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13 阅读:122 评论:0


1.本公开涉及干手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广泛使用使清洗后的湿手变干的干手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干手机,该干手机在水槽之上延伸,使用气刀从用户的手机械式地扫除水分。该干手机包括两个细长的气刀放出口,各放出口与空气源连接并且朝向用户的手之上向下放出各个气刀,气刀放出口以横向排列配置于水槽的洗手盆之上,各气刀放出口沿着以各气刀放出口的内侧端部来到气刀放出口的外侧端部的下方的方式呈上反角地构成的干手机部分延伸。
3.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23127号公报(段落0012、图3~图6)
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干手机中,用户在设置有气刀放出口的干手机部分的下方将手插入到干手机部分与水槽的洗手盆之间,而进行干手。此时,干手机部分成为妨碍,从用户难以看到自身的手的干燥情况,存在使用便利性变差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获得一种能够容易地确认手的干燥情况,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干手装置。
6.本公开所涉及的干手装置具备:壳体,在内部形成有与高压空气产生源连接的送风路;和喷嘴部,设置于壳体的侧方,使在送风路中流动的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
7.根据本公开,能够在正用干手装置进行干手时容易地确认手的干燥情况,能够使使用便利性良好。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干手装置的右视图。
9.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干手装置的俯视图。
10.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干手装置的壳体的右视图。
11.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
12.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剖切的剖视图。
13.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干手装置的控制框图。
14.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干手装置的壳体的右视图。
15.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干手装置的壳体的右视图。
16.图9是壳体的第1变形例的右视图。
17.图10是壳体的第2变形例的右视图。
18.图11是壳体的第3变形例的右视图。
19.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线剖切的剖视图。
20.图13是壳体的第4变形例的右视图。
21.图14是沿着图13的xiv-xiv线剖切的剖视图。
22.图15是壳体的第5变形例的右视图。
23.图16是沿着图15的xvi-xvi线剖切的剖视图。
24.图17是壳体的第6变形例的右视图。
25.图18是沿着图17的xviii-xv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27.实施方式1
28.图1是实施方式1的干手装置1的右视图。图2是干手装置1的俯视图。图3是干手装置1的壳体20的右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剖切的剖视图。在图1以及图2中,表示干手装置1设置于洗脸台10的状态。
29.洗脸台10具有洗脸盆12。在本实施方式中,洗脸台10设置于壁wl。洗脸盆12形成为盆状以能够接收、积存水。在洗脸盆12的底部形成有排水口14。在排水口14的下方连接有未图示的排水配管。
30.另外,在洗脸台10设置有水排出部16。水排出部16配置成朝向洗脸盆12的内侧排出水。在本实施方式中,水排出部16沿着前后方向x1设置。前后方向x1是朝向使用洗脸台10的用户侧的方向。水排出部16例如是与自来水管连接的水龙头。水排出部16贯通洗脸台10而与用于供给要排出的水的上水道连接。水排出部16具有未图示的以往的传感器、控制电路以及电磁阀。通过由该传感器检测使用者的手,而电磁阀自动地打开,水从水排出部16排出。
31.干手装置1具有壳体20和喷嘴部40。壳体20在内部形成有与高压空气产生源连接的送风路22,呈管状延伸。另外,壳体20设置为从洗脸盆12的外侧向洗脸盆12的上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0形成为圆筒状,从洗脸台10的上部沿前后方向x1向洗脸盆12的上方延伸。在壳体20中从洗脸台10的上部突出的部分并列配置于水排出部16的附近。该壳体20的突出长度考虑用户的使用便利性而被设定为100mm~300mm左右。壳体20例如由金属形成。
32.作为高压空气产生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送风机30。送风机30收纳在与壁wl邻接地设置的动力部外壳32。送风机30具有马达以及通过该马达而旋转的涡轮风扇,构成为从未图示的吸入口吸入空气而产生高压空气。在吸入口能够拆卸地设置有捕集空气中的尘埃、垃圾等的空气过滤器(未图示)。空气过滤器例如可以是树脂网、金属网等,也可以是能够捕集更细小的粉尘的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过滤器。另外,在动力部外壳32设置有控制送风机30的动作的控制电路34。控制电路34例如通过信号线而与送风机30连接。
