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电结构的接触构件和电端子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4 阅读:81 评论:0

用于导电结构的接触构件和电端子
1.领域
2.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便于两个导电结构之间的电连接的接触构件和电端子的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导电结构的接触构件和电端子。
3.背景
4.电端子通常设置在电气系统中的电导体的终端上,以完成一个或更多个电动装置和电源和/或电气系统的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电端子便于将这些电动装置安装至电气系统、维修以及从电气系统移除。
5.电端子通常包括电连接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的接触构件。例如,第一导电结构(例如电刀片)与电端子的接合可以通过将第一导电结构的一部分插入到由电端子的接触构件限定的间隙中来实现。第二导电结构与电端子的接合可以通过将电端子的一个端部压接到第二导电结构的一部分(例如导电材料)上来实现。这种压接是使用各种专用工具和/或专用方法完成的。目前被包括在电端子中的接触构件具有各种结构布置,从而实现各种电流和保持性能。期望提供一种用于接触构件和包括接触构件的电端子的改进结构,从而可以实现两个导电结构之间的快速、容易、有效和可靠的连接。
6.因此,存在用于导电结构的新的和有用的接触构件和电端子的需要。
7.概述
8.描述了各种示例性接触构件和电端子。
9.一种示例性接触构件具有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被限定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每个具有多个柱。多个柱中的每个柱都具有接触点和多个槽。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邻近接触点设置。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延伸到间隙中,使得接触点被设置在间隙内。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第一面板的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接触点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第一距离处。在第二位置,第一面板的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接触点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第二距离处,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10.一种示例性电端子具有端子主体部分、壳体和接触构件。壳体从端子主体部分延伸并且限定中空插座。接触构件被保持在中空插座内。接触构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并且限定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每个具有多个柱。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接触点和多个槽。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邻近接触点设置。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延伸到间隙中,使得接触点被设置在间隙内。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第一面板的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接触点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第一距离处。在第二位置,第一面板的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接触点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第二距离处,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11.另一示例性电端子具有端子主体部分、壳体和接触构件。壳体从端子主体部分延伸,并且限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中空插座。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每个提供通向中空插座的入口。接触构件被保持在中空插座内。接触构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并且限定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每个具有多个柱。多个柱中的
每个柱具有多个槽、接触点、完全围绕接触点的凹部、突起和接触点凹部。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邻近接触点设置,并且从接触点径向向外延伸。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延伸到间隙中,使得接触点被设置在间隙内。突起完全包围接触点凹部。多个柱中的每个柱都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第一面板的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接触点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第一距离处。在第二位置,第一面板的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接触点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第二距离处,该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
12.通过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获得对这些示例的额外理解。
13.附图简述
14.图1是电端子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第一导电结构、第二导电结构和第三导电结构邻近电端子定位。
