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尿袋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1 阅读:9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免尿袋导尿管。


背景技术:

2.导尿管的主要作用是引流尿液,临床上有部分病人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比如膀胱逼尿肌功能无力、神经源性膀胱,或女性排尿困难,需间断导尿患者等。
3.一般的导尿管都会连接尿袋,当这些病人仍有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时,长期留置导尿管及连接尿袋,将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导尿管一般为一个整体,不易拆分,导尿管使用时需医护人员需通过工具将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内,较为繁琐,从而影响了导尿管插入时的便利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尿袋导尿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导尿管使用时容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以及插入时的便利程度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所述导尿管体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导尿管体的一侧设置有尿道口固定卡,所述导尿管体的表面设置有气囊机构,所述气囊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充气部件、充气球和小孔,所述导尿管体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插入机构,所述辅助插入机构由衔接组件和导丝通道组成,所述辅助插入机构的内部包括有衔接组件和导丝通道。
6.优选的,所述导尿管体的长度为女性3-5厘米,男性5-10厘米。
7.优选的,所述导尿管体的表面安装有充气部件,所述充气部件的一侧设置有充气球,所述充气球的表面开设有小孔。
8.优选的,所述充气部件由辅助回缩气囊和固定气囊,以及与两者相连接的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组成,所述导尿管体一端的表面包裹有固定气囊,所述导尿管体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与固定气囊相连通。
9.优选的,所述导尿管体的表面包裹有辅助回缩气囊,所述辅助回缩气囊位于固定气囊的一侧,所述辅助回缩气囊由前至后的厚度为逐渐变厚。
10.优选的,所述辅助回缩气囊的内部连接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与充气球相配合,所述第一充气管与第二充气管通过尿道口固定卡进行固定。
11.优选的,所述导尿管体的一侧设置有衔接组件,所述衔接组件的长度约为尿道长度,所述衔接组件的内部开设有导丝通道,所述导丝通道的结构为t型结构,所述导丝通道为硬质结构,所述导丝通道的一端依次贯穿衔接组件和导尿管体。
12.优选的,所述衔接组件的内部包含有便于导尿管体插入的衔接部和气管槽,所述导尿管体的一侧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的一端与导尿管体相互插接配合。
13.优选的,所述衔接部的两侧皆开设有气管槽,所述气管槽分别与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相匹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免尿袋导尿管不仅可以隐藏、无需连接尿袋,不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而且提高了导尿管插入时的便利程度;
15.1、通过设置有气囊机构,向第二充气管充气,使第二充气管将气体导入固定气囊的内部,对固定气囊进行充气,将导尿管体固定在膀胱内部,需导尿时,牵拉尿道口固定卡,将导尿管体拉出,使导尿管体的导尿口越过尿道括约肌部,尿液通过导尿管体流出排尿,排尿结束后,将充气球插入第一充气管,封闭小孔后,挤压充气球,使充气球向第一充气管内充气,使第一充气管向辅助回缩气囊内充气,由于辅助回缩气囊由左至右的厚度为逐渐变厚,使辅助回缩气囊由左至右逐渐隆起,最终形成圆柱体或球体,使导尿管体顺利回缩至膀胱内,导尿管为隐藏型、无需连接尿袋的便携式导尿管,从而使仍有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的病人无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及连接尿袋,不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
