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未命名 09-29 阅读:11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2.白牛肝菌boletus bainiugan dentinger,是一种餐馆常见,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可食用菌类。白牛肝菌富含多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研究表明,白牛肝菌提取物具有抗疲劳、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抑菌等活性,除此之外,白牛肝菌含有的生物碱可治疗腰腿疼痛等症状。关于白牛肝菌多糖的提取,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日本,已有真菌多糖作为抗肿瘤药物进行销售,例如香菇多糖和云芝胞内多糖。因此,开发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白牛肝菌多糖的相关制剂,能够拓宽牛肝菌类真菌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新形式,推进与加快牛肝菌类真菌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解决上述问题。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的制备方法,胶囊芯材包括由多孔淀粉、海藻酸钠溶液和碳酸钙在酸化作用下交联,形成包埋白牛肝菌粗多糖的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而后制粒、干燥、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
6.进一步的,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7.(1)在白牛肝菌粗多糖中加入多孔淀粉,得混合物a,在海藻酸钠溶液的搅拌状态下,加入混合物,得粗多糖预混物;
8.(2)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加入碳酸钙,混合,得混合物b,加入酸性溶液,高速搅拌,静置后,喷雾干燥,得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
9.进一步的,步骤(1)中,搅拌速率为80~100r/min,搅拌时间为1~3h,搅拌温度为35~40℃;
10.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6%。
11.进一步的,步骤(1)中,白牛肝菌粗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4~0.6;
12.混合物a和海藻酸钠溶液的料液质量比为1:1.1~1.3。
13.更进一步的,步骤(2)中,按混合物a和碳酸钙的质量比1:1~3,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加入碳酸钙进行混合;
14.混合物b和酸性溶液的料液质量比为1:1~1.2;
15.高速搅拌的速率为5000~6000r/min,高速搅拌的时间为2~3min;
16.静置的时间为10~14h。
17.进一步的,酸性溶液为质量浓度8~10%醋酸溶液;
18.步骤(2)中,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加入碳酸钙时,还包括加入二水硫酸钙。
19.进一步的,按料液质量比1:0.8~1.2,在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中,喷洒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而后挤压制粒,55~65℃干燥后过筛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75~85%。
20.本发明提供一种白牛肝菌多糖胶囊。
21.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胃粘膜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22.进一步的,白牛肝菌多糖在对胃内部黏膜层的损伤中有预防和保护作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4.本发明通过由多孔淀粉、海藻酸钠溶液和碳酸钙在酸化作用下交联,形成包埋白牛肝菌粗多糖的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而后制粒、干燥、整粒,得到的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内容物颗粒外观良好,抗吸湿性、流动性、成型率均良好,有效提高了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的多糖含量,工艺稳定,成品胶囊易于储存,方便携带。
25.本发明提供的白牛肝菌多糖胶囊,拓宽了牛肝菌类真菌资源转变为产品的新形式,推进了该类真菌在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应用。
26.本发明充分有效地提取白牛肝菌多糖,粗多糖得率约为14.8%,多糖含量为39.04%。
附图说明
27.图1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表观情况;
28.图2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黏膜损伤评分;
29.图3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he染色结果(
