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08 阅读:98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纺织材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优点是不产生纤维屑,透气防水、环保、柔韧、无毒无味、耐用、丝般柔软,也是增强材料的一种,而且还有棉质的感觉。可以用于口罩、纸尿裤、卫生巾等一次性卫生用品,但功能有限,不具有抗菌性,不能吸附有毒有害物质。
3.目前,市面上的抗菌无纺布的种类较多,大多数抗菌无纺布是通过纺丝助剂或改性母粒进行抗菌处理后得到,但是制得的无纺布的抗菌性不佳且纺丝助剂或改性母粒的安全稳定性不佳。在用于口罩或者医用产品时,为了防止无纺布上存有病菌或者不能有效的阻止病菌进入人体内,需要无纺布具有灭菌,抑菌的功能,否则病菌带入人体内,容易滋生病毒性传染病,这样对整个社会都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抗菌、灭菌性能优良且安全的无纺布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无纺布材料的抗菌效果以及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包括基础层和复合于基础层端面上的抑菌层,所述基础层为s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所述抑菌层包括甲壳素层。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采用甲壳素层作为抑菌层,甲壳素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多糖,是由虾、蟹、昆虫的外壳及菌类、藻类的细胞壁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正电荷的生物材料,其原材料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甲壳素的大分子结构与人体内的氨基葡萄糖的构成相同,而且具有类似于人体骨胶原组织结构,这种双重结构赋予了它们极好的生物医学特性:即它对人体无毒无刺激,可被人体内的溶菌酶分解而吸收,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功能,应用于口罩、纸尿裤、卫生巾以及防护服等,均能有效起到抗菌效果。
7.水溶性甲壳素又称之为壳聚糖,是一种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利用壳聚糖纺丝成壳聚糖纤维,具有显著的抑菌抗霉作用,可广泛用于卫生纺织品及服装,如卫生巾、婴儿装、烧伤及创伤治疗用纱布等。其中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结构中含有大量的胺基和羧甲基基团,具有更高的吸水性和吸附性能。也就是说,在改善无纺布的抗菌、抑菌效果的同时,改善无纺布的透湿效果,
挺高无纺布的服用性能。
8.优选的,所述基础层为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所述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为医用级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是具有多层纺粘-熔喷组合结构,其外层纺粘无纺布提供强力支持,内部熔喷层拥有高阻隔性的同时兼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赋予复合无纺布较佳的透气性能。
10.优选的,所述甲壳素层为甲壳素水刺无纺布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刺工艺,能够使纤网中的纤维产生无规则的缠结和抱合,使得形成的水刺无纺布层具有一定的强度、优良的悬垂性和柔软的手感。甲壳素纤维表面的不规则孔隙和裂缝,能够均匀分布在抑菌层表面,提高了抑菌层表面的吸湿、导湿的效果。分布于抑菌层表面较多的不饱和阳离子基团对带负电荷的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并维持优良的抑菌效果,即赋予复合无纺布较佳的透湿性和抑菌、灭菌效果。
12.优选的,所述甲壳素水刺无纺布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甲壳素与二甲基乙酰胺混合,配置得到纺丝原液,经过滤、脱泡,喷丝喷入凝固浴槽,经拉伸、洗涤、干燥处理,得到甲壳素纤维,经水刺工艺,制成无纺布。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中通过湿法纺丝制备甲壳素纤维,制得的纤维粗细均匀,具有卷曲度,纤维纵向存在不规则的孔隙和裂痕,因而纤维具有微细的小孔结构,能够起到毛细管的吸湿导湿作用,大大增加了甲壳素非织造布的吸湿能力。
14.优选的,所述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包括第一聚丙烯纺粘层、第一聚丙烯熔喷层、第二聚丙烯熔喷层、第二聚丙烯纺粘层和第三聚丙烯纺粘层;所述基础层中还设有凝胶层,所述凝胶层位于第一聚丙烯熔喷层与第二聚丙烯熔喷层之间,所述凝胶层的原料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在熔喷层之间设置凝胶层,凝胶层能够持续吸收水分,提高复合无纺布的吸湿效果。并且凝胶层具有较佳的弹性以及韧性,当无纺布与尖锐物品接触时,凝胶层中的致密网络结构能够对尖锐物品进行阻挡以及缓冲,并且随着凝胶层的吸湿,凝胶层的厚度有所增加,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对尖锐物品起到缓冲以及阻挡作用,降低尖锐物品刺破无纺布的可能性,减少无纺布防护效果失效的可能。