33.在送风机30的排出侧连接有送风管道36的一端。在送风管道36的另一端连接有壳体20的基端部24。送风管道36是供空气在内部通过的管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管道36贯通壁wl以及洗脸台10的上部,而与壳体20的基端部24连接。在送风机30产生的高压空气从送风管道36通过壳体20内部的送风路22,被供给到壳体20的前端部26。送风管道36
例如由具有挠性的树脂成形。
34.喷嘴部40设置于壳体20的侧方28,使在送风路22中流动的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侧方28,具有相对于前后方向x1而言右侧的侧方28和左侧的侧方28。喷嘴部40设置于壳体20的前端部26,并配置于洗脸盆12的上方。换言之,喷嘴部40在壳体20中配置于比前后方向x1上的中间位置靠前方(前后方向x1所朝向的方向)的位置,配置于接近前端部26的前方端26a的位置。另外,喷嘴部40具有用于使风吹到用户的右手的右手用喷嘴部40a和用于使风吹到用户的左手的左手用喷嘴部40b。在本实施方式中,右手用喷嘴部40a和左手用喷嘴部40b相对于壳体20的前端部26的左右方向x2的中心部分在左右方向x2上对称地配置。这里,左右方向x2是与前后方向x1正交的方向。
35.在喷嘴部40设置有用于喷出从送风路22供给的高压空气的吹出口42。吹出口42是将送风路22与壳体20的外部连通起来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口42是形成于壳体20的细长的狭缝。因此,吹出口42的外侧开口缘44设置在与壳体20的外表面相同的面上。在吹出口42中狭缝的长边方向沿截面为圆的壳体20的周向延伸。吹出口42以在吹出口42中狭缝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位于上方且另一端位于下方的方式形成于壳体20。在吹出口42中,狭缝宽度(狭缝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均匀地设定在例如2mm以下。通过这样的结构,喷嘴部40在壳体20的侧面上呈线状且细长地配置,壳体20所延伸的方向亦即前后方向x1与喷嘴部40的长边方向亦即狭缝的长边方向交叉。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x1与狭缝的长边方向正交。另外,在喷嘴部40中构成吹出口42的外侧开口缘44的前端部分46具有从壳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具体而言,在从与前后方向x1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前端部分46形成为从壳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通过这样的前端部分46的形状,使高压空气从吹出口42以扇状即扇形展开状喷出。
36.从喷嘴部40以扇形展开状喷出的空气的喷出方向a1处于从水平方向向下的范围内。参照图4具体地进行说明。此外,由于右手用喷嘴部40a与左手用喷嘴部40b在左右方向x2上对称,所以以下对右手用喷嘴部40a进行说明,而省略左手用喷嘴部40b的说明。在图4中,左右方向x2是水平方向之一,上下方向x3与铅垂方向一致。另外,上下方向x3是与前后方向x1和左右方向x2正交的方向。如图4所示,空气在右手用喷嘴部40a中的喷出方向a1处于从左右方向x2朝向上下方向x3的向下的范围内。在图4的例子中,在将左右方向x2设为0
°
,并且将相对于左右方向x2的角度设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增加的情况下,空气的喷出方向a1处于0
°
~60
°
的范围内。另外,空气的喷出方向a1是与前后方向x1正交的方向。此时,吹出口42的上端42a具有与左右方向x2平行的面,空气从上端42a附近向左右方向x2喷出。吹出口42的下端42b具有与相对于左右方向x2向下倾斜60
°
的方向平行的面,空气从下端42b附近向相对于左右方向x2向下倾斜60
°
的方向喷出。这里,在吹出口42中从上端42a到下端42b为止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用户的手te的宽度。另外,例如,空气在右手用喷嘴部40a中的喷出方向a1也可以处于0
°
~30
°
的范围内。
37.喷嘴部40为了使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而具有规定所喷出的空气的展开角度的角度规定部。角度规定部规定空气的扇形展开状的展开的两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口42的上端42a和下端42b作为角度规定部发挥功能。具体而言,从吹出口42的外侧开口缘44连续的上端42a的外侧开口缘44附近的面与左右方向x2平行,喷出方向a1为最上方朝向的空气沿着该上端42a的面喷出。这样,通过上端42a的面来规定空气的扇形展开状的展开的上
限。另外,从吹出口42的外侧开口缘44连续的下端42b的外侧开口缘44附近的面与相对于左右方向x2向下倾斜60
°
的方向平行,喷出方向a1为最下方朝向的空气沿着该下端42b的面喷出。这样,由下端42b的面规定空气的扇形展开状的展开的下限。从喷嘴部40喷出的空气的展开角度由上端42a的面与下端42b的面所成的角度规定。这里,上端42a的面与下端42b的面处于随着离开外侧开口缘44即随着接近壳体20的内侧而相互接近的位置关系,上端42a的面与下端42b的面所成的角度为60
°
。由此,从喷嘴部40喷出的空气虽然多少有些扩散,但以大约60
°
的角度展开成扇形展开状。
