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2 阅读:72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防排水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地下车库是指建筑在地下用来停放各种大小机动车辆的建筑物,主要由停车间、通道、坡道或机械提升间、出入口、调车场地等组成;其中单建式停车场一般建于城市广场、公园、道路、绿地或空地之下,主要特点是不论规模大小,对地面上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物基本没有影响,除少量出入口和通风口外,顶部覆土后可以为城市保留开敞空间;而目前大型地下室种植顶板有时因降水形成滞水,当积水上升到一定高度,并浸没植物根系时,可能会造成根系的腐烂。
3.因此,设置排水结构就非常必要,排水层与盲沟配套使用,可使构造简单,也不减少植物的种植面积,但传统的盲沟排水存在局限性,局部排水不通畅,容易造成积水,如果积水长期排不出容易导致植物烂根,如果防水层长期在积水的环境中,容易造成防水层的局部渗漏,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现有技术中,车库顶板为保护体结构通常在结构顶板上设有防水层,然而此举只强调防水而忽视排水,防水层无疑成为第一迎水面,整个车库顶板如盆状,长时间大量积水会给防水层造成严重隐患,关键是还大大降低了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良好的防护排水系统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用于对地下建筑物顶板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
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顶板并在顶板上铺设覆盖顶板的防水层;b、铺设依次连通且沿顶板边缘排布的若干渗排水槽,在顶板上铺设与位于边缘的渗排水槽连通的若干渗排水槽;c、在顶板的防水层上铺设排水异形片卷材,排水异形片卷材、渗排水槽覆盖整个顶板,并且安装与渗排水槽连通的透气观察管,在透气观察管上安装防尘盖;d、在排水管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与排水异形片自粘土工布卷材通过胶水粘接;e、安装沉淀井,安装顶端开口和渗排水槽连通的虹吸变径管,虹吸变径管底端与所述沉淀井连接;f、通过第二管道将沉淀井与蓄水井连通,并在蓄水井内安装蓄水模块;g、回填。
6.本发明通过上述内容,对地下建筑物顶板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满足需求使用。
7.作为优选,顶板上铺设有粘接渗排水槽的双向自粘胶布,根据渗排水槽的安装位
置确定双向自粘胶布的安装位置,并用建筑弹线对双向自粘胶布的边缘进行定位。
8.本优选方案通过双向自粘胶布的设置,便于渗排水槽的固定,通过建筑弹线便于长距离的划线。
9.作为优选,排水异形片卷材的边缘采用专用双面自粘平缝粘接固定,相邻两个排水异形片卷材的交错长度为10mm-20mm。
10.本优选方案确保排水异形片卷材边缘的固定效果。
11.作为优选,若干渗排水槽的相交处设有连通单元,一个连通单元的顶面上开设有开口,这个开口与所述透气观察管连通,土工布上还设有向上延伸且包围透气观察管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由砖砌成,且支撑块的外侧面均粘接有防水布。
12.本优选方案通过支撑块的设置给予透气贯穿管底部以支撑,通过防水布的设置便于对支撑块的防水设置。
13.作为优选,当顶板侧面设有立墙时,在立墙上铺设防水层,并实用土工布刷胶将排水异形片卷材粘接在立墙上。
14.本优选方案便于对立墙上卷材的设置,便于收集从立墙上渗透的积水。
15.作为优选,顶板上设有贯穿顶板向上延伸的通道时,在通道上套设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由水泥砂浆浇注而成,所述支撑套底端直径大,顶端直径小,支撑套的外圆周面为弧段绕圆管周向闭合形成,弧段位于弧段的圆心和通道之间,排水异形片卷材从顶板上贴紧支撑套的外圆周面向上延伸,所述支撑套外还设有混凝土块,所述混凝土块为浇注在支撑套和对应排水异形片卷材外的混凝土。
16.本优选方案通过支撑套的设置,起到支撑通道的作用,同时支撑套外圆周面弧形面的设置,便于排水异形片卷材由平面延伸到竖向延伸的过渡,最后通过混凝土块的设置起到保护和固定的作用。
17.作为优选,顶板上存在台阶时,在台阶竖向延伸的侧面上铺设防水层,下方的排水异形片卷材与台阶侧面上的排水异形片卷材为一体设置,上方排水异形片卷材的顶面和台阶侧面的排水异形片卷材顶面通过土工布连接,土工布通过胶水与排水异形片卷材粘接,竖向延伸的排水异形片卷材通过胶水与防水布粘接。
18.本优选方案的设置,便于对有台阶的顶板进行铺设,通过土工布连接排水异形片卷材的设置,便于提高两个排水异形片卷材的连接强度。
19.作为优选,沉淀井井底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沉淀井外侧的水管,沉淀井还通过第一管道与雨水井连通。
20.本优选方案通过雨水井与沉淀井连通的设置,便于对雨水井内水的收集。
21.作为优选,蓄水井内设有提升泵和液位计,水泵通过第三管道与地面上的蓄水池连通。