16.其次,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作为凝胶层,使得凝胶层获得较为优异的交联度,在无纺布中形成不规则的孔隙结构,在维持无纺布优良的透气透湿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对尖锐物品进行阻挡,使得无纺布可长效起到抗菌、抑菌的防护效果。
17.优选的,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为添加有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中添加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由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之间可发生较强的交联反应,提高凝胶层中交联网络的致密度,并且规整交联网络的规整度,并且交联网络中的孔隙较为微小,也就是说,凝胶层的交联网络能够有效对尖锐物品进行阻挡、缓冲,降低无纺布被刺破的可能性,使无纺布获得持久的抗菌、抑菌的防护效果。并且,由于
凝胶层中的孔隙均匀且致密,使得无纺布获得均匀的透湿、透气效果,改善无纺布的服用性能。
19.优选的,所述凝胶层的原料还包括微凝胶,所述微凝胶为温敏透湿凝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在凝胶层中添加温敏透湿凝胶,温敏透湿凝胶具有优良的透湿效果、适宜的交联度以及温度敏感性,能够改善凝胶层的交联致密度,提高了凝胶层对尖锐物品的阻挡、缓冲效果。其次,凝胶层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调整交联孔隙的大小,即控制透湿、透气的速率;温度升高时,加快透气、透湿速度;温度降低时,降低透气、透湿速度,能够有效改善无纺布的服用性能。
21.优选的,所述凝胶层的原料还包括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硅胶气凝胶或炭气凝胶中的任意一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在凝胶层中添加了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硅胶气凝胶或炭气凝胶等气凝胶,气凝胶大多为多孔隙结构且质轻,添加至凝胶层中后,在进一步提高凝胶层中的致密程度的同时,赋予凝胶层中更多的孔隙结构,改善无纺布的透气透湿效果。并且气凝胶的加入,能够增加凝胶层的强度,提高凝胶层对尖锐物品的阻挡、缓冲效果;尖锐物品刺入凝胶层中后,气凝胶颗粒还能够分散尖锐物品施加的力,降低无纺布破损的可能性,维持无纺布的抗菌、抑菌的防护效果。
23.采用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添加至凝胶层中,纤维状的结构能够提高凝胶层的力学强度,有效阻碍凝胶层被尖锐物品刺破的可能性。采用硅胶气凝胶或炭气凝胶添加至凝胶层中,引入微小的球状结构,尖锐物品进入凝胶层时,球状气凝胶能够分散尖锐物品带来的应力,降低无纺布破裂的可能性,延长无纺布的防护时效。
24.优选的,所述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硅胶气凝胶或炭气凝胶上均负载有抗菌材料,所述抗菌材料选自肉桂精油或纳米银。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硅胶气凝胶或炭气凝胶上均具有较多的孔隙结构,能够对抗菌材料进行有效的负载,在凝胶层中加入抗菌材料,抗菌材料缓释,提高无纺布的整体抗菌效果;并且配合甲壳素层形成间隔的双层抗菌层结构,改善无纺布的抗菌防护效果。并且,当尖锐物品刺破或滑划破无纺布表层时,凝胶层中的抗菌材料能够释放并修复破损处的抗菌膜层,使得无纺布能够维持较为完整的抗菌防护层,提高抗菌持久性。
26.优选的,所述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为ceo(肉桂精油)-fe3o
4-mfc气凝胶。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内负载磁性fe3o4并对肉桂精油进行包裹负载,使肉桂精油在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中缓慢释放,能够有效延长无纺布的抗菌时效。当尖锐物品刺破凝胶层时,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内负载的肉桂精油外溢,不仅对尖锐物品起到阻碍、缓冲作用,还能通过外溢的肉桂精油对抗菌层破损处进行适当的修补,稳定改善无纺布的抗菌、抑菌效果。
28.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基础层和抗菌层经纹热轧机进行热轧粘合,制备得到复合无纺布。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中优选采用热轧粘合的方式,将基础层
与抗菌层进行粘合,使基础层与抗菌层中的纤维相互缠结复合,使得抗菌层可牢固负载于无纺布上,长效起到抗菌、灭菌效果。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及时方案中优选采用在无纺布上负载有甲壳素水刺布层,通过甲壳素优良的抗菌、灭菌以及吸水透湿效果,不仅改善无纺布的抗菌、灭菌效果,还改善了无纺布的透气、透湿等服用性能。
