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09 阅读:91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复方氢醌乳霜的活性成分一般由氢醌、外用皮质类固醇和维甲酸组成。但是由于氢醌不稳定,在制备乳霜和储存过程易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氧化降解生成杂质,而氧化降解产物会与氢醌形成有色复合物,进而影响氢醌及其乳霜产品的纯度、质量、稳定性和性状外观等。
3.现有技术中制备的水包油型氢醌微乳霜存在氧化变色、稳定性较差和头皮吸收率较低的缺陷。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中国专利cn202011224161.0提出了一种油包水型复方氢醌微乳霜,其由油组分、水相组分和复方活性成分组成,其中复方活性成分包括氢醌、维甲酸和氟轻松等,但维甲酸对皮肤的刺激性比较高,导致其适用人群大大缩小;另外,氟轻松等原料只能依靠进口,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其对适用年龄或适用范围等也均有限制,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4.针对上述氢醌类乳霜产品存在的缺陷,开发一种稳定性好、刺激性小、适用范围广且生产成本低的氢醌制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刺激性小、适用范围广且生产成本低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所述氢醌微乳霜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醌2%-4%、液晶乳化剂2%-10%、油脂10%-30%;所述液晶乳化剂选自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甘油硬脂酸酯、山梨坦硬脂酸酯、蔗糖椰油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脂选自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甜杏仁油、碳酸二辛酯、角鯊烷、异十六烷中的至少一种。
8.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特定的液晶乳化剂、油脂与氢醌的合理复配,可形成具有层状液晶相的体系,使所述氢醌微乳霜能够同时具备晶体分子排列的规则性和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
9.本发明所述氢醌微乳霜具中层状液晶相与皮肤皮脂的结构相似,且两者的相容性较好,因此,所述微乳霜在使用时可形成保护的亲脂膜,强化皮肤屏障,提供更高的皮肤水合作用;同时,液晶结构也可提高所述微乳霜的保湿效果,增强氢醌等活性物质的透皮能力;另外,液晶结构具有热致变色的特性,与传统乳液相比,本发明层状液晶结构有更高的物理稳定性,对加入液晶基质中的活性物质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活性物质受到光、热等因素而发生降解。
10.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晶乳化剂由山梨坦硬脂酸酯和蔗糖椰油酸酯组成,所述油脂由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质量比为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4:3:4。
11.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组成,所述油脂由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的质量比为甜杏仁油:白油:碳酸二辛酯=4:4:3。
12.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组成,且所述油脂中角鲨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的质量比为角鲨烷:白油:异十六烷=3:4:3。
13.本发明所述氢醌微乳霜中稳定的层状液晶相由液晶乳化剂和油脂共同影响,所述微乳霜中界面相是由液晶乳化剂、水和油脂构成,不同极性的油脂与乳化剂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对乳化剂的溶解性也不同,这会影响乳化剂在油、水界面的有序排列,进而影响液晶在乳液中的形成;针对不同极性的油脂,油脂的极性越强,形成液晶结构所需油脂的最大含量越低,同一种油脂,随着油脂重量百分比增大,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液晶结构会从实心的马耳他结构转为空心的马耳他结构,液晶结构也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14.本发明的发明人经无数次实验发现,在选择了上述最佳液晶乳化剂的基础上,对不同凝固点和极性的油脂进行组合、复配,并调整油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得到了上述液晶乳化剂和油脂的组合,在上述组合下,能够形成层状液晶结构,大大增强了氢醌微乳霜的稳定性,减小了刺激性。
15.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醌微乳霜还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醋酸地塞米松1%-2%、改性水杨酸0.5%-1%、维生素a0.01%-0.05%、维生素b6 1.5%-7.5%。
16.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改性水杨酸为beta-hydroxyde acsd,beta-hydroxyde acsd为水杨酸与阿拉伯胶通过分子耦合在一起的分子结构,二者质量比为50:50,呈水溶性。
17.本发明采用醋酸地塞米松代替现有技术配方中的氟轻松,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制得的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使氢醌微乳霜的适用范围更广,而且克服了目前氟轻松原料不易得,需要依赖进口而导致成本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改性水杨酸替代现有配方中的维甲酸,不但可明显改善制得的产品对皮肤的刺激性,还能够有效提高氢醌微乳霜的温和性,改善产品的使用肤感;同时,在本发明中,醋酸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6同时使用时,两者的协同效应可进一步降低氢醌对皮肤的刺激性。
18.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醌乳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醌4%、液晶乳化剂4%、油酯23%、醋酸地塞米松1.2%、改性水杨酸0.6%、维生素a 0.03%、维生素b6 2.5%;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当加入的各组分在上述重量百分比范围内时,尤其是进一步优选地范围内时,得到的产品稳定性更好,刺激性更低。
19.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醌乳剂中
还包括透皮吸收剂、防腐剂、保湿剂、增稠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和水。
