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未命名 07-17 阅读:67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烟雾报警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0002][0003]
现有的火灾烟雾报警器,当感知到室内烟雾浓度超过阈值时,火灾烟雾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声,进而会使总监控室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进而实现报警。
[0004]
但是,在封闭性的屋子内,如果存在过多香烟的烟雾量,达到火灾烟雾报警器的阈值,火灾烟雾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声,进而会使总监控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同样发出报警声,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能够更精确的监测居民楼内的火灾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6]
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烟雾浓度信息,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包括烟雾浓度信号和变化浓度;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号与预设浓度信号进行比较,若所述烟雾浓度信号大于预设浓度信号,则依据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进行比较并判断室内是否着火;若所述变化浓度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未着火,若所述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着火;若判定室内未着火,则控制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判定室内着火,则将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二预设浓度进行比较并判断室内火势是否人为可控;若变化浓度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若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
[0007]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浓度信息还包括烟雾颗粒,在若判定室内未着火之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所述烟雾颗粒获取烟雾类型,并判断所述烟雾类型是否为油烟;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一警告信号;
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不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二警告信号。
[000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之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若室内有明火,则使室内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灭火装置的语音播报;若室内未有明火,则使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排烟装置的语音播报。
[0009]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温度变化值;将所述室内温度变化值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室内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定室内有明火;若室内温度变化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定室内没有明火。
[00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之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信息;依据所述室内信息判断室内是否有人;若室内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得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发出救人信号;若室内没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001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雾浓度信息还包括烟雾位置,所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依据所述烟雾位置获取火灾位置;并依据火灾位置获取周边的多个报警器位置;依次控制报警器位置发出报警声。
[0012]
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监测系统,包括:获取数据模块,所述获取数据模块用于获取烟雾浓度信息;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是否着火;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若判定室内未着火,则控制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判定室内着火,则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火势是否可控;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
[0013]
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所述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的监测系统的计算机程序。
[0014]
综上所述,通过获取到的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是否着火,当确定室内着火之后,再判断火势是否可控,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只需要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同时控制室内以及总监控室的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此外,能够通过对室内人员的检测,判断室内是否有人,进而能够为人员搜救提供有力的向导,提前获取到火灾情况,进一步降低火灾造成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16]
图2是室内是否有明火的步骤流程图。
[0017]
图3是监测系统的流程框图。
[0018]
附图标记说明:10、获取数据模块;20、数据分析模块;30、数据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现代城市中,许多人因不懂家庭安全常识引起火灾事故,家庭火灾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麻痹大意,没有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因此在家庭中,安装烟雾报警器能够时刻监测家庭中的烟雾浓度,从而降低火灾造成的影响。
[0021]
烟雾报警器通过监测烟雾浓度来实现对火灾的防范的,火灾初起的烟雾会积聚在室内的天花板下,烟雾探测器能够实时监视探测烟雾的存在,每隔一段时间对环境进行周期性的检测。当进入烟雾探测器的烟雾浓度达到阈值时,烟雾报警器内部的离子式烟雾传感器中有放射性物质能够产生电流,当烟雾中的烟粒子进入传感器会扰乱电流,从而导致报警器响起报警声。
[0022]
