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未命名 09-29 阅读:13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干细胞(stemcells,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两大类: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近年来诸多研究都证明女性子宫内膜存在大量具有快速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scs。有学者认为在成人子宫内膜细胞中可能存在胎儿时期少量残留的上皮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它们成为子宫内膜组织周期性再生和更新的来源。经血源干细胞(menstrualblood-derivedstemcells,menscs)不仅符合mscs的特点,免疫原性低、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同时,有研究报道menscs表达胚胎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具有更强的分化潜能,且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发挥作用。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是menscs的又一特点。因此,menscs成为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中一种有效的细胞资源。
3.外泌体(exosomes)是活细胞内部衍生并向胞外分泌的直径约30-150nm的膜结合囊泡,其内包裹着来自于母体细胞的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在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外泌体可通过转运核酸、蛋白质及多肽等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其母体细胞与效应细胞之间扮演“信使”的角色。外泌体的膜结构可以很好的保护其中的蛋白质、脂质以及核酸等生物分子,能够与周围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从而参与多种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如修复组织损伤、抗原呈递、细胞迁移、细胞分化及肿瘤侵袭等。外泌体独特的生物膜结构和特殊的纳米级大小可以使其作为天然的药物载体,在疾病治疗尤其是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4.将抗肿瘤药物有效的输送到肿瘤部位是实现肿瘤治疗的关键。目前应用较广的抗癌药物递送载体主要是脂质体。尽管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广泛,但是理想的药物载体需要具有规避宿主免疫系统、特异性的结合目标细胞、具有较长的体内循环时间、低毒性以及装载不同种类的药物等特点。外泌体能克服脂质体的生物毒性等缺点,因此有望成为天然的理想类递送载体。外泌体作为药物载体有如下优势:第一、外泌体能在体内长期存在,所以在体内具有较长的循环时间,最终增强治疗效果。第二、外泌体可透过细胞膜将负载的药物带到靶细胞中且外泌体能透过血脑屏障。第三、外泌体具有靶向性,其靶向性取决于来源细胞。第四、外泌体比较容易进行膜修饰,从而提高其靶向到特定细胞的能力。mscs可作为外泌体的理想来源,这是由于mscs易分离且存在于体内的很多组织中(脂肪组织,骨髓,皮肤,血液等),更重要的是体内注射mscs后能靶向到肿瘤部位。luisa等将紫杉醇装载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后,发现其可以在体外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5.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20%-30%,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女性全身恶性肿瘤中占7%,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20%~30%,平均发病年龄60岁,其中75%为50岁以
上。从世界范围来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我国,子宫内膜癌也呈现出发病率增高及年轻化的趋势,每年约有5万新发病例,1.8万死亡病例。
6.从世界范围来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子宫内膜癌由于发病机制复杂,传统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缺点,无法实现精准治疗,因此亟需寻找新的对患者损伤小、效果好、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子宫内膜癌问题。
8.本发明旨在围绕解决传统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无法实现精准治疗的瓶颈问题,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新方法。患者患病前提前采集其经血,分离menscs,体外扩大培养和鉴定后,冻存。待需要时,复苏细胞,分离其外泌体并进行鉴定,然后通过重组mirna、化学药物或溶瘤病毒等物质,构建外泌体重组靶向递送体系。基于外泌体的靶向性和生物膜特性,该技术体系的构建,避免了mirna和溶瘤病毒在体内的不稳定所带来的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化学药物的非选择性对正常细胞造成的损害,可以实现无细胞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目的。本项目的开展将为临床其他癌症的无细胞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为利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癌症的产业化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发明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契合国内外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精准化策略,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对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无细胞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9.基于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的生物膜特性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靶向性,本发明拟通过分离原代menscs,构建稳转mirna-152或溶瘤腺病毒的menscs细胞株;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menscs外泌体,将顺铂与外泌体共孵育,构建mirna-152、溶瘤病毒、顺铂与外泌体的重组靶向递送体系。将重组外泌体添加到子宫内膜癌细胞培养液中,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形成、凋亡及肿瘤相关蛋白表达。进一步,将与外泌体共培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注射入裸鼠子宫内膜,观察其成瘤能力及体内迁移情况。通过递送体系构建、体外表型实验和体内成瘤实验,全面评估menscs外泌体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1.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
