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碗状结构的铀过氧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未命名
07-19
阅读:57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多金属氧簇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碗状结构的铀过氧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2.物质的性质和应用与其结构息息相关,制备具有新型结构的物质是获得具有新颖性质和应用的物质的基础。因此通过化学的方法来合成具有新型结构的物质,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是化学、材料等领域重要的基础性研究课题之一。而对于铀矿物和化合物来说,研究其结构对于了解铀矿的成因和铀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行为、评估核废料在地质处置库中存储时的安全性、发展新型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以及研发新型铀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3.铀元素有+3、+4、+5和+6等多种氧化态。通常条件下,最稳定的是+6价。+6价的铀离子往往与两个氧原子结合而形成两个强的u≡o键,以线性uo
22+
离子(uranyl ion,铀酰离子)的形式存在,而与铀离子结合的两个氧原子被称为“铀酰氧”。通常来说,一个铀酰离子可以与四个、五个或六个分散在其赤道平面的配体原子配位形成四角、五角和六角双锥状的多面体构型。铀酰离子这种独特的配位化学性质使得铀矿和铀化合物大多具有二维层状的结构,很难形成零维结构。直到2003年,peter c.burns教授报道了一种特殊的铀矿,即水丝铀矿的结构。他们发现水丝铀矿是一种过氧化物,并发现过氧根与铀酰离子配位后形成了一个弯曲的结构单元uo
22+-o
22-‑
uo
22+
,而该弯曲单元可为零维球状结构的形成提供必需的曲面。因此后续他们针对铀过氧化物开展了更多的研究工作,并在2005年首次制备出具有零维笼状结构的铀过氧簇(uranium peroxide cluster)。铀过氧簇的分子量比常规无机离子要大的多,因此可以把铀矿、核废料、乏燃料等物质中的铀转化为铀过氧簇,然后利用铀簇与其它组分的尺寸差异而把铀分离出来,发展基于铀簇合物的铀分离技术。鉴于铀过氧簇在核燃料循环中的这种重要应用,科研人员已经在铀过氧簇的设计制备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并制备出了几十个铀过氧簇(dalton trans.2018,47(17),5916-5927)。但这些簇合物大多具有闭合的笼状结构,其结构和性质比较相似。
4.铀过氧簇本质上是一种由铀酰离子与过氧根、氢氧根等配体配位后形成的铀配合物,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的方式来调控其结构和性质。在已经报道的工作中,科研人员已经通过用焦磷酸根、草酸根等配体来取代部分的过氧根或氢氧根合成铀过氧簇。但是由于焦磷酸根、草酸根等配体与铀酰离子间的连接方式和过氧根与铀酰离子间的连接方式非常相似,都是一个配体与两个铀酰离子以“side-on”的方式连接,所以这些簇合物的结构与仅含有过氧根的铀簇合物的结构非常相似,都是含有铀的四元、五元或六元环状结构单元(chem.rev.2013,113(2),1097-1120)。
5.因此,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具有不同构型的铀过氧簇。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使用丙二酸根等与铀酰离子间具有非“side-on”配位方式的配体开展了合成实验,成功合成了一例具有“碗状”结构的新型铀过氧簇u
15-tartronate。
7.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新颖的具有碗状结构的铀过氧簇,其化学式为[(uo2)
15
(o2)
10
(hc3o5)
10
]-20
,簇合物的负电荷通过锂离子、钾离子或四乙基氢氧化铵离子中和。
[0008]
优选地,所述铀过氧簇的结构中含有15个铀酰离子和10个羟基丙二酸根配体;
[0009]
所述铀过氧簇是由十元环状结构单元和五元环状结构单元通过5个羟基丙二酸根连接形成的碗状构型簇合物;
[0010]
所述十元环状结构单元是由10个单过氧铀多面体通过共边方式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单过氧铀多面体均是由一个铀酰离子与一个过氧根和四个来自羟基丙二酸根配体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的六角双锥状结构;
[0011]
所述五元环状结构单元是由5个双过氧铀多面体通过共边方式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双过氧铀多面体均是由一个铀酰离子与两个过氧根和两个来自羟基丙二酸根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的六角双锥状结构。
[0012]
优选地,每个羟基丙二酸根中只有羟基氧和两个羧基氧同时与两个所述铀酰离子配位。
[0013]
优选地,连接十元环状结构单元和五元环状结构单元的每个所述羟基丙二酸根中,两个羧基氧原子与五元环状结构单元中同一铀酰离子配位,另外两个羧基氧原子分别与十元环状结构单元中相邻两个铀酰离子配位,羟基氧同时与十元环状结构单元中相邻两个铀酰离子配位;
[0014]
剩余5个所述羟基丙二酸根连接在所述十元环状结构单元上。
[0015]
优选地,所述铀过氧簇结晶后形成黄色块状晶体,所述晶体为单斜晶系,其包括如下晶胞参数:α=90
°
,β=108.6320(10)
°
,γ=90
°
,z=4,晶胞体积为所述铀过氧簇的晶型空间群为p21/m。
[0016]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提供一种所述铀过氧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
搅拌条件下,向含有铀酰离子的溶液中依次加入双氧水、碱液、丙二酸溶液及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在室温下挥发,得到铀过氧簇的晶体。
[0018]
优选地,所述含有铀酰离子的溶液为硝酸铀酰溶液,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锂溶液或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所述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为氯化钾或硝酸钾溶液。
[0019]
优选地,所述硝酸铀酰溶液的浓度为0.5mol/l,所述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0%,所述氢氧化锂溶液的浓度为2.4mol/l,所述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0%,所述丙二酸溶液及所述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的浓度均为0.5mol/l。
[0020]
优选地,所述硝酸铀酰溶液、所述双氧水、所述碱液、所述丙二酸溶液与所述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1∶0.75~1∶1.5~2∶0.5~3。
[0021]
本发明第四个目的,提供一种所述铀过氧簇在核燃料循环或催化领域中的用途。
[0022]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3]
1、本发明采用丙二酸作为反应试剂,且该试剂被原位氧化为羟基丙二酸根。羟基丙二酸根与铀酰离子间以非“side-on”的配位方式促成了铀的十元环状这种结构单元的形成,并使得最终形成的簇合物u
15-tartronate含有奇数个铀酰离子、呈现出不常见的“碗状”结构。该簇合物的成功制备丰富了铀过氧簇的类型、结构和性质,也丰富了铀的晶体化学。同时该簇合物有望用在核燃料循环和催化等领域。
[0024]
2、本发明提供的u
15-tartronate是铀过氧簇领域唯一含有铀的十元环结构单元的簇合物。
