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9-29 阅读:10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表皮体的车辆用内装材料,所述表皮体覆盖基材的正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并粘接于该基材。


背景技术:

2.以往,为了对覆盖汽车等车辆的车室内的内装材料赋予高级感,有具备由皮革或合成树脂等构成的表皮体的内装材料。用于该内装材料的表皮体中,作为提高装饰性的缝制,有时使用使两根缝制线并列的所谓双线缝合。而且,已知为了提高质感,将成对的表皮体的侧缘分别向背侧折返而将其折返端彼此相互接合,通过对其折返部分别实施缝合,双线缝合位于隔着所接合的部分的位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89536号公报(第4~7页、图1~4)
4.在将表皮体贴附于基材表面的情况下,在表皮体的背侧涂布粘接剂。然而,在如上所述将表皮体的侧缘折返的结构中,折返部中表皮体的正面位于表皮体的背侧。表皮体的正面为了提高耐水性和耐磨性实施了特殊的加工,在其性质上,与未实施加工的部位相比,与粘接剂的亲和性较低。
5.因此,在将表皮体的侧缘向背侧折返而成的折返部延伸至表皮体的端部的情况下,在粘接剂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折返部正面与基材表面之间产生浮起,有可能表皮剥离或者双线缝合中产生折皱而损害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是鉴于这种观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皮体在端部的位置不易从基材翘起的车辆用内装材料。
7.方式1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具备:基材;以及表皮体,其覆盖该基材的正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并粘接于该基材,所述表皮体具备向背面侧折返的折返部,在该折返部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所述背面暴露在所述基材侧。
8.方式2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在方式1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中,表皮体具有多个表皮片,在这些表皮片中的至少一个表皮片上形成有折返部,并且这些表皮片以彼此的侧缘部相互接合的方式形成。
9.方式3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在方式2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中,表皮片分别具备折返部,且这些折返部相互接合。
10.方式4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在方式1至3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中,表皮体沿折返部具有缝制部。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方式1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由于能够在折返部的端部的背面暴露的位置处将表皮体粘接于基材,因此表皮体在端部的位置处不易从基材翘起。
13.根据方式2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除了方式1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效果
以外,还能够构成将表皮片的接缝作为外观的、外观性优异的车辆用内装材料。
14.根据方式3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除了方式2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呈现表皮片彼此在侧缘部的位置处相互卷入的外观性优异的外观。
15.根据方式4至6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除了方式1至3所涉及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效果以外,还能够通过缝制部提高装饰性。
附图说明
16.图1是从背面侧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表皮体的平面图。
17.图2是从背面侧表示同上表皮体的表皮片的平面图。
18.图3是表示同上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的平面图。
19.图4的(a)是图4的(b)的i-i相当位置的剖视图,图4的(b)是表示车辆用内装材料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20.图5是从背面侧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内装材料的表皮体的平面图。
21.图6是从背面侧表示同上表皮体的表皮片的平面图。
22.图7是表示同上车辆用内装材料的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的平面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车辆用内装材料,2-基材,3-表皮体,10-表皮片,10b-背面,15-折返部,20-缝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6.图4的(a)及图4的(b)中,1表示车辆用内装材料。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内装材料1例如作为汽车等车辆用内装用而使用。图示的例子中,车辆用内装材料1形成为在规定方向上纵长形状的四边形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与配置位置的形状或所期望的外观等对应的任意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用内装材料1的长边方向作为第一方向(由箭头x表示)进行说明,将作为其正交方向的宽度方向作为第二方向(由箭头y表示)进行说明,将作为这些的正交方向的厚度方向作为第三方向(由箭头z表示)进行说明。
27.车辆用内装材料1是基材2和表皮体3相互重叠而构成。在基材2与表皮体3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配置有弹性材料(缓冲材料)等其他部件。并且,车辆用内装材料1中,将表皮体3侧作为乘务员侧、前侧、正面侧或外观侧配置,将基材2侧作为车体侧、乘务员相反侧、背后侧、背侧配置。
