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堵漏装置

未命名 07-09 阅读:163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船舶堵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3682440b公开的一种船舶应急堵漏装置,该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有堵漏塞,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衔接箱,所述衔接箱的一侧设有平衡件,所述平衡件用来向船体出现漏洞相反的方向进入水中,依靠自身重力和进水量来平衡船体出现漏洞渗水产生倾向一侧的重力,该技术通过设置的平衡件可用于发射到漏洞相反的方向进行平衡漏洞渗水,船体出现渗水导致船体出现重心偏置一侧,极易出现船体由于重心偏移导致船体侧翻的问题,保证了能够在进行应急采补漏作业中,将其重心平衡且能够为补漏作业中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进而争取到时间为其补救也带来一定的时间,利用弹射件和束缚件对重力平衡箱入水带来一定动力,使其能够迅速下水,但仍因为结构所限导致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在船舶出现破损时,大量水体由破损处流进船舶中,破坏船舶的平衡状态,极易造成船舶侧翻的事故,故需要及时对破损处进行堵塞,但现有的装置以及上述技术中,仅仅依靠一层堵塞结构堵住破损处,在巨大的水压下,难以保证其堵塞效果,容易在水压的冲击下,脱离破损处,造成堵塞破损处的失败,同时由于每个船舶遭遇的事故各不相同,使得其破损处的直径大小也不尽相同,若堵塞机构无法依照破损处进行大小调节,则无法严密地堵塞住破损处,进而导致堵塞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层堵塞结构无法保障其堵塞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设置有:空腔、右开口和左开口,所述空腔、右开口和左开口均开设于筒体中;进水口和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水口开设于空腔中,且进水口用于输送船舶上渗漏的水体,所述第一单向阀固定安装于进水口上;移动杆和密封圈,所述移动杆活动套设于右开口中,所述移动杆与右开口的接触面滑动套设有密封圈;压板、把手和螺纹,所述压板和把手均固定连接于移动杆上,且压板设置于空腔中,且把手设置于移动杆延伸至筒体外的一端,所述筒体左端设置有螺纹;第一堵塞板、长孔和伸缩杆,所述第一堵塞板配合安装于筒体的螺纹上,所述第一堵塞板上开设有长孔,所述把手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长孔相对应;第二堵塞机构,所述第二堵塞机构设置于筒体上,且其配合第一堵塞板可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双层堵塞。
5.优选地,所述右开口和左开口均与筒体外端相连通,所述压板与空腔内壁活动相抵。
6.优选地,所述第一堵塞板设置为弧形板体,所述伸缩杆与长孔之间可拆卸地卡扣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堵塞机构包括:活动块和连接杆,所述活动块配合安装于筒体的螺纹上,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堵塞板上,且连接杆与活动块固定连接;转动件和第二单向阀,所述转动件活动套设于左开口处,且转动件中设置有与空腔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单向阀固定安装于通孔处;转动杆和滑槽,所述转动杆转动安装于转动件上,所述滑槽开设于转动杆上;滑块和牵引杆,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中,所述牵引杆设置于滑块上,且牵引杆与活动块相连接。
8.优选地,所述转动杆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转动杆周向等距设置于转动件上,且若干个转动杆共同设置有伞布,所述伞布与展开的转动杆配合应用于堵塞船舶破损处的下端。
9.优选地,所述滑块滑动套设于滑槽中,所述牵引杆一端与活动块转动连接,且牵引杆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1、本发明在第一堵塞板和活动块的旋转带动下,让展开的转动杆和伞布进行旋转,使得转动杆与伞布与破损处内壁紧密接触,而第一堵塞板与船板处相抵触,进而组成双层堵塞。
11.2、本发明在第一堵塞板和活动块向左移动时,活动块带动牵引杆并向左移动,牵引杆带动滑块在滑槽中滑动,并带动转动杆向外偏转,由此展开转动杆上的伞布,同时根据破损处的大小以调节转动杆的偏转程度,使得转动杆和伞布与破损处紧密结合。