×
200);
30.图4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匀浆中胃蛋白酶活力测定结果;
31.图5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匀浆中sod活性测定结果;
32.图6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匀浆mda含量测定结果;
33.图7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匀浆gsh含量测定结果;
34.图8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匀浆no含量测定结果;
35.图9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匀浆pge2含量测定结果;
36.图10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胃组织匀浆egf含量测定结果;
37.图11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血清中
tnf-α含量测定结果;
38.图12为白牛肝菌粗多糖对乙醇致小鼠急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的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测定结果;
39.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的内容物颗粒;
40.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4制得的白牛肝菌多糖胶囊成品;
41.其中,nc为正常组,ec为模型组,rh为盐酸雷尼替丁组,bpl为低剂量白牛肝菌粗多糖组,bpm为中剂量白牛肝菌粗多糖组,bph为高剂量白牛肝菌粗多糖组,lp为香菇粗多糖组,#p《0.05和##p《0.01与control组比较;*p《0.05和**p《0.01与model组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43.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44.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45.实施例1-白牛肝菌粗多糖的提取
46.将获得的新鲜白牛肝菌放入恒温烘干箱中60℃干燥,直至手掰可脆裂取出,用粉碎机粉碎,之后过40目筛,放置备用。取白牛肝菌粉末1000g,边搅拌边缓慢加入1:4的体积浓度95%乙醇溶液,再置于超声仪中,40℃超声1h后(期间不定时搅拌2次),放置于4℃冰箱中静置24h。倒掉大部分上清液,剩余部分倒入烤盘中,在太阳光下自然挥干乙醇,保留挥干后的粉块。向粉块中加入8倍体积蒸馏水,置于80℃下浸提3h,离心20min(3500r/min),保留上清液和沉淀;再往沉淀里加入6倍体积蒸馏水,同样置于80℃下浸提2h,重复以上离心操作,保留上清液。将2次的上清液合并,旋转蒸发浓缩至约3l。采用氯化钙法进行浓缩液的脱蛋白操作,分多次边搅拌边加入浓缩液体积5%的氯化钙,直至完全溶解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为8~9。接着,使浓缩液在水浴锅中加热直至85℃,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离心20min(3500r/min)得上清液。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4倍体积95%乙醇,用保鲜膜封口,于4℃冰箱静置过夜后离心20min(3500r/min),弃上层液后得沉淀物,经过冷冻干燥(24h)后,获得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
47.实施例2-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的得率
48.(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49.葡萄糖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10mg葡萄糖标准品,使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0.1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精密移取0.0ml、0.4ml、0.8ml、1.2ml、1.6ml、2.0ml的0.1mg/ml葡萄糖标准溶液于编号为1至6的6支刻度试管中,分别加蒸馏水补足至2.0ml后,依次加入1.0ml苯酚溶液,之后快速加入5.0ml浓硫酸,充分混匀后室温静置10min;然后放入100℃水浴加热15min,经快速冷却至室温,测定其a
490
,重复实验3次,绘制标准曲线。横坐标为标准液浓度,纵坐标为a
490

50.样品总糖含量的测定:称取粗多糖样品于定容瓶中,并加入蒸馏水使其浓度为1mg/ml。移取0.1ml样品液于试管中,剩余操作同上采用苯酚-硫酸法测a
490
(重复实验3次),之后将测出的a
490
代入标准曲线。样品总糖含量计算公式:m=ncv(n:稀释倍数,c:稀释后浓缩液的多糖浓度,v:浓缩液总体积)
51.葡萄糖标准曲线为:y=8.18x-0.005,r2=0.9991,说明标准品葡萄糖质量浓度与
对应的吸光度值(a490 nm)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取的白牛肝菌粗多糖得率约为14.8%;经过脱蛋白处理后的粗多糖为黄褐色粉末,多糖含量为39.04%。