15.图2是图1所示的电端子沿着电端子的纵向轴线截取的透视截面视图。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导电结构。
16.图3是图1所示的电端子的接触构件的透视图。
17.图3a是图3中的区域a-a的放大视图。
18.图4是图3所示的接触构件沿着接触构件的纵向轴线截取的透视截面视图。
19.图4a是图4中的区域b-b的放大视图。
20.图5是图1中所示的电端子的透视图。第二导电结构邻近由电端子的壳体限定的第一开口定位。
21.图6是图5中所示的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结构沿线6-6截取的截面视图。
22.图7是图1中所示的电端子的另一透视图。第二导电结构被设置在由电端子的壳体限定的第一开口内和由接触构件限定的间隙内。
23.图8是图7中所示的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结构沿线8-8截取的截面视图。
24.图9是图1中所示的电端子的另一透视图。第三导电结构被设置在由电端子的壳体限定的第二开口内和由接触构件限定的间隙内。
25.图10是与电端子一起使用的可替代的接触构件的透视图。
26.图11是与电端子一起使用的可替代的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沿着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的纵向轴线截取的透视截面视图。
27.图12是与图11所示的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一起使用的接触构件的透视图。
28.图13是图12所示的接触构件沿着接触构件的纵向轴线截取的透视截面视图。
29.图14是可替代的电端子的透视截面视图。
30.图15是图14所示的电端子的另一透视截面视图。
31.图16是图14所示的电端子的第二接触构件的透视图。
32.图17是与图14和图15所示的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一起使用的可替代的接触构件的面板的正视图。
33.详细描述
34.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描述并且示出了接触构件和电端子的各种示例实施例。提供这些示例的描述和图示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构件和电端子。这些示例的描述和图示不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35.图1至图9示出了电端子10的第一实施例,电端子10具有纵向轴线11、第一端部12、
第二端部14、端子主体部分16、壳体18和接触构件2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端子10是凹形电端子。
3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主体部分16从电端子10的第一端部12向第二端部14延伸,并且包括适合于被压接到第一导电结构28上的第一翼片24和第二翼片26。如图1所示,第一导电结构28是导线构件30,导线构件30包括由不导电的外部绝缘体34包围的导电材料32。在组装时,导电材料32接触端子主体16和/或壳体18,并且第一翼片24和第二翼片26被压接到导电材料32上,以实现电端子10和第一导电结构28之间的导电连接。虽然已经示出了端子主体部分16的特定结构布置,但是端子主体部分可以具有能够实现电端子和导电结构之间的导电连接的任何合适的结构布置。
37.壳体18从电端子10的第二端部14朝向第一端部12延伸至端子主体部分16。壳体18包括第一板38、第二板40、基板42、第一连接臂44、第二连接臂46、第一突起48、第二突起50,并且限定中空插座52、第一开口54和第二开口56。如图6所示,第一板38被设置在距第二板40距离39处。第一板38和第二板40中的每个板具有第一端部58、第二端部60、顶部62、内表面64和外表面66,并且限定突起68、第一凹部70和第二凹部72。第一板38从基板42延伸至第一板38的顶部62。第二板40从基板42延伸至第二板40的顶部62。
38.第一突起48和第二突起50中的每个突起都被设置在第一板38上。第一连接臂44和第二连接臂46中的每个连接臂都限定通道74,并且从第二板40的顶部62朝向第一板38延伸,使得第一突起48被设置在由第一连接臂44限定的通道74内并且第二突起50被设置在由第二连接臂46限定的通道74内。虽然连接臂44、46和突起48、50已经被示为连接第一板38和第二板40,但是任何合适的结构都可以用于将第一板附接至第二板。可替代地,连接臂可以从壳体中省略。
39.中空插座52被限定在第一板38和第二板40之间,并且具有中空插座中心53,如图6所示。第一开口54和第二开口56中的每个开口都提供通向中空插座52的入口。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开口54被限定在第一板38的顶部62和第二板40的顶部62之间、在电端子10的第一端部12和第二端部14之间,并且具有第一开口中心55。第二开口56被限定在电端子10的第二端部14上,并且具有第二开口中心57,如图1所示。第一开口中心55相对于中空插座中心53偏离第二开口中心57大约90度。然而,可替代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偏移任何合适角度的开口中心,例如大于45度的角度。
40.由第一板38和第二板40中的每个板限定的突起68从顶部62远离底板42延伸,并且设定尺寸成由接触构件20的顶部保持臂90限定的凹部116接收,如本文更详细描述的。由第一板38和第二板40中的每个板限定的第一凹部70和第二凹部72中的每个凹部都是长形的,并且从内表面64向外表面66延伸。第一凹部70设定尺寸成接收接触构件20的第一侧保持臂92,并且第二凹部72设定尺寸成接收由接触构件20限定的第二侧保持臂94,如本文更详细描述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凹部70和第二凹部72彼此平行设置。然而,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凹部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布置,并且可以相对于另一凹部以任何合适的角度设置。
41.虽然端子主体部分16和壳体18已经被图示为具有特定的结构布置,但是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布置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合适的结构布置的选择可以基于各种考虑,包括电端子的预期用途,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是该电端子的
