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镜头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1 阅读:50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镜头及灯具。


背景技术:

2.在摄影照明或舞台灯光等领域,时常会用到投影照明镜头。一般来说,采用整形聚光装置将摄影照明灯或舞台灯具发出的光汇聚成足够小的光斑,再通过投影装置将光斑投射到被照面上。在一些情况下,还需要在光斑位置放置图案片,使得光斑照亮图案片,以将图案片投射到被照面上。
3.在相关技术中,由于舞台灯或摄影照明灯具使用的是亮度较高且发光面积大的扩展光源,其形成的光斑面积较大;然而,目前的投影镜头的物高以及出光视场角较小,难以将大面积的光斑或图案片清晰投射到被照面上。
4.由此,如何解决投影镜头对于大面积的物像,成像能力差的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及灯具,以解决投影镜头对于大面积的物像,成像能力差的问题。
6.而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了以下方案。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具有物方和像方,所述投影镜头包括自所述物方向所述像方依次排列且共光轴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及所述第五透镜为正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及所述第三透镜为负透镜,所述投影镜头的焦距为145mm~155mm。
8.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投影镜头的焦距范围为151.034mm。
9.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平面靠近所述物方设置,所述第一凸面靠近所述第二透镜设置;所述第二透镜为弯月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包括第二凸面和第一凹面,所述第二凸面靠近所述第一透镜设置,所述第一凹面靠近所述第三透镜设置;所述第三透镜为弯月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包括第二凹面和第三凸面,所述第二凹面靠近所述第二透镜设置,所述第三凸面靠近所述第四透镜设置;所述第四透镜为弯月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包括第三凹面和第四凸面,所述第三凹面靠近所述第三透镜设置,所述第四凸面靠近所述第五透镜设置;所述第五透镜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包括第二平面和第五凸面,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所述第四透镜设置,所述第五凸面靠近所述像方设置。
10.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沿光轴所在路径,所述第一凸面到所述第二凸面的距离为46.432mm,所述第一凹面到所述第二凹面的距离为21.661mm,所述第三凸面到所述第三凹面的距离为7.793mm,所述第四凸面到所述第二平面的距离为2.180mm。
11.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
12.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凸面的曲率半径。
13.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四凸面的曲率半径。
14.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fa1,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满足:0.01001<fa1<0.010014;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fa2,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满足:-0.00245<fa2<-0.00241;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fa3,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满足:-0.01881<fa3<-0.01877;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fa4,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满足:0.0043434<fa4<0.0043438;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fa5,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满足:0.00754<fa5<0.00758。
15.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fa1=0.010012;所述第二透镜的光焦度为:fa2=-0.00243;所述第三透镜的光焦度为:fa3=-0.01879;所述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fa4=0.0043436;所述第五透镜的光焦度为:fa5=0.00756。
16.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和/或,所述第四透镜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直径;和/或,所述第五透镜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直径。
17.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投影镜头的最大物高为y,所述投影镜头的最大物高满足:25mm<y<26mm;所述投影镜头的出光视场角为w,所述投影镜头的出光视场角满足:18
°
<w<20
°

18.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投影镜头的最大物高为:y=25.5mm,所述投影镜头的出光视场角为:w=19
