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接种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3 阅读:7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传统对菌包接种菌种是通过人工来操作的,其操作方式为:人工对菌包进行挖孔,然再将菌种放入挖孔内,最后,再对其进行埋土处理,此种操作方式接种效率低、接种效果差、容易造成污染,不能满足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和高效生产的需求。
3.鉴于人工接种存在的上述问题,出现了食用菌接种机,菌种罐中的菌种通过接种枪接入菌包中。现有的液体菌种接种机在工厂化食用菌在菌包生产过程中,需将菌包自动接种以培育成生长食药用菌子实体。现有的液体菌种接种机,菌液经管路从菌液罐输入接种枪,菌液内的气体在管路中形成气泡,从而占有体积,影响液体接种量,造成接气不接种、打空枪、接空袋或菌袋接种量不均,进而造成发菌不齐、因其污染等问题,并且现有分菌罐分液不均,不易清洗,容易引起死角污染的问题;在自动接种过程中,但接种枪存在死角,消毒灭菌困难,通常会存在灭菌不彻底的问题,在接种机上反复使用,造成菌种和菌包污染,现有的接种机接种枪不能随时自动灭菌,需要人工喷杀消毒杀菌,接种系统行程长易污染;菌包定位不准,而引起漏接、外接、菌袋破损等导致菌包污染;传统的接种机工作时拔盖机构位置不变,需要菌包来回移动不同工位完成,效率低,并且现有的拔盖机械手容易出现拔盖漏盖、损伤菌包、损伤盖体的问题,从而引起污染;箱体设计不合理 高宽比影响正压气流分布 导致菌包污染;现有的接种机床箱体设计不合理,而引起气流逆向、正压无菌风流分布不均、清洗不净、等导致菌包污染,并且传统的接种床轨道采用输送带或轨道输送,不能对菌筐位置进行准确定位,从而造成接种位置不准确,造成漏接、外接、菌袋破损等,导致菌包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食用菌接种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接种机。
5.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包括床体7、分菌机构1和接种机构2,接种机构2的接种枪23安装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接种枪固定板21与安装于床体7上的接种气缸25连接,分菌机构1的罐体11位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侧并且罐体11的出管接头13连接接种枪23上端。
6.所述罐体11为圆柱形结构,罐体11通过罐体支撑杆111安装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罐体11上侧中部设有进管接头12,罐体11下侧设有出管接头13,出管接头13数量大于进管接头12数量,出管接头13等间距均匀分布安装于罐体11下侧;进管接头12连接三通17,三通17分别通过两路缓冲罐连接管110连接缓冲罐18,缓冲罐连接管110上安装排气阀。
7.还包括拔盖机构3,拔盖夹具的气缸固定座315固定安装于夹具固定板311上侧,气缸固定座315上安装气缸体35,气缸体35的活塞杆31下端安装活塞316,活塞杆31上端安装
锥盘32,气缸固定座315两端通过销轴319分别连接卡爪33,卡爪33上部横向端头位于锥盘32锥面上方;夹具固定板311下侧设有支撑套37,支撑套37、夹具固定板311和气缸固定座315之间固定连接,限位轴317贯穿连接气缸固定座315、夹具固定板311和支撑套37,限位轴317下端安装弧形压盖39,压盖39下侧为与塞堵61形状相匹配的弧面结构,支撑套37一侧的孔内安装横向压缩弹簧36,横向压缩弹簧36与卡爪33内侧位置对应,支撑套37下侧的孔内安装纵向压缩弹簧38,纵向压缩弹簧38下端对应压盖39上侧;夹具固定板311上设有横向长条孔312,夹具固定板311通过安装于长条孔312内的螺栓320固定于中层板313上,中层板313上设有用于夹具移动的长方形通孔325,夹具固定板311一端连接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固定于中层板313上,中层板313下侧安装夹具升降气缸321,中层板313两侧安装直线轴承314,直线轴承314安装于导向轴71上。
8.还包括接种枪灭菌机构4,接种枪灭菌机构4安装于拔盖机构3上部,接种枪灭菌机构4的消毒盒盒体41的顶板和底板上对称设有消毒盒接种枪孔42,消毒盒接种枪孔42为上下对称设置的塔型结构,消毒盒盒体41内位于底板两侧纵向设有滴液槽43,消毒盒盒体41底板上位于滴液槽43下侧与滴液槽43贯通连接滴液管接头44,消毒盒盒体41左右侧板上位于四角处分别设有喷嘴孔45,消毒盒盒体41两侧板对称设有喷嘴孔45,消毒盒盒体41上对应喷嘴孔45安装扇形的喷嘴48。
9.所述消毒盒盒体41下侧安装防滴漏盒,防滴漏盒体410底板上设有与消毒盒接种枪孔42对应的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为塔形结构,防滴漏盒体410底板后部均匀分布设有排液孔413,防滴漏盒体410底板位于排液孔413下侧设有排液槽411,排液槽411上设有排液槽孔414。
