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及焊接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76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及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2.线束板组件与电池模组焊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线束板组件背面的蓝膜撕掉后,将线束板组件放置在模组半成品上,然后将线束板组件与模组半成品进行焊接,使得二者形成一体。然而,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线束板组件为柔性部件,容易变形,导致线束板组件放置于模组上时,线束板组件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高度差,并且,在将线束板组件与模组半成品进行焊接时,线束板组件与模组半成品之间无定位,进而影响焊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及焊接方法,在将线束板组件焊接到模组上时,可帮助线束板组件与模组之间定位,保证焊接的效果。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定位装置,用于对线束板组件进行定位,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线束板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线束板本体两侧的多个汇流排;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模组,所述定位模组包括定位框和抽片组件;
5.所述定位框的中部具有容纳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定位框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插槽;
6.所述抽片组件包括两个抽板,两个所述抽板分别由所述定位框的两个所述插槽可拆卸式地插接于所述定位框,当所述抽板插接于所述插槽时,每一个所述抽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延伸,以使所述抽板支撑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各所述汇流排。
7.本技术提供的定位装置,通过设置定位框和抽片组件,对线束板组件进行支撑和定位。当将线束板组件放置于定位框内时,由于抽片组件的两个抽板分别插接于定位框,线束板组件的本体位于定位框的容置空间,各汇流排位于抽板上,抽板对线束板组件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在将线束板组件焊接到模组上时,可先将定位模组连同线束板组件放置于模组上,然后将两侧的抽板抽走,这时汇流排无抽板的支撑,使得线束板组件整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模组上,线束板组件与模组之间贴合。此时,线束板组件与模组表面定位完成,并且,线束板组件的各部位之间没有高度差,能够方便焊接。因此,本技术提供的定位装置,可帮助线束板组件与模组之间定位,保证焊接的效果。
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焊接方法,用于将线束板组件与模组进行焊接,所述焊接方法利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定位装置进行辅助定位,所述焊接方法包括:
9.将所述线束板组件放置于所述定位模组,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各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抽板贴合;
10.将所述定位装置放置于模组上,所述模组包括多个电池;
11.将所述抽板从所述定位框的所述插槽抽去,以使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各所述汇流排分别与各所述电池接触;
12.将所述汇流排和所述电池进行焊接。
13.本技术提供的焊接方法,通过设置定位装置辅助线束板组件与模组之间定位,定位装置可用于放置线束板组件,以对线束板组件起到定位和支撑的作用。当将线束板组件与模组进行焊接时,线束板组件放置于定位框内,抽板对汇流排起到支撑作用。将定位装置放置于模组上,抽去抽板,线束板组件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到模组表面,这时线束板组件与模组表面定位完成,线束板组件与模组表面贴合,线束板组件的各部位之间没有高度差,能够方便后续焊接。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焊接方法,可帮助线束板组件与模组之间定位,保证焊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束板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模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一种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和抽片组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线束板组件放置于定位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运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定位装置堆叠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焊接方法的一种步骤流程图。
23.图中:
24.10-线束板组件;11-线束板本体;12-汇流排;20-模组;21-电池;100-定位模组;101-第一侧边;102-第二侧边;110-定位框;111-容置空间;112-插槽;113-定位条;114-支撑条;115-第一定位销;200-抽片组件;210-抽板;211-避让槽;300-转运组件;310-支撑板;311-避让孔;320-支撑部;330-定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技术实施例可提供一种定位装置及焊接方法,在将线束板组件焊接到模组半成品上时,通过定位装置对线束板组件进行辅助定位,从而保证线束板组件与模组半成品之间焊接时定位准确,并且还可方便将蓝膜撕下。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上述定位装置和焊接方法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各实施例中,若未做特殊说明,模组均理解为模组半成品。
