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

未命名 07-09 阅读:122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蓬勃发展,船舶的航行安全备受关注。尽管如今的科技十分发达, 但船舶在航行的过程中,面对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以及船员自身适应性等诸多不确定的影响 因素,船舶事故仍难以避免。由于船舶事故发生时间比较突然,发生地点一般距离陆地较远, 因此救援工作无法快速有效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甲板面积及上层建筑并不能给船上 人员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躲避灾难,如何能够快速、安全地脱离并远离船舶,是船上人员 进行自救的最佳措施,所以在船舶上配备救生设备至关重要。而在船舶上配备的救生设备中, 救生艇因为有容纳人员多、安全、快速、带有自身动力而逃离失事船舶等优点,成为了船舶 重要安全设施之一。
3.目前滑落式救生艇的入水极限高度已达61.5m,但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风浪会对救生 艇自由下落及入水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入水时不能保持平稳,可能会造成救生艇与母船相撞, 导致艇内的人员受伤或死亡。因此,为了保证救生艇自由释放的性能和艇内人员安全,需要 对救生艇落水时的姿态进行控制,以避免救生艇撞击母船的风险。目前已有的是在船舶尾部 设置有一段救生艇滑道,救生艇设置在救生艇滑道上,当救生艇释放后,救生艇沿着滑道抛 落入水,但是这种救生艇滑道在脱落滑道后,不能控制救生艇在抛落空中的运动姿态,从而 无法影响救生艇的入水角度,增大了救生艇与母船撞击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控制救生艇在入水时的姿态以及角 度的滑道。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包括船体尾板,所述船体尾板上设置有悬挂架, 所述悬挂架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道铰接的 第二滑道,并且在所述第一滑道上设置有控制第二滑道以铰接端进行翻转的控制杆;所述第 一滑道的顶端设置有装载车,所述装载车与所述船体尾板可分离连接;所述装载车上设置有 救生艇,所述装载车在所述第二滑道与第一滑道之间的夹角为135
°
~180
°
时沿着第一滑道 与第二滑道滑行,并且所述救生艇通过所述装载车从所述第一滑道顶端滑行至所述第二滑道 的末端时与所述装载车脱离并抛落至水中,所述救生艇在入水时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通过翻 转第二滑道进行调整。
7.进一步的,所述装载车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开闭的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所述装载车通过 第一挂钩与所述船体尾板可分离连接,所述装载车通过第二挂钩与所述救生艇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挂钩与第二挂钩均由两个形状相同并且横截面为方形的第一
钩杆与 第二钩杆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通过第一钩杆与第二钩杆的对接或分离实 现开闭功能,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分别连接有控制第一钩杆与第二钩杆相互对接或 分离的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均包含有驱动电机、主动杆以及从动杆件,所 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杆齿接,所述主动杆与所述从动杆件螺纹配合,所述从动杆件通过第 一弹簧与所述第一钩杆、第二钩杆连接,所述从动杆件通过驱动电机以及主动杆的转动控制 其进行移动,从而推动第一钩杆与第二钩杆进行移动,并且所述第一钩杆与第二钩杆的杆壁 上共同套设有一个腔体,所述第一钩杆与第二钩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钩杆与第 二钩杆相背离一侧设置有支撑体。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内还包括控制驱动电机启动的红外线控制器, 并且所述第二控制器内还包括速度感应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道与所述第二滑道内设置有轮轨,所述装载车在所述轮轨内进行 滚动。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道上远离第一滑道的轮轨端部处设置有挡板。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还包括发电机,所述第一钩杆与所述第二 钩杆上缠绕有与发电机连接的导线。
14.进一步的,所述悬挂架上设置有能够钢丝伸缩器,所述钢丝伸缩器内部的钢丝与第二滑 道末端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道上还设置有防护罩。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7.通过在船体尾板上设置第一滑道,并在第一滑道上铰接能够控制其进行旋转的第二滑道, 以及在第一滑道上设置装载有救生艇的装载车,可以通过旋转第二滑道延长救生艇的滑动距 离,减少救生艇与水面之间的距离,使救生艇空中抛落过程变短,降低救生艇入水时受到的 冲击,并且通过翻转第二滑道调整第二滑道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救生艇抛出时的方 向,从而调整救生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入水时与水面之间的角度,使救生艇能够平稳落入水 中,大大减小了救生艇与母船相撞的风险。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挂钩与第一控制器连接并且第一挂钩打开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挂钩与第二控制器连接并且第二挂钩闭合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生艇备用阶段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相互贴合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滑道与第二滑道展开时的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装载车滑动到第二滑道末端时的示意图;
