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10-26
阅读:147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采煤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
背景技术:
2.申请号:cn201520737079.6,公开号:cn205047234u,公告日:2016年02月24日,发明名称为“一种沿空留巷横斜双拉纤维柔性模板”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解决了纤维柔性模板施工时横向和纵向变形较大的问题。但该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充填时由于料浆自重影响,柔性模板在长度方向上中间部位鼓胀,导致柔性模板顶部接茬部位和底部接茬部位无法紧密衔接,留有较大空隙,造成采空区漏风,为采空区发生自燃留下隐患,同时采空区有害气体可能会流入巷道,后期需进行喷浆封闭处理,并且单联柔性模板长度较短,为了满足沿空留巷速度需不断进行挂设,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解决现有柔性模板施工时密闭困难和效率低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包括多个并排相连的主体模板,每个所述主体模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接顶模板;主体模板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顶部翼缘,主体模板的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中部翼缘,位于最外面的两个主体模板的外侧均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竖向翼缘;主体模板的上侧设置有灌注口以及多个锚栓孔,主体模板内设置有多个横向拉筋和斜向拉筋。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拉筋的两端通过加筋环固定在主体模板内的两相对面上;所述斜向拉筋的两端通过加筋环斜向固定与主体模板的内侧相邻面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模板和顶部模板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部翼缘上设置有一个套筒,所述中部翼缘和竖向翼缘均设置有一个套筒。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拉筋和斜向拉筋均平行排列布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横向拉筋和所述斜向拉筋的间距均为100mm-500m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斜向拉筋和横向拉筋的夹角为30
°‑
60
°
。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相邻的主体模板之间通过中隔布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多个单
体模板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多联柔性模板可一次性施工,避免重复挂设,减少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2)多个单体模板通过中隔布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模板,减少以前单个模板挂设后的形成的缝隙,可使充填料浇筑后接顶性能及密闭性能更好,降低漏风率,保证通风安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的主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的侧剖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的俯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中斜向拉筋的装配示意图。
17.图中:1.主体模板,2.接顶模板,3.顶部翼缘,4.竖向翼缘,5.灌注口,6.锚栓孔,7.中隔布,8.中部翼缘,9.横向拉筋,10.斜向拉筋,11.加筋环。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包括多个并排相连的主体模板1,相邻的两个主体模板1自检通过中隔布7连接,每个主体模板1的顶部均设置有接顶模板2;主体模板1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顶部翼缘3,主体模板1的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中部翼缘8,位于最外面的两个主体模板1的外侧均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竖向翼缘4;主体模板1的上侧设置有灌注口5以及多个锚栓孔6。结合图2和图3,主体模板1内设置有多个横向拉筋9和斜向拉筋10。
19.主体模板1和接顶模板2均为长方体或正方体,顶部翼缘3位于主体模板1相对两个面的顶部,顶部翼缘3上有两个套筒,中部翼缘8和竖向翼缘4均设置若干个,中部翼缘8位于主体模板1相对两个面的中部,主体模板1的中部每个横向翼缘3上均只有一个套筒,竖向翼缘4位于主体模板1的棱上,每个竖向翼缘4上均只有一个套筒。
20.主体模板1和接顶模板2均用土工布或高强纤维材料制成。多个横向拉筋9和斜向拉筋10均均匀平行排列,横向拉筋和斜向拉筋间距均为100-500mm;横向拉筋9和斜向拉筋10均由纤维制成。结合图4,加筋环11由织入柔模布中的多条加筋绳组成或缝在柔模内侧的布条构成;斜向拉筋10的两端分别通过加筋环11固定于主体模板1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斜向拉筋10与主体模板1的夹角为30
°
~60
°
。
21.如图3所示,接顶模板2内设置有多个横向拉筋9和斜向拉筋10,横向拉筋9的两端均通过加筋环11固定于接顶模板2内部相对的两个面上,斜向拉筋10的两端均通过加筋环11倾斜固定于接顶模板2内侧相互连接的两个面上。
22.本实用新型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沿空留巷回采进度情况,在沿空留巷在巷道顶板和巷道底板之间放置1个或多个沿空留巷多联柔性模板,在采空区侧用木点柱或单体液压支柱或锚杆挂网进行挡矸支护;然后在多联柔性模板1的顶部翼缘3的套筒内穿入钢筋,将穿有钢筋的顶部翼缘挂设到采空区已支设好的木点柱或单体液压支柱柱头上,并用铁丝绑扎牢固,将主体模板1设有灌注口5的一侧朝向巷内,主体模板1与灌注口5相对的一侧朝向采空区侧;连接充填灌注管至灌注口5,灌注充填材料充满主体模板1和接顶模板2。
2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由多个单体模板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多联柔性模板可一次性施工,避免重复挂设,减少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多个单体模板通过中隔布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模板,减少以前单个模板挂设后的形成的缝隙,可使充填料浇筑后接顶性能及密闭性能更好,降低漏风率,保证通风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排相连的主体模板(1),每个所述主体模板(1)的顶部均设置有接顶模板(2);主体模板(1)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顶部翼缘(3),主体模板(1)的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中部翼缘(8),位于最外面的两个主体模板(1)的外侧均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竖向翼缘(4);主体模板(1)的上侧设置有灌注口(5)以及多个锚栓孔(6),主体模板(1)内设置有多个横向拉筋(9)和斜向拉筋(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拉筋(9)的两端通过加筋环(11)固定在主体模板(1)内的两相对面上;所述斜向拉筋(10)的两端通过加筋环(11)斜向固定与主体模板(1)的内侧相邻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模板(1)和接顶模板(2)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翼缘(3)上设置有一个套筒,所述中部翼缘(8)和竖向翼缘(4)均设置有一个套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拉筋(9)和斜向拉筋(10)均平行排列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拉筋(9)和所述斜向拉筋(10)的间距均为100mm-500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拉筋(10)和横向拉筋(9)的夹角为30
°‑
60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主体模板(1)之间通过中隔布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包括多个并排相连的主体模板,每个所述主体模板的顶部均设置有接顶模板;主体模板的顶部前后侧均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顶部翼缘,主体模板的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多个水平布置的中部翼缘,位于最外面的两个主体模板的外侧均设置有竖向布置的竖向翼缘;主体模板的上侧设置有灌注口以及多个锚栓孔,主体模板内设置有多个横向拉筋和斜向拉筋。该沿空留巷用多联柔性模板,解决了现有柔性模板施工时密闭困难和效率低的问题。效率低的问题。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利 刘忠平 张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开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5
技术公布日:2023/10/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