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9-29 阅读:14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敷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医用敷料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导致了医用创面敷料的不断改进与发展;而以藻酸盐纤维为基础材质加工得到的医用敷料也是市面上常用的敷料之一。
3.市面上常见的藻酸盐敷料一般会采用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天然纤维或其他抗菌纤维共混,采用针刺、水刺等技术加固形成敷料,并在其表面负载镇痛或麻醉药物,实现缓释效果,但其缓释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使用效果较差。
4.基于该情况,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300~500r/min转速下搅拌15~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9.(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2~3wt%的浸渍液;
10.(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3h,搅拌3~4h,过滤,真空脱泡15~18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1~3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
11.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开松梳理,水刺加固,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12.较优化的方案,步骤(1)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13.s1:将海藻酸钠、明胶和去离子水混合,60~65℃下超声分散20~30min,加入硅酸四乙酯、无水乙醇,搅拌20~30min,加入氨水和无水乙醇,60~65℃下反应2~3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3%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5~8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14.s2:将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0~30min,加入明胶和复合微球,40~50℃下搅拌均匀,加入液体石蜡,转速为400~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0~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戊二醛,静置交联2~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0~35℃下真空干燥,干燥
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150~200r/min转速搅拌30~40min,去离子水洗涤,30~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
15.s3:将多孔微球和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75~80℃下反应30~32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0~30min,取出后30~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
16.较优化的方案,步骤s1中,所述海藻酸钠、明胶、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1:(0.5~0.8):(1.2~1.4)。
17.较优化的方案,步骤s2中,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3~5wt%;所述明胶、复合微球、致孔剂的质量比为(15~18):4:(3~5);液体石蜡、明胶的质量比为(1~2):1;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8wt%。
18.较优化的方案,步骤s3中,所述多孔微球、硝酸银溶液的用量为0.1g:2ml,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00~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负载液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镇痛剂或麻醉剂,药物浓度为30~40mg/ml。
19.较优化的方案,步骤(3)中,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3~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5次。
20.较优化的方案,步骤(3)中,所述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9.5):(0.5~1);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5wt%。
21.较优化的方案,步骤(2)中,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6~8wt%。
22.较优化的方案,根据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医用敷料。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2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案以藻酸盐纤维、粘胶纤维为原料,将其开松梳理后通过水刺技术加固,以得到医用敷料,该医用敷料具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且敷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敷料与创口表面接触后能够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同时该敷料具有缓释效果,能够缓释镇痛药物和生长因子,有效缓解疼痛,同时促进创口愈合。
25.在本技术中,方案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制备纺丝液,挤出后凝固浴凝固,水洗后再牵引至浸渍液中表面浸渍,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其中浸渍液为含有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壳聚糖溶液,由于缓释微球表层为壳聚糖包覆层,因此其在壳聚糖溶液中的分散性较为优异,在藻酸盐纤维表面浸渍时能够很好附着至纤维表面;同时,壳聚糖缓释微球的结构为:内层二氧化硅-海藻酸钙复合微球,复合微球表面包覆明胶,再利用明胶对银离子的还原作用,在其表面原位生成纳米银,形成明胶-纳米银层;最后包覆壳聚糖,形成壳聚糖层,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26.在常规敷料应用时,由于药物的缓释较为缓慢,其无法在敷料使用时很好的缓解疼痛,效果不明显,因而本技术采用海藻酸钙微球为核,外层包覆壳聚糖,与创口接触后,海藻酸钙微球吸水膨胀,配合外层壳聚糖的约束力,能够对明胶-纳米银层进行挤压,促使镇痛药物的快速释放,镇痛效果明显;但该方案在实际实施时,由于内层海藻酸钙微球的力学性能较差,易破损,实际挤压效果不明显。
27.因此,方案在内层海藻酸钙微制备时引入了明胶和硅酸四乙酯,一方面,硅酸四乙
酯的引入能够提高内层微球的力学性能,从而保证内层微球的挤压效果;且方案限定了“所述海藻酸钠、明胶、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1:(0.5~0.8):(1.2~1.4)”,在该比例下,海藻酸钙的吸水膨胀效果能够得到保证,不会因为力学性能较差而破损,也不会以因二氧化硅含量过高导致的挤压不明显;另一方面,复合微球制备时引入了明胶,不仅能够保证内层微球与明胶-纳米银层之间的附着,也保证了后续纳米银的沉积,抗菌性能优异。
28.在此基础上,方案在复合微球表面包覆明胶,柠檬酸洗涤后形成孔道,再通过明胶还原原位生成纳米银,得到多孔微球,并在多孔微球表面负载镇痛药物和生长因子,实现敷料的快速镇痛和促进创口愈合的效果。
29.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案设计合理,各物料配比用量适宜,制备得到的医用敷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而且能够缓释生长因子,促进创口愈合,使用时镇痛效果明显,敷料生物相容性好,实用性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实施例1: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2.(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500r/min转速下搅拌20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33.(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3wt%的浸渍液;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8wt%。
