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10-22 阅读:94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助眠健康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失眠问题已成为当今困扰全世界三分之一人类健康的一个重大问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人群失眠问题仍没有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镇静催眠药进行治疗。一旦服用安眠药,虽短期有效,但存在药物耐受性、成瘾性,反弹性失眠、难以戒断以及认知障碍等一系列副反应。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人群倾向于采用更加安全的助眠功能健康产品来解决睡眠障碍问题。
3.目前睡眠健康食品市场上的助眠原料主要为褪黑素、l-茶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国内外大致公认,褪黑素的助眠效果最好,但是却存在安全“争议性”。褪黑素是一种重要的睡眠激素,可调节人体昼夜节律,一旦体内分泌减少了,昼夜节律就受影响,导致入睡困难。除体内褪黑素分泌过少之外,导致失眠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身体疾病、代谢障碍及精神压力等,后者都是属于褪黑素“无能为力”范围。另外,长期过量使用褪黑素有可能会造成人体激素水平失衡、大脑血管收缩等问题。在国外甚至禁止未成年人服用含褪黑素的产品。gaba,是目前睡眠市场上的第二大助眠原料,主要抑制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递质。大脑中的gaba水平过低是导致失眠的原因之一。2021年的一项动物研究显示,失眠小鼠服用富含gaba酸奶后,其脑组织中的gaba含量明显增加,而且失眠症状也得到了改善。但是,gaba对于失眠人群的真实有效性至今备受争议。目前认为,gaba改善睡眠的机制是通过舒缓情绪,缓解睡眠障碍。但gaba的每日允许摄入量≤500毫克,在这样的剂量条件下,gaba能否有效地通过脑部的血脑屏障到达脑内进而起作用,仍是一个未知数。
4.植物多酚作为一类优越的天然抗氧化剂及自由基消除剂。摄入体内后可直接消除生物体内的自由基(或氧化物质)、提高机体抗氧化酶体系的活性、保护机体脂质免受氧化的破坏,并且保护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因此,此类活性物质被誉为是一类现代人群所不可缺少的“黄金营养素”。不仅如此,不被直接吸收的植物多酚可进入结肠,可起到调节结肠菌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被微生物的酶转化,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再次被机体吸收。后者的机制甚至被认为是目前治疗一些慢性病及精神疾病(如糖尿病、抑制症等)的一种方案。最新的一些研究发现,植物多酚与低聚糖协同作用可达到最优的改善结肠菌丛结构甚至机体健康的效果。鉴于此,近年来膳食植物来源的多酚化合物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的功效得到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科学的深入探索,大量科学家发现多酚不仅可有效地通过调节昼夜节律,而且还可通过改善肠道健康、提高机体内抗氧化水平等途径,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j.agric.food chem.,2019,67:8735;food&funct.,2021,12:6136)。然而,植物多酚通常存在溶解性差、苦涩味严重、吸收不好等应用局限性,这极大地限制了相关助眠健康食品的研发。
5.通观国内外的专利及产品,也不难发现:除了茶饮料及一些果汁(如蔓越莓原汁、
桑椹汁),市场上很少有(几乎没有)富含多酚的液态饮品。专利cn102511551a公开了一种有助于改善更年期失眠的液态奶制品及其生产方法相关液态奶制品添加了包括大豆异黄酮(一种多酚植物雌激素)、维生素d及西洋参在内的营养素,其中大豆异黄酮占奶制品的总重量的0.1~0.3%(优化),经10天试服证实,对更年期女性的失眠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有效率超90%)。cn113439784a公开了一种含多酚的乳制品的生产方法,通过多酚与液体奶直接混合、均质、灭菌等过程,得到无苦涩味的多酚乳,而且经志愿者试验表明,相关乳制品具有一定的改善睡眠、美白袪痘、改善血脂等健康功效。上述专利所述的乳制品的人群试服量都要求至少200毫升,而且未经过贮藏稳定性评估。考虑到目前健康食品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饮品大都以50或30毫升规格形式出现,因而极有必要研发一种高多酚含量、风味良好且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以满足广大失眠人群及睡眠障碍人群期望通过膳食让自己能睡好觉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7.本发明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具有高多酚含量(“高多酚含量”指每500毫升饮品中的粗多酚含量至少600毫克以上(干重))、风味良好(无苦涩味)且工业适用等优点。
8.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有别于目前市场上基于gaba和茶氨酸的助眠饮品,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不仅有大量科学证据(多酚调节昼夜节律或生物钟、改善肠道菌丛)的支持,而且也有动物实验证据及大量人群验证。不仅如此,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还导入了低聚糖,进一步强化经改善肠道健康途径提高睡眠质量的健康功效体验。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脱脂奶粉6~12%、低聚糖3~10%、酪蛋白酸钠0.5~3%、浓缩果汁1~2%、膳食植物多酚0.5~2%、环糊精0.05~2%、抗坏血酸0.02~0.0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
11.进一步地,所述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脱脂奶粉8~10%、低聚糖5~8%、酪蛋白酸钠1~3%、浓缩果汁1~2%、膳食植物多酚1~1.5%、环糊精0.05~2%、抗坏血酸0.02~0.0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还包括香精(调节饮品风味)。
13.进一步地,所述膳食植物多酚包括作为食品或新资源食品(原料,达到食品生产许可标准)且多酚含量高的茶叶粉、葡萄粉、葡萄籽粉、苹果粉、蓝莓粉、蔓越莓粉、柑橘粉、姜黄粉、藤茶粉、甘蔗多酚中的一种或多种。
14.膳食植物多酚的种类选择及用量主要取决于其在热水中的溶解度及原料多酚含量。
15.更进一步地,所述茶叶粉的多酚含量高于80wt.%;所述葡萄籽粉的原花色素含量高于90wt.%;所述苹果粉的多酚含量高于30wt.%;所述蓝莓粉、蔓越莓粉、柑橘粉的多酚
含量均高于20wt.%。
16.更进一步地,所述膳食植物多酚为茶叶粉。
17.与gaba和茶氨酸不同,多酚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作用机制更明确,而且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大量研究发现,多酚可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改善肠道健康进而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18.进一步地,所述低聚糖包括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棉籽糖、低聚龙胆糖、低聚乳果糖、大豆低聚糖和水苏糖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浓缩果汁包括浓缩水蜜桃、浓缩桃汁、浓缩雪梨汁、浓缩蔓越莓汁中的一种或多种。
19.进一步地,所述低聚糖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大豆低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20.进一步地,所述环糊精为β-环状糊精和/或γ-环状糊精。