10.还包括菌包定位机构5,菌包定位机构5安装于下层板51上,下层板51连接定位升降气缸54,下层板51下侧安装夹板,包括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与下层板51连接,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移动卡板52的螺栓孔为移动长通孔58;夹板包括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固定卡板53和移动卡板52交错排布,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上设有成对的卡弧59,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移动卡板52连接平行气缸55,平行气缸55安装于下层板51上,固定卡板53和移动卡板52的卡弧59构成卡孔510;下夹板514下侧安装菌袋定位锥头515,菌袋定位锥头515位于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构成的卡孔510之间。
11.所述下层板51两侧下部分别安装u型气缸固定架519,u型气缸固定架519中部安装连接套520,夹具升降气缸321的气缸杆前端与连接套520内螺纹连接,定位升降气缸54安装于床箱体715上,定位升降气缸54的气缸杆上端与连接套520外螺纹连接。
12.所述床体7上安装接种床轨道72,平行安装的多条接种床轨道72下侧位于不同轨道间隙安装拉筐气缸固定板73,拉筐气缸固定板73上安装拉筐气缸75,拉筐气缸75沿轨道方向前后错位安装,拉筐气缸75连接缓冲挡料器76;接种床轨道72下侧位于不同轨道间隙等间隔安装挡筐气缸固定板74,挡筐气缸79安装于挡筐气固定板74上,挡筐气缸79纵向连接挡筐板77。
13.所述缓冲挡料器76的挡板座761固定安装于拉筐气缸75上,挡板座761两侧通过贯穿挡板座761两侧板的床体销轴763连接活动挡板764,挡板座761上安装的销轴763的孔为长条孔766,床体销轴763上缠绕式安装压条765,压条765前端位于活动挡板764下侧,挡板
座761内位于销轴763后侧设有推板767,推板767两端连接床体销轴763,推板767与挡板座761后侧板之间设有弹簧762。
14.所述床体7的床箱体715为三面开口结构,床箱体715前后两侧为挡板窗713,床箱体715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料筐导向架710。
15.所述接种机构2的接种枪固定板21两侧安装夹杆气缸固定架27,夹杆气缸固定架27上分别安装夹杆气缸24,分菌机构1的罐体11和接种枪21之间通过软管22连接,位于软管22两侧分别设有夹杆26,两根夹杆26分别安装于夹杆卡板28上,前侧的夹杆卡板28固定于气缸固定架27上,后侧的夹杆卡板28连接夹杆气缸24的气缸杆。
16.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接种机,分菌罐下侧均匀设置多个出管接头,接种量平均,进管通过三通连接缓冲罐,菌液菌种流下,气泡上升到缓冲罐中,菌液内气泡上升到缓冲罐中经多级反破碎,从而避免了接气不接种、打空枪、接空袋等问题;圆柱形罐体结构,易清洗,不易引起死角污染;拔盖夹具可实现稳定拔盖,不易造成拔盖漏盖、损伤菌包、损伤盖体的问题,从而避免菌包污染;接种枪在消毒盒和防滴漏盒内上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消毒盒的喷头喷洒消毒液对灭菌枪进行消毒灭菌,通过防滴漏盒搜集菌液,避免造成菌种和菌包污染;菌包口定位机构通过菌袋定位锥头的升降实现菌包定位,通过采用移动卡板和固定卡板的卡弧相配合,对菌包口进行定位,定位准确,避免了漏接、外接、菌袋破损等导致菌包污染;接种床轨道通过拉筐气缸带动缓冲挡料器、挡筐气缸带动挡筐板实现菌筐的传送以及位置的准确定位,从而避免了接种位置不准确造成的漏接、外接、菌袋破损等情况,避免了菌包污染;床箱体采用三面开口结构,使得无菌风可以流入流出,从而避免了气流逆向、清洗不净、等导致菌包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主视结构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左视结构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床体箱体主视结构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床体箱体侧视结构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床体箱体通风原理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床体主视结构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床体轨道俯视结构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床体轨道主视结构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床体轨道主视结构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床体轨道工作状态主视结构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床体轨道缓冲挡料器主视结构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床体轨道缓冲挡料器俯视结构图。
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床体轨道缓冲挡料器立体结构图。
30.图14是本实用新型菌筐进入接种床轨道之前状态示意图。
31.图15是本实用新型菌筐进入待接种区状态示意图。
32.图16是本实用新型菌筐进入接种区状态示意图。
33.图17是本实用新型菌筐输出接种区状态示意图。
34.图18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菌种接种分菌罐的罐体主视剖面结构图。
35.图19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菌种接种分菌罐的罐体侧视图。