27.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线束板组件10包括线束板本体11和连接于线束板本体11上的多个汇流排12,线束板本体11整体呈u型结构,多个汇流排12大致分布于线束板本体11的两侧。线束板本体11的一侧贴附有蓝膜,当将线束板本体11的蓝膜撕下后,线束板本体11原本贴附蓝膜的部位具有粘性。应当理解的,线束板本体11贴附有蓝膜的一侧视为线
束板本体11的背面,也即线束板组件10的背面,对应的,线束板本体11与蓝膜侧相反的一侧视为线束板本体11的正面,也即线束板组件10的正面。
28.参考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模组20包括多个电池21,多个电池21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排列。
29.参考图3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可包括定位模组100以及转运组件300,定位模组100包括定位框110和抽片组件200。定位框110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边101和相对的两个第二侧边102,两个第一侧边10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两个第二侧边102的排列方向,两个第一侧边101和两个第二侧边102依次连接,以围设成中部具有容置空间111的框架结构,该容置空间111可用于容纳线束板组件10。
30.两个第一侧边101分别设有插槽112,抽片组件200包括两个抽板210,每一个抽板210可由插槽112插接于定位框110。当抽板210插接于定位框110时,抽板210的一端由插槽112向容置空间111延伸,当将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定位框110内时,两个抽板210之间的间隙可用于容纳线束板本体11,汇流排12与蓝膜位于同侧的一侧表面与抽板210贴合,以使得抽板210对汇流排12起到支撑和定位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抽板210与定位框110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即,抽板210可插接于定位框110,或者,抽板210可从定位框110的插槽112内抽出,并且,当抽板210被抽出时,汇流排12不再被支撑。
31.可以理解的,当定位模组100连同线束板组件10被放置于模组20上,且抽板210被从定位框110的插槽112中抽出时,线束板组件10不再被抽板组件200所支撑,在线束板组件10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落到模组20表面,这时,各汇流排12分别与各电池21对应接触并贴合,这样可便于将线束板组件10与模组20之间焊接。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模组100放置于模组20上时,可先将定位模组100与模组20之间进行定位,二者之间的定位可通过例如定位销或者定位柱等方式进行实现,这样可省去直接将线束板组件10与模组20直接定位,从而可提高定位的可行性。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6,每一个第一侧边101朝向另一个第一侧边101的一侧分别设有多个定位条113,多个定位条113之间间隔设置,当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定位框110内时,任意相邻两个定位条113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一个汇流排12。也就是说,线束板组件10的各汇流排12能够被限位在任意相邻两个定位条113之间,当后续线束板组件10在重力作用下落到模组20表面时,相邻两个定位条113能够对一个汇流排12进行限位,从而保证汇流排12更加精准地落到预设的位置,进而保证线束板组件10与模组20之间的精准定位。
33.在此基础上,抽板210还可设置与多个定位条113一一对应的避让槽211,当抽板210插接于定位框110时,每一个定位条113卡接于对应的避让槽211内。这时,定位框110和抽板210之间通过定位条113和避让槽211的结构实现稳定的连接关系,在将定位装置进行转运的过程中,定位框110与抽板21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从而提高定位装置对线束板组件10定位的效果。
34.参考图7,转运组件300包括支撑板310和多个支撑部320,支撑板310与定位框110之间叠层放置,并且,支撑板310的中部设有避让孔311,该避让孔311可用于避让线束板本体11。多个支撑部320连接于支撑板310的四个角部,并位于支撑板310背离定位框110的一侧,支撑部320突出于支撑板310的表面,以便于多个定位装置叠放。
35.支撑板310背离支撑部320的一侧表面还可设置定位凸台330,该定位凸台330可围设于避让孔311,当定位框110叠放于支撑板310上时,定位框110套设于定位凸台330,即,定位凸台330的外边缘可分别与定位框110的四个侧边的内壁抵接,这样可保证定位框110与支撑板310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固定。由此,当定位装置在转运过程中时,支撑板310、定位框110以及抽板210之间都可保持相对固定,这样可便于在后续将线束板组件10焊接到模组20上时,线束板组件10与模组20之间定位准确。
3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10在与定位框110叠放时,可将定位框110的正面或者背面叠放于支撑板310上,以在焊接过程的不同阶段均起到作用。这里,可将定位框100与线束板组件10的正面位于同一侧的表面视为定位框110的正面,定位框与线束板组件10的背面位于同一侧的表面视为定位框110的背面。当将定位框110的背面叠放于支撑板310时,支撑板310辅助线束板组件10进行转运。当将定位框110的正面叠放于支撑板310时,支撑板310和定位模组100共同配合,以支撑线束板组件10,以便于将蓝膜撕下。
37.在将定位模组100连同撕下蓝膜的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模组20上后,抽去抽板210,线束板组件10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模组20表面后,由于线束板本体11的表面具有粘性,线束板本体11能够粘附于模组20表面。这样,在后续将定位模组100撤走或者将线束板组件10与模组20进行焊接时,可避免线束板组件10与模组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保证二者之间的定位效果,进而保证焊接的效果。
38.在此基础上,当抽板210插接于避让槽211内时,沿定位框110的厚度方向,抽板210可位于定位框110的中间位置。这样,当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定位框110内时,无论支撑板310位于定位框110的哪一侧,支撑板310均不会过分挤压线束板组件10,从而起到保护线束板组件10的作用。
