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15
阅读:7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属于煤矿智能化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矿井下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和老空积水。
3.现有排污泵都是通过人工去操作,当积水坑水量太多时,如果不能及时开启排污泵,污水会淹没巷道,带来严重的后果,若积水坑无水时,排污泵继续工作,会造成资源浪费,长时间的工作还会降低排污泵使用寿命,增加人工维修成本。
4.由于矿井水内所含杂质、粘稠物较多,现有的排水泵自动控制阀因其结构原因,杂质及粘稠物很容易进入阀的缝隙、进而封堵活动关节等部位,时间一长就会失去自动启停功能,经常清理又会增加人工成本,忘记清理则会给矿井的排污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5.以上现象与当今提倡的智能化矿井建设、低碳高效的理念背道而驰。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在井巷存在积水时自动开启排污泵,无水时自动关停排污泵,且不受污水杂质、粘稠物影响的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包括潜水仓、悬浮仓及开关组件,潜水仓采用不易形变的铸铁制成,并在铸铁表面与水接触部分涂防锈漆,悬浮仓采用耐腐蚀橡胶制成,潜水仓与悬浮仓在密封处粘合,组合成一个密封的空腔,开关组件置于空腔内靠近潜水仓一端,开关组件包括上通断杆、下通断杆及连接上、下通断杆的连接杆,触头a,触头b,杠杆a、杠杆b,在下通断杆的下表面设置动金属片,在触头a上表面设置金属片a,在触头b上表面设置金属片b,下通断杆两端通过弹簧与潜水仓侧壁相连,杠杆a、杠杆b分别通过转轴a及转轴固定块、转轴b及转轴固定块与侧壁旋转连接,杠杆a、杠杆b的一端分别与悬浮仓粘合,杠杆a、杠杆b的另一端伸到上通断杆与下通断杆之间,杠杆a、杠杆b分别围绕转轴a、转轴b转动并能拨动上通断杆、下通断杆上下运动,触头a、触头b通过触头固定块与侧壁固定连接。
8.优选的,触头a与触头b的距离小于下通断杆的长度,实现触头a与触头b可以通过下通断杆导通。
9.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在井巷存在积水时自动开启排污泵,无水时自动关停排污泵,且不受污水杂质、粘稠物影响,保证了矿井污水能够安全、及时排出,节约人力物力,符合矿山智能化无人化要求,而且该控制装置制作简单,取材广泛,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10.图1为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的使用效果图;图4为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无水时的状态图;图5为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排水时的状态图;图中: 101-潜水仓、201-悬浮仓、301-上通断杆、302-下通断杆、303-杠杆a、304-杠杆b 、305-转轴a、306-转轴b、307-弹簧、308-动金属片、309-触头a、310-触头b、311-金属片a、312-金属片b、401-密封处、402-出线、403-转轴固定块、404-触头固定块、501-排污泵、502-排污泵吸水管、503-排污泵出水管、504-污水池、505-污水。
实施方式
1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2.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包括潜水仓101、悬浮仓201及开关组件,潜水仓101采用不易形变的铸铁制成,并在铸铁表面与水接触部分涂防锈漆,悬浮仓201采用耐腐蚀橡胶制成,潜水仓101与悬浮仓201在密封处401粘合,组合成一个密封的空腔,开关组件置于空腔内靠近潜水仓101一端,开关组件包括上通断杆301、下通断杆302及连接上、下通断杆的连接杆,触头a307,触头b308,杠杆a303、杠杆b304,在下通断杆302的下表面设置动金属片308,在触头a309上表面设置金属片a311,在触头b310上表面设置金属片b312,下通断杆302两端通过弹簧307与潜水仓101侧壁相连,杠杆a303、杠杆b304分别通过转轴a305及转轴固定块403、转轴b306及转轴固定块403与侧壁旋转连接,触头a309、触头b310通过触头固定块404与侧壁固定连接。
13.优选的,触头a309与触头b310的距离小于下通断杆302的长度,实现触头a309与触头b310可以通过下通断杆302导通。
14.使用时,将一定长度的出线402的两端分别于电源相线的一端和排污泵相线接线端连接,电源零线、地线分别于排污泵零线、地线接线端连接。
15.将该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丢进排污池,由于该装置悬浮仓201是耐腐蚀橡胶制作,潜水仓101是铸铁制作,由于重力作用,就会自动保持悬浮仓201在上,潜水仓101在下的状态,在污水池504无水状态下,悬浮仓201保持一种自然状态,此时杠杆a303、杠杆b304的一端在悬浮仓201的拉力下,拨动上通断杆301,下通断杆302与触头a309、触头b310分开,出线402无电流,污水泵不工作。在污水池504有水状态下,由于潜水仓101重力大于浮力,悬浮仓201浮力大于重力,此时悬浮仓201发生形变,杠杆a303、杠杆b304的一端在悬浮仓201的作用力下分别围绕转轴a305、转轴b306转动,并拨动下通断杆302,此时下通断杆302的动金属片308与触头a309上表面金属片a311、触头b310上表面金属片b312接通,出线402有电流,污水泵工作。
16.在其他没有水的特殊情况下,悬浮仓201也有可能受到挤压使杠杆a303或杠杆b304的其中一个杠杆旋转,由于下通断杆302的动金属片308只有一端被下压,触头a309上表面金属片a311与触头b310上表面金属片b312没有接通,因此可以避免污水泵误工作。
17.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
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1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包括潜水仓(101)、悬浮仓(201)及开关组件,潜水仓(101)采用不易形变的铸铁制成,并在铸铁表面与水接触部分涂防锈漆,悬浮仓(201)采用耐腐蚀橡胶制成,潜水仓(101)与悬浮仓(201)在密封处(401)粘合,组合成一个密封的空腔,开关组件置于空腔内靠近潜水仓(101)一端,开关组件包括上通断杆(301)、下通断杆(302)及连接上、下通断杆的连接杆,触头a(307),触头b(308),杠杆a(303)、杠杆b(304),在下通断杆(302)的下表面设置动金属片(308),在触头a(309)上表面设置金属片a(311),在触头b(310)上表面设置金属片b(312),下通断杆(302)两端通过弹簧(307)与潜水仓(101)侧壁相连,杠杆a(303)、杠杆b(304)分别通过转轴a(305)及转轴固定块(403)、转轴b(306)及转轴固定块(403)与侧壁旋转连接,杠杆a(303)、杠杆b(304)的一端分别与悬浮仓(201)粘合,杠杆a(303)、杠杆b(304)的另一端伸到上通断杆(301)与下通断杆(302)之间,杠杆a(303)、杠杆b(304)分别围绕转轴a(305)、转轴b(306)转动并能拨动上通断杆(301)、下通断杆(302)上下运动,触头a(309)、触头b(310)通过触头固定块(404)与侧壁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其特征是:触头a(309)与触头b(310)的距离小于下通断杆(302)的长度,实现触头a(309)与触头b(310)可以通过下通断杆(302)导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属于煤矿智能化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潜水仓、悬浮仓及开关组件,潜水仓采用不易形变的铸铁制成,并在铸铁表面与水接触部分涂防锈漆,悬浮仓采用耐腐蚀橡胶制成,潜水仓与悬浮仓在密封处粘合,组合成一个密封的空腔,开关组件置于空腔内靠近潜水仓一端,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矿井排污泵专用智能化控制器在井巷存在积水时自动开启排污泵,无水时自动关停排污泵,且不受污水杂质、粘稠物影响,保证了矿井污水能够安全、及时排出,节约人力物力,符合矿山智能化无人化要求,而且该控制装置制作简单,取材广泛,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欧阳海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3/7/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