36.图20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菌种接种分菌罐的罐体俯视图。
37.图21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菌种接种分菌机构主视装配图。
38.图22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菌种接种分菌机构侧视装配图。
39.图23是本实用新型液体菌种接种分菌机构和接种结构主视结构图。
40.图24是本实用新型接种机构的接种枪固定板俯视结构图。
41.图25是本实用新型接种机构俯视结构图。
42.图26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中层板俯视结构图。
43.图27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卡爪闭合状态主视剖面结构图。
44.图28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卡爪打开状态主视剖面结构图。
45.图29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装配结构图。
46.图30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卡爪张开状态示意图。
47.图31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落下夹紧塑料封堵盖状态示意图。
48.图32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拔盖升起状态示意图。
49.图33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移开、接种枪接种状态示意图。
50.图34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移开、接种枪升起状态示意图。
51.图35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归为落下盖盖状态示意图。
52.图36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卡爪张开状态示意图。
53.图37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升起状态示意图。
54.图38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卡爪张开状态示意图。
55.图39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卡爪张开状态示意图。
56.图40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消毒盒主视结构图。
57.图41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消毒盒侧视结构图。
58.图42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消毒盒俯视结构图。
59.图43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消毒盒内部结构图。
60.图44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防滴漏盒主视结构图。
61.图45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防滴漏盒侧视结构图。
62.图46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防滴漏盒俯视结构图。
63.图47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防滴漏盒立体结构图。
64.图48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的主视结构图。
65.图49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侧视结构图。
66.图50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枪灭菌机构灭菌状态主视结构图。
67.图51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下层板俯视结构图。
68.图52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下层板和夹具升降气缸连接结构图。
69.图53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主视结构图。
70.图54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的菌包口定位卡板俯视图。
71.图55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的菌包口定位卡板原位状态俯视结构图。
72.图56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的菌包口定位卡板原位状态主视结构图。
73.图57是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的菌袋定位锥头原位状态主视结构图。
74.图58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的菌包口定位卡板卡合状态俯视结构图。
