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18 阅读:106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涂层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茶树油等植物提取物在医疗设备表面形成聚合物涂层,防止细菌生物膜形成,从而减少大量感染病例。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0513491.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稀土金属基抗菌消炎绷带及其制备方法,绷带由包括含eu的多金属氧酸盐、亚精胺和tg-14多肽为原料制备而得。该绷带将含eu的多金属氧酸盐、亚精胺和tg-14多肽孵育复合后,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高效抗菌功能。上述专利中的抗菌消炎绷带存在以下不足:抗菌消炎的能力还有所不足,且制备不易,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所述涂层膜的成分包括:组合药物粉料、茶树油;
7.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
8.乳香5-5.5份、冰片8-10份、红花1-3份、季铵盐0.5份、血竭3-4份、三七5-7份、薄荷1-2份、姜黄5-6份、川牛膝3-5份、百部3-5份、黄柏5-7份、没药8-10份、双氯芬酸钠1-2份。
9.优选的: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1.5-2.5: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10.优选的:所述涂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s1:将组合药物粉料倒入茶树油油内煎熬;
12.s2:离火降温过滤;
13.s3: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持续进行搅动;
14.s4: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
15.s5:等油降至200-250℃时,不停的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5-10min;
16.s6: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去火毒;
17.s7:在制作时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
18.s8:掺入细料双氯芬酸钠搅匀,即可进行摊贴。
19.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00-250℃时,离火降温过滤。
20.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前,需要静置3-5min。
21.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浸泡去除火毒的方式为:浸泡时间控制在3-7天,每日换水1-2次。
22.优选的: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
23.乳香5份、冰片9份、红花2份、季铵盐0.5份、血竭3.5份、三七6份、薄荷1.5份、姜黄5.5份、川牛膝4份、百部4份、黄柏6份、没药6份、双氯芬酸钠1.5份;
24.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2: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25.优选的:所述涂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s1:将组合药物粉料倒入茶树油油内煎熬;
27.s2:离火降温过滤;
28.s3: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持续进行搅动;
29.s4: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
30.s5:等油降至220℃时,不停的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8min;
31.s6: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去火毒;
32.s7:在制作时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
33.s8:掺入细料双氯芬酸钠搅匀,即可进行摊贴。
34.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20℃时,离火降温过滤。
35.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前,需要静置4min;所述s6步骤中,浸泡去除火毒的方式为:浸泡时间控制在5天,每日换水2次。
3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7.1.本发明制得的产品,对于治疗细菌性皮炎、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疾病和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实用性好。
38.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去火毒处理,能够更好的改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3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的产品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41.实施例1:
42.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涂层膜的成分包括:组合药物粉料、茶树油;
43.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
44.乳香5份、冰片8份、红花1份、季铵盐0.5份、血竭3份、三七5份、薄荷1份、姜黄5份、川牛膝3份、百部3份、黄柏5份、没药8份、双氯芬酸钠1份;
45.其中,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1.5: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46.所述涂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7.s1:将组合药物粉料倒入茶树油油内煎熬;
48.s2:离火降温过滤;
49.s3: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持续进行搅动;
50.s4: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
51.s5:等油降至200℃时,不停的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5min;
52.s6: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去火毒;
53.s7:在制作时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
54.s8:掺入细料双氯芬酸钠搅匀,即可进行摊贴。
55.其中,所述s2步骤中,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00℃时,离火降温过滤。
56.其中,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搅动的过程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量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大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贴着力小,易于脱落或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
57.其中,所述s6步骤中,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前,需要静置3min。
58.其中,所述s6步骤中,浸泡去除火毒的方式为:浸泡时间控制在3天,每日换水1次。
59.实施例2:
60.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涂层膜的成分包括:组合药物粉料、茶树油;
61.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
62.乳香5份、冰片9份、红花2份、季铵盐0.5份、血竭3.5份、三七6份、薄荷1.5份、姜黄5.5份、川牛膝4份、百部4份、黄柏6份、没药6份、双氯芬酸钠1.5份;
63.其中,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2: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64.所述涂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5.s1:将组合药物粉料倒入茶树油油内煎熬;
66.s2:离火降温过滤;
67.s3: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持续进行搅动;
68.s4: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