38.另外,在壳体20,在右手用喷嘴部40a与左手用喷嘴部40b之间设置有不喷出空气的支撑部(brace)48。支撑部48在壳体20中设置在右手用喷嘴部40a与左手用喷嘴部40b之间的铅垂下侧的部分。
39.干手装置1还具备检测使用干手装置1的用户的手的有无的手检测单元50。手检测单元50在壳体20中设置于比喷嘴部40靠前方的位置。即,手检测单元50配置于比喷嘴部40靠用户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手检测单元50收纳于设置在壳体20的前端部26的传感器收纳部52内,并安装于传感器收纳部52。手检测单元50的检测范围设定为能够检测从壳体20的前端部26的前方向前端部26伸出的手。另外,作为手检测单元50,设置有右手用手检测单元50a和左手用手检测单元50b。右手用手检测单元50a在比右手用喷嘴部40a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右手用喷嘴部40a的附近。左手用手检测单元50b在比左手用喷嘴部40b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左手用喷嘴部40b的附近。
40.手检测单元50例如由光电传感器构成,由此可小型化。手检测单元50通过缆线54而与控制电路34连接。通过该缆线54,将来自手检测单元50的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34。设置有手检测单元50的传感器收纳部52与壳体20的送风路22分离。如图5所示,缆线54从传感器收纳部52贯通传感器收纳部52与送风路22之间的壁部而通过送风路22内,通过送风管道36内延伸到控制电路34为止。缆线54从传感器收纳部52向送风路22贯通的部分被橡胶、硅酮等部件密封,来防止空气在传感器收纳部52与送风路22之间的往来。
41.图6是干手装置1的控制框图。手检测单元50当检测到用户的手时,向控制电路34输出信号。控制电路34当从手检测单元50接受表示检测到手这一情况的信号时,向送风机30输出用于使送风机30动作的信号。送风机30按照从控制电路34输出的信号动作,使高压空气产生。在送风机30产生的高压空气从送风管道36通过送风路22被送往喷嘴部40,从吹出口42向外部喷出。送风机30的输出例如被设定为使得从吹出口42喷出的空气的风速成为80m/s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手检测单元50设置有右手用手检测单元50a和左手用手检测单元50b这两者,但设定为当任一方检测到用户的手时使送风机30动作。
42.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干手装置1具备:壳体20,在内部形成有与高压空气产生源连接的送风路22;和喷嘴部40,设置于壳体20的侧方28,使在送风路22中流动的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
43.这样,由于喷嘴部40设置于壳体20的侧方28,所以能够防止在用户进行干手时因用户的手配置于壳体20的下方等原因用户的手与壳体20重叠而用户难以看到的情况。而且,由于从喷嘴部40以扇形展开状喷出空气,所以喷出的空气流的宽度随着离开喷嘴部40而变宽。因此,如图4所示,由于能够在离开喷嘴部40的位置使空气流的宽度比用户的手te的宽度宽,所以即使在离开喷嘴部40的位置也能够使手充分变干。这样,由于能够在离开喷
嘴部40而不与壳体20重叠的位置进行干手,所以能够在正进行干手时容易地确认手的干燥情况,能够使使用便利性良好。
44.另外,在喷嘴部40设置有将送风路22与壳体20的外部连通起来的开口即吹出口42,在喷嘴部40中构成吹出口42的外侧开口缘44的前端部分46具有从壳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形状。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从喷嘴部40以扇形展开状喷出空气。
45.在吹出口42中从作为最上方的端部的上端42a到作为最下方的端部的下端42b为止的长度小于用户的手te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喷嘴部40以扇形展开状喷出空气,所以能够使喷出的空气流的宽度随着离开喷嘴部40而变宽。因此,通过使吹出口42中从最上方的端部到最下方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小于用户的手te的宽度,能够实现喷嘴部40以及壳体20的小型化,而且能够产生宽度比用户的手te的宽度宽的空气流。通过这样实施壳体20的小型化,能够确保用户进行干手时的手的动作范围宽,从而能够更加提高使用便利性。
46.吹出口42的外侧开口缘44设置在与壳体20的外表面相同的面上。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会出现喷嘴部40从壳体20的外表面突出等情况,能够将喷嘴部40控制在壳体20的外形尺寸范围内,因此能够实现干手装置1的小型化。
47.喷嘴部40设置于壳体20的前端部26。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喷嘴部40配置于更接近用户的位置,因此能够更加提高干手装置1的使用便利性。
48.空气在喷嘴部40中的喷出方向a1处于从作为水平方向之一的左右方向x2向下的范围内。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从喷嘴部40朝向上方喷出空气,因此能够防止从喷嘴部40喷出的空气直接吹到用户的脸等部位、或者使附着于用户的手的水滴向上方飞溅。
49.在将左右方向x2设为0
°
,并且将相对于左右方向x2的角度设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增加的情况下,喷出方向a1处于0
°