25.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救生艇与第二滑道脱离落水时的示意图;
26.图中:1船体尾板,10悬挂架,11第一滑道,110控制杆,111轮轨,112挡板,12第二 滑道,13装载车,130第一挂钩,1300第一钩杆,1301第二钩杆,131第二挂钩,132第一 控制器,1320驱动电机,1321主动杆,1322从动杆件,1323第一弹簧,1324腔体,1325第 二弹簧,
离,从而将救生艇14抛落至水中,并且通过将救生艇14安装于装载车13内在第一滑道11 与第二滑道12上进行移动,可以防止救生艇14的底部因磨损造成损坏。
30.在本发明中,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均由两个形状相同并且横截面为方形的第一 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拼接而成,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通过第一钩杆1300与第 二钩杆1301的对接或分离实现开闭功能,当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紧密对接时,第 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闭合,当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分离时,第一挂钩130 与第二挂钩131开启,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分别连接有控制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 杆1301相互对接或分离的第一控制器132与第二控制器133。
31.第一控制器132与第二控制器133均包含有驱动电机1320、主动杆1321以及从动杆件 1322,驱动电机1320与主动杆1321齿接,主动杆1321与从动杆件1322螺纹配合,从动杆 件1322通过第一弹簧1323与第一钩杆1300、第二钩杆1301连接,第一弹簧1323可在第一 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分离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弹簧1323的弯曲性能仍然与从动杆件1322 相连接,从动杆件1322通过驱动电机1320以及主动杆1321的转动控制其进行移动,从而推 动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进行移动,并且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的杆壁上 共同套设有一个腔体1324,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只能在腔体1324内进行往复运 动,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325,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 1301相背离一侧设置有支撑体1326,当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上支撑体1326位于 腔体1324内部时,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会在支撑体1326与腔体1324的抵触作用 下紧密对接,当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上在从动杆件1322的推动作用下将支撑体 1326移动至腔体1324外部时,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在第二弹簧1325的弹力作用 下相互分离,此时第一挂钩1300与第二挂钩1301开启。
32.为了方便控制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的开闭,第一控制器132与第二控制器133 内还包括控制驱动电机1320启动的红外线控制器1327,人们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向红外线控 制器1327发送指令即可控制驱动电机1320的启停,并且在第二控制器133内还设置有速度 感应器1328,速度感应器1328可以检测出装载车13与救生艇14滑落至第二滑道12的底部 时速度大小,并且预先设定一个发送指令的速度,当装载车13达到预定速度时,速度感应器 1328才向红外线控制器1327发送启动驱动电机1320的指令,从而将救生艇14从装载车13 上释放滑落至水中。
33.为了使装载车13能够在第一滑道11与第二滑道12上流畅滑动,在第一滑道11与第二 滑道12内设置有轮轨111,装载车13安装有与轮轨111相匹配的轮子134,装载车13通过 轮子134在轮轨111内进行滚动。
34.为了防止装载车13滑落至第二滑道12末端时从第二滑道12上脱落,在第二滑道12上 远离第一滑道11的轮轨111端部处设置有挡板112,挡板112可以对装载车上的轮子134进 行阻挡。
35.为了控制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闭合,第一控制器132与第二控制器133还包括 微型的发电机1329,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上缠绕有与发电机1329连接的导线, 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可在导线通电的情况产生磁力,然后压缩第二弹簧1325相互 吸引对接在一起,之后再通过控制驱动电机1320的转向将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在 从动杆件1322的拉动作用下向腔体1324内部移动,直至支撑体1326与腔体1324抵触,即 可
实现将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闭合。