21.高蛋白-多酚共混液体体系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体系,易于发生沉淀、相分离。如何确保高蛋白浓度(如重量比高于4%)的体系中尽量多地导入膳食多酚,使之耐受后续的高强度杀菌处理(如115℃、半小时以上),并保持长期的贮藏稳定性,是一项国内外相关领域仍未见文献报道的技术难题。鉴于前期对蛋白组装包埋疏水性生物活性物质的深刻认知(详参本发明人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系列综述论文:food hydrocolloids,2021,112:106344;food hydrocolloids,2021,117:106710;adv.colloid interface sci.,2021,292:10243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乳蛋白组装包埋原理且适合工业生产的多酚纳米包埋技术,并在工业上成功实现了高多酚含量、高稳定性的多酚饮品的生产。以脱脂奶粉为乳蛋白原料,通过控制温度介导的蛋白结构展开及重组装过程,实现在较高温度(如85~95℃)下蛋白与多酚高效复合,接着通过冷却过程使相关蛋白-多酚复合物进一步组装,形成稳定的纳米复合物。本发明的高多酚含量、稳定性好的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不仅简便,而且易于工业化,可按照以下工艺进行:
22.脱脂奶粉(酪蛋白酸钠)

热水复溶

预热处理

蛋白-多酚复合

冷却(搅拌条件下)

过滤

灌装

杀菌

贴标、包装

膳食多酚饮品成品。具体步骤如下:
2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一种上述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5.(1)将环糊精、脱脂奶粉、酪蛋白酸钠加入温度为50~60℃的热水中搅拌溶解(热水复溶,不能出现奶粒),得到料液1;将低聚糖和膳食植物多酚加入温度为60~80℃的热水中直至充分溶解,调节ph至6.2~6.8,得到料液2;
26.膳食植物多酚溶于水后,相关溶液呈酸性,因而必须要调节其ph与复溶的奶粉分散液(料液1)的ph相当,否则易发生絮凝,甚至沉淀。
27.(2)搅拌状态下对料液1进行加热处理(预热处理),立即在搅拌状态下缓慢加入料液2(进行料液1与料液2的互混操作,高温下蛋白-多酚复合),然后依次加入预溶的抗坏血酸、柠檬酸钠和浓缩果汁,加水补足,维持搅拌,冷却至温度≤40℃,过滤(100目绢布处理)、灌装(≤40℃,玻璃瓶)、杀菌,得到所述膳食多酚饮品。
28.过滤可与灌装同步。
29.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杀菌后还包括贴标、包装的步骤。
30.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5~95℃,保温时间为10~20min。
31.复溶的乳蛋白或乳蛋白纳米颗粒(脱脂奶粉中的乳蛋白或乳蛋白纳米颗粒)在85~95℃条件下处理一定时间(10~20min)会发生一定的蛋白变性及结构解离,是实现蛋白与多酚(膳食植物多酚中的多酚)高效复合的保证。
32.冷却过程的作用:一旦蛋白与多酚在85~95℃条件下充分复合,在灌装、杀菌之前,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冷却过程,以便让蛋白-多酚复合物形成更为紧密的纳米结构,不易在剧烈的杀菌过程中发生解离,进而导致体系不稳(产生沉淀)。
33.进一步地,所述杀菌的方法选自以下任意一种:
34.方法1:高温杀菌;所述高温杀菌的温度为115~125℃,时间为20~40min;
35.方法2:先进行超高温瞬时杀菌,再进行巴氏杀菌;所述超高温瞬时杀菌的温度为120~150℃,时间为2~8s;所述巴氏杀菌的温度为72~95℃,时间为15~30min。
36.本发明选择在预配的多酚溶液中导入低聚糖,而不是直接在脱脂奶粉复溶过程中添加,主要是考虑到这样一个科学事实:一定浓度的糖的存在会诱导蛋白分子形成更为紧密的结构。如果在脱脂奶粉复溶过程中添加低聚糖,不利于后续的加热诱导蛋白结构展开;而在膳食植物多酚中添加,则有利于纳米复合物的进一步组装,形成更为稳定的纳米结构。当然,添加低聚糖更多的是出于增强相关多酚饮品调节肠道菌丛健康的考虑。
37.本发明膳食多酚饮品不仅多酚含量高,而且风味良好,除主要的脱脂奶粉(乳蛋白)之外,还添加了酪蛋白酸钠。本发明经过大量前期探索,证明添加一定量的酪蛋白酸钠不仅有利于饮品的苦涩味的掩盖,而且可以大大地提高饮品在高温杀菌后的贮藏稳定性(酪蛋白酸钠可以优化蛋白-多酚复合纳米结构的稳定性)。添加一定量的环糊精可以更好的掩盖多酚的苦涩味,而添加一定的抗坏血酸(具有抗氧化性),可以与多酚产生一定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38.本发明通过乳蛋白与多酚纳米复合之后进一步组装形成可长期稳定(且对热稳定)的纳米颗粒,最终解决了高多酚含量的多酚饮品存在的苦涩味及稳定性差等技术局限性。
39.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本发明的产品配方中添加一定量的甜味剂或香精,以配制出风味更好的多酚饮品。相关物质的种类选择和添加量在不影响饮品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可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操作。
40.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经动物实验及大量人群试服验证,具有提高睡眠质量的功效,包括缩短入睡时间、增加总睡眠时间及深睡时间,对由代谢障碍引起的失眠有显著的健康体验。通过对试验失眠小鼠的各种生化指标分析发现,服用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可显著地增加小鼠大脑中与睡眠有关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褪黑素、gaba)的释放,提高其脑组织的抗氧化性,减少失眠导致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出。
41.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42.(1)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具有高多酚含量(“高多酚含量”指每500毫升饮品中的粗多酚含量至少600毫克以上(干重))、风味良好(无苦涩味)且工业适用等优点。
43.(2)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生产方法,是基于食品胶体领域最新的蛋白纳米组装原理提出的一项创新多酚包埋技术,解决了目前国内外相关领域中限制多酚在饮品中应用的技术局限性,如严重苦涩味及生物利用率低。本发明的方法简便可行,易于工业化生产。
更重要的是,本发明的膳食多酚饮品中所涉及的原料都可选择被批准“新资源食品”的原料(符合食品生产许可的要求),对于创制一类全新的植物基健康饮品具有重要的经济及社会意义。
44.(3)现代营养学的一项最主要认知就是,膳食植物来源的诸多生物活性物质在维持人类健康及预防慢性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多酚作为膳食植物来源的最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不仅具有优越的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及消除自由基活性,而且还具有广泛的促进人类健康及现代慢性病预防功效,包括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癌及抑制肿瘤等。但是,由于水溶性差、苦涩味重且生物利用率低等的原因,膳食多酚在健康食品方面的应用一直受到极大的局限。而本发明将现代营养学的重要科学发现与最新的蛋白纳米包埋技术的完美融合,解决了多酚的稳定性差及生物利用率低的问题,并且显著提高了饮品中的多酚含量。
45.(4)本发明的相关膳食多酚饮品具有提高睡眠质量(或助眠)的功效,且已得到动物实验及大量人群试服的验证。
46.(5)本发明以玻璃瓶产品形式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的保质期在12个月以上。
47.(6)本发明通过对含有脱脂奶粉(与酪蛋白酸钠)的溶液进行加热处理(85~95℃)、高温下蛋白-多酚复合、冷却诱导组装等步骤,生产得到了高多酚含量、稳定性好的多酚饮品,并且本发明的制备过程简便、易于工业化。
48.(7)经动物实验证实发现,本发明生产的多酚饮品具有突出的提高失眠小鼠的睡眠质量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提高了睡眠发生率、缩短了睡眠潜伏期及增加了睡眠时间。其作用机制跟改善肝功能、调节脑组织神经递质释出、提高机体抗氧化性及降低脑细胞炎症因子等相关。进一步人群试服验证,本发明的多酚饮品在提高睡眠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
