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3 阅读:103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小麻花是一道古老的传统小吃。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小麻花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口感清新,齿颊留香;好吃不油腻,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小麻花的制备方法与大麻花的制备方法不同,小麻花的加工过程为:机制麻花(挤条、缠绕和切断)、油炸、沥油与冷却和包装等。小麻花的加工设备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1921275700.6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麻花机的压面机构,包括压面缸和压面盘组件,所述压面盘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压面缸内,还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壳体、输入螺杆、输出伸缩螺杆和蜗轮,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减速机壳体内,所述压面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压面缸内,所述输出伸缩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压面盘组件相连设置于减速机壳体中,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输入螺杆转动,所述输入螺杆与所述蜗轮的外侧螺纹相连,所述输出伸缩螺杆与蜗轮的内侧螺纹相连,沿所述输出伸缩螺杆的长度方向设有限位槽,所述减速机壳体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配合在限位槽内。
3.小麻花与大麻花加工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小麻花较小且加工量大,无需摆盘油炸。在油炸小麻花前,需要多台麻花机同时工作,收集后送至油炸锅中进行油炸。但是,小麻花在转运的过程中存在数量多、较小等特点,进而容易粘连在一起,进而出现瑕疵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多台麻花机输出的多列麻花于收集输送带上并排设置,输出的麻花浸没于油槽中;前述两种手段均可避免小麻花粘接在一起。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该装置包括多台竖向设置的麻花机2、沿前后向设置的收集输送带1、麻花机2正下方且沿左右向设置的出料结构3、出料结构3上且沿前后向设置的分切结构4、收集输送带1后端下方的称重台5、称重台5上放置的油槽6、油槽6中的料斗7和用于控制收集输送带1启停的控制开关8,所述麻花机2上前后并排设有多个压面缸9且其设于对应出料结构3的进料端的正上方,多台麻花机2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左侧和/或右侧,同侧的麻花机2前后并排设置,多个出料结构3的输出端左右错开设置且其均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油槽6内盛装有油,所述料斗7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后端的正下方且其能从油槽6中取出,所述控制开关8位于称重台5附近。
6.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料结构3包括支架、支架内端的被动辊、支架外端的主动辊和绕于主动辊与被动辊之间的输送带,所述主动辊与被动辊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输送带沿左右向设置,其进料端位于对应麻花机2的正下方,其出料端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被动辊的前后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设于支架的内端对应侧上,所述支架上且位于轴承座的正下方设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
7.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切结构4包括支架上且位于输送带相邻上方的机罩10、机罩10内且能上下运动的切刀、机罩10顶部且用于驱动切刀上下运动的气缸11和切刀上侧且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根引导杆12;所述机罩10沿前后向设置,其底部敞口,其左右侧板的底部均前后并排设有多个供小麻花通过的缺口13;所述切刀沿前后向设置且其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气缸11竖向设置,其位于两根引导杆12之间,其伸缩杆的下端与切刀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杆12竖向设置且其上部与机罩10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缺口13正对压面缸9设置;所述气缸11收缩时,所述切刀位于小麻花的上方;所述气缸11伸展时,所述切刀向下运动将小麻花切断。
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还包括用于显示称重台5称重重量的显示器14,所述显示器14沿左右向设置且其通过竖向设置的支杆设于收集输送带1的机架后部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控制开关8设于机架后端的左侧或右侧。