52.实施例3-白牛肝菌多糖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53.昆明小鼠经过7d适应性喂养后,挑选出健康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正常组(nc)、模型组(ec)、61.5mg/kg盐酸雷尼替丁组(rh)、91.02mg/kg白牛肝菌粗多糖低剂量组(bpl)、182.04mg/kg白牛肝菌粗多糖中剂量组(bpm)、364.08mg/kg白牛肝菌粗多糖高剂量组(bph)、香菇粗多糖50mg/kg剂量组(lp)。依据体重对每只小鼠进行为期7d的灌胃给药(0.1ml/10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生理盐水,其余组给予相应剂量的雷尼替丁、白牛肝菌粗多糖和香菇粗多糖。灌胃给药的第6d晚上小鼠禁食不禁水12h,之后第7d进行末次给药;接着,在末次给药2h后,同样依据体重对正常组小鼠灌胃0.9%生理盐水,其余组均灌胃无水乙醇(0.1ml/10g);等待1h后,眼球取血得血清;之后解剖小鼠,尽快地取出胃组织并沿胃大弯剪开,将剪开的胃组织浸入4℃生理盐水,洗净后,置于白色背景下拍照,并记录胃黏膜内壁损伤情况。小鼠胃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于后续病理切片研究;另一部分速冻于液氮后转移至-80℃,用于胃组织匀浆的制备。
54.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microsoft excel和graphpad prism 8.0,作图软件:graphpad prism8.0,采用one-way anova进行组间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标准为p《0.05。
55.(1)胃黏膜损伤指数的测定
56.解剖取出胃组织,用冰0.9%生理盐水洗净后展开放置,肉眼观察并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依据表1急性胃溃疡模型评分标准,对胃组织直观情况进行评分,损伤评分之和即为损伤指数。胃损伤评分=出血点分值+长度分值+(宽度分值
×
2)。
57.表1急性胃溃疡模型评分标准
[0058][0059]
注:出血点每个1分
[0060]
如图1和图2所示,经肉眼观察,正常组的小鼠胃组织内部未见明显异常,情况良好,损伤指数为0;而模型组的小鼠胃内部受损较严重,可见一些黏膜损伤情况,如充血水肿、出血等,且与正常组相比,损伤评分显著增加(p《0.05);而阳性药组的小鼠胃内部偶有充血情况,出血点及水肿情况也明显减少,这说明雷尼替丁对胃损伤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该组损伤评分有显著性降低(p《0.05);相较于模型组,白牛肝菌粗多糖低、中、高给药组胃内部受损有所缓解,胃黏膜损伤评分也有所降低,其中中剂量下降的较明显,稍逊于雷尼替丁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较,香菇粗多糖给药组损伤评分虽有所降低,但胃内部受损情况修复较差。结果表明,白牛肝菌粗多糖能够改善胃组织内部黏膜充血、出血及水肿溃疡情况,且效果稍优于香菇粗多糖。
[0061]
(2)胃组织病理检查(he染色)
[0062]
将取出的胃组织浸泡在4%甲醛溶液中固定24h以上,用系列梯度乙醇脱水后石蜡包埋。接着,冷冻切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脱水封片,最后显微镜观察,收集和分析图像。
[0063]
如图3所示,正常组小鼠胃组织整体结构正常,黏膜层基本正常、腺体排列规则紧密,可见胃小凹、主细胞及壁细胞,黏膜下层及肌层未见异常,组织内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组织结构被破坏,腺体排列规则疏松并伴随毛细血管充血,可见有腺体脱落和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盐酸雷尼替丁组、白牛肝菌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香菇粗多糖组胃黏膜受损情况均得到改善,胃腺结构排列趋于规则紧密,毛细血管充血和腺体脱落现象减轻,炎症细胞减少。结果表明盐酸雷尼替丁、白牛肝菌粗多糖低、中、高剂量和香菇粗多糖对胃内部黏膜层的损伤有预防和保护作用。
[0064]
(3)胃蛋白酶活性测定
[0065]
胃蛋白酶是胃黏膜损伤的攻击因子,其分泌过多会导致胃黏膜损伤。采用南京建成(胃蛋白酶)试剂盒,检测胃组织匀浆中的胃蛋白酶活性。
[0066]
如图4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胃蛋白酶活性稍有升高。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盐酸雷尼替丁组和白牛肝菌粗多糖低剂量组的胃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效果不太明显且不呈显著差异,其余各给药组的胃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下降(p》0.05)。
[0067]
(4)抗氧化因子含量测定
[0068]
采用sod、mda、gsh试剂盒,检测胃组织匀浆中抗氧化因子的含量变化。
[0069]
如图5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组织匀浆中sod含量呈极显著下降(p《0.01);而与模型组相比,盐酸雷尼替丁组、白牛肝菌粗多糖中剂量组使sod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白牛肝菌粗多糖高剂量组使sod含量显著上升(p《0.05),白牛肝菌粗多糖低剂量组和香菇粗多糖组虽使sod水平有所上升,但与模型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0070]