39.为便于支撑板310与定位框110之间保持相对固定,作为一种实施方案,如图6所示,可在定位框110的正面设置第一定位销115,当支撑板310位于定位框110的正面时,定位框110与支撑板310之间通过第一定位销115进行连接。并且,在定位框110的背面设置第二定位销(图中未示出),当支撑板310位于定位框110的背面时,定位框110与支撑板310之间通过第二定位销进行连接。如此,通过在定位框110的两侧均设置定位销,可便于支撑板310与定位框110的连接,并且还便于将二者进行拆卸。
40.或者,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定位销115设置于定位框110上,第二定位销设置于支撑板310上。或者,也可将第一定位销115设置于支撑板310上,第二定位销设置于定位框110上。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定位框110还设有固定结构,该固定结构可用于当定位框110的正面叠放于支撑板310,也即线束板组件10的蓝膜朝上时,将线束板本体11与定位框110之间进行相对固定,以保证在翻转定位模组100过程中,线束板组件10始终能够被支撑。固定结构可包括两个支撑条114,两个支撑条114分别位于容置空间111靠近第二侧边102的部位,线束板组件10的端部可设置卡槽,当线束板组件10正面朝上时,卡槽的槽口朝上,支撑条114卡在卡槽内。当定位模组100被翻转使得线束板组件10的背面朝上时,卡槽的槽口朝下,这时,卡槽位于支撑条114的上方,并且由于支撑条114卡在卡槽内,支撑条114通过卡槽对线束板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
42.可以理解的,当线束板组件10位于定位框110内时,线束板组件10与定位框110之
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当通过翻转定位模组100使得线束板组件10的正面朝上时,线束板组件10通过抽板210被支撑,此时,支撑条114不起支撑的作用。当翻转定位模组100使得线束板组件10的背面朝上时,线束板组件10通过支撑条114被支撑,这时,抽板210不起支撑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若定位装置未设置转运组件300,当将定位模组100翻转至线束板组件10的背面朝上时,由于这时汇流排12在下,抽板210在上,抽板210无法对汇流排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支撑条114的结构,能够对线束板组件10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可更加方便将蓝膜撕下,并且使得线束板组件10与定位模组100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关系。而若定位装置设置转运组件300,当将定位模组100翻转至线束板组件10的背面朝上时,支撑条114能够和转运组件300共同配合以更好地支撑线束板组件10。
43.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撑条114设计了两个,在实际使用时,线束板本体11也可仅有一端搭接于其中一个支撑条114上,另一个支撑条114则不使用。可以理解的,当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支撑条114,在将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定位框110内时,可以不考虑线束板组件10的放置方向,这样能够提高定位装置的操作便利性。
44.如前所述,转运组件300设置了支撑部320的结构,当大批量转运线束板组件10时,可先将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定位装置上,多个定位装置叠放,即可实现多个线束板组件10的转运。由于定位装置为刚性部件,可解决线束板组件10为柔性部件而导致的不易堆叠和运输的问题。并且,当线束板组件10被转运时,线束板组件10的正面朝上。
45.如图8所示,当多个定位装置叠放时,每一个定位装置放置一个线束板组件10,相邻两个定位装置中,位于上部的定位装置的支撑部320可与位于下部的支撑板310接触。这样,任意相邻两个线束板组件10之间被间隔开,在线束板组件10被转运的过程中,相邻两个线束板组件10不会发生碰撞等接触行为,从而能够对线束板组件10起到保护的作用。
46.基于上述定位装置的结构,结合图9,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焊接方法可参考以下步骤:
47.步骤s100:将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定位装置,多个定位装置层叠放置后,将多个定位装置进行转运;
48.步骤s200:取下其中一个定位装置;
49.步骤s300:将取下的定位装置中的定位模组100翻转180
°
后放置于转运组件300上,以使得线束板组件10的背面朝上,将线束板组件10的蓝膜撕去;
50.步骤s400:将定位模组100再次翻转180
°
后,将定位模组100放置于模组20上;
51.步骤s500:将抽板210从定位框110的插槽112内抽出,以使线束板组件10的汇流排12与模组20接触;
52.步骤s600:将各汇流排12与模组20的各电池21进行焊接。
53.在上述步骤s400中,当将定位装置放置于模组20上时,定位框110直接与模组20接触并贴合,在此基础上,可将定位模组100的材料设置为工程塑料,这样可避免线束板组件10与模组20之间发生短路。另外,将定位模组100再次翻转180
°
后,将定位模组100放置于模组20上,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定位模组100从转运组件300取下,然后再将定位模组100再次翻转180
°
后,将定位模组100放置于模组20。
54.在步骤s500中,线束板组件10的正面朝上,因此,当将抽板210抽出后,线束板组件10失去支撑,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自由下落,进而与模组20表面贴合。由于模组20包括
多个电池21,各汇流排12能够分别对应不同的电池21,从而保证焊接定位准确。
55.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若线束板组件10未贴附蓝膜时,上述焊接方法中,在完成步骤s200之后,可直接执行步骤s400中的将定位模组100放置于模组20上的动作。
56.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定位装置不包括转运组件300,而只设置定位模组100时,在将线束板组件10放置于定位装置上后,其焊接方法所涉及的步骤可参考上述步骤s300至步骤s600,并且,在步骤s300中,再将定位模组100翻转后,省去将定位模组100放置于转运组件300的动作。
