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未命名 09-22 阅读:108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碳排放核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2022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指明了准确统计并核算的碳排放数据是厘清合理碳抵消量的基础,也是监管机构判断企业是否利用碳抵消手段实施“漂绿”的监管依据;钢铁企业对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电力输入输出等相关基础碳排放数据具有管理、统计责任。由此,对碳排放数据的管理无疑是碳排放核算及核算结果后期应用的基础,其好坏直接影响碳排放结果在应用过程中的价值表现,同时碳排放数据管理也是钢铁企业数据资产沉淀的成果,直接决定钢厂数据资产能否有效沉淀并带为企业带来价值。
3.无论是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还是应对国际碳边境调节机制挑战,都对碳排放数据的有效管理、建模,以及后期的统计、计量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碳市场层面,准确、可靠的碳排放数据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在企业层面,建立碳排放数据有效的管理方法、对碳排放数据的合理建模,对企业统计、计量碳排放量,挖掘节能降碳潜力、助推节能增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碳排放核算数据管理方法及建模的研究,可以使数据格式更加标准规范化,减少数据采集以及使用时产生的困难,确保其核算数据可行性,对钢铁企业降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
4.基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能够针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准确、及时、广泛的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能够针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准确、及时、广泛的管理。
6.本技术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所述碳排放核算元素为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如果所述获取成本低于预设成
本值,则判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否忽略;如果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无法忽略,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可用元素集合;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不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如果所述获取成本高于或等于预设成本值,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如果所述获取成本低于预设成本值,则判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否忽略;如果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忽略,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包括:基于所述工厂模型中的工序基本信息、碳排放核算元素信息、工序碳排放清单、以及工序消耗数据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包括:基于所述工厂模型中的产品基本信息、生产工艺信息、产品碳排放清单、以及产品消耗数据进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所述碳排放核算元素为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匹配单元,被用于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建模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所述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所述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
17.基于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有以下优点和进步之处:
18.在本技术中,先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然后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
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再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本技术提供的管理方法可以构建面向钢铁企业碳排放核算管理的数据管理模型,根据核算范围、核算粒度、工序工艺、产品牌号几个维度,设计了包含组织碳核算和产品碳核算的复合式碳排放核算结构,为钢铁企业碳排放核算提供了数据组织建模和管理方法,针对碳排放数据管理准确性、及时性、广泛性等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钢厂信息化管理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问题。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简图;
22.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的流程简图;
23.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的流程简图;
2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装置;
25.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7.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技术的各方面。
28.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29.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1.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简图,所述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s103:
32.步骤s101,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所述碳排放核算元素为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
33.步骤s102,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
34.步骤s103,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
35.在本技术中,先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然后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再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本技术提供的管理方法可以构建面向钢铁企业碳排放核算管理的数据管理模型,根据核算范围、核算粒度、工序工艺、产品牌号几个维度,设计了包含组织碳核算和产品碳核算的复合式碳排放核算结构,为钢铁企业碳排放核算提供了数据组织建模和管理方法,针对碳排放数据管理准确性、及时性、广泛性等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钢厂信息化管理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问题。
36.在本技术中,碳排放核算最重要落到碳排放核算元素上,碳排放核算元素是结合钢厂生产工艺、各个部门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碳排放数据采集项,确定元素数据的名称、单位、数据审定标准。钢厂的碳排放数据采集涉及到能源、原燃料、辅料、耐材、机物料、轧制油、产副品、固废和污染物排放等方方面面的数据,依托低碳技术验证范围的系统边界的物料核算规则,管理核算工序颗粒度和产品颗粒度工序元素的数据。只有合理的确定核算碳排放核算元素项,才能顺利进行数据归集、数据分摊、数据校验、数据核算等工作,才能在系统中自动生成工序级、产品级的排放消耗绑定数据。
37.一般的数据模型包含数据结构、操作以及约束三部分。数据结构主要包含其性质、内容、类型以及数据间的关联。数据操作则是对相应数据结构执行,选择出合适的类型与方式。数据约束则是指结构间的语法、依存关系、词义解答和动态变化规律,保证其能够相容、正确、有效。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数据建模首先要明确碳排放核算元素项的分类,是原材料、能源介质、污染物、以及运输等,在统一物料编码的前提下确定碳排放核算数据模板。