12.1)menscs的分离以及培养;
13.2)具有治疗癌症效果的外泌体为以下三者其一:
14.①
利用menscs制备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
15.②
经稳转mirna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
16.③
经稳转溶瘤病毒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
17.均是以menscs细胞株为基础,进行后续的设计与培养,最终得到对癌症尤其是子宫内膜癌有治疗效果的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或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
18.进一步的,所述menscs的分离以及培养包括采集患者的经血,分离menscs,分离方
法为样本稀释液与经血样本1:1充分混匀,与淋巴细胞分离液按照1:1比例缓慢加入15ml离心管中,4℃,1800r/min,离心25min。离心后,小心吸取位于分离液中段的白膜层细胞。加入pbs,1200r/min,10min,重复清洗白膜层细胞两次。加入适量10%fbs1%双抗的dmem高糖培养液,混匀后在培养箱培养。48h后,pbs多次清洗,除去杂细胞,换取新鲜培养基。之后每3-4天换一次液;体外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条件为10%fbs与dmem高糖培养基混合液,每2-3天传一次代,得menscs。
19.进一步的,所述利用menscs制备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取p3-p6代menscs,培养至细胞密度达75-85%,利用pbs冲洗;再继续用无血清体系继续培养1-2代,回收无血清培养液,过滤去除死亡细胞和大的细胞碎片后,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获得外泌体;将外泌体与化学药物通过共同孵育的方法,即得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
20.进一步的,所述化学药物为顺铂。
21.进一步的,所述超速离心法为使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机离心获取外泌体的方法。
22.进一步的于,所述不同转速的离心机离心获取外泌体的方法具体为:
23.(1)去除悬浮细胞和细胞碎片,300g的转速下,4℃离心10min;
24.(2)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细胞;
25.(3)将新的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2000g的转速下,4℃离心10min;
26.(4)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死细胞;
27.(5)将新的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10000g的转速下,4℃离心30min;
28.(6)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细胞碎片;
29.(7)将上清置于一个新的超速离心管中,标记好方向,100000g的转速下,4℃离心70min;
30.(8)弃去上清液,沉淀包括蛋白质和外泌体,小心的用过滤过的pbs重悬沉淀;
31.(9)标记好方向,100000g的转速下,4℃离心70min;
32.(10)获得沉淀即为外泌体沉淀,用pbs溶解外泌体即得重组外泌体。
33.进一步的,所述经稳转mirna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取p3代menscs,通过病毒包装的形式将携带mirna-152的慢病毒载体导入menscs中,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转细胞株,进行进一步得扩大培养后,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重组外泌体即得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
34.进一步的,所述经稳转溶瘤病毒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将溶瘤病毒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menscs培养液中,12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进一步扩大培养后,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重组外泌体即得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
35.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
36.进一步的,所述癌症为子宫内膜癌。
37.本发明的外泌体“无细胞(cell-free)”治疗特性:
38.本发明所用外泌体来源于menscs,menscs取材方便,无伦理和特殊条件限制,细胞分离培养简单,易于在体外大量扩增。同时,外泌体携带大量干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免疫原
性低于干细胞,既能发挥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开干细胞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等潜在风险。
39.本发明的重组外泌体的精准靶向性:
40.menscs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共处一个微环境,来源于menscs的外泌体可以精准靶向到子宫内膜癌细胞,通过构建重组靶向递送体系,包括:mirna-外泌体、化学药物-外泌体、溶瘤病毒-外泌体三种递送体系,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精准化治疗。
41.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42.经血源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子宫内膜上皮脱落后的细胞群体,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同处一个微环境中,二者之间信息交流频繁,外泌体作为载体,是其交流方式之一。外泌体作为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状结构,里面富含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对肿瘤细胞具有靶向性,为子宫内膜癌细胞和经血源间充质干细胞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分离方法简单,免疫原性低,作为一个载体工具递送mirna、化学药物、溶瘤病毒等能够很好的发挥其精准靶向性、稳定长效性、安全低毒性及作为生物膜的高透过性的特点。