[0025]
3、本发明提供的u
15-tartronate中的羟基丙二酸根配体是在反应中发生原位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新型簇合物u
15-tartronate的结构(a)及其十元环状(b、c)和五元环状的结构单元(d、e);其中u为铀酰离子,c为碳原子,o为氧原子;
[0027]
图2是u
15-tartronate结构中(a)的配体羟基丙二酸根与铀酰离子之间的连接方式;(b)多面体模型,(c)球棍模型;其中u为铀酰离子,c为碳原子,o为氧原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9]
下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和检测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在市场上购买得到。
[0030]
本发明提供一种碗状结构的铀过氧簇,其化学式为[(uo2)
15
(o2)
10
(hc3o5)
10
]-20
,铀过氧簇的负电荷通过锂离子、钾离子或四乙基氢氧化铵离子中和。
[0031]
实施例1
[0032]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33]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34]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8。
[0035]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36]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37]
实施例2
[0038]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39]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质量浓度为40%的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40]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75μl的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2。
[0041]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42]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43]
实施例3
[0044]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45]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质量浓度为40%的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46]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9.1。
[0047]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48]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49]
实施例4
[0050]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51]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no3水溶液。
[0052]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100μl的kno3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9。
[0053]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54]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55]
实施例5
[0056]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57]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58]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5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9。
[0059]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60]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61]
实施例6
[0062]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63]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64]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2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8。
[0065]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66]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67]
实施例7
[0068]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69]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70]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1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8。
[0071]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72]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73]
实施例8
[0074]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75]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76]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175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7。
[0077]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78]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79]
实施例9
[0080]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81]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82]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25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5。
[0083]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84]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85]
实施例10
[0086]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87]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088]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150μl的丙二酸溶液、200μl的kno3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9.1。