34.(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h,搅拌4h,过滤,真空脱泡15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2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5:0.5;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wt%。
35.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开松梳理,水刺加固,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次,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36.其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37.s1:将2g海藻酸钠、1.6g明胶和100ml去离子水混合,60℃下超声分散30min,加入2.6g硅酸四乙酯、20ml无水乙醇,搅拌20min,加入13ml氨水和50ml无水乙醇,60℃下反应3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6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38.s2:将0.5g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0min,加入1.5g明胶和0.4g复合微球,40℃下搅拌均匀,加入1.5g液体石蜡,转速为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35ml戊二醛(预冷至4℃),静置交联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150r/min转速搅拌40min,去离子水洗涤,30℃下
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wt%;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wt%。
39.s3:将0.1g多孔微球和2ml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75℃下反应32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30℃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30mg/ml。
40.实施例2: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500r/min转速下搅拌15~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42.(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3wt%的浸渍液;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8wt%。
43.(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5h,搅拌3.5h,过滤,真空脱泡16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2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5:0.5;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wt%。
44.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开松梳理,水刺加固,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次,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45.其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46.s1:将2g海藻酸钠、1.6g明胶和100ml去离子水混合,65℃下超声分散25min,加入2.6g硅酸四乙酯、20ml无水乙醇,搅拌25min,加入13ml氨水和50ml无水乙醇,65℃下反应2.5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6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47.s2:将0.5g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5min,加入1.5g明胶和0.4g复合微球,45℃下搅拌均匀,加入1.5g液体石蜡,转速为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35ml戊二醛(预冷至4℃),静置交联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5℃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180r/min转速搅拌35min,去离子水洗涤,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wt%;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wt%。
48.s3:将0.1g多孔微球和2ml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80℃下反应31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30mg/ml。
49.实施例3: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500r/min转速下搅拌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
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51.(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3wt%的浸渍液;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8wt%。
52.(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3h,搅拌3h,过滤,真空脱泡18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2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5:0.5;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wt%。
53.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开松梳理,水刺加固,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次,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54.其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55.s1:将2g海藻酸钠、1.6g明胶和100ml去离子水混合,65℃下超声分散20min,加入2.6g硅酸四乙酯、20ml无水乙醇,搅拌30min,加入13ml氨水和50ml无水乙醇,65℃下反应2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6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56.s2:将0.5g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30min,加入1.5g明胶和0.4g复合微球,50℃下搅拌均匀,加入1.5g液体石蜡,转速为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35ml戊二醛(预冷至4℃),静置交联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5℃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200r/min转速搅拌30min,去离子水洗涤,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wt%;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wt%。
57.s3:将0.1g多孔微球和2ml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80℃下反应30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30mg/ml。
58.对比例1:以实施例2为对照组,对比例1中复合微球制备时并未引入硅酸四乙酯,其余步骤不变。
59.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500r/min转速下搅拌15~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61.(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3wt%的浸渍液;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8wt%。