43.本发明旨在围绕解决传统方法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无法实现精准治疗的瓶颈问题,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新方法。患者患病前提前采集其经血,分离menscs,体外扩大培养和鉴定后,冻存。待需要时,复苏细胞,分离其外泌体并进行鉴定,然后通过重组mirna、化学药物或溶瘤病毒等物质,构建外泌体重组靶向递送体系。基于外泌体的靶向性和生物膜特性,该技术体系的构建,避免了mirna和溶瘤病毒在体内的不稳定所带来的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化学药物的非选择性对正常细胞造成的损害,可以实现无细胞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目的。本项目的开展将为临床其他癌症的无细胞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为利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癌症的产业化应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发明符合健康中国战略,契合国内外在癌症治疗领域的精准化策略,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对癌症及其他疾病的无细胞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4.本发明通过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的“无细胞(cell-free)”治疗特性;本发明的重组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系统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精准靶向性。
45.本发明所用外泌体来源于经血源干细胞,经血源干细胞取材方便,无伦理和特殊条件限制,对身体无损伤,细胞分离培养简单,易于在体外大量扩增。同时,外泌体携带大量干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免疫原性低于干细胞,既能发挥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开干细胞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等潜在风险。操作简单,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4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4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
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48.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系统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4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分离获得的menscs细胞形态图;
5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menscs连续培养10代后的细胞形态图;
51.图4利用westernblot的方法鉴定外泌体特异性蛋白cd9和cd63;
52.图5为本发明实验例1提供的外泌体递送系统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如图1所示,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
55.1)menscs的分离以及培养;
56.2)利用menscs制备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经稳转mirna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或经稳转溶瘤病毒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
57.实施例1
58.本实施例提供利用menscs制备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
59.步骤一,men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60.患者患病前提前采集其经血,分离menscs,体外扩大培养和鉴定后,冻存,得menscs,电镜图如图2所示;menscs连续培养10代后的细胞形态如图3所示;
61.具体为:样本稀释液与经血样本1:1充分混匀,与淋巴细胞分离液按照1:1比例缓慢加入15ml离心管中,4℃,1800r/min,离心25min,离心后,小心吸取位于分离液中段的白膜层细胞。加入pbs,1200r/min,10min,重复清洗白膜层细胞两次。加入适量10%fbs1%双抗的dmem高糖培养液,混匀后在培养箱培养。48h后,pbs多次清洗,除去杂细胞,换取新鲜培养基。之后每3-4天换一次液;体外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条件为10%fbs与dmem高糖培养基混合液,每2-3天传一次代,得menscs;
62.步骤二,外泌体的提取
63.取p3-p6代menscs,培养至密度在80%左后,pbs冲洗后,用无血清体系继续培养1-2代,回收无血清培养液,0.22μm滤膜过滤去除死亡细胞和大的细胞碎片后,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获得外泌体。
64.使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机离心获取外泌体的方法,即先用普通离心机去除细胞和细胞碎片等杂质,再超速离心获得外泌体,具体操作如下:
65.(1)去除悬浮细胞和细胞碎片,300g的转速下,4℃离心10min;
66.(2)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细胞;
67.(3)将新的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2000g的转速下,4℃离心10min;
68.(4)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死细胞;
69.(5)将新的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10000g的转速下,4℃离心30min;
70.(6)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细胞碎片;
71.(7)将上清置于一个新的超速离心管中,标记好方向,100000g的转速下,4℃离心70min;
72.(8)弃去上清液,沉淀包括蛋白质和外泌体,小心的用过滤过的pbs重悬沉淀;
73.(9)标记好方向,100000g的转速下,4℃离心70min;
74.(10)获得沉淀即为外泌体沉淀,用pbs溶解外泌体备用。
75.步骤三,将外泌体与化学药物顺铂通过在37℃共同孵育1h的方法,即可获得携带顺铂的外泌体。
76.对提取的外泌体通过westernblot的方法鉴定其特异性蛋白cd9和cd63,如图4所示。
77.由图可见,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特异性高表达其标志蛋白cd9和cd63。
78.实施例2
79.本实施例提供经稳转mirna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
80.步骤一,同实施例1步骤一;
81.步骤二,取p3代menscs,通过病毒包装的形式将携带mirna-152的慢病毒载体导入menscs中,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转细胞株。扩大培养后,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通过qpcr技术检测所得外泌体中是否携带mirna-152;得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记外泌体-mirna-152;
82.超速离心法同实施例1步骤二。
83.步骤三,将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与化学药物顺铂通过在37℃共同孵育1h的方法,即可获得携带顺铂重组外泌体,mirna-外泌体-顺铂递送体系。
84.实施例3
85.本实施例提供经稳转溶瘤病毒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
86.步骤一,同实施例1步骤一;