16.2、通过设置有辅助插入机构,将衔接组件放至导尿管体的一侧,再将衔接部的一端插入导尿管体的内部,将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放至气管槽的内侧,在导丝通道的作用下方便导丝插入,随后将导尿管体完全推入膀胱内,使衔接组件位于尿道内部边缘,随后将衔接组件退出,使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远离气管槽,对固定气囊进行充气后,再将辅助插入机构撤出,使导尿管体与辅助插入机构分离,最终将导尿管体留置在膀胱内,尿道口则只漏出两条气囊充气管。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外观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机构平常状态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插入机构分离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部件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囊机构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导尿管体;2、辅助插入机构;201、衔接组件;2011、衔接部;2012、气管槽;202、导丝通道;3、气囊机构;301、充气部件;3011、辅助回缩气囊;3012、固定气囊;3013、第一充气管;3014、第二充气管;302、充气球;303、小孔;4、尿道口固定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导尿管体1,导
尿管体1的长度为女性3-5厘米,男性5-10厘米,导尿管体1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孔,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尿道口固定卡4。
27.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导尿管体1的表面设置有气囊机构3,气囊机构3的内部包括有充气部件301、充气球302和小孔303,导尿管体1的表面安装有充气部件301,充气部件301的一侧设置有充气球302,充气球302的表面开设有小孔303。
28.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7所示,充气部件301由辅助回缩气囊3011和固定气囊3012,以及与两者相连接的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组成,导尿管体1一端的表面包裹有固定气囊3012,导尿管体1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充气管3014,第二充气管3014与固定气囊3012相连通,导尿管体1的表面包裹有辅助回缩气囊3011,辅助回缩气囊3011位于固定气囊3012的一侧,辅助回缩气囊3011由前至后的厚度为逐渐变厚,辅助回缩气囊3011的内部连接第一充气管3013,第一充气管3013与充气球302相配合,第一充气管3013与第二充气管3014通过尿道口固定卡4进行固定。
29.使用时,通过尿道口固定卡4固定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避免绕线,同时,可根据病人尿道长度调节位置,使其卡在尿道口处,使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在膀胱内部长度合适,避免打结,同时,也相对固定导尿管在膀胱内的位置。
30.随后向第二充气管3014充气,使第二充气管3014将气体导入固定气囊3012的内部,对固定气囊3012进行充气,将导尿管体1固定在膀胱内部,需导尿时,牵拉尿道口固定卡4,将导尿管体1拉出,使导尿管体1的导尿口越过尿道括约肌部,尿液通过导尿管体1流出排尿,排尿结束后,将充气球302插入第一充气管3013,封闭小孔303后,挤压充气球302,使充气球302向第一充气管3013内充气,使第一充气管3013向辅助回缩气囊3011内充气,使辅助回缩气囊3011逐渐隆起,最终形成圆柱体或球体,使导尿管体1顺利回缩至膀胱内,使导尿管为隐藏型、无需连接尿袋的便携式导尿管。
31.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插入机构2,辅助插入机构2由衔接组件201和导丝通道202组成,辅助插入机构2的内部包括有衔接组件201和导丝通道202,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衔接组件201,衔接组件201的长度约为尿道长度,衔接组件201的内部开设有导丝通道202,导丝通道202的结构为t型结构,导丝通道202为硬质结构,导丝通道202的一端依次贯穿衔接组件201和导尿管体1,衔接组件201的内部包含有便于导尿管体1插入的衔接部2011和气管槽2012,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衔接部2011,衔接部2011的一端与导尿管体1相互插接配合,衔接部2011的两侧皆开设有气管槽2012,气管槽2012分别与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相匹配。
32.使用时,将衔接组件201放至导尿管体1的一侧,再将衔接部2011的一端插入导尿管体1的内部,并将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放至气管槽2012的内侧,在导丝通道202的作用下方便导丝插入,随后将导尿管体1完全推入膀胱内,使衔接组件201位于尿道内部边缘,随后将衔接组件201退出,使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远离气管槽2012,对固定气囊3012进行充气后,再将辅助插入机构2撤出,使导尿管体1与辅助插入机构2分离,最终将导尿管体1留置在膀胱内,尿道口则只漏出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以实现导尿管便于插入导尿管的功能。
33.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衔接组件201放至导尿管体1的一侧,再将衔接部2011的一端插入导尿管体1的内部,并将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放至气管槽2012的内