36.为了保持第二滑道12在旋转过程中以及装载车13在第二滑道12上滑动时能够保持稳 定,所述悬挂架10上设置有钢丝伸缩器15,所述钢丝伸缩器15内部的钢丝150与第二滑道 12末端连接,第二滑道12在旋转时钢丝伸缩器15内部的钢丝150能够跟随伸缩,并在第二 滑道12固定时停止伸缩,以对第二滑道12的稳固性进行加持。
37.为了防止救生艇14在备用阶段经受风吹日晒后而导致其结构腐蚀损坏,在第二滑道12 上的还设置有防护罩16,防护罩16可以在第二滑道12与第一滑动11相贴合时将第一滑道 11内救生艇14完全覆盖住,有效避免了救生艇14受到外界侵蚀。
38.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 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包括船体尾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尾板(1)上设置有悬挂架(10),所述悬挂架(10)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滑道(11),所述第一滑道(11)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道(11)铰接的第二滑道(12),并且在所述第一滑道(11)上设置有控制第二滑道(12)以铰接端进行翻转的控制杆(110);所述第一滑道(11)的顶端设置有装载车(13),所述装载车(13)与所述船体尾板(1)可分离连接;所述装载车上设置有救生艇(14),所述装载车(13)在所述第二滑道(12)与第一滑道(11)之间的夹角为135
°
~180
°
时沿着第一滑道(11)与第二滑道(12)进行滑行,并且所述救生艇(14)通过所述装载车(13)从所述第一滑道(11)顶端滑行至所述第二滑道(12)的末端时与所述装载车(13)脱离并抛落至水中,所述救生艇(14)在入水时与水面之间的夹角可通过翻转第二滑道(12)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车(13)上设置有能够进行开闭的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所述装载车(13)通过第一挂钩(130)与所述船体尾板(1)可分离连接,所述装载车(13)通过第二挂钩(131)与所述救生艇(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130)与第二挂钩(131)均由两个形状相同并且横截面为方形的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拼接而成,所述第一挂钩(130)与所述第二挂钩(131)通过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的对接或分离实现开闭功能,所述第一挂钩(130)与所述第二挂钩(131)分别连接有控制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相互对接或分离的第一控制器(132)与第二控制器(1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2)与第二控制器(133)均包含有驱动电机(1320)、主动杆(1321)以及从动杆件(1322),所述驱动电机(1320)与所述主动杆(1321)齿接,所述主动杆(1321)与所述从动杆件(1322)螺纹配合,所述从动杆件(1322)通过第一弹簧(1323)与所述第一钩杆(1300)、第二钩杆(1301)连接,所述从动杆件(1322)通过驱动电机(1320)以及主动杆(1321)的转动控制其进行移动,从而推动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进行移动,并且所述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的杆壁上共同套设有一个腔体(1324),所述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325),所述第一钩杆(1300)与第二钩杆(1301)相背离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腔体(1324)相抵触的支撑体(132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132)与第二控制器(133)内还包括控制驱动电机(1320)启动的红外线控制器(1327),并且所述第二控制器(133)内还包括有速度感应器(132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道(11)与所述第二滑道(12)内设置有轮轨(111),所述装载车(13)上设置有与轮轨(111)相匹配的轮子(134),所述装载车(13)通过所述轮子(134)在所述轮轨(111)内进行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道(12)上远离第一滑道(11)的轮轨(111)端部处设置有挡板(112)。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132)与所述第二控制器(133)还包括发电机(1329),所述第一钩杆(1300)与所述第
二钩杆(1301)上缠绕有与发电机(1329)连接的导线。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架(10)上设置有钢丝伸缩器(15),所述钢丝伸缩器(15)内部的钢丝(150)与第二滑道(12)末端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道(12)上还设置有防护罩(1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控制救生艇入水角度的滑道,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包括船体尾板,船体尾板上设置有悬挂架,悬挂架上设置有向下倾斜的第一滑道,第一滑道底端设置有与第一滑道铰接的第二滑道;第一滑道的顶端设置有装载车,装载车与船体尾板可分离连接;装载车上设置有救生艇,装载车在第二滑道与第一滑道之间的夹角为135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宁 刘建峰 谷家扬 渠基顺 陶延武 张忠宇 王丽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3/3/14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