以上且60
°
以下的范围内。这样,通过使空气在0
°
以上且60
°
以下的范围内从喷嘴部40以扇形展开状喷出,能够使用户以容易看到手的干燥情况的角度进行干手,从而能够更加提高干手装置1的使用便利性。
50.喷嘴部40具有右手用喷嘴部40a和左手用喷嘴部40b,在壳体20的右手用喷嘴部40a与左手用喷嘴部40b之间设置有不喷出空气的支撑部48。这样,通过分别设置喷出用于吹干用户的右手的空气的右手用喷嘴部40a、和喷出用于吹干用户的左手的空气的左手用喷嘴部40b,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另外,通过在右手用喷嘴部40a与左手用喷嘴部40b之间设置支撑部48,从而在来自右手用喷嘴部40a的空气流与来自左手用喷嘴部40b的空气流之间形成不喷出空气的空间。由此,用户能够凭感觉知晓右手用喷嘴部40a和左手用喷嘴部40b被分开设置这一情况。
51.支撑部48在壳体20中设置在右手用喷嘴部40a与左手用喷嘴部40b之间的铅垂下侧的部分。通常,在干手装置1的喷嘴部40的下方,配置有例如如洗脸盆12那样承接因从喷嘴部40喷出的空气而从用户的手下落的水滴的承受部件。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壳体20中的右手用喷嘴部40a与左手用喷嘴部40b之间的铅垂下侧的部分设置支撑部48,能够防止空气从壳体20的铅垂下侧的部分直接向下方喷出而与承受部件碰撞,导致水滴飞溅,而弄湿周围或用户。
52.干手装置1还具备手检测单元50,该手检测单元50在壳体20中配置于比喷嘴部40靠前方的位置,检测手的有无。这样,由于手检测单元50配置于比喷嘴部40靠前方的位置,所以在用户朝向喷嘴部40伸出手时,手检测单元50能够在喷嘴部40的近前检测用户的手,
而使干手装置1动作。由此,在用户朝向喷嘴部40伸出了手的情况下,能够无等待时间地从喷嘴部40喷出空气,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53.干手装置1还具备具有洗脸盆12的洗脸台10,壳体20设置为从洗脸盆12的外侧朝向洗脸盆12的上方延伸,喷嘴部40配置于洗脸盆12的上方。通过这样的结构,洗脸盆12与其上方的壳体20之间的空间成为用户为了进行干手而配置手的干手空间,通过向配置于该干手空间的用户的手吹送从喷嘴部40喷出的空气来进行干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在离开喷嘴部40而不与壳体20重叠的位置进行干手,所以用户能够不与壳体20干涉而自由地从喜好的方向将手配置于干手空间中。另外,由于不用担心配置于干手空间的手与壳体20接触,所以能够在进行干手的中途自由地移动手,以用户喜好的姿势进行干手。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54.壳体20呈管状地延伸,从壳体20所延伸的方向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前后方向x1观察时,从喷嘴部40喷出的空气成为扇形展开状。通常,壳体20大多朝向用户侧延伸,在该情况下,从用户侧观察时从喷嘴部40以扇形展开状喷出空气。由此,用户容易将手伸入到从喷嘴部40喷出的扇形展开状的空气流,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另外,喷嘴部40在壳体20的侧面上呈线状且细长地配置,壳体20所延伸的方向亦即前后方向x1与喷嘴部40的长边方向交叉。这样,相对于壳体20所延伸的方向亦即前后方向x1以规定的角度配置喷嘴部40的长边方向,因此能够从喷嘴部40以相对于前后方向x1以规定的角度交叉的平面状喷出空气。
55.此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右手用喷嘴部40a和左手用喷嘴部40b配置为相对于壳体20的前端部26的左右方向x2的中心部分在左右方向x2上对称,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配置为在左右方向x2上对称。
56.另外,传感器收纳部5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与壳体20的前端部26分离。由此,容易组装手检测单元50以及传感器收纳部52,能够提高维护性。
57.虽然作为手检测单元50,设置有右手用手检测单元50a和左手用手检测单元50b这两者,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手检测单元50,也可以仅设置右手用手检测单元50a和左手用手检测单元50b中的任一方。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壳体20的前端部26的左右方向x2的中央部分单独设置有手检测单元50。
58.实施方式2
59.接下来,参照图7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7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干手装置101的壳体120的右视图。此外,省略本实施方式中的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60.本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壳体120的喷嘴部140的吹出口142的形状与实施方式1中的喷嘴部40的吹出口42不同。如图7所示,在吹出口142中,位于上方的部分的开口宽度大于位于下方的部分的开口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吹出口142形成为狭缝状,所以开口宽度为狭缝宽度。吹出口142的在上端142a处的狭缝宽度最大,随着朝向吹出口142的下端142b而狭缝宽度变小,下端142b处的狭缝宽度最小。