[0089]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五六周后瓶中出现黄色块状晶体。
[0090]
步骤4: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91]
对比例1
[0092]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93]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nacl水溶液。
[0094]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na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095]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096]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097]
对比例2
[0098]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99]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nano3水溶液。
[0100]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nano3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01]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02]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03]
对比例3
[0104]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05]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na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06]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na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07]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08]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09]
对比例4
[0110]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11]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mg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12]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mgoh水溶
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13]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14]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15]
对比例5
[0116]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17]
步骤1:准备0.2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18]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19]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20]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21]
对比例6
[0122]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23]
步骤1:准备1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24]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25]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26]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27]
对比例7
[0128]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29]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5%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30]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31]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
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32]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33]
对比例8
[0134]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35]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36]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最终所得反应溶液的ph为8.8。
[0137]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38]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39]
对比例9
[0140]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41]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1.5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42]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43]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44]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45]
对比例10
[0146]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47]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1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48]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49]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50]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
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51]
对比例11
[0152]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53]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2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54]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55]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56]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57]
对比例12
[0158]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59]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1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60]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61]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62]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63]
对比例13
[0164]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65]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66]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lioh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200μl的丙二酸溶液、300μl的kcl水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67]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68]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69]
对比例14
[0170]
一种碗状构型的u
15-tartronate,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71]
步骤1:准备0.5mol/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30%的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
[0172]
步骤2:用移液枪将100μl的硝酸铀酰水溶液、100μl的双氧水、300μl的kcl水溶液、100μl的lioh水溶液、200μl的丙二酸溶液、按照顺序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5ml的玻璃反应瓶中。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73]
步骤3:用聚四氟乙烯膜盖住瓶口,并在膜上扎5~6个小孔,使溶液在室温下缓慢挥发,观察是否出现晶体物质。
[0174]
步骤4:若获得晶体物质,将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在显微镜下将一颗大小适宜、外观良好的晶体粘到cryoloop上,将cryoloop放到x-射线单晶衍射仪的样品台上,然后在液氮吹扫下测试晶体。根据所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晶体的单胞参数,并解析出晶体的结构。
[0175]
结果显示,对比例1~4及13~14均未形成晶体,对比例5~12形成了晶体。通过对对比例5~12分离的晶体进行分析,发现对比例5~12并不能获得与本发明各实施例相同的铀簇合物,表明只有在本发明条件下才能获得化学式为[(uo2)
15
(o2)
10
(hc3o5)
10
]-20
、且为碗状构型的簇合物u
15-tartronate。
[0176]
实施例1~10形成的晶体的主要晶体学参数如表1所示。
[0177]
表1:簇合物u
15-tartronate的主要晶体学参数
[0178][0179][0180]u15-tartronate的结构
[0181]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数据,可以解析出黄色晶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黄色晶体的结构是一种不常见的“碗状”簇合物。具体来说,该簇合物的结构含有15个铀酰离子和10个羟基丙二酸根(tartronate)配体。故将其命名为u
15-tartronate。
[0182]
在已经报道的几十个铀过氧簇中,大多数簇合物含有偶数个铀酰离子,只有u
19
(j.am.chem.soc.2019,141(32),12780-12788)、u
21
pp9(cryst.growth des.2018,18(12),7720-7729)和u
45
pp
23
(chem.rev.2013,113(2),1097-1120)这三个簇合物含有奇数个铀酰
离子。所以从含有铀酰离子数目的角度来说,u
15-tartronate是一种不常见的簇合物。另外,已经报道的铀过氧簇中,只有簇合物u
16
(inorg.chem.2009,48(23),10907-10909)具有碗状结构,所以从构型的角度来说,u
15-tartronate也是一种不常见的簇合物。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在反应中加入的试剂是丙二酸,但是在u
15-tartronate结构中的配体却是羟基丙二酸,这说明丙二酸在反应溶液中被氧化生成了羟基丙二酸。配体在反应中发生原位的氧化还原反应,这在之前报道的簇合物的合成反应中也是很少见的。
[0183]u15-tartronate结构的15个铀酰离子可以分为两组。如图1b和1c所示,其中10个铀酰离子的配位方式是相同的,每一个铀酰离子分别与一个过氧根和四个来自羟基丙二酸根配体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铀的六角双锥状单过氧铀多面体。这10个单过氧铀铀多面体通过共边方式连接后,形成了一个十元环状的结构单元。这种结构单元在已报道的铀过氧簇的结构中尚未出现过。从结构单元的角度来说,u
15-tartronate也是一种不常见的铀过氧簇。如图1d和1e所示,剩余五个铀酰离子的配位方式是相同的,每一个铀酰离子分别与两个过氧根和两个来自羟基丙二酸根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六角双锥状的双过氧铀多面体。这五个双过氧铀多面体通过共边的方式连接后形成了一个五元环状的结构单元。十元环状和五元环状的两个结构单元通过5个羟基丙二酸根连接起来形成了簇合物“碗状”的构型。
[0184]
如图2所示,u
15-tartronate结构中的10个羟基丙二酸根具有两种配位方式。其中位于十元环状和五元环状结构单元间的5个羟基丙二酸根具有相同的配位方式:对于每一个羟基丙二酸,其中两个羧基氧原子与一个铀酰离子配位,而羟基氧和另外两个羧基氧与两个铀酰离子配位。羟基丙二酸这种不对称的配位方式可能是促成十元环状结构单元形成的原因。其余五个羟基丙二酸根只与十元环状结构单元连接,呈现出第二种配位方式。具体来说,每一个酸根中只有羟基氧和两个羧基氧与两个铀酰离子配位。
[0185]u15-tartronate与已报道铀过氧簇的区别:
[0186]
如上所述,除了u
15-tartronate,本发明团队和同行在前期的工作中,已经合成并报道了三个含有奇数个铀酰离子的铀过氧簇:u
19
(j.am.chem.soc.2019,141(32),12780-12788;配体:邻苯二磷酸)、u
21
pp9(cryst.growth des.2018,18(12),7720-7729;配体:焦磷酸根)和u
45
pp
23
(chem.rev.2013,113(2),1097-1120;配体:焦磷酸根)以及一个具有“碗状”构型的簇合物u
16
(inorg.chem.2009,48(23),10907-10909)。这些簇合物与本发明u
15-tartronate的区别如下:
[0187]
(1)这些簇合物的合成配方和结构不同;
[0188]
(2)与u
19
、u
21
pp9和u
45
pp
23
相比,虽然u
15-tartronate也含有奇数个铀酰离子,但是这些簇合物结构中铀酰离子的数目不同;簇合物中的配体类型也不同,其中u
19
含有邻苯二磷酸配体,u
21
pp9和u
45
pp
23
含有焦磷酸根配体,而u
15-tartronate中含有在反应中原位生成的羟基丙二酸根配体。