62.(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5h,搅拌3.5h,过滤,真空脱泡16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2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5:0.5;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wt%。
63.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开
松梳理,水刺加固,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次,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64.其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65.s1:将2g海藻酸钠、1.6g明胶和100ml去离子水混合,65℃下超声分散25min,65℃下反应2.5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6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66.s2:将0.5g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5min,加入1.5g明胶和0.4g复合微球,45℃下搅拌均匀,加入1.5g液体石蜡,转速为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35ml戊二醛(预冷至4℃),静置交联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5℃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180r/min转速搅拌35min,去离子水洗涤,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wt%;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wt%。
67.s3:将0.1g多孔微球和2ml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80℃下反应31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30mg/ml。
68.对比例2:以实施例2为对照组,对比例2中复合微球制备时并未引入明胶,其余步骤不变。
69.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0.(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500r/min转速下搅拌15~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71.(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3wt%的浸渍液;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8wt%。
72.(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5h,搅拌3.5h,过滤,真空脱泡16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2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5:0.5;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wt%。
73.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开松梳理,水刺加固,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次,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74.其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75.s1:将2g海藻酸钠和100ml去离子水混合,65℃下超声分散25min,加入2.6g硅酸四乙酯、20ml无水乙醇,搅拌25min,加入13ml氨水和50ml无水乙醇,65℃下反应2.5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6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76.s2:将0.5g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5min,加入1.5g明胶和0.4g复合微球,45℃下搅拌均匀,加入1.5g液体石蜡,转速为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5℃,继续搅拌至
水相固化,加入35ml戊二醛(预冷至4℃),静置交联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5℃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180r/min转速搅拌35min,去离子水洗涤,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wt%;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wt%。
77.s3:将0.1g多孔微球和2ml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80℃下反应31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30mg/ml。
78.对比例3:以实施例2为对照组,对比例3中并未引入纳米银,其余步骤不变。
79.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0.(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500r/min转速下搅拌15~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81.(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3wt%的浸渍液;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8wt%。
82.(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5h,搅拌3.5h,过滤,真空脱泡16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2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5:0.5;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wt%。
83.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开松梳理,水刺加固,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次,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84.其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85.s1:将2g海藻酸钠、1.6g明胶和100ml去离子水混合,65℃下超声分散25min,加入2.6g硅酸四乙酯、20ml无水乙醇,搅拌25min,加入13ml氨水和50ml无水乙醇,65℃下反应2.5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6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86.s2:将0.5g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5min,加入1.5g明胶和0.4g复合微球,45℃下搅拌均匀,加入1.5g液体石蜡,转速为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35ml戊二醛(预冷至4℃),静置交联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5℃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180r/min转速搅拌35min,去离子水洗涤,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wt%;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wt%。
87.s3:将多孔微球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30mg/ml。
88.对比例4:以实施例2为对照组,对比例4中调整了海藻酸钠、明胶、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1:0.8:2.2。
89.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0.(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500r/min转速下搅拌15~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