如图6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除白牛肝菌粗多糖高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均使mda含量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雷尼替丁组mda含量下降较为明显,白牛肝菌粗多糖中剂量组次之。
[0071]
如图7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gsh含量有所下降;而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使gsh含量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白牛肝菌粗多糖中剂量组使gsh水平较明显上升。因此,可以推测白牛肝菌粗多糖能够通过降低mda水平,并在不同程度上增加sod、gsh的活性,减轻由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
[0072]
(5)防御因子测定
[0073]
采用no、pge2及egf试剂盒,检测胃组织匀浆中的no、pge2和egf含量。
[0074]
如图8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组织匀浆中的no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使no含量上升,其中白牛肝菌粗多糖低剂量和高剂量使no含量上升较为明显,略优于香菇粗多糖组,而粗多糖高剂量的no含量呈显著上升(p《0.05)。
[0075]
如图9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组织匀浆中的pge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给药干预后,除白牛肝菌粗多糖低剂量外,各给药组均使pge2含量有所上升,但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粗多糖中剂量组的pge2含量较为明显上升,略优于香菇粗多糖组。
[0076]
如图10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胃组织匀浆中的egf含量有所降低。给药干预后,各给药组均使egf含量明显上升,其中盐酸雷尼替丁组的egf含量上升最为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牛肝菌粗多糖低剂量组相较于中、高剂量组使egf含
量上升更为明显,而与香菇粗多糖组相比仅略好一些。因此,可以推测白牛肝菌粗多糖能够通过增加no、pge2和egf水平,促进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发挥预防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0077]
(6)炎症指标测定
[0078]
如图11所示,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预先给药的白牛肝菌粗多糖低、中剂量组和香菇粗多糖组的tnf-α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盐酸雷尼替丁组和白牛肝菌粗多糖高剂量tnf-α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
[0079]
如图12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预先给药的盐酸雷尼替丁、牛肝菌粗多糖中剂量组和香菇粗多糖组的il-10含量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盐酸雷尼替丁和香菇粗多糖组il-10含量上升较为明显。因此,可以推测白牛肝菌粗多糖能够通过下调tnf-α水平和上调il-10水平,抑制炎症产生,发挥预防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0080]
实施例4-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的制备
[0081]
胶囊1:按药辅质量比1:3,将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和碳酸钙均匀混合,取料液比1:1,少量多次地喷洒体积浓度80%乙醇溶液,直至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压即散”的状态,过40目筛挤压制粒,60℃干燥后,60目筛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1。
[0082]
胶囊2:(1)白牛肝菌粗多糖预混物的制备:按质量比1:0.5,在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中加入多孔淀粉,混合;在37℃条件下,将质量浓度5%海藻酸钠溶液以90r/min搅拌2h,在搅拌期间,按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和多孔淀粉总重量与海藻酸钠溶液的料液质量比1:1.2,将白牛肝菌多糖粉末和多孔淀粉加入至海藻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得粗多糖预混物;
[0083]