部件。例如,虽然端子主体部分已经被示出为包括第一翼片和第二翼片使得可以在端子主体部分和导电结构之间实现压接连接,但是可替代的实施例可以利用端子主体部分上的任何合适的结构(例如,电连接器)来完成至导电结构的附接。被认为适合形成端子主体部分和/或壳体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导电材料。
42.接触构件20被保持在由壳体18限定的中空插座52内。如图3所示,接触构件20具有纵向轴线75、第一端部76、第二端部78、顶部80、底部82、第一面板84、第二面板86,并且限定第一面板84和第二面板86之间的间隙88。第一面板84和第二面板86中的每个面板都具有顶部保持臂90、第一侧保持臂92、第二侧保持臂94、内表面96和外表面98以及多个柱100。多个柱100中的每个柱都具有多个槽102、接触点104、凹部106、突起108和接触点凹部11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构件20总体上是u形的。
43.顶部保持臂90从顶部80延伸,并且限定弯曲部112、顶部保持臂端部114和凹部116。弯曲部112从顶部80延伸大约180度至顶部保持臂端部114。在组装时,第一板38的突起68被设置在由第一面板84的顶部保持臂90限定的凹部116内,并且第二板40的突起68被设置在由第二面板86的顶部保持臂90限定的凹部116内。第一侧保持臂92从第一端部76延伸,并且限定弯曲部118和第一保持臂端部120。弯曲部118从第一端部76延伸约90度至第一保持臂端部120。在组装时,第一面板84的第一侧保持臂92被设置在第一板38的第一凹部70中,并且第二面板86的第一侧保持臂92被设置在第二板40的第一凹部70中。第二侧保持臂94从第二端部78延伸,并且限定弯曲部122和第二保持臂端部124。弯曲部122从第二端部78延伸大约90度至第二保持臂端部124。在组装时,第一面板84的第二侧保持臂94被设置在第一板38的第二凹部72中,并且第二面板86的第二侧保持臂94被设置在第二板40的第二凹部72中。
44.虽然第一面板84和第二面板86中的每个面板都被图示为包括顶部保持臂90、第一侧保持臂92和第二侧保持臂94,但是接触构件的面板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结构来实现至壳体的附接。例如,接触构件的面板可以包括顶部保持臂、第一侧保持臂和/或第二侧保持臂,以实现至壳体的附接。虽然已经相对于由保持臂90、92、94限定的弯曲部112、118、122描述了特定的弯曲度,但是可替代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如下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包括保持臂,该保持臂以任何合适的弯曲度限定弯曲部,从而可以实现至壳体的附接。
45.多个柱100中的每个柱都延伸到间隙88中,使得接触点104被设置在间隙88内,并且当导电结构被定位在间隙88内时,接触点104可以接触导电结构。多个柱100中的第一组柱126被设置在第一面板84上,并且多个柱100中的第二组柱128被设置在第二面板86上。多个柱100中的每个柱柔性地(flexibly)被设置在其相应的面板84、86上,使得多个柱100中的每个柱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第一位置中,如图1至图6所示,每个柱都不与被设置在间隙88内的导电结构接触,在第二位置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每个柱都接触被设置在间隙88内的导电结构。如图6所示,在第一位置中,第一组柱126的每个接触点104都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86第一距离121处,并且第二组柱128的每个接触点104都被设置在距第一面板84第一距离125处。如图8所示,在第二位置中,第一组柱126的每个接触点104都被设置在距第二面板86第二距离123处,第二距离123大于第一距离121,并且第二组柱128的每个接触点104都被设置在距第一面板84第二距离127处,第二距离127大于第一距离125。此外,在第一位置中,如图6所示,第一组柱126中的每个柱都被设置在距第二组柱128
的相应柱的距离129处,距离129小于第一板38和第二板40之间的距离39。
46.虽然第一面板84和第二面板86中的每个面板都被示出为包括被定位在特定位置处的九个柱,但是接触构件的面板可以包括被定位在任何合适位置处的任何合适数量的柱。包括在面板上的合适数量的柱和将柱定位在面板上的合适位置的选择可以基于各种考虑,例如期望的电流性能和/或打算施加在被定位在由接触构件限定的间隙内的导电结构上的保持力。被认为适合于定位多个柱的取向的示例包括使得:柱被成行定位,每行中具有相等数量的柱;柱被成行定位,每行中具有不同数量的柱;柱以总体上呈现几何形状的取向定位,例如正方形、矩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柱以总体上呈现符号的取向定位,例如x;以及被认为适合于特定实施例的任何其他取向。
47.多个槽102中的每个槽都从内表面96延伸至外表面98,延伸穿过多个突起108中的一个突起,并且邻近接触点104设置,并且从接触点104径向向外延伸。多个槽102中的每个槽为多个柱100中的柱提供了柔性,槽是柱的部件,该部件使得柱可以在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槽102中的每个槽都是长形的,并且如图3a和图6所示,具有被设置在距接触点104第一距离131处的第一端部130和被设置在距接触点104第二距离133处的第二端部132,第二距离133大于第一距离131。
48.虽然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都已经被示出为具有特定的结构布置并且被定位在相对于接触点的特定位置处,但是槽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布置并且被定位在面板上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以向柱提供柔性。被认为适合于槽(该槽被包括在柱上)的结构布置的示例包括长形的、圆形的、方形的、矩形的以及被认为适合于特定实施例的任何其他形状的槽。被认为适合于相对于接触点定位槽的位置的示例包括槽设置在突起上的位置、槽仅设置在柱的突起上的位置、槽的第一部分设置在面板(例如,第一面板84、第二面板86)的平坦表面上并且槽的第二部分设置在柱(例如,突起)上的位置以及被认为适合于特定实施例的任何其他位置。