75.图59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的菌包口定位卡板卡合状态主视结构图。
76.图60是本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菌包口定位机构的菌袋定位锥头定位状态主视结构图。
77.图中:
78.1、分菌机构,11、罐体,12、进管接头,13、出管接头,14、罐体端头,15、支撑连接板,16、管卡,17、三通,18、缓冲罐,19、缓冲空间,110、缓冲罐连接管,111、罐体支撑杆;
79.2、接种机构,21、接种枪固定板,22、软管,23、接种枪,24、夹杆气缸,25、接种气缸,26、夹杆,27、夹杆气缸固定板,28、夹杆卡板,29、上层板导向轴通孔,210、上层板接种枪通孔,211、气缸螺杆通孔;
80.3、拔盖机构,31、活塞杆,32、锥盘,33、卡爪,34、活塞前套,35、气缸体,36、横向压缩弹簧,37、支撑套,38、纵向压缩弹簧,39、压盖,310、进排气口,311、夹具固定板,312、横向长条孔,313、中层板,314、直线轴承,315、气缸固定座,316、活塞,317、限位轴,318、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9、销轴,320、螺栓,321、夹具升降气缸,322、螺栓孔,323、中层板导向轴孔,324,螺杆,325、夹具移动长方形通孔;
81.4、接种枪灭菌机构,41、消毒盒盒体,42、消毒盒接种枪孔,43、滴液槽,44、滴液管接头,45、喷嘴孔,46、喷嘴固定螺栓,47、喷嘴固定板,48、喷嘴,49、喷嘴接头,410、防滴漏盒体,411、排液槽,412、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3、排液孔,414、排液槽孔,415、排液接头,416、消毒盒固定螺栓;
82.5、菌包定位机构,51、下层板,52、移动卡板,53、固定卡板,54、定位升降气缸,55、平行气缸,56、卡板固定板,57、支撑套,58、移动长通孔,59、卡弧,510、卡孔,511、卡板固定螺栓,512、气缸固定板,513、上夹板,514、下夹板,515、菌袋定位锥头,516、锥头固定螺栓,517、支撑套定位孔,518、下层板导向轴安装孔,519、u型气缸固定架,520、连接套;
83.6、菌包,61、封堵盖, 63、套圈,64、菌筐;
84.7、床体,71、导向轴,72、接种床轨道,73、拉筐气缸固定板,74、挡筐气缸固定板,75、拉筐气缸,76、缓冲挡料器,761、挡板座,762、弹簧,763、床体销轴,764、活动挡板,765、压条,766、长条孔,767、推板,77、挡筐板,78、轨道安装架,79、挡筐气缸,710、料筐导向架,711、万向脚轮,712、支脚,713、挡板窗,715、床箱体。
实施方式
85.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的食用菌接种机,如图1和图2所示,自上而下由床体7、分菌机构1、接种机构2、接种枪灭菌机构4、拔盖机构3和菌包定位机构5组成。接种机构2的接种枪23安装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接种枪23贯穿消毒盒体41、防滴漏盒体410、夹具固定板
311、中层板313、下层板51安装,通过接种气缸25实现接种枪23升降,接种枪固定板21、中层板313和下层板51通过直线轴承314安装于导向轴71上。
86.床体7结构如图3-5所示,床箱体715内侧安装轨道72,多条接种床轨道72通过轨道安装架78固定于床箱体715上。菌包6水平移动进出,轨道72距地不高于1米,轨道宽小于0.5米。床箱体715采用三面开口结构,使得无菌风可以流入流出,从而避免了气流逆向、清洗不净、等导致菌包污染的问题。床箱体715底部四角处安装万向脚轮711和支脚712。床箱体715前后两侧为挡板窗713,床箱体715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料筐导向架710。
87.接种床轨道如图7-10所示,接种床轨道72两端为向下倾斜结构,方便菌筐64进出。平行安装的多条接种床轨道72下侧位于不同轨道间隙安装拉筐气缸固定板73,拉筐气缸固定板73上安装拉筐气缸75(无杆气缸),两个拉筐气缸75沿轨道方向前后错位安装,实现拉筐气缸75在不同轨道接力拉筐,拉筐气缸75连接缓冲挡料器76;接种床轨道72下侧位于不同轨道间隙等间隔安装挡筐气缸固定板74,挡筐气缸79安装于挡筐气固定板74上;接种床轨道72位于不同轨道间隙等间距分布安装挡筐气缸79,挡筐气缸79纵向连接挡筐板77。
88.如图11-13所示,缓冲挡料器76的挡板座761固定安装于拉筐气缸75上,挡板座761两侧通过贯穿挡板座761两侧板的床体销轴763连接活动挡板764,挡板座761上安装的销轴763的孔为长条孔766,销轴763上缠绕式安装压条765,压条765前端位于活动挡板764下侧,挡板座761内位于床体销轴763后侧设有推板767,推板767两端连接床体销轴763,推板767与挡板座761后侧板之间设有弹簧762,活动挡板764为勾角结构。使用时,菌筐64经过活动档板764时,向下压活动档板764,床体销轴763在长条孔766内向后移动,压缩弹簧762,菌筐64通过,通过后,活动档板764抬起。
89.食用菌接种机的接种床轨道工作过程如下:
90.如图14所示,菌筐64准备进入轨道,挡筐板ⅰ为升起状态,将菌筐64挡住;
91.如图15所示,第一挡筐气缸79带动挡筐板ⅰ下降,菌筐64压倒缓冲挡料器

的活动档板764,菌筐64进入待接种区,活动档板764抬起,第一拉筐气缸75带动缓冲挡料器

将菌筐64拉至挡筐板ⅱ处,挡筐板ⅱ将菌筐挡住,待时接种;
92.如图16所示,第二挡筐气缸79带动挡筐板ⅱ落下,第二拉筐气缸75带动缓冲挡料器

将菌包拉至挡筐板ⅲ处,挡筐板ⅲ抬起将菌筐挡住,缓冲挡料器

