶端的固定板7,固定板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扶正结构一和扶正结构二;
29.扶正结构一通过缓冲组件一与反后坐结构15连接,反后坐结构15通过缓冲组件二与扶正结构二连接,缓冲组件二还与缓冲组件三连接,缓冲组件三与固定板7连接;
30.固定板7通过固定螺栓8与无人机一连接,扶正结构一的上方与无人机二连接,扶正结构二的上方与无人机三连接。
31.为了简化设计,无人机一、无人机二和无人机三没有在附图中标示出来,但这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特此说明。
32.扶正结构一包括一端连接在固定板7一端的其中一延伸杆4、顶端与该延伸杆4另一端垂直连接的扶正柱二9、一端垂直连接在扶正柱二9上的扶正杆二10,扶正杆二1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二11与无人机二连接。
33.扶正结构二包括一端连接在固定板7另一端的另一延伸杆4、顶端与该延伸杆4另一端垂直连接的扶正柱一3、一端垂直连接在扶正柱一3上的扶正杆一1,扶正杆一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一2与无人机三连接。
34.缓冲组件一包括顶端与扶正杆二10垂直连接的立杆一12、一端水平穿过立杆一12底端的横柱13、套设在横柱13外侧的弹簧二14,横柱13的另一端连接在反后坐结构15上,弹簧二14设置在反后坐结构15和立杆一12之间。
35.缓冲组件二包括底端与反后坐结构15上端连接的立杆二17、一端与立杆二17顶端垂直连接的连接杆一171、水平设置且一端与连接杆一171连接的横向齿杆一18、与横向齿杆一18啮合连接的齿轮一22,齿轮一22通过轮轴24连接在定位板25上,定位板25与竖板19连接;
36.齿轮一22还与水平设置的横向齿杆二201啮合连接,横向齿杆二201的一端与连接杆二20的一端连接,连接杆二20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槽,开口槽内滑动设置有导柱211,导柱211外侧套设有弹簧三21,导柱211的外端水平连接在扶正杆一1上,弹簧三21设置在扶正杆一1和连接杆二20之间;
37.横向齿杆一18和横向齿杆二201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齿轮一22的两侧。
38.横向齿杆一18的侧部平行设置有限位杆一181,横向齿杆二201的侧部平行设置有限位杆二202,限位杆一181和限位杆二202滑动设置在定位板25上。
39.轮轴24与缓冲组件三连接;缓冲组件三包括与轮轴24同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23、与主动锥齿轮23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231、穿过从动锥齿轮231中心的从动轴232、同轴设置在从动轴232一端的齿轮二233、与齿轮二233啮合连接的竖向齿杆6,竖向齿杆6竖直设置且滑动穿过其中一延伸杆4;
40.竖向齿杆6的顶端垂直连接有限位板51,限位板51上竖直穿设有立柱5,立柱5外侧
套设有弹簧一52,弹簧一52设置在限位板51和其中一延伸杆4之间。
41.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过程:
42.当无人机一通过竖板19将冷发射系统16吊起后,升至空中,随后启动冷发射系统16,炮管中发射出炮弹,在反冲力的作用下,冷发射系统16后部的反后坐结构15沿着与炮弹相反的方向运动;
43.当反后坐结构15向与炮弹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带动横柱13沿着立杆一12滑动,弹簧二14压缩;
44.同时,也带动立杆二17移动,立杆二17带动连接杆一171移动,连接杆一171带动横向齿杆一18移动,横向齿杆一18带动齿轮一22转动,齿轮一22带动连接杆二20和横向齿杆二201滑动,连接杆二20和横向齿杆二201沿着炮弹发射的方向移动;
45.此时导柱211在连接杆二20上滑动,并实现了对弹簧三21的压缩,弹簧三21设置在连接杆二20和扶正杆一1之间;
46.在齿轮一22转动的同时,带动主动锥齿轮23和从动锥齿轮231转动,于是从动轴232和齿轮二233转动,并带动竖向齿杆6竖直向下运动,竖向齿杆6带动限位板51向下运动,并压缩弹簧一52,弹簧一52的底端抵靠在其中一延伸杆4上,需要说明的是,立柱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挡片,以便实现对立柱5的限位;
47.于是在弹簧一52、弹簧二14和弹簧三21的压缩下,实现了反冲能量的收集汇聚,避免了这股能量作用在无人机一上,有助于实现对无人机一的保护,同时无人机二和无人机三也会获得较好的保护;
48.当竖板19要发生倾斜的趋势时,扶正杆一1对扶正柱一3进行限位,扶正杆二10对扶正柱二9进行限位,有助于整体系统的扶正和平衡,提高了打击的精确度。
49.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包括与冷发射系统连接的竖板、水平连接在所述竖板顶端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扶正结构一和扶正结构二;所述扶正结构一通过缓冲组件一与反后坐结构连接,所述反后坐结构通过缓冲组件二与所述扶正结构二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二还与缓冲组件三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三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无人机一连接,所述扶正结构一的上方与无人机二连接,所述扶正结构二的上方与无人机三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结构一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一端的其中一延伸杆、顶端与该所述延伸杆另一端垂直连接的扶正柱二、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扶正柱二上的扶正杆二,所述扶正杆二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二与所述无人机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结构二包括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板另一端的另一延伸杆、顶端与该所述延伸杆另一端垂直连接的扶正柱一、一端垂直连接在所述扶正柱一上的扶正杆一,所述扶正杆一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一与所述无人机三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一包括顶端与所述扶正杆二垂直连接的立杆一、一端水平穿过所述立杆一底端的横柱、套设在所述横柱外侧的弹簧二,所述横柱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反后坐结构上,所述弹簧二设置在所述反后坐结构和所述立杆一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二包括底端与所述反后坐结构上端连接的立杆二、一端与所述立杆二顶端垂直连接的连接杆一、水平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连接杆一连接的横向齿杆一、与所述横向齿杆一啮合连接的齿轮一,所述齿轮一通过轮轴连接在定位板上;所述齿轮一还与水平设置的横向齿杆二啮合连接,所述横向齿杆二的一端与连接杆二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二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滑动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外侧套设有弹簧三,所述导柱的外端水平连接在扶正杆一上,所述弹簧三设置在所述扶正杆一和所述连接杆二之间;所述横向齿杆一和所述横向齿杆二相互平行,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齿轮一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齿杆一的侧部平行设置有限位杆一,所述横向齿杆二的侧部平行设置有限位杆二,所述限位杆一和所述限位杆二滑动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与所述缓冲组件三连接;所述缓冲组件三包括与所述轮轴同轴连接的主动锥齿轮、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穿过所述从动锥齿轮中心的从动轴、同轴设置在所述从动轴一端的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二啮合连接的竖向齿杆,所述竖向齿杆竖直设置且滑动穿过其中一所述延伸杆;所述竖向齿杆的顶端垂直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竖直穿设有立柱,所述立柱外侧套设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和其中一所述延伸杆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包括与冷发射系统连接的竖板、水平连接在竖板顶端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扶正结构一和扶正结构二;扶正结构一通过缓冲组件一与反后坐结构连接,反后坐结构通过缓冲组件二与扶正结构二连接,缓冲组件二还与缓冲组件三连接,缓冲组件三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与无人机一连接,扶正结构一的上方与无人机二连接,扶正结构二的上方与无人机三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发射无人机系统防护装置,在冷发射系统工作时,避免因为强力震动而给无人机带来损害的问题,设置有矫正和缓冲的结构,不仅保证了打击的准确性,还避免了强力的震动。动。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荣 李军旗 陈永康 胡雪松 杨蕾 王国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