49.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点104限定弯曲表面134,弯曲表面134延伸到间隙88中,并且居中地设置在多个槽102之间和凹部106内。当导电结构被定位在间隙88内时,接触点104接触导电结构,从而在接触构件20和导电结构之间提供电连接。随着导电结构推进到间隙88中,导电结构使多个柱100中的柱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如图6所示,被设置在第一面板84上的第一接触点136相对于间隙88与被设置在第二面板86上的第二接触点138相对地定位。第一接触点136具有中心137,并且第二接触点138具有中心139。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点136的中心137和第二接触点138的中心139被设置在假想轴线141上,假想轴线141被设置成与第一面板84的内表面96正交。然而,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被设置在第一面板上的接触点可以相对于第二面板上的接触点以及相对于面板的内表面或间隙被定位在任何合适的位置处。例如,被设置在第一面板上的第一接触点可以相对于被设置在第二面板上的第二接触点偏移,使得第一接触点的中心和第二接触点的中心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假想轴线上,这两个假想轴线被设置成与第一面板的内表面正交。
50.凹部106从内表面96远离间隙88并且朝向壳体18延伸。凹部106由弯曲表面140限定,多个槽102中的每个槽的一部分延伸穿过弯曲表面14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凹部106完全包围接触点104。然而,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凹部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围接触点和/或槽的全部都可以延伸穿过限定凹部的弯曲表面,或槽的任何部分都不可以延伸穿过限定凹部的
弯曲表面。根据形成接触构件的材料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从柱中省略凹部。
51.突起108从外表面98远离间隙88并且朝向壳体18延伸。突起108限定弯曲表面14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突起108完全包围接触点凹部110。然而,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突起可以部分地包围接触点凹部和/或根据形成接触构件的材料的厚度从柱中省略。当接触构件20被设置在中空插座52内时,突起108与壳体18接触,以提供接触构件20和壳体18之间的电接触。
5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点凹部110从突起108延伸并且远离壳体18延伸,并且由弯曲表面144限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点凹部110居中地位于突起108内。然而,在可替代的实施例中,接触点凹部可以被设置在相对于突起的任何合适的位置,或者可以从接触构件中省略。
53.虽然接触构件20已经被图示为具有特定的结构布置,但是接触构件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布置并且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为接触构件选择合适的结构布置可以基于各种考虑,包括接触构件是其部件的电端子的预期用途。例如,虽然接触构件已经被图示为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但是可替代的实施例可以利用任何合适数量的面板来实现电端子和导电结构之间的电连接。被认为适合于形成接触构件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导电材料。
54.为了组装电端子10,接触构件20的底部82邻近壳体18的第一开口54定位。随后,在接触构件20上施加指向壳体18的轴向力,直到接触构件20的底部82推进到壳体18的中空插座52中。轴向力持续,直到将第一面板84的第一侧保持臂92设置在第一板38的第一凹部70中,将第一面板84的第二侧保持臂94设置在第一板38的第二凹部72中,将第二面板86的第一侧保持臂92设置在第二板40的第一凹部70中,并且将第二面板86的第二侧保持臂94设置在第二板40的第二凹部72中。此外,轴向力持续,直到将由第一板38限定的突起68设置在由第一面板84的顶部保持臂90限定的凹部116内,并且将由第二板40限定的突起68设置在由第二面板86的顶部保持臂90限定的凹部116内。
55.电端子10可以以多种方式与导电结构结合使用,并且电端子10的使用方式取决于电端子10相对于系统中其他部件的位置和/或导电结构相对于电端子10的位置。例如,如图1所示,导电结构150、154可以相对于电端子10的纵向轴线11以90度或180度的取向被插入到间隙88中并且位于第一面板84和第二面板86之间。当导电结构150、154被定位在间隙88内时,多个柱100回弹性地接合导电结构150、154,以保持其在间隙88内的位置。
56.图5至图8示出了具有厚度151和端部152的第二导电结构150。第二导电结构150穿过壳体18的第一开口54定位并且位于由接触构件20限定的间隙88内,使得第二导电结构150的端部152被设置在间隙88内。可替代地,图9示出了具有厚度155和端部156的第三导电结构154。第三导电结构154穿过壳体18的第二开口56定位并且位于由接触构件20限定的间隙88内,使得第三导电结构154的端部156被设置在间隙88内。因此,导电结构可以被定位在由壳体18限定的第一开口54或第二开口56内。
57.为了实现将第二导电结构150定位在接触构件20的间隙88内,如图5至图8所示,第二导电结构150邻近壳体18的第一开口54定位。随后,在第二导电结构150上施加指向壳体18的轴向力,直到将第二导电结构150的端部152推进到壳体18的中空插座52中。轴向力持续,直到第二导电结构150的端部152接触接触构件20的底部82或邻近接触构件20的底部82设置。多个柱100中的每个柱在间隙88内的定位提供了用于保持第二导电结构150在间隙88
内的位置的机构。第一组柱126中的每个柱与第二组柱128的相应柱之间的距离129小于第二导电结构150的厚度151。结果,当第二导电结构150被设置在间隙88内时,在第二导电结构150上产生保持力。
58.为了实现将第三导电结构154定位在接触构件20的间隙88内,如图9所示,第三导电结构154邻近壳体18的第二开口56定位。随后,在第三导电结构154上施加指向壳体18的轴向力,直到第三导电结构154的端部156推进到壳体18的中空插座52中。轴向力持续,直到第三导电结构154的端部156邻近端子主体部分16设置。在第一导电结构28被定位在端子主体部分16内的实施例中,轴向力可以持续,直到第三导电结构154的端部156接触第一导电结构28或邻近第一导电结构28设置。多个柱100中的每个柱在间隙88内的定位提供了用于保持第三导电结构154在间隙88内的位置的机构。第一组柱126中的每个柱与第二组柱128的相应柱之间的距离129小于第三导电结构154的厚度155。结果,当第三导电结构154被设置在间隙88内时,在第三导电结构154上产生保持力。