38.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的流程简图,可以包括步骤s201-s203:
39.步骤s201,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
40.步骤s202,如果所述获取成本低于预设成本值,则判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否忽略。
41.步骤s203,如果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无法忽略,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可用元素集合。
42.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
4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先建立一个核算因子库。在核算因子库中,核算因子可以包括碳排放直接因子、碳排放间接因子、碳排放其他因子等。以钢厂为例,直接因子可以包括炼钢炉排放的废气,间接因子可以包括钢厂生产所需的火力发电,其他因子可以包括钢厂生产过程中运输车辆的碳排放。
4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不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
4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评估:p=c1+c2+c3。其中,c1为所需要增加、维护硬件设备的成本;c2为软件接口开发等成本;c3为日常数据存储、管理等所产生的成本。
4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获取成本高于或等于预设成本值,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
4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判断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否被忽略可以根据是否满足以下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满足至少一个以下条件,则可以判断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可以被忽略。忽略条件可以如下:辅助材料质量小于原料总消耗0.1%的元素;小于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的一般固体废弃物;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
4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忽略,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
4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时,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满足条件的元素匹配物料等主数据,即物料、能介元素等要对应到钢厂已有的物料主数据,连带属性包括大类、中类、细类信息。满足要求的元素要同核算因子一一对应;元素同因子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关系;满足条件和主数据、因子匹配完成的元素,形成可用元素集合。
50.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的流程简图。在图3中,预元素集合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集合,元素是否可舍弃即是判断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否被忽略。
5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各工序可以包括炼铁、脱硫、炼钢、精炼、连铸、热轧、冷轧。
5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的方法可以包括:对匹配到工厂模型中的元素按照碳排放数据的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将直接可获取的物料及需要分摊的物料分开管理。
5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的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所述工厂模型中的工序基本信息、
碳排放核算元素信息、工序碳排放清单、以及工序消耗数据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建模之后,针对数据建模的数据操作可包含把数据录入数据库、数据修正与删除以及提取数据供核算计算使用等。
5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的方法可以包括:基于所述工厂模型中的产品基本信息、生产工艺信息、产品碳排放清单、以及产品消耗数据进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建模之后,针对数据建模的数据操作可包含把数据录入数据库、数据修正与删除以及提取数据供核算计算使用等。
55.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深入理解本技术,接下来将结合完整实施例进行说明。
56.步骤一:构建钢厂碳排放的因子库,可以是国际认可的核算因子库或者有报告结果认证权的软件附带的因子库,如gabi软件等。核算因子库可以构建如表1:
57.表1
[0058][0059][0060]
步骤二:对钢厂碳排放元素项进行管理形成碳排放核算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
[0061]
形成碳排放核算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步骤如下:
[0062]
步骤1:搜集碳排放核算的所有希望元素,形成预元素集合;
[0063]
从钢厂的主数据入手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搜集整理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等元素;得到碳排放核算元素集:
[0064]
{烧结矿,氧化球,萤石,齿轮油,无烟煤,干熄焦,颗粒物
……
};
[0065]
步骤2:判断碳排放核算元素是否有对应的核算因子,这里核算因子可以采用已有因子库的因子,不投入gabi软件的数据库因子,若有匹配的因子到步骤3,否则,将元素移入“不可用元素集合”;如颗粒物,没有对应的因子,直接移入“不可用元素集合”;
[0066]
步骤3:计算获得成本评估值p:
[0067]
根据实际情况获取某种碳排放核算元素的工程、硬件获取成本c1;软件获取成本c2;日常数据存储、管理等所产生的成本c3。
[0068]
计算得到p=c1+c2+c3
[0069]
步骤4:设定一个可接受成本,假设这个成本是平均年预算的0.1%;判断评估成本是否大于可接受成本,若成本不大于可以接受,到步骤6;一般若不需要增加传感等硬件,比如外购电力等,都可以接受。否则成本高,比如“颗粒物”,需要增加传感识别器,同现有系统
做接口才能将数据采集上来,到步骤5;
[0070]
步骤5:判断碳排放核算元素“颗粒物”在碳排放核算时是否可以舍弃,“颗粒物”属于“小于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的一般固体废弃物”,可以舍弃,将该碳排放核算元素移入“不可用元素集合”。
[0071]
步骤6:满足条件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物料等主数据,即物料、能介元素等要对应到钢厂已有的物料主数据,连带属性包括大类、中类、细类信息;
[0072]
步骤7:满足要求的碳排放核算元素要同核算因子一一对应;碳排放核算元素同因子之间是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关系;比如能源-尖段电、能源-峰段电、能源-平段电、能源-谷段电对应的都是一个因子;
[0073]
步骤8:满足条件和主数据、因子匹配完成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形成可用元素集合。可用元素集合示例可以如表2所示:
[0074]
表2
[0075]
序号物料代码元素代码元素名称物料大类物料细类单位成分构成11sg00001cy00001澳矿原材料进口矿t
……
2sg00090cy0090萤石辅料辅料t
………………………………………………
[0076]
步骤三:将可用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以炼钢厂为例:
[0077]
序号主辅工序类别工序名称物料代码元素名称1主工序炼钢-脱硫sg0000638南非块
…………………………
[0078]
分摊工序:
[0079][0080]
步骤四:数据分摊,对匹配到工厂模型中的元素按照碳排放数据的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将直接可获取的物料及需要分摊的物料分开管理;
[0081]
(1)对工序级数据分摊,以主工序、辅助工序、分摊工序的工厂模型为基础,首先记录非分摊工序的耗量;再按照分摊规则,将分摊工序的耗量分摊到主工序、辅工序上,目前的分摊规则一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最后将几部分结果加和,得到总耗量;以脱硫工序的电耗为例,首先直接获取主工序能源-电的耗用;接着获取脱硫工序辅助工序的;再获取分摊工序脱硫-天车工序的能源-电的耗用,分摊耗用=分摊工序耗用*分摊系数;脱硫工序级能源-电的总耗用=主工序耗用+辅助工序耗用+分摊耗用。