49.(8)基于蛋白-多酚纳米复合及组装原理,本发明提供的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不仅解决了高多酚含量的饮品存在苦涩味重等技术难题,而且还提高了多酚的生物利用率及健康体验功效。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灭菌前后的粒径分布图;
5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灭菌前后的粒径分布图;
53.图3为本发明对比实施例1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灭菌前后的粒径分布图;
5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和对比实施例3生产的系列膳食多酚饮品在灭菌前的粒径分布图;
5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生产的灭菌后的膳食多酚饮品在贮藏0、3和6个月后的粒径分布图;
5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实施例2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的感官评价结
果图;
57.图7为不同处理组对失眠小鼠的肝损伤指标的影响,其中,alt为谷丙转氨酶,ast为谷草转氨酶;
58.图8为不同处理组对小鼠大脑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其中,a)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b)为丙二醛(mda)的含量,c)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
59.图9为不同处理组对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其中,a)为1l-1β,b)为tnf-α。
具体实施方式
60.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61.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62.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或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63.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6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65.以下实施例所述的“份”均为“重量份”。
66.实施例1
67.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
68.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脱脂奶粉10.0%、低聚果糖7.8%、大豆低聚糖0.1%、酪蛋白酸钠0.5%、浓缩水蜜桃汁(糖度55度)1.0%、膳食植物多酚(茶叶粉、葡萄籽粉和蓝莓粉,三者比例为2:2:1,粗多酚总含量约为80wt.%)1.6%、β-环状糊精0.1%、抗坏血酸0.02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
69.生产方法如下:
70.(1)取70/100体积的水于第1溶解罐中,加热至50℃,在搅拌条件下先加入β-环糊精,然后逐渐加入脱脂奶粉和酪蛋白酸钠,待充分溶解后,即得料液1(料液1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70%左右)。
71.(2)取20/100体积的水于第2溶解罐,加热至80℃,于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海藻糖、膳食植物多酚,待充分溶解后,采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2,得到料液2(料液2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20%左右)。
72.(3)取6/100体积的水于第3溶解罐,加热至50℃,向其中加入浓缩水蜜桃汁、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钠,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2,得到液料3(液料3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6%)。
73.(4)在所有料液混合之前,在搅拌条件下加热上述料液1的温度至90℃,并保温15min,然后立即在搅拌状态下,将料液2和料液3缓慢加入保温后的料液1中,定容至所需的总体积,然后继续缓慢搅拌30min,得到预混组合物。
74.(5)将预混组合物在缓慢搅拌条件下进行自然冷却处理至约40℃,然后经100目纱绢过滤后,灌装(灌装温度为36~38℃,玻璃瓶)、高温杀菌(灭菌,115℃,30min),得到膳食多酚饮品。
75.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膳食多酚饮品的品质指标如下:色泽呈淡紫色、固形物含量为21%,ph为6.3;口感丝滑,微甜。采用基于动态激光散射原理的纳米粒度仪(型号为zetasizer nano zs;检测条件:温度25℃、固定散射角173
°
)检测上述多酚饮品在灭菌(115℃,30min)前后的粒径分布图及平均粒径(dz),结果见图1。
76.相关饮品分别用经过0.22μm滤膜过滤,并用ph 7.0、5mm磷酸缓冲液稀释至固形物含量约为2毫克/毫升。
77.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生产的多酚饮品(经高温杀菌)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0~300nm之间,其dz约为174nm,说明所有的多酚与蛋白复合组装形成一类粒径均一的纳米颗粒;高温杀菌处理前后的饮品的粒径基本上没有差异,说明本实施例生产的饮品对热极其稳定。
78.实施例2
79.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
80.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脱脂奶粉8.0%、低聚异麦芽糖9.0%、酪蛋白酸钠2.5%、浓缩苹果汁(糖度45~50度)1%、膳食植物多酚(葡萄籽粉、苹果粉和蔓越莓粉;三者比例为2:2:1,粗多酚总含量约为60~70wt.%)1.2%、γ-环状糊精1.0%、抗坏血酸0.0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
81.生产方法如下:
82.(1)取65/100体积的水于第1溶解罐中,加热至60℃,在搅拌条件下先加入γ-环糊精,然后逐渐加入脱脂奶粉和酪蛋白酸钠,待充分溶解后,即得料液1(料液1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65%)。
83.(2)取15/100体积的水于第2溶解罐,加热至70℃,于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低聚异麦芽糖、膳食植物多酚,待充分溶解后,采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5,得到料液2(料液2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15%)。
84.(3)取3/100体积的水于第3溶解罐,加热至70℃,向其中加入浓缩苹果汁、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钠,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5,得到液料3(液料3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3%)。
85.(4)在所有料液混合之前,在搅拌条件下加热上述料液1的温度至90℃,并保温10min,然后立即在搅拌状态下,将料液2和料液3缓慢加入保温后的料液1中,定容至所需的总体积,然后继续缓慢搅拌30min,得到预混组合物。
86.(5)将预混组合物在缓慢搅拌条件下进行自然冷却处理至40℃,然后经100目纱绢
过滤后,灌装(灌装温度约为38℃,玻璃瓶)、高温杀菌(灭菌,115℃,30min),得到膳食多酚饮品。