(2)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的制备:按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和多孔淀粉总重量与辅料的药辅质量比1:3,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加入碳酸钙,充分混合,得混合物,按混合物和醋酸溶液的料液质量比1:1,再加入质量浓度10%醋酸溶液,以5500r/min高速搅拌2min后,静置12h,喷雾干燥,得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
[0084]
(3)按料液比1:1,取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少量多次地喷洒体积浓度80%乙醇溶液,直至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压即散”的状态,过40目筛挤压制粒,60℃干燥后,60目筛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2。
[0085]
胶囊3:(1)白牛肝菌粗多糖预混物的制备:按质量比1:0.5,在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中加入多孔淀粉,混合;在37℃条件下,将质量浓度5%海藻酸钠溶液以90r/min搅拌2h,按料液质量比1:1.2,在搅拌期间将白牛肝菌多糖粉末和多孔淀粉加入至海藻酸钠溶液中,得粗多糖预混物;
[0086]
(2)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的制备:辅料为二水硫酸钙和碳酸钙(m:m=2:3),按白牛肝菌粗多糖粉末和多孔淀粉总重量与辅料的药辅质量比1:3,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先加入二水硫酸钙,充分混合,加入碳酸钙,充分混合,得混合物,按混合物和醋酸溶液的料液质量比1:1,再加入质量浓度10%醋酸溶液,以5500r/min高速搅拌2min后,静置12h,喷雾干燥,得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
[0087]
(3)按料液比1:1,取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少量多次地喷洒体积浓度80%乙醇溶液,直至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压即散”的状态,过40目筛挤压制粒,60℃干燥后,60目筛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3。
[0088]
实施例5-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的质量检查
[0089]
1、质量检查指标如下:
[0090]
(1)水分
[0091]
依据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测量颗粒质量减失情况,计算含水量。
[0092]
(2)装量差异
[0093]
分别随机选取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分别精密称量后,倒出内容物,用小毛刷将囊壳(包括囊体和囊帽)内外扫干净,称定内容物重量和囊壳质量,计算装量差异。
[0094]
(3)崩解时限
[0095]
分别随机选取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置于已恒定水温(37.0
±
1.0)℃的升降式崩解仪吊篮内,依据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操作,记录每粒胶囊通过筛网的时间。
[0096]
(4)多糖含量测定
[0097]
分别取三批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精密称取100mg胶囊内容物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摇匀,过滤,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样品溶液。分别取出1ml溶液置于3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补水至2ml,剩余操作同苯酚-硫酸法测定a490。辅料碳酸钙作为空白对照,扣除辅料会对多糖含量测定造成的干扰。
[0098]
2、粗多糖胶囊质量检查结果如下:
[0099]
(1)性状
[0100]
对实施例4白牛肝菌粗多糖胶囊1、2、3的3批样品进行考察,3批样品均为硬胶囊,内容物为黄褐色颗粒,气味香,色泽一致且粒度均匀。
[0101]
(2)水分
[0102]
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0832)中含水量方法测定,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显示,胶囊1平均含水量为2.81%,胶囊2平均含水量为3.68%,胶囊3平均含水量为3.42%,水分均符合要求(水分《9.0%)。
[0103]
(3)装量差异
[0104]
由表2可知,胶囊3每粒内容物的平均装量为0.2722g,20粒胶囊装量差异均在
±
10%以内,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
[0105]
表2装量差异结果
[0106][0107]
(4)崩解时限
[0108]
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通则0921)》中崩解时限方法测定,结果显示:放入的20粒胶囊1最快在4min崩解完全,最慢在20min崩解完全;
[0109]
胶囊2最快在4min崩解完全,最慢在15min崩解完全;
[0110]
胶囊3最快在3min崩解完全,最慢在11min崩解完全;
[0111]
上述胶囊均符合规定下硬胶囊应在30min内全部崩解的要求。
[0112]
(5)含量测定结果