20.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以微乳霜计,防腐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保湿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抗氧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5%,增稠剂重量百分比为0.1-0.5%、ph调节剂的重量百分比为0.1-0.5%,透皮吸收剂的重量百分比≤5%。
21.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下述(a)-(e)中的至少一项:
22.(a)所述透皮吸收剂选自冰片、薄荷、氮酮中的至少一种;
23.(b)所述抗氧化剂选自亚硫酸氢钠、叔丁基对甲酚、焦亚硫酸钠、维生素e中的至少一种;
24.(c)所述防腐剂选自尼伯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25.(d)所述保湿剂选自甘油,多元醇,尿素,氨基酸,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
26.(e)所述ph调节剂为强碱的水溶液。
27.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透皮吸收剂为冰片、薄荷和氮酮组成的复合透皮吸收剂;其中,氮酮的重量份为0.5-2份,薄荷的重量份为1-3份。
28.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ph调节剂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和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混合溶液。
29.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氢醌为医药级a高纯度氢醌,所述氢醌的纯度≥99.5%。
30.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乳霜为微微乳霜,且微乳霜的粒径为500-900nm,优选为500-800nm。
31.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乳霜的粘度为1000-50000cps,优选为1500cps。
32.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乳霜的ph值为6.5-7。
33.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4.(1)水相的制备:将水和保湿剂混合,加热至溶解后加入液晶乳化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增稠剂、防腐剂、改性水杨酸和氢醌进行搅拌,得水相;
35.(2)油相的制备:将油脂、抗氧化剂、防腐剂、维生素a、维生素b6和醋酸地塞米松混合加热至65-75℃并搅拌,得油相;
36.(3)均质乳化: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搅拌,即得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
37.作为本发明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制备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3)中,最高进料温度<70℃。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均有水溶性和油溶性,因此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1)加入水溶性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步骤(2)加入油溶性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40.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采用特定液晶乳化剂、油脂与氢醌合理复配,制得了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所述氢醌微乳霜可同时具备晶体分子排列的规则性和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氢醌微乳霜稳定性高、使用周期长、刺激性小、适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实际生产。
附图说明
4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偏光显微镜图像;
4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偏光显微镜图像;
4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偏光显微镜图像;
44.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述氢醌微乳霜的偏光显微镜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6.本发明所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47.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涉及的组分质量百分数的变化时,变化产生的空缺或者不足用纯化水的量来维持100%。
48.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改性水杨酸为beta-hydroxyde acsd,供应商为德国basf公司。
49.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液晶乳化剂的信息如下:
[0050][0051][0052]
实施例1
[0053]
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油脂23%、维生素e 0.05%、尼泊金丙酯0.02%、维生素b6 0.5%、醋酸地塞米松1.2%、1,3-丁二醇5%、甘油4%、arlacel 2121 4%、透明质酸0.05%、焦亚硫酸钠0.2%、尼泊金甲酯0.1%、增稠剂carbopol980 0.3%、氢醌4%、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0.2%、beta-hydroxyde acsd 0.6%、纯化水56.78%;其中,所述油脂由鳄梨油、白油和gtcc组成,且鳄梨油、白油和gtcc的质量比为鳄梨油:白油:gtcc=4:3:4。
[0054]
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制备方法如下:
[0055]
(1)水相制备:将纯化水、1,3-丁二醇、甘油、透明质酸倒入水相锅,夹层中通入蒸
汽,加热至70
±
5℃,以40rp/min的转速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向水相锅中加入焦亚硫酸钠、尼泊金甲酯、增稠剂、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氢醌、beta-hydroxyde温和水杨酸、以40rp/min的转速搅拌至完全溶解,维持60-70℃备用;
[0056]
(2)油相制备:将鳄梨油、白油、gtcc、维生素e、尼泊金丙酯、维生素b6、arlacel 2121加入油相锅中并通入蒸汽加热熔化,降低到70℃加入醋酸地塞米松搅拌均匀备用;
[0057]
(3)均质乳化:开启乳化锅电源开关,开启真空泵,开启搅拌为40rp/min,先将步骤(1)制得的水相在搅拌下缓缓吸入乳化罐中,再将步骤(2)制得的油相吸入乳化罐后,在搅拌下在70
±
5℃和真空度为-80kpa条件下,启动乳化机均质器,均质乳化5分钟,将搅拌速度调为30rp/min,搅拌五分钟后停止搅拌,缓慢冷却约1小时,使液晶逐渐形成至膏体温度冷却至室温,得到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所述偏光显微镜图像如图1所示。