的活动档板压倒之后抬起,接种枪23下行进行接种;
93.如图17所示,接种结束后,挡筐板ⅲ下降,第二拉筐气缸带动缓冲挡料器拉筐,筐出接种区,所有气缸归为,进入下一个循环。
94.床体7的床箱体715上纵向安装四个导向轴71,导向轴71上部通过直线轴承314安装接种枪固定板21,接种枪固定板21连接接种枪气缸25,接种枪气缸25固定于床箱体715上。分菌罐机构1安装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部,分菌罐机构1如图18-22所示,罐体11为圆柱形结构,罐体11上侧中部设有进管接头12,罐体11下侧设有出管接头13,出管接头13数量大于进管接头12数量,出管接头13等间距均匀分布安装于罐体11下侧。罐体两端的罐体端头14上安装铰接式快速密封管卡16,进管接头12连接三通17,三通17分别通过两路缓冲罐连接管110连接缓冲罐18,缓冲罐连接管110上安装排气阀。罐体11两侧对称安装2对支撑连接板15,罐体支撑杆111上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支撑连接板15,罐体支撑杆111下端固定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
95.如图23所示,将两侧的罐体支撑杆111下端通过螺钉固定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分菌罐的多个出管接头13通过多路软管22连接多支接种枪23上端,菌种经分菌罐然后经软管流出,通过接种枪接种。缓冲罐18上部为缓冲空间19,菌液内气泡上升到缓冲罐18中经多级反破碎,菌液菌种流下,气泡上升到缓冲罐18中,从而避免了接种枪中气体过多的问题,提高了接种效率,接种平均。
96.如图24和图25所示,接种机构2的接种枪固定板21上设有上层板导向轴通孔29、上层板接种枪通孔210和上层板气缸螺杆通孔211,接种枪固定板21两侧安装夹杆气缸固定架27,接种枪23安装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接种气缸25带动接种枪固定板21升降,从而带动接种枪升降,对菌包进行接种,接种枪固定板21上行高度距菌包袋面大于12厘米。夹杆气缸固定架27上分别安装夹杆气缸24,位于软管22两侧分别设有夹杆26,两根夹杆26分别安装于夹杆卡板28上,前侧的夹杆卡板28固定于气缸固定架27上,后侧的夹杆卡板28连接夹杆气缸24的气缸杆,后侧夹杆26在气缸的作用下来回移动,对软管22进行夹紧和打开,从而控制软管开合,控制菌种通断。
97.拔盖机构3安装于中层板313上,如图26所示,中层板313四角设有中层板导向轴安装孔,中层板313通过直线轴承314安装于导向轴71上,中层板313连接夹具升降气缸321,夹具升降气缸321安装于床箱体715上。夹具升降气缸321垂直上下移动带动中层板31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夹具系统上下移动。中层板上行高距菌袋面大于8厘米。
98.拔盖机构结构的拔盖夹具如图27和图28所示,拔盖气缸固定座31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夹具固定板311上侧,气缸固定座315上通过螺栓安装气缸体35,气缸体35的活塞杆31下端安装活塞316,活塞杆31上端安装锥盘32,气缸体35内上部安装活塞前套34,活塞杆31安装于活塞前套34内。气缸固定座315两端通过销轴319分别连接卡爪33,卡爪33上部横向端头位于锥盘32锥面上方;夹具固定板311下侧设有支撑套37,支撑套37、夹具固定板311和气缸固定座31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限位轴317贯穿连接气缸固定座315、夹具固定板311和支撑套37,限位轴317下端安装弧形压盖39,压盖39下侧为与塞堵61形状相匹配的弧面结构。支撑套37一侧的孔内安装横向压缩弹簧36,横向压缩弹簧36与卡爪33内侧位置对应,支撑套37下侧的孔内安装纵向压缩弹簧38,纵向压缩弹簧38下端对应压盖39上侧。
99.拔盖机构如图 29所示,夹具固定板311上设有横向长条孔312,夹具固定板311通过安装于长条孔312内的螺栓320固定于中层板313上,中层板313上设有用于夹具3移动的长方形通孔,夹具3可以在通孔内实现横向和纵向移动,夹具固定板311一端连接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固定于中层板313上,通过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推动夹具固定板311横向移动,进而实现夹具3的横向移动。中层固定板313通过夹具升降气缸321推动实现升降,中层固定板313两端安装直线轴承314,直线轴承314安装于导向轴71上,进而带动夹具3实现升降。
100.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横向移动过程如图38和39所示,当卡爪33夹抓取封堵盖之后,固定板移动气缸318气缸杆伸出,带动夹具固定板311横向移开,移开的距离可以通过设置长条孔312的长度来确定,进而带动夹具3在中层板313的长方形孔内横向移动,菌包6进入接种枪接种状态,接种枪给菌包6接种后退出,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带动夹具固定板311归位。
101.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接种机拔盖夹具工作过程如图30-37所示:
102.如图30所示,通过气缸35控制卡爪33张开;
103.如图31所示,夹具升降气缸321带动中层板313下降,进而带动夹具3下降到菌包6上方,气缸35带动卡爪33闭盒,对封堵盖61进行夹紧;