69.s5:等油降至220℃时,不停的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8min;
70.s6: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去火毒;
71.s7:在制作时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
72.s8:掺入细料双氯芬酸钠搅匀,即可进行摊贴。
73.其中,所述s2步骤中,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20℃时,离火降温过滤。
74.其中,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搅动的过程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量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大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贴着力小,易于脱落或成废品,
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
75.其中,所述s6步骤中,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前,需要静置4min。
76.其中,所述s6步骤中,浸泡去除火毒的方式为:浸泡时间控制在5天,每日换水2次。
77.实施例3:
78.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涂层膜的成分包括:组合药物粉料、茶树油;
79.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
80.乳香5.5份、冰片10份、红花3份、季铵盐0.5份、血竭4份、三七7份、薄荷2份、姜黄6份、川牛膝5份、百部5份、黄柏7份、没药10份、双氯芬酸钠2份;
81.其中,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2.5: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82.所述涂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3.s1:将组合药物粉料倒入茶树油油内煎熬;
84.s2:离火降温过滤;
85.s3: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持续进行搅动;
86.s4: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
87.s5:等油降至250℃时,不停的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10min;
88.s6: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去火毒;
89.s7:在制作时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
90.s8:掺入细料双氯芬酸钠搅匀,即可进行摊贴。
91.其中,所述s2步骤中,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50℃时,离火降温过滤。
92.其中,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搅动的过程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量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大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贴着力小,易于脱落或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
93.其中,所述s6步骤中,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前,需要静置5min。
94.其中,所述s6步骤中,浸泡去除火毒的方式为:浸泡时间控制在7天,每日换水2次。
95.实验:
96.按照实施例1-3的方案,制备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对制得的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进行测评,得到以下结论:
97.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消炎效果81.983.683.2抗菌效果81.882.982.7
98.由上可知,采用实施例2的方案,产品消炎、抗菌的效果更好。
9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膜的成分包括:组合药物粉料、茶树油;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乳香5-5.5份、冰片8-10份、红花1-3份、季铵盐0.5份、血竭3-4份、三七5-7份、薄荷1-2份、姜黄5-6份、川牛膝3-5份、百部3-5份、黄柏5-7份、没药8-10份、双氯芬酸钠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1.5-2.5: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组合药物粉料倒入茶树油油内煎熬;s2:离火降温过滤;s3: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持续进行搅动;s4: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s5:等油降至200-250℃时,不停的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5-10min;s6: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去火毒;s7:在制作时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s8:掺入细料双氯芬酸钠搅匀,即可进行摊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00-250℃时,离火降温过滤。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中,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前,需要静置3-5min。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中,浸泡去除火毒的方式为:浸泡时间控制在3-7天,每日换水1-2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乳香5份、冰片9份、红花2份、季铵盐0.5份、血竭3.5份、三七6份、薄荷1.5份、姜黄5.5份、川牛膝4份、百部4份、黄柏6份、没药6份、双氯芬酸钠1.5份;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2: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组合药物粉料倒入茶树油油内煎熬;s2:离火降温过滤;s3: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持续进行搅动;s4: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s5:等油降至220℃时,不停的搅动,搅动时间控制在8min;s6: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去火毒;s7:在制作时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s8:掺入细料双氯芬酸钠搅匀,即可进行摊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2步骤中,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20℃时,离火降温过滤。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步骤中,进行老嫩测试试验前,需要静置4min;所述s6步骤中,浸泡去除火毒的方式为:浸泡时间控制在5天,每日换水2次。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油提取物聚合物涂层膜制备方法,涉及聚合物涂层膜技术领域;所述涂层膜的成分包括:组合药物粉料、茶树油;所述组合药物粉料包括:乳香5份、冰片8份、红花1份、季铵盐0.5份、血竭3份、三七5份、薄荷1份、姜黄5份、川牛膝3份、百部3份、黄柏5份、没药8份、双氯芬酸钠1份;其中,所述组合药物粉料与茶树油按照1.5:3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本发明制得的产品,对于治疗细菌性皮炎、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疾病和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实用性好。实用性好。实用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袁成勇 袁梦 罗立 何远猛 颜永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人人爱油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7
技术公布日:2023/10/1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