87.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膳食多酚饮品的品质指标如下:色泽呈淡紫色,固形物含量约为22%,ph值约为6.4-6.5,口感丝滑,有一定的甜味。采用纳米粒度仪(同上)检测了本实施例生产的多酚饮品在杀菌前的粒径分布图及平均粒径(dz),结果如图2所示。
88.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生产的多酚饮品(未经高温杀菌)的粒径主要分布在100~300nm之间,其dz约为181nm,说明所有的多酚与蛋白复合组装形成一类粒径均一的纳米颗粒。本实施例生产的多酚饮品的dz略大于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未杀菌饮品。从图2也可看出,杀菌处理对相关多酚饮品的粒径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本实施例生产的多酚饮品对热极其稳定。除了配方有所差异之外,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料液1是在60℃条件下水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料液1则是在50℃下进行的,因而可认为料液1的脱脂奶粉的溶解温度对最终生产的饮品的品质有重要影响。
89.实施例3
90.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
91.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由以下质量百分的原料组成:脱脂奶粉6.0%、低聚糖10.0%(质量比为1:1:1的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大豆低聚糖)、酪蛋白酸钠0.5%、浓缩果汁(质量比为1:1的浓缩桃汁、浓缩雪梨汁,糖度55度)2.0%、膳食植物多酚(茶叶粉,粗多酚含量约为80%)0.5%、β-环状糊精2.0%、抗坏血酸0.02%,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
92.生产方法如下:
93.(1)取70/100体积的水于第1溶解罐中,加热至55℃,在搅拌条件下先加入β-环糊精,然后逐渐加入脱脂奶粉和酪蛋白酸钠,待充分溶解后,即得料液1(料液1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70%)。
94.(2)取20/100体积的水于第2溶解罐,加热至90℃,于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低聚糖、膳食植物多酚,待充分溶解后,采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8,得到料液2(料液2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20%)。
95.(3)取6/100体积的水于第3溶解罐,加热至90℃,向其中加入浓缩果汁、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钠,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8,得到液料3(液料3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6%)。
96.(4)在所有料液混合之前,在搅拌条件下加热上述料液1的温度至85℃,并保温20min,然后立即在搅拌状态下,将料液2和料液3缓慢加入保温后的料液1中,定容至所需的总体积,然后继续缓慢搅拌30min,得到预混组合物。
97.(5)将预混组合物在缓慢搅拌条件下进行自然冷却处理至40℃,然后经100目纱绢过滤后,灌装(灌装温度为40℃,玻璃瓶)、杀菌(先进行超高温瞬时杀菌,再进行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杀菌的温度为130℃,时间为6s;巴氏杀菌的温度为85℃,时间为25min),得到膳食多酚饮品。
98.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膳食多酚饮品的品质指标如下:色泽呈淡黄色,固形物含量约为22%,ph值约为6.4~6.5,口感丝滑,有一定的甜味。
99.实施例4
100.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
101.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由以下质量百分的原料组成:脱脂奶粉12.0%、低聚糖3.0%(低聚龙胆糖)、酪蛋白酸钠3.0%、浓缩果汁(浓缩蔓越莓汁,糖度55度)1.0%、膳食植物多酚(茶叶粉、葡萄籽粉和蓝莓粉,三者之间比例为2:2:1,粗多酚含量约为80%)2.0%、β-环状糊精0.05%、抗坏血酸0.0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
102.生产方法如下:
103.(1)取70/100体积的水于第1溶解罐中,加热至60℃,在搅拌条件下先加入β-环糊精,然后逐渐加入脱脂奶粉和酪蛋白酸钠,待充分溶解后,即得料液1(料液1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70%)。
104.(2)取20/100体积的水于第2溶解罐,加热至70℃,于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低聚糖、膳食植物多酚,待充分溶解后,得到料液2(料液2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20%)。
105.(3)取6/100体积的水于第3溶解罐,加热至70℃,向其中加入浓缩果汁、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钠,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2,得到液料3(液料3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6%)。
106.(4)在所有料液混合之前,在搅拌条件下加热上述料液1的温度至95℃,并保温10min,然后立即在搅拌状态下,将料液2和料液3缓慢加入保温后的料液1中,定容至所需的总体积,然后继续缓慢搅拌30min,得到预混组合物。
107.(5)将预混组合物在缓慢搅拌条件下进行自然冷却处理至40℃,然后经100目纱绢过滤后,灌装(灌装温度为40℃,玻璃瓶)、高温杀菌(灭菌,115℃,30min),得到膳食多酚饮品。
108.本实施例生产得到的膳食多酚饮品的品质与实施1生产得到的膳食饮品大致相当。
109.对比实施例1
110.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未进行步骤(4)中的加热上述料液1的温度至90℃,并保温15min;
111.未进行步骤(5)中的自然冷却过程,其他步骤相同。
112.采用纳米粒度仪(同上)检测了该多酚饮品在杀菌(115℃,30分钟)前后的粒径分布图及平均粒径(dz),结果如图3所示。
113.从图3中可以看出,本对比实施例生产的多酚饮品(未经高温杀菌)的粒径分布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似,其粒径主要介于100~300nm之间,其dz估算为166nm,说明该实施例中的蛋白与多酚仍可有效地形成粒径均一的纳米颗粒。然而,一旦经高温杀菌处理之后,本对比实施例的多酚饮品的dz显著增加至229nm,而且相关粒径分布也变得多样化,明显出现一个絮凝分布峰(粒径约为5-8微米)(图3)。这说明本对比实施例生产的多酚饮品对高温热处理(115℃,30分钟)不稳定。与本发明的实施例1相比,本对比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缺少了料液混合之前对料液1的预热处理(90℃,15分钟),以及后续的一个冷却过程。可见,对料液1(脱脂奶粉+酪蛋白酸钠)进行预加热处理是形成高热稳定性的多酚饮品的一个至关重要步骤,其根源在于加热诱导体系中的乳蛋白(及蛋白颗粒)的结构部分展开,从而更有利于与多酚复合组装形成稳定性更强的蛋白-多酚复合纳米颗粒。
114.对比实施例2
115.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的原料中未添加脱脂奶粉和酪蛋白酸钠。
116.生产方法如下:
117.(1)取20/100体积的水于第1溶解罐中,加热至80℃,在搅拌条件下先加入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膳食植物多酚和β-环状糊精,待充分溶解后,即得料液1(料液1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20%)。