°

19.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投影镜头。
20.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投影镜头及灯具,该投影镜头包括自物方向像方依次排列且共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且该投影镜头具有145mm~155mm的焦距范围,即使在物高为25mm~30mm的情况下,该投影镜头也能够具有较大的出光视场角,并且经过该投影镜头成像的图像清晰度高,成像质量高;同时相对于现有的投影镜头,透镜数量少,有利于简化投影镜头的结构,降低投影镜头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光路布局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一畸变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一点列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一光斑均匀度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一mtf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二畸变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二点列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二光斑均匀度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的第二mtf图。
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投影镜头,110-第一透镜,120-第二透镜,130-第三透镜,140-第四透镜,150-第五透镜,200-物方,300-像方。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施例中,不会对已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26.当前的投影镜头主要用于将光斑或者光斑处的图像投影到舞台或者其他投射面上。光斑通过舞台灯或摄影照明灯经过整形聚光装置汇聚形成。且可在光斑成形位置放置图案片,使得光斑和图案片重合,进而光板处形成图像。
27.舞台灯或摄影照明灯通常需要使用亮度较高的扩展光源,该扩展光源具有较大的发光面积。即使是通过整形聚光装置汇聚后的光束依然会形成较大的光斑或图像,因此需要投影镜头的物高足够大,以及投影镜头中镜片的孔径也需要更大。例如摄影照明灯常常采用大功率的led集成光源,其发光面积较大,经过整形聚光装置后汇聚形成的光斑也较大,但是目前的投影镜头对于较大面积的光斑,其成像能力较差。
28.本技术基于此对目前的投影镜头及灯具进行了改进。
29.首先,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投影镜头100,该投影镜头100,具有物方200和像方300。自物方200向像方300,投影镜头100包括沿着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以及第五透镜150。第一透镜110、第四透镜140及第五透镜150为正透镜,第二透镜120及第三透镜130为负透镜。
30.需要解释的是,物方200是指光斑或者图像形成的位置。也就是说,光源可经过整形聚光装置在物方200位置形成光斑;可以理解的是,在物方200设置图案片,光斑照射到图案片上,点亮该图案片以形成图像。
31.具体地,光轴是由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以及第五透镜150各自中心点一一连接形成的。光轴方向为光线由物方200的中心点,先后经过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以及第五透镜150各自中心点,最后到达像方300的方向。
32.需要解释的是,正透镜是一种中间厚、周边薄的透镜,具有聚光的能力。负透镜是一种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因此第一透镜110、第四透镜140以及第五透镜150都具有聚光的能力。第二透镜120和第三透镜130都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
33.第一透镜110靠近物方200设置。也就是说,物方200发出的光线先经过第一透镜110,且光线被第一透镜110汇聚之后才到达第二透镜120。第五透镜150靠近像方300设置。也就是说,第四透镜140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五透镜150,且光线被第五透镜150汇聚之后才发射到像方300。
34.投影镜头100的焦距范围为145mm~155mm。需要解释的是,投影镜头100的焦距是指投影镜头100所具有的整个透镜组的焦距。
35.当前的投影镜头100面对大面积的光斑,其成像效果差。然而,本技术的投影镜头100具有145mm~155mm的焦距范围,即使在物高为25mm~30mm的情况下,该投影镜头100也能够具有较大的出光视场角,并且经过该投影镜头100成像的图像清晰度高,成像质量高;同时相对于现有的投影镜头100,透镜数量少,有利于简化投影镜头100的结构,降低投影镜头100的生产成本。
36.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透镜110为平凸透镜,第一透镜110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一凸面,第一平面靠近物方200设置,第一凸面靠近第二透镜120设置。需要解释的是,在光轴方向上,透镜表面的圆心在左侧则该表面的半径表征为负值,透镜表面的圆形在右侧则该表面的半径表征为正值。由此,第一凸面的半径为正值。
37.第二透镜120为弯月透镜,第二透镜120包括第二凸面和第一凹面,第二凸面靠近第一透镜110设置,第一凹面靠近第三透镜130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凸面的半径为正值,第一凹面的半径为正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凸面的半径大于第一凹面的半径。