9.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槽6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槽,所述称重台5的表面光滑。
10.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料斗7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槽,其底部均布有通孔,其顶部左右并排设有两根握杆15,其长度与收集输送带1的宽度配合,其左侧或右侧由下至上斜向外设置;所述握杆15沿前后向设置。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多台麻花机输出的多列麻花于收集输送带上并排设置,输出的麻花浸没于油槽中;前述两种手段均可避免小麻花粘接在一起。另外,本专利还可采用多种结构避免润滑油等对小麻花的影响。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的麻花机、出料结构和分切结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分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收集输送带、2麻花机、3出料结构、4分切结构、5称重台、6油槽、7料斗、8控制开关、9压面缸、10机罩、11气缸、12引导杆、13缺口、14显示器、15握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18.实施例1
19.参见图1-4,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该装置包括n台竖向设置的麻花机2、收集输送带1、n个出料结构3、n个分切结构4、称重台5、油槽6、料斗7、控制开关8和显示器14等。其中,收集输送带1沿前后向设置,其向后输送,其上涂抹有油。麻花机2竖向设置,其上前后并排设有多个压面缸9(可以挤出相互缠绕的面条,多个压面缸9输出的小麻花前后并排设置形成麻花列),其设于对应出料结构3的进料端的正上方。麻花机2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1921275700.6的专利的描述。多台麻花机2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左侧和/或右
侧,同侧的麻花机2前后并排设置。每个麻花机2的正下方对应设置一个出料结构3结构,每个出料结构3上均设置一个分切结构4。出料结构3沿左右向设置,其进料端位于对应麻花机2的正下方,其输出端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多个出料结构3的输出端左右错开设置,让n台麻花机2输出的n条麻花列左右并排设置,进而避免叠放粘连。分切结构4沿前后向设置,其能将相互缠绕的面条按预定长度切断得到小麻花。称重台5位于收集输送带1后端的下方,其上放置有油槽6,其具体可以为沿左右向设置的不锈钢矩形台。油槽6内盛装有油,其内放置有料斗7。料斗7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后端的正下方用于接收收集输送带1输出的小麻花,其能从油槽6中取出,其内的小麻花浸没于油中。转移小麻花时,将油槽6和料斗7整体转移。控制开关8用于控制收集输送带1的启停,其位于称重台5附近,其能便于于称重台5的操作工操作。在转移油槽6时,可短暂关闭收集输送带1。短暂关闭收集输送带1并不会让小麻花在收集输送带1严重堆集和粘连。显示器14用于显示称重台5称重重量,其位于最后方的麻花机2的后方,其能便于于称重台5的操作工看见。
2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出料结构3包括支架、被动辊、主动辊和输送带等。支架沿左右向设置,其设于对应麻花机2的下方。主动辊(由相应的结构驱动)与被动辊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其分别设于支架的外端(为远离收集输送带1的一端)与内端。输送带沿左右向设置,其绕于主动辊与被动辊之间,其进料端位于对应麻花机2的正下方,其出料端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被动辊的前后两端通过轴承座(沿前后向设置)转动设于支架的内端对应侧上。支架上且位于轴承座的正下方设有接油槽用于接收轴承座可能掉落的润滑油。接油槽沿左右向设置,其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其具体为矩形槽。
21.其中,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切结构4包括机罩10、切刀、气缸11和两根引导杆12等。机罩10固定在支架上,其位于输送带相邻上方,其沿前后向设置,其底部敞口,其左右侧板的底部均前后并排设有多个供小麻花通过的缺口13(每个压面缸9对应设置一个缺口13)。切刀位于机罩10内,其能上下运动,其沿前后向设置,其位于输送带的上方,其由气缸11驱动上下运动,其用于将相互缠绕的面条切断。气缸11竖向设置,其位于两根引导杆12之间,其伸缩杆(机罩10的顶部设有供其穿过的通孔)的下端与切刀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两根引导杆12左右并排设置;引导杆12竖向设置,其上部与机罩10的顶部滑动连接(可通过滑套)。缺口13正对压面缸9设置,其具体可以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口。气缸11收缩时,切刀位于小麻花的上方;气缸11伸展时,切刀向下运动将小麻花切断。
2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显示器14沿左右向设置且其通过竖向设置的支杆(具体为圆管结构,其内设有连接显示器14与称重台5的导线)设于收集输送带1的机架后部的左侧或右侧,控制开关8设于机架后端的左侧或右侧。显示器14和控制开关8可设于同侧。