31.2、本技术中优选采用在熔喷层之间设置凝胶层,凝胶层能够持续吸收水分,提高复合无纺布的吸湿效果。并且凝胶层具有较佳的弹性以及韧性,当无纺布与尖锐物品接触时,凝胶层中的致密网络结构能够对尖锐物品进行阻挡以及缓冲,并且随着凝胶层的吸湿,凝胶层的厚度有所增加,也就是说,能够进一步对尖锐物品起到缓冲以及阻挡作用,降低尖锐物品刺破无纺布的可能性,减少无纺布防护效果失效的可能。
32.3、本技术中优选采用在凝胶层中添加温敏透湿凝胶,温敏透湿凝胶具有优良的透湿效果、适宜的交联度以及温度敏感性,能够改善凝胶层的交联致密度,提高了凝胶层对尖锐物品的阻挡、缓冲效果。其次,凝胶层能够根据温度变化调整交联孔隙的大小,即控制透湿、透气的速率;温度升高时,加快透气、透湿速度;温度降低时,降低透气、透湿速度,能够有效改善无纺布的服用性能。
33.4、本技术的方法,热轧粘合的方式,将基础层与抗菌层进行粘合,使基础层与抗菌层中的纤维相互缠结复合,使得抗菌层可牢固负载于无纺布上,长效起到抗菌、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复合无纺布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复合无纺布的示意图。
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10的复合无纺布示意图。
36.附图标记:1、甲壳素层;2、第一聚丙烯纺粘层;3、第一聚丙烯熔喷层;4、第二聚丙烯熔喷层;5、第二聚丙烯纺粘层;6、第三聚丙烯纺粘层;7、凝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制备例甲壳素层制备例制备例1取1kg虾、蟹壳用水洗净后,用1mol/l的盐酸在室温下浸渍24h,使甲壳素中所含的碳酸钙转化为氯化钙,溶解后除去;经过脱钙的甲壳素,水洗后在3%的naoh中煮沸4h,除去其中的蛋白质即得粗品甲壳素。将粗品甲壳素在0.5%高锰酸钾溶液中搅拌1h,水洗后在60℃的温度下在小于1%的草酸中搅拌30min予以脱色,再经充分水洗和干燥制得。
39.取10g甲壳素与质量分数为5%的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混合,配置得到纺丝原液,经过滤、脱泡,喷丝喷入凝固浴槽,经拉伸、洗涤、干燥处理,得到甲壳素纤维,经水刺工艺,制成甲壳素无纺布,即为甲壳素层。
40.凝胶层原料制备例
制备例2取1.125kg丙酮和0.375k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混合溶剂。将0.15k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溶解于混合溶剂中,机械搅拌0.5h,得到凝胶液,作为凝胶层原料1。
41.制备例3取1.125kg丙酮和0.375k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得到混合溶剂。将0.15k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溶解于混合溶剂中,加入0.01kg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机械搅拌0.5h,得到凝胶液,作为凝胶层原料2。
42.制备例4与制备例2的区别在于:在凝胶液中加入0.01kg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作为凝胶层原料3。
43.制备例5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在凝胶液中加入0.01kg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作为凝胶层原料4。
44.制备例6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在凝胶液中加入0.01kg硅胶气凝胶,作为凝胶层原料5。
45.制备例7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在凝胶液中加入0.01kg炭气凝胶,作为凝胶层原料6。
46.制备例8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在凝胶液中加入0.01kg ceo-fe3o
4-mfc气凝胶,作为凝胶层原料7。
47.ceo-fe3o
4-mfc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fecl3·
6h2o和fecl2·
4h2o分别配制成为0.2mol/l的fecl3和0.1mol/l 的fecl2溶液。
48.(2)量取相同体积的0.2mol/l的fecl3和0.1mol/l 的fecl2溶液于烧杯中,得到混合铁液,将制得的mfc水凝胶放入混合铁液中,控制mfc与混合铁液的比例为4:6,在6℃条件下反应96h。
49.(3)用去离子水洗涤反应完成后的水凝胶,洗去表面溶液后,将水凝胶放入0.1 mol/l的naoh溶液中,反应150min,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水凝胶表面的naoh溶液,将洗好的胶体在高速剪切机下剪切,以使纳米粒子分散更加均匀,制得fe3o
4-mfc 磁性水凝胶。向fe3o
4-mfc 磁性水凝胶中加入0.2kg肉桂精油,高速剪切,超声分散,放入模具,外加磁场-54℃冷冻5h,真空冷冻干燥24h,得到ceo-fe3o
4-mfc气凝胶。
50.制备例9与制备例3的区别在于:向凝胶液中加入0.3kg微凝胶,微凝胶为温敏透湿凝胶,制备凝胶层原料8。温敏透湿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三口烧瓶中加入超纯水,用时30min通入n

除去o

;其次从三口烧瓶中抽取2ml超纯水,后续用来溶解引发剂aps;再次依次向三口烧瓶中加入表面活性剂0.6mmol sds、19mmol单体nipam和1mmplegma、0.9mmol交联剂mba,待其充分溶解后,体系加热至70℃,再加入0.3mmolaps;最后,体系在n