118.(2)取6/100体积的水于第2溶解罐,加热至50℃,于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浓缩水蜜桃汁、抗坏血酸和柠檬酸钠,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利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2,得到液料2(料液2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6%)。
119.(3)将料液2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地加入料液1,接着定容至所需总体积,继续搅拌30min,得到预混组合物。
120.(4)将预混组合物在缓慢搅拌条件下进行自然冷却处理至40℃,然后经100目纱绢过滤后,灌装(灌装温度为40℃,玻璃瓶)、高温杀菌(灭菌,115℃,30min),得到膳食多酚饮品。
121.对比实施例3
122.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步骤(1)加热溶解温度分别为50、70、80或90℃,其它的步骤均与实施例2保持一致。
123.对比实施例4
124.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未进行步骤(5)中的自然冷却至40℃以下,而是冷却至60℃,其他步骤相同。
125.对比实施例5
126.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将步骤(2)中的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加入料液1中。
127.(1)取80/100体积的水于第1溶解罐中,加热至50℃,在搅拌条件下先加入β-环糊精,然后逐渐加入脱脂奶粉、酪蛋白酸钠、低聚果糖、大豆低聚糖,待充分溶解后,即得料液1(料液1的体积约占最终饮品总体积的70%)。
128.(2)取10/100体积的水于第2溶解罐,加热至80℃,于搅拌条件下分别加入膳食植物多酚,待充分溶解后,采用4m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6.2,得到料液2(料液2的体积约为最终饮品总体积的20%)。
129.对比实施例6
130.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未添加酪蛋白酸钠,其他的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
131.效果例1
132.测定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对比实施例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粒径分布、贮藏稳定性、感官品质、生物利用率、改善失眠功效(动物实验),以及睡眠质量的人群试服效果。
133.(一)粒径分布(饮品灭菌前)
134.比较了本发明实施例2和对比实施例3生产的系列膳食多酚饮品在灭菌前的粒径分布(及dz),结果见图4。
135.从图4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生产方法的步骤(1)即溶解脱脂奶粉的起始温度对最终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在灭菌之前的粒径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溶解温度从50℃增加至90℃,生产的多酚饮品在灭菌前的主要粒径分布峰变得越来越宽,而且呈向更大粒径偏移
的趋势。相应地,相关dz从最初的166nm持续地增加至223nm。可明显观察到,溶解温度为90℃条件下生产的饮品中存在粒径高达数微米的絮凝峰。可见,控制脱脂奶粉的溶解温度对本发明提供的膳食多酚饮品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最适溶解温度为50~60℃。
136.(二)贮藏稳定性
137.将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1生产的灭菌后的膳食多酚饮品(完好包装)常温贮藏3~6个月,然后分别测定新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和贮藏3个月、6个月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粒径分布(及dz),结果见图5。
138.从图5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完好包装)经过6个月的常温贮藏,其粒径分布(及dz)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本实施例1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相对应地,对比实施例1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经高温杀菌)的粒径随着贮藏时间(3~6个月)的不断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经过6个月的贮藏,相关饮品的dz从229nm增加至337nm。相关结果进一步阐明了,在蛋白与多酚复合之前,对料液1(脂溶奶粉+酪蛋白酸钠)进行一定的预加热处理是确保本发明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具有优越贮藏稳定性的关键生产步骤。
139.(三)感官品质
140.对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对比实施例2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见图6。
141.评价方法如下:
142.分别取20ml饮品于以3位数随机编码的透明塑料盘中,以随机顺序摆放呈现给25位评价员。25位评价员对饮品进行0~7分评分测试,每个样品重复1次。先闻香,后品尝。根据根据gb/t 10220-2012要求,感官品评室内安静舒适、无异味、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审评时温度控制在21
±
1℃左右,湿度在65%
±
5%左右。感官性质描述语和定量描述分析评单见表1,感官评价结果见图5。
143.表1感官性质描述语定义以及参照样
144.[0145][0146]
从图6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2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均具有一定的果香、牛奶味、甜味,而酸味及涩味较弱(图6),因而可被认为是一种风味良好且符合大众口味的新型多酚饮品。而所有原料经简单的溶解、混合而成的饮品(对比实施例2)的涩味极重,而还呈较重的酸味。可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蛋白组装纳米技术的高多酚含量的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多酚在饮品中应用的最大局限性,如苦涩味重。
[0147]
本发明还对比了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4的膳食多酚饮品的感官品质,特别是涩味。结果显示,对比实施例4的膳食多酚饮品(灭菌后)经贮藏1周有明显的沉淀,而且涩味也比实施例1要重。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实施例4的膳食多酚饮品的产品的生产仅缺乏了步骤(5)的自然冷却至40℃以下的过程。因此,相关自然冷却过程对于蛋白-多酚纳米复合颗粒的结构耐受后续的高温(115℃)灭菌处理有较重要的作用。
[0148]
本发明还对比了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5的膳食多酚饮品的感官品质。与实施例1相比,对比实施例5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调整了添加低聚糖的顺序,使之添加至预溶好的料液1(脱脂乳奶和酪蛋白酸钠)。结果表明,两者的各感官品质几乎相同。
[0149]
此外,本发明还进一步评价了没有添加酪蛋白酸钠对最终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的品质的影响。与本发明实施例1相比,对比实施例6的膳食多酚饮品在贮藏1个月后,出现较严重的絮凝现象,而且产品的涩味较严重。相关结果显示,添加一定的酪蛋白酸钠提高多酚饮品的风味(涩味)及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
[0150]
(四)多酚生物利用率
[0151]