23.具体地,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槽6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槽,称重台5的表面光滑以便于晃动油槽6。料斗7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槽,其较油槽6小,其底部均布有通孔,其顶部左右并排设有两根握杆15(位于油面的上方),其长度与收集输送带1的宽度配合,其左侧或右侧由下至上斜向外设置以便于倾倒小麻花。握杆15沿前后向设置,以便于操作工握持为宜。
24.实施例2
25.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麻花机2的数量为5台,其中4台麻花机2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右侧且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前部,剩下1台麻花机2位于收集输送带1
的左侧且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后部。5台麻花机2输出的5条麻花列左右并排设置。显示器14和控制开关8均设于收集输送带1的右侧。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包括多台竖向设置的麻花机(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收集输送带(1)、麻花机(2)正下方且沿左右向设置的出料结构(3)、出料结构(3)上且沿前后向设置的分切结构(4)、收集输送带(1)后端下方的称重台(5)、称重台(5)上放置的油槽(6)、油槽(6)中的料斗(7)和用于控制收集输送带(1)启停的控制开关(8),所述麻花机(2)上前后并排设有多个压面缸(9)且其设于对应出料结构(3)的进料端的正上方,多台麻花机(2)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左侧和/或右侧,同侧的麻花机(2)前后并排设置,多个出料结构(3)的输出端左右错开设置且其均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油槽(6)内盛装有油,所述料斗(7)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后端的正下方且其能从油槽(6)中取出,所述控制开关(8)位于称重台(5)附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结构(3)包括支架、支架内端的被动辊、支架外端的主动辊和绕于主动辊与被动辊之间的输送带,所述主动辊与被动辊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输送带沿左右向设置,其进料端位于对应麻花机(2)的正下方,其出料端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被动辊的前后两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设于支架的内端对应侧上,所述支架上且位于轴承座的正下方设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沿左右向设置且其位于收集输送带(1)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切结构(4)包括支架上且位于输送带相邻上方的机罩(10)、机罩(10)内且能上下运动的切刀、机罩(10)顶部且用于驱动切刀上下运动的气缸(11)和切刀上侧且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根引导杆(12);所述机罩(10)沿前后向设置,其底部敞口,其左右侧板的底部均前后并排设有多个供小麻花通过的缺口(13);所述切刀沿前后向设置且其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气缸(11)竖向设置,其位于两根引导杆(12)之间,其伸缩杆的下端与切刀的顶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杆(12)竖向设置且其上部与机罩(10)的顶部滑动连接,所述缺口(13)正对压面缸(9)设置;所述气缸(11)收缩时,所述切刀位于小麻花的上方;所述气缸(11)伸展时,所述切刀向下运动将小麻花切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还包括用于显示称重台(5)称重重量的显示器(14),所述显示器(14)沿左右向设置且其通过竖向设置的支杆设于收集输送带(1)的机架后部的左侧或右侧,所述控制开关(8)设于机架后端的左侧或右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6)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槽,所述称重台(5)的表面光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7)为沿左右向设置的矩形槽,其底部均布有通孔,其顶部左右并排设有两根握杆(15),其长度与收集输送带(1)的宽度配合,其左侧或右侧由下至上斜向外设置;所述握杆(15)沿前后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位小麻花生产装置,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多台竖向设置的麻花机、沿前后向设置的收集输送带、麻花机正下方且沿左右向设置的出料结构、出料结构上且沿前后向设置的分切结构、收集输送带后端下方的称重台、称重台上放置的油槽、油槽中的料斗和用于控制收集输送带启停的控制开关,麻花机上前后并排设有多个压面缸且其设于对应出料结构的进料端的正上方,多台麻花机位于收集输送带的左侧和/或右侧,同侧的麻花机前后并排设置,多个出料结构的输出端左右错开设置且其均位于收集输送带的上方,油槽内盛装有油,料斗位于收集输送带的后端的正下方且其能从油槽中取出,控制开关位于称重台附近。控制开关位于称重台附近。控制开关位于称重台附近。


技术研发人员:方福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