61.通常,在用户用干手装置101进行干手时,以大拇指位于上侧的状态伸出手。如上述那样,通过使吹出口142的位于上方的部分的开口宽度大于位于下方的部分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增加从吹出口142的位于上方的部分喷出的空气的风量,因此能够增加向大拇指等难以干燥的部位的风量,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干手。而且,由于能够减少从吹出口142的位于下方的部分喷出的空气的风量,所以能够减少朝向配置于下方的洗脸盆12的风量而减
弱与洗脸盆12的碰撞。由此,能够减少从喷嘴部140喷出的空气向洗脸盆12碰撞所引起的噪音,能够减少水滴在洗脸盆12内的移动,能够减少在与洗脸盆12碰撞后朝向用户的风的风量以及风速。
62.实施方式3
63.接下来,参照图8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图8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干手装置201的壳体220的右视图。此外,省略本实施方式中的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64.本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壳体220的喷嘴部240的吹出口242的配置与实施方式1中的喷嘴部40的吹出口42不同。如图8所示,吹出口242配置成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前方。在本实施方式中,吹出口242形成为狭缝状。另外,在从与左右方向x2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吹出口242以直线状延伸,吹出口242所延伸的长边方向相对于铅垂方向亦即上下方向x3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吹出口242的长边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x3的倾斜的锐角的角度b1设置在大于0
°
且45
°
以下的范围。
65.洗脸台10的水排出部16的高度被设定为,用户将手放入水排出部16的下方用从水排出部16排出的水洗手时成为合理的姿势的高度。具体而言,用户以稍微向前倾的姿势将手放入水排出部16的下方,用从水排出部16排出的水洗手。通常,干手装置201的壳体220在水排出部16的附近隔开一定的间隔配置于水排出部16的右侧或左侧,壳体220的高度与水排出部16大体一致。因此,用户使用干手装置201的姿势也与使用水排出部16的情况同样为稍微向前倾的姿势。当用户以该姿势将手伸出到干手装置201时,手会随着朝向壁wl而朝向斜下方。因此,如上述那样,通过将吹出口242配置成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前方,能够使从吹出口242喷出的空气相对于用户的手的前后的动作以接近直角的角度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使附着于用户的手的水滴飞溅,能够提高干手效率。
6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与左右方向x2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吹出口242以直线状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吹出口242只要配置成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前方,也可以为例如在从与左右方向x2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以曲线状延伸。
67.另外,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变形或省略也包含在实施方式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
68.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喷嘴部的吹出口为一个狭缝,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设置于壳体320的喷嘴部340那样,并列设置多个吹出口342。图9是壳体320的右视图。在图9的例子中,在喷嘴部340沿前后方向x1并列设置有狭缝状的两个吹出口342。
69.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喷嘴部的吹出口形成为狭缝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0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壳体420那样,也可以由配置成1列的多个小孔亦即吹出口442构成喷嘴部440。图10是壳体420的右视图。在图10的例子中,多个圆孔亦即吹出口442配置成一列而构成喷嘴部440。通过这样的结构,与狭缝形状相比,在作为开口的小孔与小孔之间设置有相连的部分,所以能够加强喷嘴部440的强度。此外,小孔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也可以为矩形。
70.在实施方式1中,在喷嘴部40分开设置有右手用喷嘴部40a和左手用喷嘴部40b,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壳体520那样,设置有右手用喷嘴部与左手用喷嘴部相连而成的一个喷嘴部540。图11是壳体520的右视图。图12是沿着图