由于现在每个小区都会设置一个总的监控室,总监控室包括多个摄像头以及烟雾报警器,其中,多个摄像头能够对整个小区进行监控。其中,每家居民室内、公共楼道以及总监控室内均安装有对应的烟雾报警器。当居民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进而会使总监控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同样发出报警声,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0023]
为了能够使居民室内的烟雾报警器以及总监控报警器的烟雾报警器均能够更加精确发出报警声,从而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坏,包括一个控制器,用于对多方面的数据以及情况进行预判,基于控制器的执行,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参照图1,包括以下步骤:s100,获取烟雾浓度信息。
[0024]
其中,烟雾浓度信息表征为当前室内的烟雾浓度信息,当室内存在烟雾时,会集中在天花板上,进而会进入烟雾报警器内被烟雾探测器接收,从而能够获得当前烟雾浓度信息。烟雾浓度信息包括烟雾浓度信号和变化浓度,烟雾浓度信号表征为当前的烟雾浓度的信号,变化浓度表征为烟雾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浓度。
[0025]
由于有时候室内可能存在多人吸烟,导致室内的烟雾浓度过大,进而会使烟雾探测器检测到,可能会使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因此,在获取到烟雾浓度信息时,要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的烟雾浓度是否因着火造成的。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是否着火,s200,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号与预设浓度信号进行比较,若所述烟雾浓度信号大于预设浓度信号,则依据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进行比较并判断室内是否着火。
[0026]
s300,若所述变化浓度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未着火,若所述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着火。
[0027]
其中,预设浓度信号表征为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的最低浓度,第一预设浓度表征为判定着火的最低浓度变化值。
[0028]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烟雾浓度信号小于预设浓度信号,则判定室内未着火。与预设浓度信号相比,第一预设浓度要大于预设浓度信号,预设浓度信号表征为室内的烟雾浓度达到判定室内有着火可能的最低浓度,第一预设浓度表征判定室内着火的最低浓度。
[0029]
当烟雾报警器获取到烟雾浓度信号以及变化浓度,通过对烟雾浓度信号与预设浓度信号进行比较获取到室内的烟雾浓度信号是否达到预设浓度信号之上,然后当室内的烟雾浓度信号是否达到预设浓度信号之上之后,再判断是否是由于室内多人吸烟造成的室内烟雾浓度过高,因此需要判断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浓度是否处于递增状态,若变化浓度超过第一预设浓度,则表明室内处于着火,否则就处于未着火。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可以提前进行设定。
[0030]
s400,若判定室内未着火,则控制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
[0031]
例如,此时预设浓度信号为100ppm,其中,ppm表示气体体积占物体体积的浓度。第一预设浓度为300ppm,此时室内获取到的烟雾浓度信号为155ppm,在2秒内的变化浓度为100ppm,此时通过计算可以获得,室内的烟雾浓度信号大于预设浓度信号,但是室内的变化浓度信号小于第一预设浓度,此时室内可能是由于多人吸烟导致室内的烟雾浓度上升,或者也有可能是由于炒菜导致油烟浓度上升造成的,此时控制室内的报警器发出报警声而总监控室内的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即可。
[0032]
如果预设浓度信号为100ppm,第一预设浓度为300ppm,此时室内获取到的烟雾浓度信号为155ppm,在2秒内的变化浓度为350ppm,通过计算,就可以判定室内处于着火,因此,控制器控制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0033]
假如室内着火是由于电源插座燃烧导致,而此时通过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室内人员听到报警声能够立马进行相应的操作,及时将着火的源头灭掉,此时,如果直接使总监控制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进而会造成人员恐慌。
[0034]
s500,若判定室内着火,则将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二预设浓度进行比较并判断室内火势是否人为可控。
[0035]
为了在获取到室内着火后,能够更精确的获取火势情况,进而能够及时报火警,因此,在室内确定着火之后,需要根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的火势是否可控。
[0036]
s600,若变化浓度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若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
[0037]
其中,第二预设浓度表征为烟雾报警器火势过大的最低变化浓度,当变化浓度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表明室内火势人为可控,此时只需要响起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即可,否则就判定室内的火势人为不可控,需要控制室内以及总监控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与第一预设浓度相比,第二预设浓度的值要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因为当室内烟雾浓度信号超过第二预设浓度,此时就说明室内的火势已经不可控了,当室内烟雾浓度信号超过第一预设浓度,表面此时室内的烟雾浓度信号是室内着火的浓度信号。
[0038]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判定室内的火势人为可控默认室内是有成年人在的,且成年人处于能够正常活动的情况下。通过摄像头获取到室内的实际情况,根据摄像头拍摄的室内情况,判断室内没有人、只有小孩子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此时,控制器通过摄像头拍摄的室内情况进行判断,假设室内没有人、只有小孩子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控制器控制总
监控室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进而使总监控室能够第一时间联系业主进行灭火。摄像头是安装在居民室内的,控制器只是在着火或者面临救援时才能获取摄像头拍摄的照片。
[0039]
s700,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
[0040]
例如,如果预设浓度信号为100ppm,第一预设浓度为300ppm,第二预设浓度为500ppm,此时室内获取到的烟雾浓度信号为155ppm,变化浓度为350ppm,通过计算,就可以判定室内的火势处于着火,且室内的火势处于人为可控。因此,控制器控制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0041]
s800,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
[0042]
如果预设浓度信号为100ppm,第一预设浓度为300ppm,第二预设浓度为500ppm,此时室内获取到的烟雾浓度信号为155ppm,变化浓度为550ppm,通过计算,就可以判定室内的火势处于着火,且室内的火势处于人为不可控。因此,控制器控制室内的烟雾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0043]
火灾从开始起火到最后被熄灭,初期的火灾是最容易被扑救的,但是必须正确的运用灭火方法,才能有效的扑灭初期火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之后,包括以下步骤:s710,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