91.(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质量分数为3wt%的浸渍液;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8wt%。
92.(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5h,搅拌3.5h,过滤,真空脱泡16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2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5:0.5;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wt%。
93.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开松梳理,水刺加固,水刺加固工艺为:在1.5mpa压力下预湿,水刺压力为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次,得到所述医用敷料。
94.其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
95.s1:将2g海藻酸钠、1.6g明胶和100ml去离子水混合,65℃下超声分散25min,加入4.4g硅酸四乙酯、20ml无水乙醇,搅拌25min,加入13ml氨水和50ml无水乙醇,65℃下反应2.5h,真空脱泡,挤出至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6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
96.s2:将0.5g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5min,加入1.5g明胶和0.4g复合微球,45℃下搅拌均匀,加入1.5g液体石蜡,转速为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35ml戊二醛(预冷至4℃),静置交联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5℃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以180r/min转速搅拌35min,去离子水洗涤,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5wt%;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wt%。
97.s3:将0.1g多孔微球和2ml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80℃下反应31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5min,取出后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利多卡因,浓度为30mg/ml。
98.检测实验:
99.1、将实施例1~3、对比例1~3制备的敷料样品,分别裁剪50mg浸泡至50ml细胞培养液中,恒温孵化5d,得到浸提液;将人体皮肤成纤细胞按5000个/孔加至96孔板中,37℃、5%co2下培养12h,再在每孔加入100μl浸提液,空白对照组添加等体积细胞培养液,继续培养7天,培养时间歇加入mtt,培养后检测吸光度,并计算细胞的相对增殖率。(>120%表示无生物毒性)
100.2、将实施例1~3、对比例1~3制备的敷料样品,分别裁剪100mg,将其置于ph为7.4的pbs缓冲液中,37℃下摇床摇晃,测试其不同时间节点的释放率,实验时测试多组数据,取平均值。
101.3、取实施例1~3、对比例1~3制备的敷料样品,按照gb/t520944.3-2008公开的振
荡法测试抗菌性能,样品1g,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
[0102][0103]
结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案设计合理,各物料配比用量适宜,制备得到的医用敷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而且能够缓释生长因子,促进创口愈合,使用时镇痛效果明显,敷料生物相容性好,实用性更高。
[010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得到壳聚糖溶液,将缓释微球加入壳聚糖溶液中,搅拌15~25min,在缓释微球表面包覆壳聚糖,真空干燥,得到壳聚糖缓释微球;(2)将壳聚糖与冰醋酸混合,加入壳聚糖缓释微球,搅拌均匀,得到浸渍液;(3)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去离子水混合,静置溶胀2~3h,搅拌3~4h,过滤,真空脱泡15~18h,得到纺丝原液,喷丝口挤出,凝固浴中凝固,水洗,再牵引至浸渍液中浸泡1~3min,干燥,得到藻酸盐纤维;将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共混,开松梳理,水刺加固,得到所述医用敷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缓释微球的制备步骤为:s1:将海藻酸钠、明胶和去离子水混合,60~65℃下超声分散20~30min,加入硅酸四乙酯、无水乙醇,搅拌20~30min,加入氨水和无水乙醇,60~65℃下反应2~3h,真空脱泡,挤出至氯化钙溶液中固化,固化时间为5~8min,去离子水清洗,干燥,得到复合微球;s2:将致孔剂和去离子水混合,超声分散20~30min,加入明胶和复合微球,40~50℃下搅拌均匀,加入液体石蜡,转速为400~500rpm下搅拌并冷却至20~25℃,继续搅拌至水相固化,加入戊二醛,静置交联2~2.5h,去除上清,丙酮洗涤,30~35℃下真空干燥,干燥后将其浸泡至柠檬酸溶液中,搅拌30~40min,去离子水洗涤,30~35℃下真空干燥,得到多孔微球;s3:将多孔微球和硝酸银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后反应釜密封,75~80℃下反应30~32h,去离子水洗涤,冷冻干燥,再将其浸泡至含有生长因子和药物的负载液中,浸泡20~30min,取出后30~35℃下真空干燥,得到缓释微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海藻酸钠、明胶、硅酸四乙酯的质量比为1:(0.5~0.8):(1.2~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致孔剂为纳米碳酸钙;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3~5wt%;所述明胶、复合微球、致孔剂的质量比为(15~18):4:(3~5);液体石蜡、明胶的质量比为(1~2):1;柠檬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8wt%。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多孔微球、硝酸银溶液的用量为0.1g:2ml,所述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为1.6wt%;所述生长因子浓度为100~120μg/ml;生长因子为表皮生长因子,溶剂为去离子水;所述药物为镇痛剂或麻醉剂,药物浓度为30~40mg/m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藻酸盐纤维与粘胶纤维的质量比为9:11;水刺加固工艺为:水刺压力为3~4mpa,正反面各水刺加固3~5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9~9.5):(0.5~1);凝固浴为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5wt%。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壳聚糖缓释微球用量为壳聚糖的6~8wt%。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医用敷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敷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藻酸盐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案以藻酸盐纤维、粘胶纤维为原料,将其开松梳理后通过水刺技术加固,以得到医用敷料,该医用敷料具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且敷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敷料与创口表面接触后能够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同时该敷料具有缓释效果,能够缓释镇痛药物和生长因子,有效缓解疼痛,同时促进创口愈合。方案设计合理,各物料配比用量适宜,制备得到的医用敷料不仅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而且能够缓释生长因子,促进创口愈合,使用时镇痛效果明显,敷料生物相容性好,实用性更高。实用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曲高举 石远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百思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3/9/2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