104.如图32所示,夹具升降气缸321带动中层板313上升,进而带动夹具3上升;
105.如图33所示,接种枪23进行接种;
106.如图34所示,接种枪升起归位;
107.如图35所示,夹具升降气缸321带动中层板313下降,进而带动夹具3下降到菌包6上方,插盖;
108.如图36所示,通过气缸35控制卡爪33张开;
109.如图37所示,夹具升降气缸321带动中层板313上升,进而带动夹具3上升,完成插盖工作。
110.接种枪灭菌机构4安装于拔盖机构3上部,如图48和图49所示,由消毒盒盒体41和防滴漏盒体410组成,消毒盒盒体41底板下侧固定安装防滴漏盒体410。
111.如图40-43所示,消毒盒盒体41的顶板和底板上对称设有消毒盒接种枪孔42,消毒盒接种枪孔42为上下对称设置的塔型结构。消毒盒盒体41内位于底板两侧纵向设有滴液槽43,消毒盒盒体41底板上位于滴液槽43下侧与滴液槽43贯通连接滴液管接头44,连接管路排出菌液。消毒盒盒体41左右侧板上位于四角处分别设有喷嘴孔45,消毒盒盒体41两侧板对称设有喷嘴孔45,消毒盒盒体41上对应喷嘴孔45安装扇形的喷嘴48;消毒盒盒体1边沿上部通过喷嘴固定螺栓46安装喷嘴固定板47,喷嘴48安装于喷嘴固定板47上,喷嘴48连接喷嘴接头49。
112.如图44-47所示,防滴漏盒体410底板上设有与消毒盒接种枪孔42对应的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为塔形结构。防滴漏盒体410底板后部均匀分布设有排液孔413,防滴漏盒体410底板位于排液孔413下侧设有排液槽411,排液槽411上设有排液槽孔414。
113.使用时,如图50所示,通过消毒盒固定架413和消毒盒固定螺栓416将消毒盒41安装于接种机的中层板313上,即接种枪23上下移动的路径上,消毒盒接种枪孔42位置、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位置与各个接种枪23相对应,接种枪上下移动时贯穿消毒盒体41和防滴漏盒410,在消毒盒41和防滴漏盒410内上下移动。滴液管接头44通过软管将消毒盒盒体1内的灭菌液输出,塔型消毒盒接种枪孔42的孔沿可以挡住灭菌液体较少的漏到下部。喷嘴伸入消毒盒盒体41四角处的喷嘴孔45内,灭菌液通过喷嘴48向消毒盒体内喷洒,喷嘴48选用扇形喷嘴,喷嘴角度正对消毒盒中心处,从而形成灭菌液的对射,接种枪上下行时定期对接种枪喷液杀菌。灭菌液可采用75%的酒精或水蒸汽。消毒盒滴漏的灭菌液进入防滴漏盒体410内,然后通过排液孔413落入排液槽411内,最后通过排液槽孔414、排液接头415连接外部管路排出。排液管接头415通过管路将防滴漏盒体410内的灭菌液输出,塔型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的孔沿可以挡住灭菌液体较少的漏到下部。
114.菌包定位机构5安装于下层板51上,下层板51结构如图51所示,下层板51四角处设有下层板导向轴安装孔518,下层板51通过直线轴承314安装于导向轴71上,下层板51上设有夹具移动长通孔58和支撑套定位孔517。
115.如图52所示,下层板两侧下部分别安装u型气缸固定架519,下层板两侧对应u型气
缸固定架519设有u型气缸架安装孔,夹具升降气缸321固定于中层板313两侧下部,u型气缸固定架519中部安装连接套520,夹具升降气缸321的气缸杆前端与连接套520内螺纹连接,定位升降气缸54安装于床箱体715上,定位升降气缸54的气缸杆上端与连接套520外螺纹连接,通过两个气缸杆对接,解决大空间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定位升降气缸54垂直上下移动带动下层板5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定位系统上下移动,对菌包61定位。下层板51上行高度,距菌包袋面距离大于4厘米。
116.如图53所示,包括下层板51、夹板和菌袋定位锥头515,夹板包括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上夹板513和下层板51之间设有支撑套57,支撑套57上端通过卡板固定螺栓511连接下层板51,支撑套57下端卡板固定螺栓511连接下夹板514,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移动卡板52的螺栓孔为移动长通孔58。如图54所示,夹板包括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固定卡板53和移动卡板52交错排布,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上设有成对的卡弧59,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固定卡板53外端通过卡板固定板56固定连接,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移动卡板52的外端通过卡板固定板56固定连接,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移动卡板52的卡板固定板56连接平行气缸55,平行气缸55安装于气缸固定板512上,气缸固定板512安装于下层板51上,固定卡板53和移动卡板52的卡弧59构成卡孔510,平行气缸55的气缸杆伸缩带动移动板52在移动长通孔58范围内左右移动,进而带动卡孔510的开合。
117.下夹板514下侧安装菌袋定位锥头515,菌袋定位锥头515位于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构成的卡孔510之间,菌袋定位锥头515通过锥头固定螺栓516贯穿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固定连接支撑套57下端,支撑套57上端通过卡板固定螺钉511连接下层板51。