87.步骤二,取p3代menscs,将溶瘤病毒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入menscs培养液中,12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扩大培养后,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通过qpcr技术检测所得外泌体中是否携带溶瘤病毒;得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记外泌体-溶瘤病毒;
88.超速离心法同实施例1步骤二。
89.实验例1
90.外泌体递送系统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91.以正常培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为对照,将构建好的实施例2的外泌体-mirna-152(exo-mirna-152)和实施例1的外泌体-顺铂(exo-cisplatin)递送系统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0,5,10,15,20μg/ml)加入到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48h后,通过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浓度的增加,外泌体-mirna-152和外泌体-顺铂递送系统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92.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
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menscs的分离以及培养;2)利用menscs制备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经稳转mirna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或经稳转溶瘤病毒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enscs的分离以及培养包括采集患者的经血,分离menscs,分离方法为样本稀释液与经血样本混匀,与淋巴细胞分离液按比例缓慢加入离心管中离心,离心后,吸取位于分离液中段的白膜层细胞,加入pbs,重复清洗白膜层细胞两次,加入含10%fbs、1%双抗的dmem高糖培养液,混匀后在培养箱中培养,48h后,pbs多次清洗,除去杂细胞,换取新鲜培养基,每3-4天换一次液;体外进行扩大培养,每2-3天传一次代,得mensc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menscs制备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取p3-p6代menscs,培养至细胞密度达75-85%,利用pbs冲洗;再继续用无血清体系继续培养1-2代,回收无血清培养液,过滤去除死亡细胞和大的细胞碎片后,利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获得外泌体;将外泌体与化学药物通过共同孵育的方法,即得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药物为顺铂。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速离心法为使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机离心获取外泌体的方法。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转速的离心机离心获取外泌体的方法具体为:(1)去除悬浮细胞和细胞碎片,300g的转速下,4℃离心10min;(2)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细胞;(3)将新的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2000g的转速下,4℃离心10min;(4)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死细胞;(5)将新的离心管置于离心机中,10000g的转速下,4℃离心30min;(6)收集上清置于新的离心管中,弃去管底沉淀细胞碎片;(7)将上清置于一个新的超速离心管中,标记好方向,100000g的转速下,4℃离心70min;(8)弃去上清液,沉淀包括蛋白质和外泌体,小心的用过滤过的pbs重悬沉淀;(9)标记好方向,100000g的转速下,4℃离心70min;(10)获得沉淀即为外泌体沉淀,用pbs溶解外泌体即得重组外泌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稳转mirna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取p3代menscs,通过病毒包装的形式将携带mirna-152的慢病毒载体导入menscs中,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转细胞株,进行进一步得扩大培养后,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重组外泌体即得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经稳转溶瘤病毒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方法包括:将溶瘤病毒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menscs培养液中,12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进一步扩大培养后,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即得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9.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在制备治疗癌症药物中的应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癌症为子宫内膜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血源干细胞外泌体递送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1)MenSCs的分离以及培养;利用MenSCs制备外泌体并进行外泌体-化学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经稳转miRNA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miRNA-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或经稳转溶瘤病毒的MenSCs细胞株的构建后溶瘤病毒-外泌体递送体系的构建。本发明所用外泌体来源于经血源干细胞,经血源干细胞取材方便,无伦理和特殊条件限制,对身体无损伤,细胞分离培养简单,易于在体外大量扩增。同时,外泌体携带大量干细胞内的生物分子,免疫原性低于干细胞,既能发挥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开干细胞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等潜在风险。操作简单,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任亚辉 宋巍 程美蝶 张思瑾 梁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城建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3/9/2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