采用模拟体外胃-肠消化模型,测量实施例1与对比实施例2生产的多酚饮品在经过体外胃-肠模拟消化后的抗氧化能力,以trolox(水溶性维生素e)为当量,具体的测定方法如下:
[0152]
取实施例1与对比实施例3生产的饮品20ml于锥形瓶中,加入5ml 10mm的磷酸缓冲液,用4m hcl将各溶液的ph调整至1.5后放入摇床中,在37℃、95rpm条件下预热10min。每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0mg胃蛋白酶,开始模拟胃液消化1h,然后用2m naoh将分散液ph调整至7.0,在摇床中混合分散10min后,加入40mg胰酶,开始模拟肠道消化2h。在消化终点,样品离心(10000g、30min),收集上清液。在96孔板中依次加入20μl上清液、磷酸盐缓冲液或trolox标准液,每孔加入120μl荧光素钠盐溶液,震荡混匀,37℃孵育20min后,迅速加入60μl 2,2

盐酸脒基丙烷(aaph)溶液,震荡后迅速使用酶标仪测定荧光强度值(激发波长485nm,发射波长528nm),每4min记录一次,共计反应140min。auc表示荧光曲线下的面积。auc=2+4(f2/f1+f3/f1+
……
+f
34
/f1)-2f
35
,f1:第一个荧光读数,fi:第i轮的荧光读数,netauc=auc
样品-auc
空白

[0153][0154]
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多酚饮品的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值为9328.4
±
96.6μm/g,远高于对比实施例2的饮品(4365.61
±
78.42μm/g)。结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
基于蛋白组装纳米技术的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显著地提高了多酚的生物利用率,因而可以体现出更佳的健康体验效果。
[0155]
(五)改善动物失眠的验证实验
[0156]
失眠造模:选取60只4周龄(平均体质量20g左右)的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进行实验。动物饲养房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40~60%,动物运抵饲养房后适应性喂养1周,动物可自由摄食、饮水,实验员定期更换垫料、饲料及饮用水。将60只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失眠药艾司唑仑为对照)、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见表2)。除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给予浓度为350mg/kg的对氯苯丙氨酸(pcpa)生理盐水溶液,每次注射充分摇匀,每天腹腔注射1次,持续2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鼠出现躁动不安、持续活动、昼夜节律消失,食欲下降,体重明显下降等现象时,表示造模初步成功。具体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实验步骤,及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测量方法如下:
[0157]
表2 60只小鼠分组(失眠造模及多酚饮品干预)
[0158]
分组造模方法(腹腔注射)干预方法(灌胃)正常组生理盐水(10ml/kg)蒸馏水模型组pcpa溶液(350mg/kg)蒸馏水阳性组pcpa溶液(350mg/kg)艾司唑仑(1mg/kg)低剂量组pcpa溶液(350mg/kg)饮品(50mg/kg)中剂量组pcpa溶液(350mg/kg)饮品(100mg/kg)高剂量组pcpa溶液(350mg/kg)饮品(300mg/kg)
[0159]
表2中的饮品为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膳食多酚饮品。
[0160]
(1)饮品(实施例1生产)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的影响
[0161]
a.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诱导小鼠睡眠入睡率的影响
[0162]
造模成功后,于第3天开始每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给药10天。于末次给药60分钟后,各组小鼠给予30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从开始注射戊巴比妥钠到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为睡眠潜伏期,从翻正反射消失到翻正反射恢复的时间为睡眠时间。实验中以动物翻正反射消失达1分钟为入睡指标,以30s内翻转达3次为睡眠结束指标。
[0163]
b.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潜伏期以及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
[0164]
小鼠分组、造模、给药方法同以上。于末次给药60分钟后,各组小鼠给予45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记录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及出现翻正反射的时间,以翻正反射消失30s以上即为进入睡眠,入睡至翻正反射再现即为睡眠时间。最后计算各组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
[0165]
(2)观察记录
[0166]
对小鼠饮食、饮水量以及给药前后精神状态、活动行为以及现象、毛发情况、睡眠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每天进行体重测定。
[0167]
(3)小鼠血清指标测定
[0168]
最后一次灌胃(饮品)后,所有小鼠禁食和禁水过夜。用乙醚轻度麻醉,眼球取血,置于2ml的离心管中,静置离心取得血清于-80℃下保存备用,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0169]
(4)小鼠脑组织病理切片考察
[0170]
眼球取血结束后,将小鼠脱臼处死,俯卧置于冰袋上,先横向剪开颈部皮肤,行“t”字状沿头部正中线剪至鼻尖,后用镊子从正中间向两侧拨开皮肤,用组织剪剪开枕骨,同样行“t”字剪开顶骨并向两边掰断,露出整个脑组织,去颅骨,取出脑组织,分离下丘脑,制成匀浆,测定其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谷氨酸(glu)以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剩余脑组织同样制成匀浆,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活性,以及细胞炎症因子1l-1β和tnf-α水平。
[0171]
表3对失眠小鼠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0172][0173][0174]
注:a~d的不同字母代表在同一列里不同组的数据之间存在p《0.05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0175]
戊巴比妥钠是一种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的药物,通过肝酶代谢,为排除样品对肝酶的抑制效果,造成假阳性的结果,进行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催眠实验,发现与空白组和模型组相比较,药物阳性组和多酚饮品组的小鼠入睡数量显著增加,特别是中高剂量饮品组,小鼠入睡率达100%(表3)。进入睡眠的快慢以睡眠潜伏期表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是评价睡眠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睡眠质量评价则以睡眠时间长短表示。由表3可见,与模型组相比,服用多酚饮品的各剂量组(低、中及高)的睡眠时间显著增加了,而且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了。服用多酚饮品提高失眠小鼠的睡眠质量与阳性药物相当,而在缩短睡眠潜伏期方面,服用多酚饮品甚至优于药物阳性组(表3)。相关结果验证了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多酚饮品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具有与安眠药相当的功效。结合小鼠体重的变化,可综合判断本发明的多酚饮品在改善失眠小鼠的健康方面更具优势。