11的xii-xii线剖切的剖视图。在图11以及图12的例子中,从与前后方向x1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喷嘴部540的吹出口542为半圆弧状的狭缝。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壳体520的正下方也有空气从吹出口542喷出,空气所喷出的范围变宽,因此在用户不仅进行手的吹干还进行手臂等的吹干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
7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前端部设置为沿前后方向x1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壳体620的前端部626那样,设置成沿前后方向x1延伸并且向上下方向x3折弯的大致l字状。图13是壳体620的右视图。图14是沿着图13的xiv-xiv线剖切的剖视图。在图13以及图14的例子中,壳体620的前端部626以圆筒状沿上下方向x3延伸,前端部626的前端627形成为半球状。在壳体620的前端部626的侧方628设置有喷嘴部640。喷嘴部640的吹出口642形成于前端部626的半球状部分,空气从吹出口642以扇形展开状喷出。吹出口642形成为细长的狭缝状,在从与左右方向x2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沿着上下方向x3呈线状地延伸。另外,在壳体620中比喷嘴部640靠前方且比喷嘴部640接近前端部626的前方端626a的位置设置有手检测单元650。
7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喷嘴部的吹出口形成于壳体的前端部的外表面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的第5变形例的壳体720的前端部726那样,另行于壳体720形成的喷嘴部740设置为从壳体720的前端部726的外表面突出。图15是壳体720的右视图。图16是沿着图15的xvi-xvi线剖切的剖视图。在图15以及图16的例子中,在壳体720的前端部726的侧方728设置有喷嘴部740。喷嘴部740的吹出口742形成为细长的狭缝状,在从与左右方向x2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沿着上下方向x3呈线状地延伸。在喷嘴部740中构成吹出口742的外侧开口缘744的前端部分746设置在比壳体720的前端部726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的位置,具有从壳体7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具体而言,在从与前后方向x1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前端部分746形成为从壳体7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通过这样的前端部分746的形状,使高压空气从吹出口742以扇状即扇形展开状喷出。此外,前端部分746的从与前后方向x1平行的方向观察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圆弧,只要是从壳体7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形状,也可以是组合多个曲线而成的形状或组合直线和曲线而成的形状等。
73.这样,由于在喷嘴部740中构成吹出口742的外侧开口缘744的前端部分746设置在比壳体720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的位置,所以能够充分地确保从送风路22到吹出口742的外侧开口缘744为止的喷嘴部40的长度。由此,能够使对通过喷嘴部40内部的空气进行整流的距离更长,因此能够更可靠地进行从吹出口742以扇状喷出的空气的整流。
7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沿前后方向x1延伸的壳体中,与前后方向x1正交的截面的外形为圆形,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多边形、椭圆形、组合多个曲线而成的形状、组合直线和曲线而成的形状等。例如,也可以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第6变形例的壳体820那样,与前后方向x1正交的截面的外形为八边形。图17是壳体820的右视图。图18是沿着图17的xviii-xviii线剖切的剖视图。在图17以及图18的例子中,在壳体820的前端部826的侧方828设置有喷嘴部840。喷嘴部840的吹出口842形成为细长的狭缝状,在从与左右方向x2平行的方向观察时,沿着上下方向x3呈线状地延伸。在喷嘴部840中构成吹出口842的外侧开口缘844的前端部分846具有从壳体8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形状。具体而言,前端部分846形成为在从与前后方向x1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从壳体820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大致v
字状。通过这样的前端部分846的形状,能够使高压空气从吹出口842以扇形展开状喷出。
75.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76.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在正进行干手时能够容易地确认手的干燥情况的干手装置。