118.如图55和图56所示,为卡板原位状态,平行气缸55气缸杆收缩,移动卡板52位于原位,卡孔510张开,如图57所示,菌袋定位锥头515位于两个菌包61之间正上方,安装于下层板51上的定位升降气缸54带动下层板51下降,进而带动卡板下降,使菌袋定位锥头515到两菌包61之间位置,对菌包61进行定位。同时,使卡孔510到达菌包61封口的套圈62处,定位升降气缸54停止运行。平行气缸55气缸杆伸出,带动移动卡板52移动,使卡孔510收缩,卡住菌包61的套圈62,从而实现菌包和菌包口的定位,如图58-60所示。
119.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接种机整体工作过程如下:
120.(1)菌筐64经床体7的轨道传送到接种工位,此时夹具为张开状态,中层板313和下层板51位于原位;
121.(2)定位升降气缸54垂直上下移动带动下层板51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定位系统上下移动。由于定位升降气缸54通过u型气缸固定架519连接夹具升降气缸321,所以同时带动中层板313上下移动。菌袋定位锥头515实现菌包定位,平行气缸55水平来回移动带动卡口定位板控制卡口定位卡板对菌包口定位;
122.(3)中层板313在夹具升降气缸321带动下继续下行,夹具到达菌包口,夹具卡爪33合上夹紧封堵盖62,夹具升降气缸321上行拔盖;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带动夹具水平移位,离开包口;
123.(4)接种气缸25上下移动带动接种枪固定板21下行,从而带动接种枪23下行接种,接种枪贯穿接种枪固定板21、中层板313和下层板51。
124.(5)接种后,接种枪软管22通过夹杆气缸24和夹杆26实现关闭归位;
125.(6)接种枪23通过接种气缸25带动升起归位;
126.(7)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带动夹具水平移动归位到包口,夹具升降气缸321带动夹具下降,插盖;
127.(8)菌包定位机构的平行气缸带动卡口定位板归位;
128.(9)定位升降气缸54带动下层板51升起,使菌袋定位锥头515离开菌包,同时带动中层板313带动夹具上升归位;
129.(10)菌包移出,进入下一个循环。
130.表1 与传统设备污染率对比
[0131][0132]
由上表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食用菌接种机与传统设备相比,污染率大大降低。
[0133]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实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7)、分菌机构(1)和接种机构(2),接种机构(2)的接种枪(23)安装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接种枪固定板(21)与安装于床体(7)上的接种气缸(25)连接,分菌机构(1)的罐体(11)位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侧并且罐体(11)的出管接头(13)连接接种枪(23)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1)为圆柱形结构,罐体(11)通过罐体支撑杆(111)安装于接种枪固定板(21)上,罐体(11)上侧中部设有进管接头(12),罐体(11)下侧设有出管接头(13),出管接头(13)数量大于进管接头(12)数量,出管接头(13)等间距均匀分布安装于罐体(11)下侧;进管接头(12)连接三通(17),三通(17)分别通过两路缓冲罐连接管(110)连接缓冲罐(18),缓冲罐连接管(110)上安装排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拔盖机构(3),拔盖夹具的气缸固定座(315)固定安装于夹具固定板(311)上侧,气缸固定座(315)上安装气缸体(35),气缸体(35)的活塞杆(31)下端安装活塞(316),活塞杆(31)上端安装锥盘(32),气缸固定座(315)两端通过拔盖机构销轴(319)分别连接卡爪(33),卡爪(33)上部横向端头位于锥盘(32)锥面上方;夹具固定板(311)下侧设有支撑套(37),支撑套(37)、夹具固定板(311)和气缸固定座(315)之间固定连接,限位轴(317)贯穿连接气缸固定座(315)、夹具固定板(311)和支撑套(37),限位轴(317)下端安装弧形压盖(39),压盖(39)下侧为与塞堵(61)形状相匹配的弧面结构,支撑套(37)一侧的孔内安装横向压缩弹簧(36),横向压缩弹簧(36)与卡爪(33)内侧位置对应,支撑套(37)下侧的孔内安装纵向压缩弹簧(38),纵向压缩弹簧(38)下端对应压盖(39)上侧;夹具固定板(311)上设有横向长条孔(312),夹具固定板(311)通过安装于横向长条孔(312)内的螺栓(320)固定于中层板(313)上,中层板(313)上设有用于夹具移动的长方形通孔(325),夹具固定板(311)一端连接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夹具固定板移动气缸(318)固定于中层板(313)上,中层板(313)下侧安装夹具升降气缸(321),中层板(313)两侧安装直线轴承(314),直线轴承(314)安装于导向轴(7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种枪灭菌机构(4),接种枪灭菌机构(4)安装于拔盖机构(3)上部,接种枪灭菌机构(4)的消毒盒盒体(41)的顶板和底板上对称设有消毒盒接种枪孔(42),消毒盒接种枪孔(42)为上下对称设置的塔型结构,消毒盒盒体(41)内位于底板两侧纵向设有滴液槽(43),消毒盒盒体(41)底板上