59.任何合适的导电结构(其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布置,并且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可以与电端子一起使用。选择合适的结构布置和材料来形成导电结构可以基于各种考虑,包括电端子的预期用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结构28是导线构件30,导线构件30包括由不导电的外部绝缘体34包围的导电材料32,并且第二导电结构150和第三导电结构154中的每个导电结构都是由导电材料形成的平凸形电刀片。如上文所讨论的,电端子总体上被设置在电气系统中的电导体的终端上,以完成一个或更多个电动装置和电源和/或电气系统的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导电结构28、150、154可以用于此目的。
60.图10示出了与电端子一起使用的可替代的接触构件220。接触构件220具有纵向轴线275、第一端部276、第二端部278、顶部280、底部282、第一面板284、第二面板286,并且限定第一面板284和第二面板286之间的间隙288。第一面板284和第二面板286中的每个面板都具有顶部保持臂290、第一侧保持臂292、第二侧保持臂294、内表面296和外表面298以及多个柱300。多个柱300中的每个柱都具有多个槽302、接触点304、凹部306、突起308和接触点凹部31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构件220总体上是u形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柱300中的柱被定位在总体上代表x的取向上。
61.图11示出了与电端子一起使用的可替代的端子主体部分416和壳体41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418包括第一板438、第二板440、基板442、第一连接臂444、第二连接臂446、第一突起448、第二突起450,并且限定中空插座452、第一开口454、第二开口456、第三突起465和第四突起46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板438和第二板440中的每个板都省略了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三突起465和第四突起467中的每个突起都从基板442延伸到中空插座452中,并且设定尺寸成由接触构件限定的通道接收,以相对于壳体418保持接触构件。第三突起465和第四突起467中的每个突起都可以用于将接触构件附接(例如,经由铆钉)至壳体418。
62.图12和图13示出了与图11所示的端子主体部分416和壳体418一起使用的接触构件420。接触构件420具有纵向轴线475、第一端部476、第二端部478、顶部480、底部482、第一面板484、第二面板486,并且限定第一面板484和第二面板486之间的间隙488。第一面板484和第二面板486中的每个面板都具有顶部保持臂490、内表面496和外表面498以及多个柱500。多个柱500中的每个柱都具有多个槽502、接触点504、凹部506、突起508和接触点凹部
51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构件420总体上是u形的,并且接触构件420省略了包括第一侧保持臂和第二侧保持臂。
6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底部482限定第一通道483和第二通道485,第一面板484和第二面板486中的每个面板具有部分地围绕多个柱500延伸的轨道560,多个柱500包括在第一面板484和第二面板486中的每个面板上的十六个柱,并且多个槽502包括在多个柱500中的每个柱上的三个槽。
64.第一通道483和第二通道485中的每个通道延伸穿过接触构件420的底部482。第一通道483设定尺寸成接收壳体418的第三突起465,如图11所示,并且第二通道485设定尺寸成接收壳体418的第四突起467,如图11所示。第一通道483和第二通道485中的每个通道可以用于将接触构件420附接(例如,经由铆钉)至壳体418。
65.轨道560由从内表面496延伸到间隙488中的突起562和从外表面498朝向间隙488延伸的凹部564限定。当导电结构被设置在间隙488内时,轨道560在接触构件420和导电结构之间提供了额外的接触表面。虽然轨道560已经被图示为部分地包围多个槽500并且具有特定的结构布置,但是轨道可以被定位在接触构件上的任何合适的位置处并且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布置。例如,轨道可以完全包围多个柱和/或省略包括凹部。
66.图14至图16示出了可替代的电端子600,电端子600具有纵向轴线611、第一端部612、第二端部614、端子主体部分616、壳体618和接触构件620。
67.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壳体618包括第一板638、第二板640、基板642、第一连接臂644、第二连接臂646、第一突起648、第二突起650,并且限定中空插座652、第一开口654、第二开口656、第一板638上的第一多个突起665和第二板640上的第二多个突起66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板638和第二板640中的每个板都省略了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多个突起665的每个突起都从第一板638的内表面664延伸到中空插座652中,并且第二多个突起667的每个突起都从第二板640的内表面664延伸到中空插座652中。第一多个突起665的每个突起设定尺寸成由第一面板684限定的多个通道762中的通道接收,以相对于壳体618保持第一面板684(例如,使用铆钉)。第二多个突起667的每个突起设定尺寸成由第二面板686限定的多个通道762中的通道接收,以相对于壳体618保持第二面板686(例如,使用铆钉)。