28.基材2由合成树脂等部件成型。本实施方式中,基材2一体地具备基材主体部5及从基材主体部5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延伸突出部6。基材主体部5形成为在第一方向上具有长边方向且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宽度方向的四边形形状。在基材主体部5的两侧部即第二方向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延伸突出部6。延伸突出部6在第一方向上以纵长形状遍及基材主体部5的侧缘部整体而连接。基材2通过基材主体部5及延伸突出部6、6呈截面u字状。
29.基材2的正面侧的至少一部分被表皮体3覆盖。本实施方式中,基材2的基材主体部5的正面和延伸突出部6的正面整体被表皮体3覆盖。
30.表皮体3呈片状。本实施方式中,表皮体3由多个表皮片10接合而一体地构成。图示
的例子中,表皮片10设定为一对。表皮片10由天然皮革、人造皮革、树脂等任意材料形成为片状。表皮片10可以是多个不同材质的片材重叠而一体形成的复合材料。
31.本实施方式中,表皮片10分别设定在基材2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配置成彼此的侧缘部接合而覆盖基材2的正面侧的整体。优选地,关于表皮片10,为了提高耐水性和耐磨性,对成为形成表皮体3的正面的外观面的正面10a实施特殊的加工。形成表皮体3的背面的表皮片10的背面10b通过粘接剂贴合于基材2。背面10b成为与粘接剂的密合性比正面10a良好的状态或材料。各图中,为了清楚地进行说明,在表皮片10的正面10a加了阴影而表示。
32.如图2所示,表皮片10、10成为相互在第二方向上对称或大致对称的形状。各表皮片10成为具有构成第一方向的外缘的端缘部12、12及构成第二方向的外缘的侧缘部13、13的四边形形状。并且,如图4的(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表皮片10以使端缘部12与基材2的端缘部在同一平面或大致同一平面的方式对位而配置在基材2的正面侧。
33.图1是从背面10b侧即基材2(图4的(a))观察表皮片10、10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各表皮片10以一部分向背面10b侧折返的状态相互接合。本实施方式中,在至少一个表皮片10中——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在各表皮片10中,在一个侧缘部13形成有向背面10b侧折返而重叠的缝边即折返部15。因此,除去该折返部15的部分作为表皮片10的主体部即表皮片主体部16而构成。
34.表皮片主体部16构成表皮片10的一半以上。如图4的(a)及图4的(b)所示,表皮片主体部16构成车辆用内装材料1的外观部分。本实施方式中,表皮片主体部16成为在第一方向上纵长形状的四边形形状。如图4的(a)及图4的(b)所示,表皮片主体部16覆盖从基材2的基材主体部5的正面遍及延伸突出部6的正面的部分。使表皮片主体部16的侧缘部16a相邻而折返部15彼此通过接合部17相互接合,从而表皮片10彼此接合。如图3所示,接合部17沿表皮片主体部16的侧缘部16a形成。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17通过缝制形成。如图4的(a)所示,接合部17位于相邻的侧缘部16a、16a之间,是从正面侧实质上看不见的部分。
35.另一方面,图1及如图2所示,折返部15与表皮片主体部16相比在第二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较窄,形成为长条状。折返部15是从车辆用内装材料1(图4的(a))的正面侧即外观基本上看不见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折返部15成为在第一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四边形形状。折返部15形成为与表皮片主体部16相比第一方向的长度较短。本实施方式中,折返部15的作为该折返部15的延伸方向的至少第一方向的一侧(图1中的上侧)的端部15a相对于表皮片主体部16(端缘部12)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图1中的下侧)变短。图示的例子中,折返部15的端部15a在第二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并且相对于作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图1中的下侧)偏移规定距离,例如10mm左右,从而端部15a与端缘部12阶梯差状地连接。因此,表皮片10中,在折返部15的端部15a的位置处形成有切口部18。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18形成为外缘由表皮片主体部16的侧缘部16a和折返部15的端部15a成为l字状的四边形形状。折返部15的端部15a侧相对于作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在第一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较短,由此在折返部15重叠于表皮片主体部16的背面的状态下,在折返部15的端部15a与作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之间,形成有暴露表皮片主体部16(表皮片10)的背面的暴露部1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切口部18的位置处暴露暴露部19。
36.优选地,在表皮体3中形成有缝制部20。缝制部20装饰表皮体3。缝制部20沿表皮片10的折返部15形成。即,缝制部20在第一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缝制部20只要形成在至少一个表皮片10中即可,但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各表皮片10中。因此,如图4的(a)所示,缝制部20、20成为以作为表皮片10、10的接合部的侧缘部16a、16a为中心排列位于其两侧的所谓双线缝合。本实施方式中,缝制部20、20位于平行或大致平行的位置。
37.缝制部20缝合表皮片主体部16和向该表皮片主体部16的背面侧折返而重叠的折返部15而形成。缝制部20的端部越过折返部15的端部15a,遍及表皮片主体部16的暴露部19而连接。并且,缝制部20的端部位于表皮片10的端缘部12的附近。
38.接着,对第1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内装材料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39.首先,如图2所示,准备在成为折返部15的侧缘部13的位置处具有相对于成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在第一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较短的部分的多个表皮片10。例如,在一对表皮片10、10的情况下,设为彼此在第二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称或大致对称的形状。
40.接着,如图3所示,将表皮片10的正面10a彼此重叠,在成为折返部15与表皮片主体部16的分界的表皮片主体部16的侧缘部16a的位置处,通过接合部17将折返部15彼此相互接合。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17为一次缝制。