5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用于对线束板组件进行定位,所述线束板组件包括线束板本体和连接于所述线束板本体两侧的多个汇流排;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模组,所述定位模组包括定位框和抽片组件;所述定位框的中部具有容纳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定位框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插槽;所述抽片组件包括两个抽板,两个所述抽板分别由所述定位框的两个所述插槽可拆卸式地插接于所述定位框,当所述抽板插接于所述插槽时,所述抽板朝向所述容置空间延伸,以使所述抽板支撑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各所述汇流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板本体的一侧贴附有蓝膜,当所述线束板组件位于定位模组时,各所述汇流排与所述蓝膜位于同侧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抽板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相对的两个所述侧边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分别设有多个定位条,每一侧的所述多个定位条中,多个所述定位条间隔设置,以使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条之间用于容纳一个所述汇流排;所述抽板设有与所述多个定位条一一对应的避让槽,以使得当所述抽板插接于所述定位框时,各所述定位条卡接于对应的所述避让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转运组件,所述转运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多个支撑部;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线束板本体的避让孔;所述多个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以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所述定位框放置于所述支撑板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设有围设于所述避让孔的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突出于所述支撑板的表面,所述定位框套设于所述定位凸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设有第一定位销,所述定位框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定位框设有第二定位销,所述定位框通过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位于所述定位框相对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组的材料为工程塑料。8.一种焊接方法,用于将线束板组件与模组进行焊接,所述焊接方法利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进行辅助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方法包括:将所述线束板组件放置于所述定位模组,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各所述汇流排与所述抽板贴合;将所述定位装置放置于模组上,所述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将所述抽板从所述定位框的所述插槽抽去,以使所述线束板组件的各所述汇流排分别与各所述电池接触;将所述汇流排和所述电池进行焊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线束板本体的一侧贴附有所述蓝膜时,各所述汇流排与所述蓝膜位于同侧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抽板贴合,将所述定位模组放置于模组上包括:
翻转所述定位模组,将所述线束板组件的所述蓝膜撕去;将所述定位模组再次进行翻转后将所述定位装置放置于模组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所述转运组件时,在将所述线束板组件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之后,且在将所述线束板组件的蓝膜撕去之前,所述焊接方法还包括:将多个所述定位装置进行层叠设置,每一个所述定位装置用于放置一个所述线束板组件,将多个所述定位装置进行转运;其中,所述线束板组件贴附有所述蓝膜的一侧朝向所述转运组件。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翻转所述定位模组,将所述线束板组件的所述蓝膜撕去,包括:翻转所述定位模组后将所述定位模组放置于所述转运组件,以使所述线束板组件未贴附蓝膜的一侧朝向所述转运组件;将所述线束板组件的所述蓝膜撕去。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定位模组再次进行翻转后将所述定位装置放置于模组上,包括:将所述定位模组从所述转运组件取下;翻转所述定位模组后将所述定位装置放置于所述模组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及焊接方法,用于对线束板组件进行定位,线束板组件包括线束板本体和连接于线束板本体的多个汇流排。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模组,定位模组包括定位框和抽片组件;定位框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插槽;抽片组件包括两个抽板,两个抽板分别由定位框的两个插槽可拆卸式地插接于定位框,当抽板插接于插槽时,每一个抽板朝向容置空间延伸,以使抽板支撑线束板组件的各汇流排。本申请公开的定位装置,可帮助线束板组件与模组之间定位,保证焊接的效果。保证焊接的效果。保证焊接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赵博 项罗毅 吴家森 董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1
技术公布日:2023/10/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平面型忆阻器阻变类型的调控方法 下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卡牌游戏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