6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接触构件620包括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第一面板684与第二面板686分开和分离。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共同限定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之间的间隙688。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中的每个面板省略了包括顶部保持臂、第一侧保持臂和第二侧保持臂。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中的每个面板具有完全围绕多个柱700延伸的轨道760、多个通道762,多个柱700包括在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中的每个面板上的十六个柱,并且多个槽702包括在多个柱700中的每个柱上的四个槽。轨道760由从内表面696延伸到间隙688中的突起764和从外表面698朝向间隙688延伸的凹部766限定。当导电结构被设置在间隙688内时,轨道760在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与导电结构之间提供了额外的接触表面。多个通道762中的每个通道都从内表面696延伸至外表面698。
69.图17示出了与图14和图15所示的端子主体部分616和壳体618一起使用的可替代的接触构件820的面板864。除了下面将详细描述的内容之外,面板864类似于图14至图16中
描述的和上面描述的第一面板684和第二面板68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柱900包括十六个柱,并且多个槽902包括多个柱900中的每个柱上的四个槽。
70.角柱966被设置在多个柱900的每个拐角处,两个侧柱968沿着多个柱900的每一侧设置并且位于两个角柱966之间,并且四个内柱970被设置在角柱966和侧柱968之间。每个角柱966都具有两个独立的槽972和两个共享槽974。每个共享槽974与侧柱968共享。每个侧柱968具有一个独立的槽976、一个与角柱966共享的共享槽974以及两个共享槽978。共享槽978中的第一共享槽与侧柱968共享,并且共享槽978中的第二共享槽与内柱970共享。每个内柱970具有与侧柱968共享的两个共享槽978和与另外的内柱970共享的两个共享槽980。
71.虽然本文描述的接触构件20、220已经被示出为电端子(例如,电端子10)的部件,但是接触构件可以可选地独立于电端子提供,使得它可以用于电气系统的其他部件。本文描述的电端子的使用提供了一种用于以相对于电端子的壳体的多个取向将导电结构附接至电端子的机构,这降低了在电端子和导电结构之间进行电连接所需的复杂性和时间。
72.任何部件、元件或特征被图示为设置在另一部件、元件或特征的上方、下方、左侧或右侧仅参考图中所示的部件、元件和特征的相对位置,以便有助于描述电端子和接触构件。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文示出和描述的部件、元件或特征可以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定向。
7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本公开的总体教导,可以对所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发展出各种修改和替换,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描述和图示的一个示例的各种元件和特征可以与另一个示例的各种元件和特征相结合。因此,本文公开的特定示例已经是经由发明人选择,仅仅用于描述和说明本发明的示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或其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或其保护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任何和所有等同物的全部范围给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端子的接触构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限定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每个具有多个柱,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接触点和多个槽,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邻近所述接触点设置,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延伸到所述间隙中,使得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所述间隙内;并且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距所述第二面板第一距离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距所述第二面板第二距离处,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从所述接触点径向向外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具有被设置在距所述接触点第一距离处的第一端部和被设置在距所述接触点第二距离处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从所述内表面延伸至所述外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从所述内表面延伸并且远离所述间隙延伸的凹部,所述凹部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接触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凹部完全包围所述接触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从所述外表面延伸并且远离所述间隙延伸的突起。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接触点凹部;并且其中所述突起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接触点凹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接触点凹部居中地位于所述突起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所述接触构件是大致u形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构件,其中,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接触点相对于所述间隙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接触点相对地定位。