条件下反应6h。为保证药品的充分溶解,以上每种药品的溶解时间为15min。反应结束后将溶液降低到室温,为了除去未反应的nipam单体和低聚杂质,将溶液在超纯水中透析1星期,得到p(nipam-co-egma)微凝胶乳液,即微凝胶。
实施例
51.实施例1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包含包括基础层和复合于基础层端面上的抑菌层,所述基础层为s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所述抑菌层包括甲壳素层1。s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包括第一聚丙烯纺粘层2、第一聚丙烯熔喷层3和第二聚丙烯纺粘层5。
52.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基础层和抗菌层经纹热轧机进行热轧粘合,制备得到复合无纺布。
5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基础层为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制备复合无纺布2。具体结构参照图1。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包括第一聚丙烯纺粘层2、第一聚丙烯熔喷层3、第二聚丙烯熔喷层4、第二聚丙烯纺粘层5和第三聚丙烯纺粘层6,即复合无纺布的整体结构为甲壳素层1、第一聚丙烯纺粘层2、第一聚丙烯熔喷层3、第二聚丙烯熔喷层4、第二聚丙烯纺粘层5和第三聚丙烯纺粘层6。
54.实施例3-10参照图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制备过程中,在纺粘、纺粘、熔喷后,制备得到中间物,在中间物上涂覆凝胶液1-8,干燥,得到负载有凝胶层7的中间物,再经熔喷、纺粘,制得聚丙烯复无纺布层,作为基础层。取基础层和抗菌层经纹热轧机进行热轧粘合,制备得到复合无纺布3-10,复合无纺布的整体结构为甲壳素层1、第一聚丙烯纺粘层2、第一聚丙烯熔喷层3、凝胶层7、第二聚丙烯熔喷层4、第二聚丙烯纺粘层5和第三聚丙烯纺粘层6。
55.表1对比例对比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将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浸渍于甲壳素溶液中,干燥,制得复合无纺布11。
56.对比例实施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对比例中在抑菌层与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之间设置凝胶层,制备复合无纺布12。
57.性能检测试验(1)抑菌性能测试:选用细菌浓度为2.7
×
105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细菌浓度为8.7
×
104cfu的大肠杆菌作为试验菌,将无纺布分别放入试验菌溶液中接触10min,记录复合无纺布的抑菌率以及刺穿后刺破处的抑菌率。
58.(2)防刺检测:按《gb/t 12017-1989防刺穿鞋的抗刺穿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测试复合无纺布的防刺效果。
59.(3)透湿效果测试:按照《gb/t 12704-1991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 透湿杯法》测试无纺布的透湿量。
60.表2性能检测表3性能测试
结合表2和表3性能检测对比可以发现:(1)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2中制得的复合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防刺效果以及透湿效果均有所提升,这说明本技术中采用在无纺布上负载有甲壳素水刺布层,通过甲壳素优良的抗菌、灭菌以及吸水透湿效果,不仅改善无纺布的抗菌、灭菌效果,还改善了无纺布的透气、透湿等服用性能。
61.(2)结合实施例3-4、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3-4中制得的复合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防刺效果以及透湿效果均有所提升,这说明本技术中采用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作为凝胶层,使得凝胶层获得较为优异的交联度,在无纺布中形成不规则的孔隙结构,在维持无纺布优良的透气透湿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对尖锐物品进行阻挡,使得无纺布可长效起到抗菌、抑菌的防护效果。
62.而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加入,通过超支化聚乙烯亚胺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之间可发生较强的交联反应,提高凝胶层中交联网络的致密度,并且规整交联网络的规整度,并且交联网络中的孔隙较为微小,也就是说,凝胶层的交联网络能够有效对尖锐物品进行阻挡、缓冲,降低无纺布被刺破的可能性,使无纺布获得持久的抗菌、抑菌的防护效果。并且,由于凝胶层中的孔隙均匀且致密,使得无纺布获得均匀的透湿、透气效果,改善无纺布的服用性能。
63.(3)结合实施例5、实施例6-8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5-8中制得的复合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防刺效果以及透湿效果均有所提升,这说明本技术中采用在凝胶层中添