[0044]
为了使居民能够更好的将火灾在形成初期进行扑灭,因此需要判断是否有明火,具体的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参照图2,包括以下步骤:s711,获取室内温度变化值。
[0045]
s712,将室内温度变化值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
[0046]
s713,若室内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定室内有明火。
[0047]
s714,若室内温度变化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定室内没有明火。
[0048]
其中,室内温度变化值表征为室内的温度在预设时间内的温度变幻值,预设温度阈值表征为室内判定有明火的最低温度。
[0049]
s720,若室内有明火,则使室内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灭火装置的语音播报。
[0050]
假设,预设时间为2秒,此时室内温度变化值为20度,而预设温度阈值为25度,通过控制器的计算,可以判定此时室内没有明火,此时,控制器需要控制室内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灭火装置的语音播报。
[0051]
s730,若室内未有明火,则使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排烟装置的语音播报。
[0052]
假设,预设时间为2秒,此时室内温度变化值为20度,而预设温度阈值为25度,通过控制器的计算,可以判定此时室内没有明火。此时,控制器需要控制室内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排烟装置的语音播报。
[005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有些老人,在做饭时容易忘记打开油烟机,进而会导致做饭生成许多油烟,长时间处于油烟的环境中,可增加肺癌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在判定室内未着火时,可能是由于油烟造成的。所述烟雾浓度信息还包括烟雾颗粒,在若判定
室内未着火之后,包括以下步骤:s310,依据所述烟雾颗粒获取烟雾类型,并判断所述烟雾类型是否为油烟。
[0054]
s320,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一警告信号。
[0055]
s330,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不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二警告信号。
[0056]
其中,烟雾颗粒表征为烟雾的内部颗粒,第一警告信号表征为提醒人们打开油烟机的信号。第二警告信号表征为提醒人们打开窗户的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一警告信号可通过烟雾报警器发出间隔第一间隔时间的报警声,且伴随着亮绿光;第一警告信号可通过烟雾报警器发出间隔第二间隔时间的报警声,且伴随着亮黄光;第一间隔时间的时间短于第二间隔时间。
[0057]
具体来说,对于室内烟雾类型的检测,依据电化学监测原理,能够监测到烟雾颗粒是否存在油烟颗粒,当检测到烟雾颗粒存在油烟颗粒,则表明此时的烟雾类型为油烟造成的,控制器能够控制室内的报警器发出第一警告信号;否则,则说明烟雾类型不是油烟造成的,控制器控制是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第二警告信号。
[0058]
在火势不可控时,最重要的就是对人员的救助以及对火势的及时灭火。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之后,包括以下步骤:s810,获取室内信息。
[0059]
s811,依据室内信息判断室内是否有人。
[0060]
s812,若室内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得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发出救人信号。
[0061]
s813,若室内没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0062]
其中,室内信息包括是否有人存在,室内信息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获取,也可以通过声音传感器获取到室内人员的叫喊声,进而判断室内是否有人。救人信号表征为总监控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的信号,此时总监控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连续的报警声,且烟雾报警器发出红色亮灯。
[0063]
对于一栋楼住了多家居民,在发生不可控的火灾时,需要尽早疏散其他住户的人员,因此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s820,依据烟雾位置获取火灾位置。
[0064]
s821,并依据火灾位置获取周边的多个报警器位置。
[0065]
s823,依次控制报警器位置发出报警声。
[0066]
其中,烟雾浓度信息还包括烟雾位置,由于每个烟雾报警器都有自己的位置,控制器通过对发出报警声的烟雾报警器确定其所处的位置,进而能够得到火灾位置,控制器并能够根据火灾位置确定其对应的烟雾报警器获取多个报警器,进而控制多个报警器发出报警声,警告人们发生火灾,需要走逃生通道。
[0067]
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当烟雾报警器获取到烟雾浓度信号以及变化浓度,通过对烟雾浓度信号与预设浓度信号进行比较获取到室内的烟雾浓度信号是否达到预设浓度信号之上,然后当室内的烟雾浓度信号是否达到预设浓度信号之上之后,再判断是否是由于室内多人吸烟造成的室内烟雾浓度过高,因此需要判断在预设时间内的变化浓度是否处于递增状态,若变化浓度超过第一预设浓度,则表明室内处于着火,否则就处于未着火。
[0068]
当判定室内处于着火,将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二预设浓度进行比较,若变化浓度小
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若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
[0069]
当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此时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若室内有明火,则使室内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灭火装置的语音播报;若室内未有明火,则使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排烟装置的语音播报。
[0070]
当判定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此时依据所述室内信息判断室内是否有人,若室内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得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发出救人信号,若室内没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报警器发出报警声。
[0071]
当判定室内未着火,根据烟雾浓度信息获取到烟雾浓度颗粒,当检测到烟雾颗粒存在油烟颗粒,则表明此时的烟雾类型为油烟造成的,控制器能够控制室内的报警器发出第一警告信号;否则,则说明烟雾类型不是油烟造成的,控制器控制是室内的烟雾报警器发出第二警告信号。
[0072]
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监测系统,参照图3,监测系统包括获取数据模块10、数据分析模块20以及数据处理模块30,获取数据模块10用于获取烟雾浓度信息。数据分析模块20用于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是否着火。数据处理模块30用于若判定室内未着火,则控制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判定室内着火,则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火势是否可控。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