[0082]
(2)对产品级数据分摊,在工序级分摊的基础上,按照工序物料实际消耗数据,对炉次等组批单位、最终产品按照经济或者重量分配规则进行分摊,按照产量的分摊量=(产品产量/工艺产品产量)*总耗量。
[0083]
步骤五: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
[0084]
对工序级碳排放数据建模首先要明元素、工序种类,根据各元素及工序的匹配关系,对需要搜集的元素名称、工序、碳排放数据要求等信息进行建模化管理。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结构及约束关系包含工序基本信息、元素信息、碳排放清单、消耗数据等。数据操作可包含把数据录入数据库、数据修正与删除以及提取数据供核算计算使用等。
[0085]
工序级碳排放数据配置属性包含:年度、工序编码、工序名称、工序类型、分摊系数、工厂编码、工厂名称、产线编码、产线名称、元素大类、元素类别、物料编码、物料名称、计量单位、数据来源、耗量、碳排量、是否有毒有害等。
[0086]
步骤六: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
[0087]
对产品级碳排放数据建模首先要明确钢种及牌号种类,根据各钢种及牌号同各自工艺路径的相关联系,对需要搜集的碳排放牌号名称、工序、工艺、碳排放数据要求进行建模化管理。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结构及约束关系包含产品基本信息、生产工艺信息、碳排放清单、消耗数据等。数据操作可包含把数据录入数据库、数据修正与删除以及提取数据供核算计算使用等。
[0088]
产品级碳排放数据配置属性包含:年度、月度、核算区间、工艺路径编码、产品编码、产品名称、钢种编码、钢种名称、元素大类、元素类别、物料编码、物料名称、计量单位、产量、分摊系数、数据来源、耗量、碳排量、是否有毒有害等。
[0089]
以下介绍本技术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的虚拟资源处理方法。对于本技术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技术上述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的实施例。
[0090]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装置,所述装置40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401、匹配单元402、以及建模单元403。
[0091]
其中,获取单元401可以被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所述碳排放核算元素为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匹配单元402可以被用于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建模单元403可以被用于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
[0092]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5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0093]
如图5所示,计算机系统5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储存部分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009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5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507;包括硬盘等的储存部分5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
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509。通信部分5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5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505。可拆卸介质5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5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储存部分508。
[0095]
特别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5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501执行时,执行本技术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0096]
作为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
[0097]
作为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
[0098]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0099]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0100]
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所述碳排放核算元素为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如果所述获取成本低于预设成本值,则判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否忽略;如果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无法忽略,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可用元素集合;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不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如果所述获取成本高于或等于预设成本值,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包括:访问核算因子库,如果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存在对应的核算因子,则对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的获取成本进行评估;如果所述获取成本低于预设成本值,则判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否忽略;如果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能忽略,则将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分类至不可用元素集合;其中,所述目标碳排放核算元素为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中的任意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包括:基于所述工厂模型中的工序基本信息、碳排放核算元素信息、工序碳排放清单、以及工序消耗数据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包括:基于所述工厂模型中的产品基本信息、生产工艺信息、产品碳排放清单、以及产品消耗数据进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8.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所述碳排放核算元素为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匹配单元,被用于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建模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板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碳排放核算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碳排放核算元素,所述碳排放核算元素为碳排放核算涉及到的物料、能介、排放,将各个碳排放核算元素进行分类,得到可用元素集合和不可用元素集合;将所述可用元素集合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匹配到工厂模型的各工序中,对匹配到所述工厂模型中的碳排放核算元素按照预设分配规则进行分摊;基于所述工厂模型进行工序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和产品级碳排放核算数据建模,以对碳排放核算数据进行管理。本申请在一定程度能够针对碳排放数据进行准确、及时、广泛的管理。广泛的管理。广泛的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孙玲 任立辉 樊登旺 揣宝亮 万向前 杨强强 贾思齐 韩春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3/9/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