12.3、本发明当向右拉动把手时,将第一堵塞板与船板接触面的水体吸至进水口处,并进入到空腔中,而在压板向左移动时,将空腔中水体从转动件的通孔处排出。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图1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图1的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图1的c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的转动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筒体;2、空腔;3、右开口;4、左开口;5、进水口;6、第一单向阀;7、移动杆;8、密封圈;9、压板;10、把手;11、第一堵塞板;12、长孔;13、伸缩杆;14、活动块;15、连接杆;16、转动件;17、第二单向阀;18、转动杆;19、滑槽;20、滑块;21、牵引杆;22、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参照图1-图6,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中设置有:空腔2、右开口3和左开口4,空腔2、右开口3和左开口4均开设于筒体1中;右开口3和左开口4均与筒体1外端相连通,压板9与空腔2内壁活动相抵。
17.进水口5和第一单向阀6,第一单向阀6和第二单向阀17是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成熟技术手段,故不做赘述;利用第一单向阀6使得水体仅从进水口5进入空腔2中,进水口5开设于空腔2中,且进水口5用于输送船舶上渗漏的水体,第一单向阀6固定安装于进水口5上;移动杆7和密封圈8,移动杆7活动套设于右开口3中,移动杆7与右开口3的接触面滑动套设有密封圈8;压板9、把手10和螺纹22,通过驱动压板9左右移动,使得渗漏的水体进入到空腔2,再排至空腔2外,压板9和把手10均固定连接于移动杆7上,且压板9设置于空腔2中,特别说明的是,空腔2中设置有与压板9相抵的凸块,使得压板9无法运动到进水口5的右端,避免水体进入到压板9的右端,且把手10设置于移动杆7延伸至筒体1外的一端,筒体1左端设置有螺纹22,通过第一堵塞板11和活动块14与螺纹22进行连接,让第一堵塞板11和活动块14在筒体1上旋转运动;特别说明的是,优选地可在空腔2中设置隔板,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隔板是位于压板9左端的竖板,而压板9可设置在由隔板相隔的腔室中,且腔室位于隔板的右端位置,通过驱动压板9将水体从进水口5进入到腔室中,再从隔板处的单向阀排出;通过缩小压板9的应用空间,以提高压板9驱动水体的速度;第一堵塞板11、长孔12和伸缩杆13,第一堵塞板11配合安装于筒体1的螺纹22上,第一堵塞板11上开设有长孔12,把手10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3,且伸缩杆13与长孔12相对应,当第一堵塞板11向左移动时,此时伸缩杆13和长孔12进行卡扣连接,第一堵塞板11拉动伸缩杆13变长;第一堵塞板11设置为弧形板体,以便于与船板进行紧密接触,利用伸缩杆13与长孔12之间可拆卸地卡扣连接,让把手10和第一堵塞板11进行连接,并通过把手10带动第一堵塞板11。
18.第二堵塞机构,第二堵塞机构设置于筒体1上,且其配合第一堵塞板11可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双层堵塞,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具体如下:第二堵塞机构包括:活动块14和连接杆15,活动块14配合安装于筒体1的螺纹22上,连接杆15固定连接于第一堵塞板11上,且连接杆15与活动块14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8向外偏转时,旋转的活动块14带动转动杆18和伞布一同旋转,使得转动杆18和伞布与破损处内壁紧密接触,提高其堵塞效果;转动件16和第二单向阀17,利用第二单向阀17,使得水体仅从转动件16的通孔处流出筒体1外,转动件16活动套设于左开口4处,且转动件16中设置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通孔,第二单向阀17固定安装于通孔处;转动杆18和滑槽19,转动杆18转动安装于转动件16上,滑槽19开设于转动杆18上;
滑块20和牵引杆21,滑块20设置于滑槽19中,牵引杆21设置于滑块20上,且牵引杆21与活动块14相连接,向左移动的活动块14带动牵引杆21一同移动,并带动转动杆18向外偏转,根据破损处的大小调节转动杆18的偏转程度,以让转动杆18和伞布与破损处紧密接触。
19.转动杆18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转动杆18周向等距设置于转动件16上,且若干个转动杆18共同设置有伞布,伞布可使用弹性、耐磨的复合布料,伞布与展开的转动杆18配合应用于堵塞船舶破损处的下端,并与第一堵塞板11形成双层堵塞,以增强其堵塞效果。
20.滑块20滑动套设于滑槽19中,牵引杆21一端与活动块14转动连接,且牵引杆21另一端与滑块20转动连接。