12.一种电端子,包括: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所述壳体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延伸,所述壳体限定中空插座;和接触构件,其被保持在所述中空插座内,所述接触构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并且限定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每个具有多个柱,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接触点和多个槽,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邻近所述接触点设置,所述多个柱的每个柱延伸到所述间隙中,使得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所述多个柱的每个柱都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距所述第二面板第一距离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距所述第二
面板第二距离处,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从所述接触点径向向外延伸。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具有被设置在距所述接触点第一距离处的第一端部和被设置在距所述接触点第二距离处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都具有从所述内表面延伸并且远离所述间隙延伸的凹部,所述凹部完全包围所述接触点。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突起和接触点凹部,所述突起从所述外表面延伸并且远离所述间隙延伸,所述突起完全包围所述接触点凹部。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端子,其中,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面板上的第一接触点相对于所述间隙与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第二接触点相对地定位。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壳体限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每个开口提供通向所述中空插座的入口。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端子,其中,所述中空插座具有中空插座中心;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第一开口中心;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具有第二开口中心;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中心和所述第二开口中心相对于所述中空插座中心偏移约90度。20.一种电端子,包括:端子主体部分和壳体,所述壳体从所述端子主体部分延伸,所述壳体限定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中空插座,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的每个提供通向所述中空插座的入口;和接触构件,其被保持在所述中空插座内,所述接触构件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并且限定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中的每个面板具有多个柱,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多个槽、接触点、完全包围所述接触点的凹部、突起和接触点凹部,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邻近所述接触点设置并且从所述接触点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延伸到所述间隙中,使得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所述间隙内,所述突起完全包围所述接触点凹部,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距所述第二面板第一距离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多个柱中的每个柱的所述接触点被设置在距所述第二面板第二距离处,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用于导电结构的接触构件和电端子。描述了接触构件和电端子。示例性接触构件具有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被限定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间隙。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中的每个具有多个柱。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具有接触点和多个槽。多个槽中的每个槽邻近接触点设置。多个柱中的每个柱延伸到间隙中,使得接触点被设置在间隙内。多个柱中的每个柱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适应导电结构的保持以及导电结构和接触构件之间的电连接。保持以及导电结构和接触构件之间的电连接。保持以及导电结构和接触构件之间的电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方超 陈加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尔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3/7/1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