[0058]
实施例2
[0059]
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为emulsifier hp30,所述油脂由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组成,且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的质量比为甜杏仁油:白油:碳酸二辛酯=4:4:3;其余均与实施例1一致,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偏光显微镜图像如图2所示。
[0060]
实施例3
[0061]
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为skycore pe98,所述油脂由角鯊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组成,且角鯊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组成且的质量比为鯊烷:白油:异十六烷=3:4:3,其余均与实施例1一致,所述含有层状液晶结构复合物的氢醌微乳霜的偏光显微镜图像如图3所示。
[0062]
实施例4
[0063]
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油脂的重量百分比为15%,所述液晶乳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2%,其余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64]
实施例5
[0065]
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油脂的重量百分比为30%,所述液晶乳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7%,其余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66]
实施例6
[0067]
本实施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油脂的重量百分比为10%,所述液晶乳化剂的重量百分比为10%,所述氢醌的质量百分比为4%,其余均与实施例1一致。
[0068]
对比例1
[0069]
本对比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油脂的重量百分比为35%,所述油脂中鳄梨油、白油和gtcc的质量比为鳄梨油:白油:gtcc=2:5:7,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1一致,本对比例所述氢醌微乳霜的偏光显微镜图像如图4所示。
[0070]
对比例2
[0071]
本对比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油脂的重量百分比为35%,所述油脂中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的质量比为甜杏仁油:白油:碳酸二辛酯=2:4:8,其余均与实施例2一致。
[0072]
对比例3
[0073]
本对比例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与实施例3的区别仅在于:油脂的重量百分比为35%,所述油脂由角鯊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组成,且角鯊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组成且的质量比为鯊烷:白油:异十六烷=3:2:7,其余均与实施例3一致。
[0074]
对比例4
[0075]
本对比例为按照《福建省医院制剂规范》中记载的氢醌乳膏进行制备,其包括以下质量的组分:氢醌40g,十二烷基硫酸钠9g,十六醇81g,液体石蜡60g,白凡士林150g,nahso
3 3g,叔丁基对甲酚1g,甘油50g,蒸馏水1000g;
[0076]
所述氢醌乳膏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7]
(1)油相的制备:取十六醇、液体石蜡和凡士林,加热熔化,待温度到约70℃时,依次加入叔丁基对甲酚、氢醌,溶解;
[0078]
(2)水相的制备:取甘油与蒸馏水混合,加热至约70℃时,加入亚硫酸氢钠、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
[0079]
(3)乳化: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搅拌均质乳化,再搅拌冷却至室温即得氢醌乳膏。
[0080]
对比例5
[0081]
本对比例按照cn1738587b中记载的氢醌乳剂进行制备。cn1738587b公开了一种具有优良祛斑效果的复方氢醌乳剂,该乳剂中含有活性组分和非活性组分,其中,活性组分为氟轻松0.01%(0.1mg)、对苯二酚4%(40mg)和维甲酸0.05%(0.5mg),非活性组分为丁基化羟基甲苯0.04%、鲸蜡醇4%、柠檬酸0.05%、甘油4%、硬脂酸甘油酯3%、硅酸铝镁3%、甲基葡萄糖甙十环氧乙烷(methyl gluceth10)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18%、peg-100硬脂酸酯3.5%、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02%、净化水68.95%、焦亚硫酸钠0.2%、硬脂酸3%和十八烷醇4%;制备过程为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缓慢加入水相中,搅拌均质乳化,再搅拌冷却至室温即得。
[0082]
效果例
[0083]
本发明效果例验证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备得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性能,具体包括以下部分:
[0084]
1、皮肤刺激性动物实验
[0085]
取白色豚鼠55只,每支豚鼠背部分成2个试验区,共计110个试验区,分成11组,每组10个试验区,剃净豚鼠背部试验区的毛,皮肤每日给药3次,每组分别给药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微乳霜,均匀涂抹紫外光照射部位,紫外光每次照射剂量为:uva5.67/cm2、uvb和uva连续照射2周,观察出现红斑豚鼠,以表1所示标准评分,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
[0086]
表1
[0087]
皮肤反应评分无红斑0轻微红斑1明显红斑2中等程度或重度程度红斑3严重红斑(紫红色)至轻微结痂4
[0088]
表2
[0089][0090][0091]
根据表1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6所述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制成的微乳霜对小鼠均无刺激或刺激性较小,而对比例4、5的刺激性较强;对比例1-3由于所述微乳霜中油脂的质量比与实施例1-3不一致,刺激性也较强。
[0092]
2、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0093]
1)材料与仪器:透皮吸收试验仪tp-6杯智能透皮扩散仪、出生三个月的豚鼠背部皮肤、去离子蒸馏水;
[0094]
2)测试方法:将豚鼠处死取皮,除掉皮毛及皮下脂肪组识,将豚鼠皮放在一面积8.3平方厘米的园型塑料筒上,用橡皮带扎紧,称量定量试样a1放于塑料简上的豚鼠皮上,将该端浸入100ml己预热的生理盐水中,水温保持37+1℃,分别取不同时间: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360min、450min的扩散液测氢醌的波峰长度,计算出样品在不同时间透皮释放率;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0095]