22.本优选方案要通过提升泵和液位计的设置,便于及时的将蓄水井内的水抽送到蓄水池内。
23.作为优选,回填形成回填层,回填层分为两层,第一层回填用500mm土,机械用翻斗车子与推土机配合,翻斗车将土运到车库边缘,推土机把土送到车库顶并碾压密实;第二层回填用土,机械用翻斗车与推土机配合,翻斗车将土运到车库边缘,推土机把土送到车库顶并碾压密实;
在透气观察管、通道的位置进行人工回填,最后根据需要回填人工配制种植土,自然回填。
24.本优选方案通过两次回填的设置,便于回填压实,通过透气观察管、通道的位置的进行人工回填的设置,起到波保护透气观察管、通道的作用。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对地下建筑物顶板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满足需求使用;通过支撑块的设置给予透气贯穿管底部以支撑,通过防水布的设置便于对支撑块的防水设置;通过支撑套的设置,起到支撑通道的作用,同时支撑套外圆周面弧形面的设置,便于排水异形片卷材由平面延伸到竖向延伸的过渡,最后通过混凝土块的设置起到保护和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透气观察管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立墙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通道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台阶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雨水井处示意图;图中所示:1、顶板,2、排水异形片卷材,3、渗排水槽,4、虹吸变径管,5、沉淀井,6、蓄水井,7、蓄水模块,8、透气观察管,9、支撑块,10、立墙,11、通道,12、混凝土块,13、支撑套,14、防水布,15、雨水井,16、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8.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顶板1并在顶板1上铺设覆盖顶板1的防水层;b、顶板1上铺设有粘接渗排水槽3的双向自粘胶布,根据渗排水槽3的安装位置确定双向自粘胶布的安装位置,并用建筑弹线对双向自粘胶布的边缘进行定位,一部分渗排水槽3沿顶板1边缘排布且依次连通,另一部分分布在顶板1的其他地方,渗排水槽3相互连接处根据排水槽的数量选取三通、四通、五通等,三通、四通、五通即为连通单元;c、在顶板1的防水层上铺设排水异形片卷材2,排水异形片卷材2的边缘采用专用双面自粘平缝粘接固定,相邻两个排水异形片卷材2的交错长度为10mm-20mm排水异形片卷材2、渗排水槽3覆盖整个顶板1;d、在排水管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与排水异形片自粘土工布卷材通过胶水粘接,选取一个顶面开口的五通,五通顶面的开口连通有透气观察管8,透气观察管8向上延伸且透气观察管8顶端开口上安装防尘盖,土工布上还设有向上延伸且包围透气观察管8的支撑块9,所述支撑块9由砖砌成,且支撑块9的外侧面均粘接有土工布;
e、安装沉淀井5,安装顶端开口和渗排水槽3连通的虹吸变径管4,虹吸变径管4底端与所述沉淀井5连接,沉淀井底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沉淀井外侧的水管,沉淀井还通过第一管道与雨水井15连通;f、通过第二管道将沉淀井5与蓄水井6连通,并在蓄水井6内安装蓄水模块7,蓄水模块7为现有技术,蓄水井6内设有提升泵和液位计,水泵通过第三管道与地面上的蓄水池连通;g、回填,回填形成回填层,回填层分为两层,第一层回填用500mm土,机械用翻斗车子与推土机配合,翻斗车将土运到车库边缘,推土机把土送到车库顶并碾压密实;第二层回填用土,机械用翻斗车与推土机配合,翻斗车将土运到车库边缘,推土机把土送到车库顶并碾压密实;在透气观察管8、通道11的位置进行人工回填,最后根据需要回填人工配制种植土,自然回填。
29.当顶板1侧面设有立墙10时,在立墙10上铺设防水层,并实用土工布刷胶将排水异形片卷材2粘接在立墙10上。
30.当顶板1上设有贯穿顶板1向上延伸的通道11时,在通道11上套设支撑套13,所述支撑套13由水泥砂浆浇注而成,所述支撑套13底端直径大,顶端直径小,支撑套13的外圆周面为弧段绕圆管周向闭合形成,弧段位于弧段的圆心和通道11之间,排水异形片卷材2从顶板1上贴紧支撑套13的外圆周面向上延伸,所述支撑套13外还设有混凝土块12,所述混凝土块12为浇注在支撑套13和对应排水异形片卷材2外的混凝土。
31.当顶板1上存在台阶时,在台阶竖向延伸的侧面上铺设防水层,下方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与台阶侧面上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为一体设置,上方排水异形片卷材2的顶面和台阶侧面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顶面通过土工布连接,土工布通过胶水与排水异形片卷材2粘接,竖向延伸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通过胶水与防水布粘接。
32.特别的,渗排水槽也可以用渗排水管来代替。