[0073]
获取数据模块10还用于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号与预设浓度信号进行比较,数据分析模块20还用于若所述烟雾浓度信号大于预设浓度信号,则依据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进行比较,数据处理模块30还用于处理若所述变化浓度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未着火;若所述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着火;若所述烟雾浓度信号小于预设浓度信号,则判定室内未着火。
[0074]
获取数据模块10还用于依据所述烟雾颗粒获取烟雾类型,数据分析模块20还用于判断所述烟雾类型是否为油烟。数据处理模块30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一警告信号;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不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二警告信号。
[0075]
数据分析模块20还用于将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二预设浓度进行比较,数据处理模块30若变化浓度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可控;若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不可控。
[0076]
数据分析模块20还用于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数据处理模块30还用于处理若室内有明火,则使室内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灭火装置的语音播报;若室内未有明火,则使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排烟装置的语音播报。
[0077]
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的监测系统的计算机程序。
[0078]
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烟雾浓度信息,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包括烟雾浓度信号和变化浓度;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号与预设浓度信号进行比较,若所述烟雾浓度信号大于预设浓度信号,则依据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进行比较并判断室内是否着火;若所述变化浓度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未着火,若所述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着火;若判定室内未着火,则控制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判定室内着火,则将所述变化浓度与第二预设浓度进行比较并判断室内火势是否人为可控;若变化浓度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若变化浓度不小于第二预设浓度,则判定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浓度信息还包括烟雾颗粒,在若判定室内未着火之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所述烟雾颗粒获取烟雾类型,并判断所述烟雾类型是否为油烟;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一警告信号;若所述烟雾类型判定不为油烟,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第二警告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定室内火势人为可控之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若室内有明火,则使室内烟雾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灭火装置的语音播报;若室内未有明火,则使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伴随提醒开启排烟装置的语音播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烟雾浓度信息判断是否有明火,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温度变化值;将所述室内温度变化值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若室内温度变化值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定室内有明火;若室内温度变化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判定室内没有明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之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室内信息;依据所述室内信息判断室内是否有人;若室内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得报警器发出报警声,并发出救人信号;若室内没有人,则控制总监控室报警器发出报警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浓度信息还包括烟雾位置,所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所述烟雾位置获取火灾位置;并依据火灾位置获取周边的多个报警器位置;依次控制报警器位置发出报警声。7.一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的监测系统,包括:获取数据模块(10),所述获取数据模块(10)用于获取烟雾浓度信息;数据分析模块(20),所述数据分析模块(20)用于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是否着火;数据处理模块(30),所述数据处理模块(30)用于若判定室内未着火,则控制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判定室内着火,则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火势是否人为可控;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的监测系统的计算机程序。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烟雾报警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一种基于烟雾报警器的火灾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烟雾浓度信息;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是否着火;若判定室内未着火,则控制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判定室内着火,则依据所述烟雾浓度信息判断室内火势是否人为可控;若室内火势人为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发出报警声,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声;若室内火势人为不可控,则控制室内报警器以及总监控室内得报警器均发出报警声。本申请具有进而能够为人员搜救提供有力的向导,提前获取到火灾情况,进一步降低火灾造成的危害的效果。火灾造成的危害的效果。火灾造成的危害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武明 王飞 李为扬 周杰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艾瑞泽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7
技术公布日:2023/6/1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