侧,在导丝通道202的作用下方便导丝插入,随后将导尿管体1完全推入膀胱内,使衔接组件201位于尿道内部边缘,随后将衔接组件201退出,使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远离气管槽2012,对固定气囊3012进行充气后,再将辅助插入机构2撤出,使导尿管体1与辅助插入机构2分离,最终将导尿管体1留置在膀胱内,尿道口则只漏出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以实现导尿管便于插入导尿管的功能,从而提高了导尿管插入时的便利程度。
34.随后通过尿道口固定卡4固定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避免绕线,同时,可根据病人尿道长度调节位置,使其卡在尿道口处,使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在膀胱内部长度合适,避免打结,同时,也相对固定导尿管在膀胱内的位置。
35.随后向第二充气管3014充气,使第二充气管3014将气体导入固定气囊3012的内部,对固定气囊3012进行充气,将导尿管体1固定在膀胱内部,需导尿时,牵拉尿道口固定卡4,将导尿管体1拉出,使导尿管体1的导尿口越过尿道括约肌部,尿液通过导尿管体1流出排尿,排尿结束后,将充气球302插入第一充气管3013,封闭小孔303后,挤压充气球302,使充气球302向第一充气管3013内充气,使第一充气管3013向辅助回缩气囊3011内充气,由于辅助回缩气囊3011由前至后的厚度为逐渐变厚,使辅助回缩气囊3011由前至后逐渐隆起,最终形成圆柱体或球体,使导尿管体1顺利回缩至膀胱内,使导尿管为隐藏型、无需连接尿袋的便携式导尿管,从而使仍有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的病人无需长期留置导尿管及连接尿袋,不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最终完成导尿管的使用工作。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体(1)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尿道口固定卡(4),所述导尿管体(1)的表面设置有气囊机构(3),所述气囊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充气部件(301)、充气球(302)和小孔(303),所述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插入机构(2),所述辅助插入机构(2)由衔接组件(201)和导丝通道(202)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体(1)的长度为女性3-5厘米,男性5-1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体(1)的表面设计有充气部件(301),所述充气部件(301)的一侧设置有充气球(302),所述充气球(302)的表面开设有小孔(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部件(301)由辅助回缩气囊(3011)和固定气囊(3012),以及与两者相连接的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组成,所述导尿管体(1)一端的表面包裹有固定气囊(3012),所述导尿管体(1)表面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充气管(3014),所述第二充气管(3014)与固定气囊(3012)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体(1)的表面包裹有辅助回缩气囊(3011),所述辅助回缩气囊(3011)位于固定气囊(3012)的一侧,所述辅助回缩气囊(3011)由左至右的厚度为逐渐变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缩气囊(3011)的内部连接第一充气管(3013),所述第一充气管(3013)与充气球(302)相配合,所述第一充气管(3013)与第二充气管(3014)通过尿道口固定卡(4)进行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衔接组件(201),所述衔接组件(201)的长度约为尿道长度,所述衔接组件(201)的内部开设有导丝通道(202)。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组件(201)的内部包含有便于导尿管体(1)插入的衔接部和气管槽(2012),所述导尿管体(1)的一侧设置有衔接部(2011),所述衔接部(2011)的一端与导尿管体(1)相互插接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部(2011)的两侧皆开设有气管槽(2012),所述气管槽(2012)分别与第一充气管(3013)和第二充气管(3014)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免尿袋导尿管,包括导尿管体,所述导尿管体的一端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导尿管体的一侧设置有尿道口固定卡,所述导尿管体的表面设置有气囊机构,所述气囊机构的内部包括有充气部件、充气球和小孔,所述导尿管体的一侧设置有辅助插入机构,所述辅助插入机构由衔接组件和导丝通道组成,所述辅助插入机构的内部包括有衔接组件和导丝通道。本实用新型不仅隐藏、无需连接尿袋,不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而且提高了导尿管插入时的便利程度。而且提高了导尿管插入时的便利程度。而且提高了导尿管插入时的便利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朱雨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雨沫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