38.第三透镜130为弯月透镜,第三透镜130包括第二凹面和第三凸面,第二凹面靠近第二透镜120设置,第三凸面靠近第四透镜140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凹面的半径为负值,第三凸面的半径为负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面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三凸面半径的绝对值。
39.第四透镜140为弯月透镜,第四透镜140包括第三凹面和第四凸面,第三凹面靠近第三透镜130设置,第四凸面靠近第五透镜150设置。也就是说,第三凹面的半径为负值,第四凹面的半径为负值。且第三凹面半径的绝对值小于第四凸面半径的绝对值。
40.第五透镜150为平凸透镜,第五透镜150包括第二平面和第五凸面,第二平面靠近第四透镜140设置,第五凸面靠近像方300设置。也就是说,第五凹面的半径为负值。
41.可以理解的是,正透镜包括平凸透镜、弯月透镜(凹凸透镜)、双凸透镜等形式;正透镜中的弯月透镜凸度大于凹度。负透镜包括弯月透镜(凸凹透镜)、双凹透镜以及平凹透
镜,负透镜中的弯月透镜凸度大于凹度。
42.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和/或,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三凸面的曲率半径。和/或,第三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第四凸面的曲率半径。
43.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10的光焦度为fa1,第一透镜110的光焦度满足:0.01001<fa1<0.010014;第二透镜120的光焦度为fa2,第二透镜120的光焦度满足:-0.00245<fa2<-0.00241;第三透镜130的光焦度为fa3,第三透镜130的光焦度满足:-0.01881<fa3<-0.01877;第四透镜140的光焦度为fa4,第四透镜140的光焦度满足:0.0043434<fa4<0.0043438;第五透镜150的光焦度为fa5,第五透镜150的光焦度满足:0.00754<fa5<0.00758。
44.具体地,光焦度(focalpower)等于像方光束会聚度与物方光束会聚度之差,它表征光学系统偏折光线的能力光焦度。且光焦度为正值表示该透镜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若为负值则表示该透镜具有扩散光线的作用。
45.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三透镜130的直径大于第二透镜120的直径;和/或,第四透镜140的直径大于第三透镜130的直径;和/或,第五透镜150的直径大于第四透镜140的直径。需要解释的是,透镜的直径为该透镜可透射部分的外轮廓形状的直径。
46.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投影镜头100的最大物高为y,投影镜头100的最大物高满足:25mm<y<26mm;投影镜头100的出光视场角为w,投影镜头100的出光视场角满足:18
°
<w<20
°

47.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投影镜头100的孔径类型为物方锥角,且物方锥角的最大值为28
°
,投影物件上任意一点在物方锥角条件下主光轴和系统主光轴平行。
48.具体请参照图1、图2、表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100的光路布局示意图,表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投影镜头100的物理参数表。
49.如图1以及表1所示,将物方200位置的面编号设置为0,第一平面、第一凸面、第二凸面、第一凹面、第二凹面、第三凸面、第三凹面、第四凸面、第二平面以及第五凸面的面编号依次设置为1-10,并将透射侧位置的面编号设置为11。r为对应表面的曲率半径(单位mm);d为对应表面与光轴方向上的下一表面之间的间距(单位mm);nd为d光线条件下该部件的折射率;具体地,d光线为绿光光线,且该绿光光线的波长为587.56nm。
50.vd为d光线为基准的光学部件的材料的阿贝数。阿贝数的计算公式为:vd=(nd-1)/(nf-nc);其中,nf为f光线条件下该部件的折射率,f光线条件下该表面的折射率,具体地,f光线为红光光线,且该红光光线的波长为486.13nm。nc为c光线条件下该部件的折射率,c光线条件下该表面的折射率,具体地,f光线为蓝光光线,且该蓝光光线的波长为656.27nm。
51.lw为物工作距,即投影物件的物平面到第一平面的直线距离。lx为后工作距,即第五凸面顶点至投影平面之间的直线距离。y为物平面处的物像的半口径,y’为像平面(投影平面)处投影的半口径。
52.具体为:第一透镜110的折射率为1.6204,阿贝数为60.37。第一透镜110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一凸面,沿光轴所在路径,第一平面到第一凸面顶点的距离为14.611mm,第一平面和第一凸面的半口径均为37.5mm,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径为-61.969mm。
53.第二透镜120的折射率为1.5168,阿贝数为64.21。第二透镜120包括第二凸面和第一凹面,沿光轴所在路径,第一凸面到第二凸面的距离为46.432mm,第二凸面到第一凹面的距离为6.000mm。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为65.900mm,第二凸面的半口径为26.0mm;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为48.750mm,第一凹面的半口径为24.4mm。
54.第三透镜130的折射率为1.6727,阿贝数为32.18。第三透镜130包括第二凹面和第三凸面,沿光轴所在路径,第一凹面到第二凹面的距离为21.661mm,第二凹面到第三凸面的距离为3.000mm。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为-30.490mm,第二凹面的半口径为24.3mm。第三凸面的曲率半径为-131.650mm,第三凸面的半口径为29.0mm。
55.第四透镜140的折射率为1.6204,阿贝数为60.37。第四透镜140包括第三凹面和第四凸面,沿光轴所在路径,第三凸面到第三凹面的距离为7.793mm,第三凹面到第四凸面的距离为13.540mm。第三凹面的曲率半径为-77.600mm,第三凹面的半口径为32.0mm。第四凸面的曲率半径为-42.550mm,第四凸面的半口径为34.5mm。