表3
[0096][0097][0098]
根据表2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6与对比例4-5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异的透皮吸收率,其中实施例1-3在450min时的透皮吸收率达到了53%以上;另外,对比例1-3与实施例1-3相比,由于油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不同,导致得到的产品的透皮吸收率明显下降。
[0099]
3、稳定性试验
[0100]
将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中制备得到的样品置于试管中,在室温下、日光照射条件下自然放置,观察结果并记录于表4;
[0101]
表4
[0102] 0d10d20d30d60d实施例1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实施例2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实施例3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雪白色实施例4雪白色雪白色白色白色浅淡黄色实施例5雪白色雪白色白色白色浅淡黄色实施例6雪白色雪白色白色白色浅淡黄色对比例1雪白色雪白色白色浅淡黄色淡黄色对比例2雪白色雪白色白色浅淡黄色淡黄色对比例3雪白色雪白色白色浅淡黄色淡黄色对比例4雪白色雪白色白色黄色深黄色对比例5雪白色雪白色白色淡黄色黄色
[0103]
根据表4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6与对比例4-5的现有技术相比,制得的微乳霜稳定性优异,实施例1-3在自然放置下60d仍能保持雪白色的状态,没有出现因氢醌氧化的变色现象;另外,对比例1-3与实施例1-3相比,由于油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不同,导致得到的产品的稳定性明显下降。
[0104]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醌微乳霜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醌2%-4%、液晶乳化剂2%-10%、油脂10%-30%;所述液晶乳化剂选自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甘油硬脂酸酯、山梨坦硬脂酸酯、蔗糖椰油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油脂选自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甜杏仁油、碳酸二辛酯、角鯊烷、异十六烷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由山梨坦硬脂酸酯和蔗糖椰油酸酯组成,所述油脂由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鳄梨油、白油和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质量比为鳄梨油: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酯=4: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硬脂酸甘油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基乳酰乳酸钠组成,所述油脂由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组成,且所述油脂中甜杏仁油、白油和碳酸二辛酯的质量比为甜杏仁油:白油:碳酸二辛酯=4:4: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乳化剂由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和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组成,所述油脂由角鲨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组成,且所述油脂中角鲨烷、白油和异十六烷的质量比为角鲨烷:白油:异十六烷=3:4: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醌微乳霜还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醋酸地塞米松1%-2%、改性水杨酸0.5%-1%、维生素a0.01%-0.05%、维生素b6 1.5%-7.5%。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醌微乳霜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氢醌4%、液晶乳化剂4%、油酯23%、醋酸地塞米松1.2%、改性水杨酸0.6%、维生素a 0.03%、维生素b6 2.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醌微乳霜中还包括透皮吸收剂、防腐剂、保湿剂、增稠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和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采用下述(a)-(e)中的至少一项:(a)所述透皮吸收剂选自冰片、薄荷、氮酮中的至少一种;(b)所述抗氧化剂选自亚硫酸氢钠、叔丁基对甲酚、焦亚硫酸钠、维生素e中的至少一种;(c)所述防腐剂选自尼伯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中的至少一种;(d)所述保湿剂选自甘油,多元醇,尿素,氨基酸,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e)所述ph调节剂为强碱的水溶液。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其特征在于,所述氢醌微乳霜中层状液晶相的粒径为500-900nm,粘度为1000-50000cps。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相的制备:将水和保湿剂混合,加热至溶解后加入液晶乳化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防腐剂、增稠剂、改性水杨酸和氢醌进行搅拌,得水相;
(2)油相的制备:将油脂、抗氧化剂、防腐剂、维生素a、维生素b6和醋酸地塞米松混合加热至65-75℃并搅拌,得油相;(3)均质乳化:在搅拌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水相中,搅拌,即得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中,采用特定液晶乳化剂与其它组分合理复配,制得了具有层状液晶相的氢醌微乳霜,所述氢醌微乳霜同时具备晶体分子排列的规则性和液体的流动性、连续性;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氢醌微乳霜稳定性高、使用周期长、刺激性小、适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实际生产。有利于实际生产。有利于实际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冠荣 尹贝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人人康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3/10/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