77.附图标记说明
78.1、101、201...干手装置;10...洗脸台;12...洗脸盆;14...排水口;16...水排出部;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壳体;22...送风路;24...基端部;26、626、726、826...前端部;26a、626a...前方端;28、628、728、828...侧方;30...送风机;32...动力部外壳;34...控制电路;36...送风管道;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喷嘴部;40a...右手用喷嘴部;40b...左手用喷嘴部;42、142、242、342、442、542、642、742、842...吹出口;42a、142a...上端;42b、142b...下端;44、744、844...外侧开口缘;46、746、846...前端部分;48...支撑部;50、650...手检测单元;50a...右手用手检测单元;50b...左手用手检测单元;52...传感器收纳部;54...缆线;627...前端;a1...喷出方向;b1...角度;te...手;x1...前后方向;x2...左右方向;x3...上下方向;wl...壁。

技术特征:
1.一种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干手装置具备:壳体,在内部形成有与高压空气产生源连接的送风路;和喷嘴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方,使在所述送风路中流动的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喷嘴部中的所述空气的喷出方向处于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在将所述水平方向设为0
°
,并且将相对于所述水平方向的角度设为随着朝向下方而增加的情况下,所述喷出方向处于0
°
以上且60
°
以下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在所述喷嘴部设置有吹出口,该吹出口是将所述送风路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起来的开口,在所述喷嘴部中构成所述吹出口的外侧开口缘的前端部分具有从所述壳体的内侧朝向外侧凸出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在所述吹出口中从最上方的端部到最下方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小于用户的手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在所述吹出口中位于上方的部分的开口宽度大于位于下方的部分的开口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吹出口配置成随着趋向下方而位于前方。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吹出口的所述外侧开口缘设置在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相同的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前端部分设置在比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的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喷嘴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喷嘴部具有右手用喷嘴部和左手用喷嘴部,所述壳体在所述右手用喷嘴部与所述左手用喷嘴部之间设置有不喷出所述空气的支撑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支撑部在所述壳体中设置在所述右手用喷嘴部与所述左手用喷嘴部之间的铅垂下侧的部分。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还具备手检测单元,该手检测单元在所述壳体中配置于比所述喷嘴部靠前方的位置,检测手的有无。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还具备洗脸台,该洗脸台具有洗脸盆,所述壳体设置为从所述洗脸盆的外侧向所述洗脸盆的上方延伸,
所述喷嘴部配置于所述洗脸盆的上方。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壳体以管状延伸,在从所述壳体所延伸的方向观察时,从所述喷嘴部喷出的所述空气呈扇形展开状。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手装置,其中,所述喷嘴部在所述壳体的侧面上呈线状且细长地配置,所述壳体所延伸的方向与所述喷嘴部的长边方向交叉。

技术总结
干手装置具备:壳体(20),在内部形成有与高压空气产生源连接的送风路(22);和喷嘴部(40),设置于壳体(20)的侧方(28),使在送风路(22)中流动的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22)中流动的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22)中流动的空气以扇形展开状喷出。


技术研发人员:泽部健司 铃村晋也 深野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3/7/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