[0113]
根据实施例2建立的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出实施例4白牛肝菌粗多糖胶囊1、3的3批硬胶囊的多糖,结果见表3,胶囊1含量分别为10.74%、10.46%和10.80%,含量均值为10.67%,胶囊3含量分别为15.24%、15.80%和15.77%,含量均值为15.60%,得每粒胶囊的总糖含量不小于0.029g。三批硬胶囊多糖含量无明显差异,含量均匀。
[0114]
表3硬胶囊的多糖含量
[0115][0116]
选择较常用的0号胶囊壳,用胶囊板进行手工小试填充,最终得到的硬胶囊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均符合药典规定。
[0117]
实施例6-单因素试验
[0118]
1、颗粒中间体性质的考察
[0119]
检测指标如下:
[0120]
(1)软材及制粒情况
[0121]
观察软材性状、过筛及制粒情况,记录制得的软材是否松散、是否有结块、起团现象,记录软材过筛难易程度,记录制粒难易程度、颗粒干燥是否有黏连。
[0122]
(2)颗粒休止角的测定
[0123]
3只同规格漏斗依次串联,水平放置一张坐标纸,最下方漏斗需离坐标纸约2cm,沿着最上方漏斗的漏斗壁倒入粉末,仔细观察堆积情况,当圆锥体尖端接触漏斗口时停止,记录圆锥的高(h)及半径(r),由tanθ求出休止角θ。
[0124]
tanθ=h/r。
[0125]
(3)颗粒吸湿性的测定
[0126]
将盛有nacl过饱和溶液的干燥器置于25℃下24h,以制备75%相对湿度环境。精密称定已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向其中加入厚度约2mm的样品并称重,开盖置于上述干燥器中,隔一段时间取出精密称量,计算吸湿百分率。吸湿率(%)=(吸湿后药粉质量-吸湿前药粉质量)/吸湿前药粉质量
×
100%。
[0127]
(4)颗粒成型率的测定
[0128]
将所制颗粒称重后,倒入1号及5号筛网中左右往返筛动3min,合格颗粒为能通过1号筛但不能通过5号筛的颗粒,计算成型率。成型率(%)=合格颗粒的重量/颗粒总重量
×
l00%。
[0129]
2、颗粒中间体性质的结果如下:
[0130]
(1)药辅比的筛选
[0131]
选择碳酸钙和二水硫酸钙(m/m=2:3)作为填充剂,按药辅比1:1、1:2、1:3、1:4、2:1、3:1、4:1分别加入粗多糖预混物、碳酸钙和二水硫酸钙,以料液比1:1的80%乙醇少量多次的喷洒进去混合均匀,直至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捏即散”的状态,过40目筛挤压制粒,60℃干燥后,60目筛整粒,以软材及制粒情况、颗粒成型率、休止角和吸湿性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的药辅比,结果见表4。
[0132]
表4不同药辅比对颗粒成型的影响
[0133][0134][0135]
当药辅比为1:2、1:3、1:4时,制备出的软材黏性弱且易制粒,颗粒不容易吸湿,但当辅料占比越大,过筛出的粉末越多,损耗增加,药辅比1:4筛出粉末最多;当原料药比例等于或大于1时,软材黏性开始增强,逐渐难挤压过筛网,得到过筛后的颗粒少,而那些能过筛网的颗粒,干燥后也容易成团结块,造成粉末较少,因此计算颗粒成型率较高。多糖吸湿性强,而当粗多糖占比大于辅料时,所制得的颗粒吸湿性明显增加。综合来看,药辅比为1:2、1:3、1:4时,所制得的颗粒外形、吸湿、流动性及制粒效果均较好。
[0136]
(2)乙醇浓度的筛选
[0137]
称取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粉末共5份,向每份分别喷入料液比1:1的70%、75%、80%、85%、90%乙醇混合均匀,直至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捏即散”的状态,过40目筛制粒,60℃干燥后,过60目筛整粒,以软材及制粒情况、颗粒成型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的乙醇浓度,结果见表5。
[0138]
表5不同乙醇浓度对颗粒成型的影响
[0139][0140]
当乙醇浓度为70%时,软材黏性大,难通过筛网,大部分软材黏于筛网之上,成型率虽较高但造成原料药损耗巨大,制粒得到的颗粒结块多不均匀,故休止角较小;当乙醇浓度为80%及以上时,颗粒成型情况差,过筛后发现粉末逐渐变多,也造成了原料药的浪费,乙醇浓度达到90%时筛出粉末极多;当乙醇浓度为75%时,软材仅微黏筛,颗粒成型率高,休止角也较好。结合制粒效果、颗粒成型率、休止角综合来看,乙醇浓度为75%、80%、85%时制得颗粒有较好效果。
[0141]
(3)料液比的筛选
[0142]
称取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粉末共5份,分别按料液比1:0.6、1:0.8、1:1、1:1.2喷入80%乙醇混合均匀,直至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捏即散”的状态,过40目筛制粒,60℃干燥后60目筛整粒,以软材及制粒情况、颗粒成型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的料液比,结果见表6。
[0143]
表6料液比对颗粒成型的影响
[0144][0145]
当料液比为1:0.6时,乙醇加入量太少造成颗粒无法黏结成团,过筛粉末居多,成型率极低,颗粒量少无法测定休止角;料液比为1:1.2时,乙醇加入量稍多使得软材湿润,易黏于筛网,难过筛,原料药浪费严重,干燥后颗粒结块不均匀,无法测定休止角;料液比为1:0.8、1:1时,软材适中,容易过筛,颗粒成型率和休止角良好,其中料液比1:1较次之。综合来看,料液比为1:0.8、1:1、1:1.2时,所制得的颗粒效果较好。
[0146]
(4)干燥温度的筛选
[0147]