加气凝胶,通过气凝胶多孔隙结构且质轻的特性,改善凝胶层的致密程度,赋予凝胶层中更多的孔隙结构,改善无纺布的透气透湿效果。同时,增加凝胶层的强度,提高凝胶层对尖锐物品的阻挡、缓冲效果;尖锐物品刺入凝胶层中后,气凝胶颗粒还能够分散尖锐物品施加的力,降低无纺布破损的可能性,维持无纺布的抗菌、抑菌的防护效果。纤化纤维素气凝胶的纤维结构能够在凝胶层中缠绕交联,改善了凝胶层的致密度以及强度,提高无纺布被刺破的可能性。
64.(4)结合实施例9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9中制得的复合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防刺效果以及透湿效果均有所提升,这说明本技术中通过在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内负载磁性fe3o4并对肉桂精油进行包裹负载,使肉桂精油在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中缓慢释放,能够有效延长无纺布的抗菌时效。当尖锐物品刺破凝胶层时,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内负载的肉桂精油外溢,不仅对尖锐物品起到阻碍、缓冲作用,还能通过外溢的肉桂精油对抗菌层破损处进行适当的修补,稳定改善无纺布的抗菌、抑菌效果。
65.(5)结合实施例10和实施例2对比可以发现:实施例10中制得的复合无纺布的抗菌效果、防刺效果以及透湿效果均有所提升,这说明本技术中采用在凝胶层中添加温敏透湿凝胶,温敏透湿凝胶具有优良的透湿效果、适宜的交联度以及温度敏感性,能够改善凝胶层的交联致密度,提高了凝胶层对尖锐物品的阻挡、缓冲效果。
6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层和复合于基础层端面上的抑菌层(1),所述基础层为s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所述抑菌层包括甲壳素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为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所述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为医用级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素层(1)为甲壳素水刺无纺布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素水刺无纺布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甲壳素与二甲基乙酰胺混合,配置得到纺丝原液,经过滤、脱泡,喷丝喷入凝固浴槽,经拉伸、洗涤、干燥处理,得到甲壳素纤维,经水刺工艺,制成无纺布。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ssm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包括第一聚丙烯纺粘层(2)、第一聚丙烯熔喷层(3)、第二聚丙烯熔喷层(4)、第二聚丙烯纺粘层(5)和第三聚丙烯纺粘层(6);所述基础层中还设有凝胶层(7),所述凝胶层(7)位于第一聚丙烯熔喷层(3)与第二聚丙烯熔喷层(4)之间,所述凝胶层(7)的原料包括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为添加有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凝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层(7)的原料还包括微凝胶,所述微凝胶为温敏透湿凝胶。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层(7)的原料还包括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硅胶气凝胶或炭气凝胶中的任意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纤化纤维素气凝胶为ceo(肉桂精油)-fe3o
4-mfc气凝胶。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取基础层和抗菌层经纹热轧机进行热轧粘合,制备得到复合无纺布。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纺织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复凝甲壳素纤维抗菌抑菌复合无纺布,包括基础层和复合于基础层端面上的抑菌层,所述基础层为SMS聚丙烯复合无纺布层,所述抑菌层包括甲壳素层;其制备方法为:取基础层和抗菌层经纹热轧机进行热轧粘合,制备得到复合无纺布。本申请的无纺布可用于口罩、纸尿裤、防护服等领域,其具有抗菌效果优异、抑菌持久、耐刺破、高透湿透气的优点。高透湿透气的优点。高透湿透气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董山恒 杨步洋 曹淳 朱婧雯 郭亮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自所(常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3/10/6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