位于滴液槽(43)下侧与滴液槽(43)贯通连接滴液管接头(44),消毒盒盒体(41)左右侧板上位于四角处分别设有喷嘴孔(45),消毒盒盒体(41)两侧板对称设有喷嘴孔(45),消毒盒盒体(41)上对应喷嘴孔(45)安装扇形的喷嘴(4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盒盒体(41)下侧安装防滴漏盒,防滴漏盒体(410)底板上设有与消毒盒接种枪孔(42)对应的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防滴漏盒接种枪孔(412)为塔形结构,防滴漏盒体(410)底板后部均匀分布设有排液孔(413),防滴漏盒体(410)底板位于排液孔(413)下侧设有排液槽(411),排液槽(411)上设有排液槽孔(41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菌包定位机构(5),菌包定位机构(5)安装于下层板(51)上,下层板(51)连接定位升降气缸(54),下层板(51)下侧安装夹板,包括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与下层板(51)连
接,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移动卡板(52)的螺栓孔为移动长通孔(58);夹板包括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固定卡板(53)和移动卡板(52)交错排布,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上设有成对的卡弧(59),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上夹板(513)和下夹板(514)的移动卡板(52)连接平行气缸(55),平行气缸(55)安装于下层板(51)上,固定卡板(53)和移动卡板(52)的卡弧(59)构成卡孔(510);下夹板(514)下侧安装菌袋定位锥头(515),菌袋定位锥头(515)位于移动卡板(52)和固定卡板(53)构成的卡孔(51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板(51)两侧下部分别安装u型气缸固定架(519),u型气缸固定架(519)中部安装连接套(520),夹具升降气缸(321)的气缸杆前端与连接套(520)内螺纹连接,定位升降气缸(54)安装于床箱体(715)上,定位升降气缸(54)的气缸杆上端与连接套(520)外螺纹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7)上安装接种床轨道(72),平行安装的多条接种床轨道(72)下侧位于不同轨道间隙安装拉筐气缸固定板(73),拉筐气缸固定板(73)上安装拉筐气缸(75),拉筐气缸(75)沿轨道方向前后错位安装,拉筐气缸(75)连接缓冲挡料器(76);接种床轨道(72)下侧位于不同轨道间隙等间隔安装挡筐气缸固定板(74),挡筐气缸(79)安装于挡筐气缸固定板(74)上,挡筐气缸(79)纵向连接挡筐板(77)。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挡料器(76)的挡板座(761)固定安装于拉筐气缸(75)上,挡板座(761)两侧通过贯穿挡板座(761)两侧板的床体销轴(763)连接活动挡板(764),挡板座(761)上安装的床体销轴(763)的孔为长条孔(766),床体销轴(763)上缠绕式安装压条(765),压条(765)前端位于活动挡板(764)下侧,挡板座(761)内位于床体销轴(763)后侧设有推板(767),推板(767)两端连接床体销轴(763),推板(767)与挡板座(761)后侧板之间设有弹簧(762)。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7)的床箱体(715)为三面开口结构,床箱体(715)前后两侧为挡板窗(713),床箱体(715)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料筐导向架(710)。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接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机构(2)的接种枪固定板(21)两侧安装夹杆气缸固定架(27),夹杆气缸固定架(27)上分别安装夹杆气缸(24),分菌机构(1)的罐体(11)和接种枪(23)之间通过软管(22)连接,位于软管(22)两侧分别设有夹杆(26),两根夹杆(26)分别安装于夹杆卡板(28)上,前侧的夹杆卡板(28)固定于气缸固定架(27)上,后侧的夹杆卡板(28)连接夹杆气缸(24)的气缸杆。

技术总结
一种食用菌接种机,自上而下由床体、分菌机构、接种机构、接种枪灭菌机构、拔盖机构和菌包定位机构组成。分菌罐避免了接气不接种、打空枪、接空袋等问题;拔盖夹具可实现稳定拔盖,不易造成拔盖漏盖、损伤菌包、损伤盖体的问题,从而避免菌包污染;接消毒机构通过消毒盒的喷头喷洒消毒液对灭菌枪进行消毒灭菌,通过防滴漏盒搜集菌液,避免造成菌种和菌包污染;菌包口定位机构对菌包口进行定位,定位准确,避免了漏接、外接、菌袋破损等导致菌包污染;接种床轨道实现菌筐的传送以及位置的准确定位,从而避免了接种位置不准确造成的漏接、外接、菌袋破损等情况,避免了菌包污染;床箱体结构避免了气流逆向、清洗不净、等导致菌包污染的问题。等导致菌包污染的问题。等导致菌包污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罗连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富和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