称取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粉末共4份,分别按料液比1:0.8喷入75%乙醇混合均匀,直至软材达到“手握成团,轻压即散”的状态,过40目筛制粒后,分别置于50℃、60℃、70
℃、80℃下干燥,之后用60目筛整粒。以软材及制粒情况、颗粒含水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干燥温度。
[0148]
表7干燥温度对颗粒含水量的影响
[0149][0150][0151]
由表7可见,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含水量逐渐降低,综合来看,干燥温度为60℃、70℃、80℃时,所制得的颗粒效果较好。
[0152]
实施例7-正交试验
[0153]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四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进行优化(表8),计算综合评分,综合评分=成型率/最大成型率
×
40+最小吸湿率/吸湿率
×
30+最小休止角/休止角
×
30。
[0154]
表8l9(34)白牛肝菌粗多糖硬胶囊成型工艺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0155][0156]
通过正交试验对胶囊内容物的制粒工艺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佳工艺。由表9可知,药辅比为1:3,乙醇浓度为85%,料液比为1:1,干燥温度为80℃时制备出的硬胶囊颗粒效果最佳,制备最优工艺为a3b3c2d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0),影响制粒的顺序为:药辅比》料液比》乙醇浓度》干燥温度,其中药辅比和料液比对制粒有显著影响(p《0.05)。
[0157]
表9l9(34)白牛肝菌粗多糖硬胶囊颗粒成型工艺的正交试验结果
[0158]
[0159][0160]
表10白牛肝菌粗多糖硬胶囊颗粒成型工艺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0161][0162]
实施例8-验证性试验
[0163]
最优工艺下重复制粒三次,进行验证试验。由表11可知,制得的胶囊内容物颗粒抗吸湿性、流动性、成型率均较良好,表明该工艺稳定合理。
[0164]
表11胶囊最终工艺的结果
[0165][01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囊芯材包括由多孔淀粉、海藻酸钠溶液和碳酸钙在酸化作用下交联,形成包埋白牛肝菌粗多糖的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而后制粒,干燥,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白牛肝菌粗多糖中加入多孔淀粉,得混合物a,在海藻酸钠溶液的搅拌状态下,加入混合物,得粗多糖预混物;(2)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加入碳酸钙,混合,得混合物b,加入酸性溶液,高速搅拌,静置后,喷雾干燥,得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搅拌速率为80~100r/min,搅拌时间为1~3h,搅拌温度为35~40℃;海藻酸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白牛肝菌粗多糖和多孔淀粉的质量比为1:0.4~0.6;混合物a和海藻酸钠溶液的料液质量比为1:1.1~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按混合物a和碳酸钙的质量比1:1~3,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加入碳酸钙进行混合;混合物b和酸性溶液的料液质量比为1:1~1.2;高速搅拌的速率为5000~6000r/min,高速搅拌的时间为2~3min;静置的时间为10~14h。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酸性溶液为质量浓度8~10%醋酸溶液;步骤(2)中,在粗多糖预混物中加入碳酸钙时,还包括加入二水硫酸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料液质量比1:0.8~1.2,在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中,喷洒乙醇溶液制成软材,而后挤压制粒,55~65℃干燥后过筛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75~85%。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白牛肝菌多糖胶囊。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胃粘膜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白牛肝菌多糖在对胃内部黏膜层的损伤中有预防和保护作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包括胶囊芯材包括由多孔淀粉、海藻酸钠溶液和碳酸钙在酸化作用下交联,形成包埋白牛肝菌粗多糖的白牛肝菌多糖包埋物,而后制粒,干燥,整粒,得白牛肝菌多糖胶囊。本发明得到的白牛肝菌多糖胶囊,内容物颗粒外观良好,抗吸湿性、流动性、成型率均良好,有效提高了白牛肝菌多糖胶囊的多糖含量,工艺稳定,成品胶囊易于储存,方便携带。方便携带。方便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曾念开 徐畅 田润 韩云霄 邓慧 赵润祥 秦华志 潘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