[0176]
体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鼠的生长状况和健康程度。各组小鼠在为期12天(造模2d+给药10d)的实验周期里体重变化的结果,如表4所示。
[0177]
表4多酚饮品对小鼠体重(g)的影响
[0178][0179]
利用pcpa腹腔注射2天诱导小鼠失眠,可以看出与空白组小鼠相比,各造模组小鼠在这期间体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鼠表现为摄食量减少但异常躁动,毛发变得枯燥无光,后期逐渐精神倦怠,久躺不睡,初步说明造模成功。在第3天进行药物灌胃,可以看到各灌胃组小鼠的体重均开始有所上升;相较于模型组,阳性组及多酚饮品组(各剂量)的小鼠基本达到正常的体重增长势态,而且也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开始主动摄食。可见,阳性药物以及多酚饮品均能有效改善小鼠的精神状态,调节小鼠生物节律,且对小鼠无毒副作用。
[0180]
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测定结果见图7。
[0181]
图7中,相比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p《0.001;相比于模型组,
#
p《0.05,
##
p《0.01,
###
p《0.001。
[0182]
血清中alt和ast含量是检测肝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一般地,血清中alt和ast水平越高,表明肝细胞损伤程度越严重。由图7可知,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小鼠的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几乎增加一倍,说明失眠小鼠的肝细胞损伤严重;与模型组相比,服用药物(阳性组)及多酚饮品(各剂量组)的alt和ast水平都显著的降低,说明服用失眠药物及多酚饮品降低了失眠小鼠的肝细胞损伤。特别地,中剂量饮品组的小鼠的ast水平几乎与空白组相当(图7),说明服用合适剂量的小鼠的肝功能指标已接近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对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效果。
[0183]
睡眠发生在大脑,由脑内神经回路间的作用进行调节睡眠与觉醒。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神经递质也参与其中,神经递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与觉醒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是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谷氨酸(glu);另一种是与睡眠有关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是5-羟色胺(5-ht)、褪黑素(mt)、γ-氨基丁酸(gaba)等。如果脑组织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上升,那么会促进觉醒的发生,相反地,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上升,则促进睡眠的发生。睡眠障碍往往会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失调有关。
[0184]
表5多酚饮品对小鼠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0185][0186]
从表5中可以看出,模型组小鼠的5-ht和gaba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而da及glu含量则有所升高,证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灌胃组(药物和多酚饮品)小鼠兴奋性神经递质含量有所升高,而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明显降低(表5)。中剂量饮品组的抑制性神经递质5-ht和gaba水平甚至高于药物阳性组,而兴奋性神经递质da和glu水平则相反。可见,服用多酚饮品可显著地促进失眠小鼠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产生,而降低了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出。相关结果说明,多酚提高失眠小鼠的睡眠质量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其调节下丘脑的神经递质紧密相关。
[0187]
已有较多文献指出,失眠的发生跟机体的氧化应激紧密相关,后者会导致机体活性氧大量产生,进而对脑神经细胞产生一定的毒性损伤。测量了各组小鼠的脑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如图8所示。
[0188]
图8中,a)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b)为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c)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注:相比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p《0.001;相比于模型组,
#
p《0.05,
##
p《0.01,
###
p《0.001)。
[0189]
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自由基的首要物质,可抵抗自由基对组织、细胞、核酸等的攻击,降低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并及时修复受损伤细胞。gsh-px则是一种重要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参与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过氧化物反应生成无毒羟基化合物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过程,gssg会在肝脏或红细胞中接受h离子还原为gsh以保持清除过氧化物反应的持续进行。sod和gsh-px是人体抗氧化防御的重要组成和评价指标。而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反应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其大量的产生会损伤人体脏器和细胞的膜系统,影响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mda可以说是评价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0190]
从图8中可看出,模型组小鼠经pcpa诱导失眠后,各项氧化应激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sod和gsh-px含量显著下降,而mda显著上升(图8),意味着模型组失眠小鼠的脑氧化损伤严重。经药物或多酚饮品处理后的小鼠,其各项氧化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中剂量组多酚饮品组,各项指标几乎与空白组相当。可见,经pcpa处理诱导失眠的小鼠大脑出现明显的氧化损伤,而多酚饮品能显著地逆转了睡眠剥夺诱导的氧化损伤,从而显示出优越的脑保护作用。
[0191]
细胞因子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相互调控的信号,是睡眠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白细胞介素-1(1l-1)是具有促进睡眠作用的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在生理状态下能
够调节食欲、睡眠以及内分泌。其中,具有睡眠调节作用的1l-1β是研究最深入的细胞因子。一般认为,1l-1β含量与失眠时间呈正相关。而肿瘤坏死因子(tnf)分为tnf-α和tnf-β两种。tnf作为由巨噬细胞产生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可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多酚饮品对失眠小鼠的脑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如图9所示。