21.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将筒体1伸至船舶破损处,并拉动伸缩杆13并与长孔12进行卡扣连接,之后转动把手10进行旋转;把手10通过伸缩杆13带动第一堵塞板11一同旋转,而第一堵塞板11通过连接杆15带动活动块14一同旋转,第一堵塞板11和活动块14均与筒体1的螺纹22进行连接,以让第一堵塞板11和活动块14向左移动;在第一堵塞板11和活动块14向左移动时,活动块14带动牵引杆21偏转并向左移动,牵引杆21带动滑块20在滑槽19中滑动,并带动转动杆18向外偏转,由此展开转动杆18上的伞布;当转动杆18向外偏转时,在第一堵塞板11和活动块14的旋转带动下,让转动件16在筒体1中旋转,同时带动展开的转动杆18和伞布旋转,以让转动杆18和伞布与破损处内壁转动相抵,使得转动杆18与伞布与破损处内壁紧密接触,而第一堵塞板11与船板处相抵触,进而组成双层堵塞;在第一堵塞板11和第二堵塞机构对破损处组成双层堵塞后,解除伸缩杆13和长孔12之间的卡扣连接,并压缩伸缩杆13的长度,通过向左按压把手10,使得移动杆7和压板9一同向左移动,将空腔2中空气排出;当向右拉动把手10时,将第一堵塞板11与船板接触面的水体吸至进水口5处,并进入到空腔2中,而在压板9向左移动时,将空腔2中水体从转动件16的通孔处排出。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中设置有:空腔(2)、右开口(3)和左开口(4),所述空腔(2)、右开口(3)和左开口(4)均开设于筒体(1)中;进水口(5)和第一单向阀(6),所述进水口(5)开设于空腔(2)中,且进水口(5)用于输送船舶上渗漏的水体,所述第一单向阀(6)固定安装于进水口(5)上;移动杆(7)和密封圈(8),所述移动杆(7)活动套设于右开口(3)中,所述移动杆(7)与右开口(3)的接触面滑动套设有密封圈(8);压板(9)、把手(10)和螺纹(22),所述压板(9)和把手(10)均固定连接于移动杆(7)上,且压板(9)设置于空腔(2)中,且把手(10)设置于移动杆(7)延伸至筒体(1)外的一端,所述筒体(1)左端设置有螺纹(22);第一堵塞板(11)、长孔(12)和伸缩杆(13),所述第一堵塞板(11)配合安装于筒体(1)的螺纹(22)上,所述第一堵塞板(11)上开设有长孔(12),所述把手(10)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3),且伸缩杆(13)与长孔(12)相对应;第二堵塞机构,所述第二堵塞机构设置于筒体(1)上,且其配合第一堵塞板(11)可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双层堵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开口(3)和左开口(4)均与筒体(1)外端相连通,所述压板(9)与空腔(2)内壁活动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塞板(11)设置为弧形板体,所述伸缩杆(13)与长孔(12)之间可拆卸地卡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堵塞机构包括:活动块(14)和连接杆(15),所述活动块(14)配合安装于筒体(1)的螺纹(22)上,所述连接杆(15)固定连接于第一堵塞板(11)上,且连接杆(15)与活动块(14)固定连接;转动件(16)和第二单向阀(17),所述转动件(16)活动套设于左开口(4)处,且转动件(16)中设置有与空腔(2)相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二单向阀(17)固定安装于通孔处;转动杆(18)和滑槽(19),所述转动杆(18)转动安装于转动件(16)上,所述滑槽(19)开设于转动杆(18)上;滑块(20)和牵引杆(21),所述滑块(20)设置于滑槽(19)中,所述牵引杆(21)设置于滑块(20)上,且牵引杆(21)与活动块(14)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8)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转动杆(18)周向等距设置于转动件(16)上,且若干个转动杆(18)共同设置有伞布,所述伞布与展开的转动杆(18)配合应用于堵塞船舶破损处的下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0)滑动套设于滑槽(19)中,所述牵引杆(21)一端与活动块(14)转动连接,且牵引杆(21)另一端与滑块(20)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船舶堵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堵漏装置,包括筒体,筒体中设置有:第一堵塞板、长孔和伸缩杆,第一堵塞板配合安装于筒体的螺纹上,第一堵塞板上开设有长孔,把手上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长孔相对应;第二堵塞机构,且其配合第一堵塞板可对船舶破损处进行双层堵塞。本发明在第一堵塞板和活动块的旋转带动下,让展开的转动杆和伞布进行旋转,使得转动杆与伞布与破损处内壁紧密接触,而第一堵塞板与船板处相抵触,进而组成双层堵塞;在第一堵塞板和活动块向左移动时,以带动转动杆向外偏转,由此展开转动杆上的伞布,同时根据破损处的大小以调节转动杆的偏转程度,使得转动杆和伞布与破损处紧密结合。使得转动杆和伞布与破损处紧密结合。使得转动杆和伞布与破损处紧密结合。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3/3/2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