41.之后,如图3所示,打开表皮片10、10,在将折返部15、15重叠在表皮片主体部16、16的状态下,通过缝制部20、20接合折返部15、15与表皮片主体部16、16。本实施方式中,缝制部20成为二次缝制。
42.其结果,形成有如下表皮体3,即,表皮片10、10在第二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在侧缘部16a、16a的位置处相邻而扩展成面状,并且,缝制部20、20隔着表皮片10、10被接合的位置而延伸。
43.并且,如图4的(a)所示,使该表皮体3通过粘接剂贴合于预先另行形成的基材2。
44.此时,本实施方式中,在表皮体3的侧缘部向背面侧折返的折返部15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5a比作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短,由此形成有暴露作为表皮体3的背面的表皮片10的背面10b的暴露部19,因此能够在该暴露部19的位置处将表皮片10的背面10b粘接于基材2。由于表皮片10的背面10b未实施特殊的加工等而粘接剂容易正常地发挥作用,因此表皮体3在端部(表皮片10的端缘部12)的位置处不易从基材2翘起,能够提供外观品质优异的车辆用内装材料1。
45.通过使在其中至少一个表皮片上形成有折返部15的多个表皮片10在侧缘部相互接合而构成表皮体3,从而能够构成将表皮片10的接缝作为外观的、外观性优异的车辆用内装材料1。并且,通过由多个表皮片10构成表皮体3,从而容易使表皮体3追随基材2的形状。
46.并且,通过在每个表皮片10上形成折返部15并使这些折返部15相互接合而形成表皮体3,能够呈现表皮片10彼此在侧缘部的位置处相互卷入的外观性优异的外观。
47.通过沿表皮体3的表皮片10的折返部15具有缝制部20,从而能够通过缝制部20提高装饰性。尤其,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表皮片10分别具备折返部15,因此沿这些折返部15具有缝制部20,由此成为双线缝合,进一步提高装饰性。
48.而且,由于表皮体3在端缘部12的位置处不易从基材2翘起,因此在缝制部20的线上难以产生折皱,能够进一步提高视觉效果。
49.接着,参考图5至图7,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及作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50.本实施方式中,折返部15设定为在端部15a的位置处,朝向侧缘部13相对于作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在第一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上逐渐变短。因此,折返部15的端部15a相对于第二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倾斜。图示的例子中,端部15a直接连接于端缘部12。作为一例,端部15a呈直线状。并不限于此,端部15a也可以是曲线状、折线状等。
51.因此,表皮片10中,在折返部15的端部15a的位置处形成有切口部18。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18形成为外缘通过倾斜状的端部15a呈直线状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形状。折返部15的端部15a侧相对于作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在第一方向上较短,由此在折返部15重叠于表皮片主体部16的背面的状态下,在折返部15的端部15a与作为表皮片主体部16的端部的端缘部12之间,形成有暴露表皮片主体部16(表皮片10)的背面的暴露部19。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切口部18的位置处暴露暴露部19。
52.如此,能够实现如下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通过在折返部15的延伸方向的端部15a的位置处形成暴露表皮片10的背面10b的暴露部19,能够在暴露部19的位置处将表皮片10的背面10b粘接于基材2,表皮体3在端部(表皮片10的端缘部12)的位置处不易从基材2翘起,从而能够提供外观品质优异的车辆用内装材料1。
53.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折返部15也可以仅形成在相邻的表皮片10中的一个上。
54.并且,切口部18也可以形成在折返部15的两端部的位置处。即,切口部18可以形成在不希望使表皮体3的端部从基材2翘起的任意部位。
55.而且,切口部18的形状只要能够设为适于将暴露部19粘接于基材2的形状,则可以设定为任意形状。
56.并且,表皮体3由多个表皮片10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1张一体的片状。
57.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58.本发明例如能够作为汽车的车辆用内装材料而优选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材;以及表皮体,其覆盖该基材的正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并粘接于该基材,所述表皮体具备向背面侧折返的折返部,在该折返部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所述背面暴露在所述基材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表皮体具有多个表皮片,这些表皮片中的至少一个表皮片上形成有折返部,并且这些表皮片以彼此的侧缘部相互接合的方式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表皮片分别具备折返部,且这些折返部相互接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表皮体沿折返部具有缝制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表皮体沿折返部具有缝制部。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表皮体沿折返部具有缝制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皮体在端部的位置处不易从基材翘起的车辆用内装材料。车辆用内装材料具备:基材;以及表皮体(3),其覆盖基材的正面侧的至少一部分并粘接于基材。表皮体(3)具备向背面(10b)侧折返的折返部(15)。在折返部(15)的延伸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处,背面(10b)暴露在基材侧。露在基材侧。露在基材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3/9/2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