[0192]
图9中,a)为1l-1β,b)为tnf-α。(注:相比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p《0.001;相比于模型组,
#
p《0.05,
##
p《0.01,
###
p《0.001)。
[0193]
从图9中可以看出,与空白组相比,造模组小鼠的1l-1β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说明失眠导致氧化应激的同时也大大地促进了炎症因子的释放;与模型组相比,服用药物或多酚饮品(各剂量组)显著地降低了1l-1β和tnf-α含量,特别地,中剂量组小鼠的1l-1β和tnf-α含量几乎与空白组相当。相关结果表明,多酚饮品提高失眠小鼠的睡眠质量的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的炎症因子有关。
[0194]
(五)多酚提高睡眠质量的人群试服验证实验
[0195]
取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作为测试产品,进行提高人群睡眠质量的验证实验,试服人群共60人(男性30人,女性30人),分为3组,每组20人(各10名男性和10名女性),其中第1组服用30毫升饮品,第2组服用50毫升饮品,第3组服用没添加多酚的50毫升饮品(除多酚之外,其他原料及生产过程同实施例1)。每天早餐之前空腹服用,连续1周。连续服用1周后,让试服人群记录入睡容易程度、睡眠时间及总体感觉来评价产品提高睡眠质量的功效。
[0196]
结果显示,第1组人群试服1周之后,16人服用饮品有效果,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其中5人(女性4人、男性1人)的失眠症状消失;第2组,18人服用饮品有明显的效果,其中有8人在服用饮品的第2或3天失眠症状就消失(睡眠变得非常好),而且白天精神非常好;第3组,只有3人反映睡眠有所改善,大部分的失眠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对提高睡眠质量(特别在改善失眠症状方面)有良好的功效。从该验证实验来看,每日服用50毫升饮品即可达到提高人睡眠质量的要求。
[0197]
改善失眠举例:
[0198]
甲,男,47岁,长期失眠,经常半夜醒了就睡不着了,每日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50毫升,一周后睡眠质量就显著提高,半夜就没再醒过。
[0199]
乙,女,20岁,长期睡眠质量较差,已连续服用安眠药4个月,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50毫升,第1天就没有吃安眠药入睡(后面就一直没再服用安眠药),而且半夜醒来之后很快又睡着,连续服用1周后,睡眠质量显著提高,一躺下就能睡着,而且白天精神佳。
[0200]
丙,女,34岁,疫情后睡眠质量变差,半夜都会醒来,难以再入睡,而且白天变得没精神,连续1周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50毫升,睡眠质量显著变好,半夜没再醒来,而且白天精神状态佳。
[0201]
丁,女,70岁,长期睡眠质量很差,入睡难,而且极易惊醒,一晚上只睡着3-4小时,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50毫升,第1天就能入睡,连续服用1周,每天都能睡着,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0202]
戊,女,36岁,长期睡眠质量不好,之前都是晚上10点睡觉,但12点就会醒来,接着每隔2小时醒一次,每天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50毫升,连续服用不到1周,夜晚就不再容易醒,即使有一次醒过来,也会很快重新睡着,直到早上6-7点。
[0203]
己,女,56岁,患有三高(高血脂、高血压及高尿酸),失眠严重,每天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多酚饮品50毫升,连续1周,睡眠质量显著改善,整个人精气神也变好。据其自述,服用产品期间,白天会很精神,没有感觉累。
[0204]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脱脂奶粉6~12%、低聚糖3~10%、酪蛋白酸钠0.5~3%、浓缩果汁1~2%、膳食植物多酚0.5~2%、环糊精0.05~2%、抗坏血酸0.02~0.0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膳食多酚饮品,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脱脂奶粉8~10%、低聚糖5~8%、酪蛋白酸钠1~3%、浓缩果汁1~2%、膳食植物多酚1~1.5%、环糊精0.05~2%、抗坏血酸0.02~0.0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膳食多酚饮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膳食植物多酚包括含多酚的茶叶粉、葡萄粉、葡萄籽粉、苹果粉、蓝莓粉、蔓越莓粉、柑橘粉、姜黄粉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膳食多酚饮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糖包括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棉籽糖、低聚龙胆糖、低聚乳果糖、大豆低聚糖和水苏糖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膳食多酚饮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果汁包括浓缩水蜜桃、浓缩桃汁、浓缩雪梨汁、浓缩蔓越莓汁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膳食多酚饮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糊精为β-环状糊精和/或γ-环状糊精。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环糊精、脱脂奶粉、酪蛋白酸钠加入水中溶解,得到料液1;将低聚糖和膳食植物多酚加入水中溶解,得到料液2;(2)对料液1进行加热处理后依次加入料液2、预溶的抗坏血酸、柠檬酸钠和浓缩果汁,加水补足,搅拌冷却后过滤,杀菌,得到所述膳食多酚饮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2)的操作前,还包括调节料液2的ph至6.2~6.8。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85~95℃,保温时间为10~20min。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的方法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方法1:高温杀菌;所述高温杀菌的温度为115~125℃,时间为20~40min;方法2:先进行超高温瞬时杀菌,再进行巴氏杀菌;所述超高温瞬时杀菌的温度为120~150℃,时间为2~8s;所述巴氏杀菌的温度为72~95℃,时间为15~30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及其生产方法,属于助眠健康食品技术领域。具有提高睡眠质量功效的膳食多酚饮品,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脱脂奶粉6~12%、低聚糖3~10%、酪蛋白酸钠0.5~3%、浓缩果汁1~2%、膳食植物多酚0.5~2%、环糊精0.05~2%、抗坏血酸0.02~0.05%、柠檬酸钠0.025%,余量为水。本发明提供的膳食多酚饮品的生产方法利用了温度介导的多酚与蛋白纳米复合组装原理,过程简便、易于工业化,不仅解决了高多酚含量的饮品存在苦涩味重等技术难题,提高了多酚的生物利用率。经动物实验及人群试服验证,本发明提供的膳食多酚饮品具有优越的提高睡眠质量功效。提高睡眠质量功效。提高睡眠质量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唐传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传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3/10/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