56.第五透镜150的折射率为1.6204,阿贝数为60.37。第五透镜150包括第二平面以及第五凸面,沿光轴所在路径,第四凸面到第二平面的距离为2.180mm,第二平面到第五凸面的距离为15.350mm。第二平面的半口径为39.8mm。第五凸面的曲率半径为-74.230mm,第五凸面的半口径为41.0mm。
57.表1
58.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投影镜头100的焦距为151.034mm。第一透镜110的光焦度为:fa1=0.010012;第二透镜120的光焦度为:fa2=-0.00243;第三透镜130的光焦度为:fa3=-0.01879;第四透镜140的光焦度为:fa4=0.0043436;第五透镜150的光焦度为:fa5=0.00756。投影镜头100的最大物高为:y=25.5mm,投影镜头100的出光视场角为:w=19
°

59.在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一畸变图,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一点列图,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一光斑均匀度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一mtf图。本实施例中的lw=43.788mm,lx=2000mm,此时物像能够清晰透射到像方面上。本实施例中的y’=352.4mm,w=19
°
。如图3所示,系统产生最大畸变,且畸变小于5%,畸变小。如图4所示,像方最大弥散斑半径rms径小于1.7mm,成像质量好,能够很好的满足孔状投影物件的投影需求。如图5所示,系统光斑均匀度大于70%。如图6所示,空间频率为0.2mm时,大部分视场mtf》0.7,反差和对比对较高,反差较高,镜头在全开光圈时的表现较好。
60.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二畸变图,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二点列图,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二光斑均匀度示意图,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投影镜头100的第二mtf图。本实施例中的lw=37.242mm,lx=5000mm,此时物像能够清晰透射到像方面上。本实施例中的y’=861.7mm。如图7所示,系统产生最大畸变,且畸变小于4%,畸变小。如图8所示,像方最大弥散斑半径rms径小于3.8mm,成像质量好,能够很好的满足孔状投影物件的投影需求。如图9所示,系统光斑均匀度大于80%。如图10所示,空间频率为0.1mm时,大部分视场mtf》0.5,反差和对比对较高,反差较高,镜头在全开光圈时的表现较好。
61.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lw=33.708mm,lx=25000mm,此时物像能够清晰透射到像方面上。本实施例中的y’=4292.5mm。系统产生最大畸变,且畸变小于4%,畸变小。像方最大弥散斑半径rms径小于28mm,成像质量好,能够很好的满足孔状投影物件的投影需求。系统光斑均匀度大于85%。空间频率为0.01mm时,大部分视场mtf》0.6,反差和对比对较高,反差较高,镜头在全开光圈时的表现较好。
62.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中投影镜头100,在投影镜头100的基础之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00。
63.在一些实施例中,灯具包括外壳,投影镜头100设置在外壳内。
64.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65.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详细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技术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技术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技术示范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66.同时,本技术使用了特定词语来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指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相关的某一特征、结构或特点。因此,应强调并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在不同位置两次或多次提及的“一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并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此外,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某些特征、结构或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
67.同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简化本技术披露的表述,从而帮助对一个或多个发明实施例的理解,前文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有时会将多种特征归并至一个实施例、附图或对其的描述中。但是,这种披露方法并不意味着本技术对象所需要的特征比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特征多。实际上,实施例的特征要少于上述披露的单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
68.相应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值参数均为近似值,该近似值根据个别实施例所需特点可以发生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数值参数应考虑规定的有效数位并采用一般位数保留的方法。尽管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确认其范围广度的数值域和参数为近似值,在具体实施例中,此类数值的设定在可行范围内尽可能精确。