33.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顶板(1)并在顶板(1)上铺设覆盖顶板(1)的防水层;b、铺设依次连通且沿顶板(1)边缘排布的若干渗排水槽(3),在顶板(1)上铺设与位于边缘的渗排水槽(3)连通的若干渗排水槽(3);c、在顶板(1)的防水层上铺设排水异形片卷材(2),排水异形片卷材(2)、渗排水槽(3)覆盖整个顶板(1),并且安装与渗排水槽(3)连通的透气观察管(8),在透气观察管(8)上安装防尘盖;d、在排水管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与排水异形片自粘土工布卷材通过胶水粘接;e、安装沉淀井(5),安装顶端开口和渗排水槽(3)连通的虹吸变径管(4),虹吸变径管(4)底端与所述沉淀井(5)连接;f、通过第二管道将沉淀井(5)与蓄水井(6)连通,并在蓄水井(6)内安装蓄水模块(7);g、回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顶板(1)上铺设有粘接渗排水槽(3)的双向自粘胶布,根据渗排水槽(3)的安装位置确定双向自粘胶布的安装位置,并用建筑弹线对双向自粘胶布的边缘进行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排水异形片卷材(2)的边缘采用专用双面自粘平缝粘接固定,相邻两个排水异形片卷材(2)的交错长度为10mm-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若干渗排水槽(3)的相交处设有连通单元,一个连通单元的顶面上开设有开口,这个开口与所述透气观察管(8)连通,土工布上还设有向上延伸且包围透气观察管(8)的支撑块(9),所述支撑块(9)由砖砌成,且支撑块(9)的外侧面均粘接有土工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当顶板(1)侧面设有立墙(10)时,在立墙(10)上铺设防水层,并实用土工布刷胶将排水异形片卷材(2)粘接在立墙(10)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顶板(1)上设有贯穿顶板(1)向上延伸的通道(11)时,在通道(11)上套设支撑套(13),所述支撑套(13)由水泥砂浆浇注而成,所述支撑套(13)底端直径大,顶端直径小,支撑套(13)的外圆周面为弧段绕圆管周向闭合形成,弧段位于弧段的圆心和通道(11)之间,排水异形片卷材(2)从顶板(1)上贴紧支撑套(13)的外圆周面向上延伸,所述支撑套(13)外还设有混凝土块(12),所述混凝土块(12)为浇注在支撑套(13)和对应排水异形片卷材(2)外的混凝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顶板(1)上存在台阶时,在台阶竖向延伸的侧面上铺设防水层,下方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与台阶侧面上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为一体设置,上方排水异形片卷材(2)的顶面和台阶侧面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顶面通过土工布连接,土工布通过胶水与排水异形片卷材(2)粘接,竖向延伸的排水异形片卷材(2)通过胶水与防水布粘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沉淀井(5)底设有水泵,水泵上连接有向上延伸至沉淀井(5)外侧的水管,沉淀井(5)还通过第一管道与雨水井(1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蓄水井(6)内设有提升泵和液位计,水泵通过第三管道与地面上的蓄水池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回填形成回填层,回填层分为两层,第一层回填用500mm土,机械用翻斗车子与推土机配合,翻斗车将土运到车库边缘,推土机把土送到车库顶并碾压密实;第二层回填用土,机械用翻斗车与推土机配合,翻斗车将土运到车库边缘,推土机把土送到车库顶并碾压密实;在透气观察管(8)、通道(11)的位置进行人工回填,最后根据需要回填人工配制种植土,自然回填。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清理顶板并在顶板上铺设覆盖顶板的防水层;b、铺设若干渗排水槽;c、在顶板的防水层上铺设排水异形片卷材,并且安装与渗排水槽连通的透气观察管,在透气观察管上安装防尘盖;d、在排水管上铺设土工布,土工布与排水异形片自粘土工布卷材通过胶水粘接;e、安装沉淀井,安装顶端开口和渗排水槽连通的虹吸变径管,虹吸变径管底端与所述沉淀井连接;f、通过第二管道将沉淀井与蓄水井连通,并在蓄水井内安装蓄水模块;g、回填。本发明的一种建筑顶板防排水系统的施工工艺,对地下建筑物顶板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满足需求使用。满足需求使用。满足需求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邵明涛 刘姗 李敬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合环保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3/7/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