[0189]
(3)与u
16
相比,虽然u
15-tartronate也呈现出“碗状”构型,但是两个簇合物的结构单元不同,u
16
是由常见的铀四元环状和六元环状结构单元连接而成;而u
15-tartronate含有五元环状和不常见的十元环状两种结构单元。两个簇合物的配体也不同,u
16
的结构中含有过氧根和氢氧根两种配体;而u
15-tartronate的结构中含有过氧根和羟基丙二酸根两种配体。
[0190]
(4)u
15-tartronate是铀过氧簇领域唯一含有铀的十元环这种结构单元的簇合物。
[0191]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铀过氧簇的成功制备丰富了铀过氧簇的类型、结构和性质,也丰富了铀的晶体化学,可望应用于乏燃料后处理、铀矿冶、催化及材料等方面。
[0192]u15-tartronate在乏燃料后处理中的应用
[0193]
铀过氧簇的分子量比常规无机离子要大的多,因此可以将铀矿、核废料、乏燃料等物质中的铀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转化为本发明中的铀过氧簇,然后利用铀簇与其它组分的尺寸差异将铀分离出来,发展基于铀簇合物的铀分离技术。具体分离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194]
s1、向破碎的乏燃料中依次加入质量浓度为30%双氧水、2.4mol/l的lioh水溶液、0.5mol/l的丙二酸溶液、0.5mol/l的kcl水溶液,每加入一种溶液,待溶液搅拌混匀后,再加入下一种溶液;
[0195]
质量浓度为30%双氧水、2.4mol/l lioh水溶液、0.5mol/l丙二酸溶液、0.5mol/l kcl水溶液的混合体积比为1∶1∶2∶3;
[0196]
乏燃料中的uo2在双氧水的氧化作用下溶解成为铀酰离子(确保溶解后铀酰离子浓度控制在0.5mol/l),铀酰离子与过氧根及丙二酸原位氧化还原生成的羟基丙二酸根离子配位形成铀过氧簇(即u
15-tartronate);
[0197]
pu、部分次锕系和裂变产物在该碱性反应溶液中以pu
4+
、moo
42-、cs
+
等简单无机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形式存在,不溶的锕系元素产物和裂变产物分离出来作为高放固体废物进行存储;
[0198]
s2、利用铀簇合物离子与pu、次锕系及裂变产物离子间在凝胶电泳中移动方向或速度不同,将铀以簇合物的形式提取出来,pu、次锕系及裂变产物则作为高放废液进行存储;
[0199]
凝胶电泳系统中,凝胶为琼脂,缓冲液为naoh-na2co3溶液,缓慢加入s1中分离后的反应液,两极施加电压100v,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由于杂质阴离子析出速度比铀簇合物阴离子缓慢,含铀簇合物溶液先从阳极析出。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实现铀簇合物的分离。对分离出的该铀簇合物形成的晶体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发现其具有与表1相同的晶体学参数,表明以乏燃料为后处理原料,按照s1中的方法确实能够获得本发明中的簇合物u
15-tartronate,该簇合物u
15-tartronate被用于乏燃料后处理的铀分离技术中是可行的。
[0200]
s3、在分离出的铀簇合物溶液中加入1体积的0.1mol/l稀硝酸及两体积的30%双氧水,溶液ph控制在1左右,铀过氧簇转化为水丝铀矿(uo2)o2(h2o)4沉淀,吸附在铀过氧簇表面的少量裂变产物离子则留在溶液中,过滤,分离水丝铀矿沉淀,滤液妥善存储。与原乏燃料中的铀含量相比,铀的回收效率可达96.4%。
[020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碗状结构的铀过氧簇,其特征在于,所述铀过氧簇的化学式为[(uo2)
15
(o2)
10
(hc3o5)
10
]-20
,所述铀过氧簇的负电荷通过锂离子、钾离子或四乙基氢氧化铵离子中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铀过氧簇,其特征在于,所述铀过氧簇的结构中含有15个铀酰离子和10个羟基丙二酸根配体;所述铀过氧簇是由十元环状结构单元和五元环状结构单元通过5个羟基丙二酸根连接形成的碗状构型簇合物;所述十元环状结构单元是由10个单过氧铀多面体通过共边方式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单过氧铀多面体均是由一个铀酰离子与一个过氧根和四个来自羟基丙二酸根配体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的六角双锥状结构;所述五元环状结构单元是由5个双过氧铀多面体通过共边方式连接而成,每个所述双过氧铀多面体均是由一个铀酰离子与两个过氧根和两个来自羟基丙二酸根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的六角双锥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铀过氧簇,其特征在于,连接十元环状结构单元和五元环状结构单元的每个所述羟基丙二酸根中,两个羧基氧原子与五元环状结构单元中同一铀酰离子配位,另外两个羧基氧原子分别与十元环状结构单元中相邻两个铀酰离子配位,羟基氧同时与十元环状结构单元中相邻两个铀酰离子配位;剩余5个所述羟基丙二酸根连接在所述十元环状结构单元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铀过氧簇,其特征在于,所述铀过氧簇结晶后形成黄色块状晶体,所述晶体为单斜晶系,其包括如下晶胞参数:体,所述晶体为单斜晶系,其包括如下晶胞参数:α=90
°
,β=108.6320(10)
°
,γ=90
°
,z=4,晶胞体积为所述铀过氧簇的晶型空间群为p21/m。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铀过氧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搅拌条件下,向含有铀酰离子的溶液中依次加入双氧水、碱液、丙二酸溶液及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在室温下挥发,得到铀过氧簇的晶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铀酰离子的溶液为硝酸铀酰溶液,所述碱液为氢氧化锂溶液或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所述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为氯化钾或硝酸钾溶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铀酰溶液的浓度为0.5mol/l,所述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0%,所述氢氧化锂溶液的浓度为2.4mol/l,所述四乙基氢氧化铵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0%,所述丙二酸溶液及所述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的浓度均为0.5mol/l。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铀酰溶液、所述双氧水、所述碱液、所述丙二酸溶液与所述含有钾离子的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1∶0.75~1∶1.5~2∶0.5~3。9.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铀过氧簇在核燃料循环或催化领域中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多金属氧簇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碗状结构的铀过氧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铀过氧簇的化学式为[(UO2)
技术研发人员:邱杰 黄善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3/7/1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