69.针对本技术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公开物和其他材料,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档等,特此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技术作为参考,但与本技术内容不一致或产生冲突的申请历史文件除外,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最广范围有限制的文件(当前或之后附加于本技术中的)也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技术附属材料中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与本技术内容有不一致或冲突的地方,以本技术的描述、定义和/或术语的使用为准。
70.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投影镜头,具有物方(200)和像方(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100)包括自所述物方(200)向所述像方(300)依次排列且共光轴的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及第五透镜(150),其中,所述第一透镜(110)、所述第四透镜(140)及所述第五透镜(150)为正透镜,所述第二透镜(120)及所述第三透镜(130)为负透镜,所述投影镜头(100)的焦距范围为145mm~15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100)的焦距为151.034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10)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110)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平面靠近所述物方(200)设置,所述第一凸面靠近所述第二透镜(120)设置;所述第二透镜(120)为弯月透镜,所述第二透镜(120)包括第二凸面和第一凹面,所述第二凸面靠近所述第一透镜(110)设置,所述第一凹面靠近所述第三透镜(130)设置;所述第三透镜(130)为弯月透镜,所述第三透镜(130)包括第二凹面和第三凸面,所述第二凹面靠近所述第二透镜(120)设置,所述第三凸面靠近所述第四透镜(140)设置;所述第四透镜(140)为弯月透镜,所述第四透镜(140)包括第三凹面和第四凸面,所述第三凹面靠近所述第三透镜(130)设置,所述第四凸面靠近所述第五透镜(150)设置;所述第五透镜(150)为平凸透镜,所述第五透镜(150)包括第二平面和第五凸面,所述第二平面靠近所述第四透镜(140)设置,所述第五凸面靠近所述像方(300)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所在路径,所述第一凸面到所述第二凸面的距离为46.432mm,所述第一凹面到所述第二凹面的距离为21.661mm,所述第三凸面到所述第三凹面的距离为7.793mm,所述第四凸面到所述第二平面的距离为2.18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面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径;和/或,第二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凸面的曲率半径;和/或,所述第三凹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四凸面的曲率半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10)的光焦度fa1满足:0.01001<fa1<0.010014;所述第二透镜(120)的光焦度fa2满足:-0.00245<fa2<-0.00241;所述第三透镜(130)的光焦度fa3满足:-0.01881<fa3<-0.01877;所述第四透镜(140)的光焦度fa4满足:0.0043434<fa4<0.0043438;所述第五透镜(150)的光焦度fa5满足:0.00754<fa5<0.0075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10)的光焦度fa1=0.010012;所述第二透镜(120)的光焦度fa2=-0.00243;所述第三透镜(130)的光焦度fa3=-0.01879;所述第四透镜(140)的光焦度fa4=0.0043436;所述第五透镜(150)的光焦度fa5=0.00756。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13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透镜(120)的直径;和/或,所述第四透镜(14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透镜(130)的直径;
和/或,所述第五透镜(15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透镜(140)的直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镜头(100)的最大物高y满足:25mm<y<26mm;所述投影镜头(100)的出光视场角w满足:18
°
<w<20
°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镜头(10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投影镜头及灯具,该投影镜头包括自物方向像方依次排列且共光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且该投影镜头具有145mm~155mm的焦距范围,由此,该投影镜头可以具有较大的出光视场角,并且经过该投影镜头成像的图像清晰度高,成像质量高;同时相对于现有的投影镜头,透镜数量少,有利于简化投影镜头的结构,降低投影镜头的生产成本。影镜头的生产成本。影镜头的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莫怀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爱图仕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