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专用PICC导管
未命名
07-21
阅读:131
评论:0

隧道专用picc导管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为隧道专用picc导管。
背景技术:
2.picc导管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导管为一根细细的、柔软的静脉输液导管,通过手臂的肘部或上臂的静脉置入,然后沿着静脉向前走行,最终到达接近心脏的大血管内。
3.隧道式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新技术,与常规picc的区别是:通过建立一个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有一定的距离,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更有利的位置,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应用普遍地降低了血栓形成的。
4.picc导管为长期输液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工具,但长期留置后经常会出现导管脱出体内的问题,需要使用粘性敷料进行固定,很多患者会出现敷料过敏或敷料粘性差等原因导致导管经常在穿刺点滑动,容易将皮肤的细菌带入体内,增加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导管脱出的风险,导管脱出后,容易发生导管堵塞、血栓、静脉炎、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导致输液治疗中断,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隧道专用picc导管,便于堵住穿刺点,便于将导管固定于穿刺点皮内,使导管不易滑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隧道专用picc导管,包括picc导管体,所述picc导管体包括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左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导管零刻度,所述导管本体的左端连通有延长管,所述导管本体和延长管的夹层内部开设有气囊注水层,所述导管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连通的气囊袋,所述导管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连通的连接充管,所述连接充管和延长管连接处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翼,所述导管零刻度位于固定翼和气囊袋之间,所述延长管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液连接口,所述连接充管的另一端连通有气囊充气单向阀。
7.为了防止导管本体脱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专用picc导管优选的,所述气囊体积为2mm3。
8.为了可以堵塞穿刺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专用picc导管优选的,所述导管零刻度与气囊袋之间的距离为0.2-0.5cm。
9.所述气囊袋专用充气口和输液连接口均由主瓣膜和副瓣膜组成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在导管本体入皮肤后不直接进入血管,先在皮下建立皮下隧道,导管本体在皮下隧道处增加气囊袋(及囊袋专用通道设计),导管本体置入成功后,在体外进行囊袋冲水,使囊袋在皮下鼓起,堵住穿刺点,导管固定于穿刺点皮内,不易滑动,减少导管脱出及滑入体内的风险。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专用picc导管的整体主视结构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管本体进入体内示意结构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囊注水层和气囊袋的结构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输液连接口的结构图。
16.图中:1、picc导管体;101、导管本体;102、导管零刻度;103、延长管;104、气囊注水层;105、气囊袋;106、固定翼;107、连接充管;108、气囊充气单向阀;109、输液连接口;1091、主瓣膜;1092、副瓣膜。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至图4,隧道专用picc导管,包括picc导管体1,picc导管体1包括导管本体101,导管本体101左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导管零刻度102,导管本体101的左端连通有延长管103,导管本体101和延长管103的夹层内部开设有气囊注水层104,导管本体1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104连通的气囊袋105,导管本体1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104连通的连接充管107,连接充管107和延长管103连接处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翼106,导管零刻度102位于固定翼106和气囊袋105之间,延长管103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液连接口109,连接充管107的另一端连通有气囊充气单向阀108。
18.本实施例中:由专业护士将导管本体101入皮肤后不直接进入血管,先在皮下建立皮下隧道,导管本体101在皮下隧道处增加气囊袋105(及囊袋专用通道设计),导管本体101置入成功后,通过连接充管107的另一端在体外对气囊袋105冲水,使气囊袋105在皮下鼓起,堵住穿刺点,连接充管107外侧壁安装气囊充气单向阀108,连接充管107的另一端冲水后,气囊充气单向阀108使水不能反向流出,避免气囊袋105被压瘪或自行漏液,使导管本体101固定于穿刺点皮内,不易滑动,减少导管本体101脱出及滑入体内的风险,延长管103的另一端连接输液连接口109,输液连接口109连接输液器,进行正常输液通路,隧道专用picc导管解决了敷料过敏或敷料粘性差等原因导致导管经常在穿刺点滑动问题,且不易将皮肤的细菌带入体内,降低感染的风险(只适用于隧道picc穿刺方式的患者)。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气囊袋105体积为2mm3。
20.本实施例中:气囊袋105体积为2mm3,气囊袋105为隐形囊袋,不充气时贴服于导管本体101侧壁,推注盐水填充气囊袋105后,堵塞穿刺点,防止导管本体101脱出。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导管零刻度102与气囊袋105之间的距离为0.2-0.5cm。
22.本实施例中:导管零刻度102(即穿刺点处)与气囊袋105之间的距离为0.2-0.5cm,气囊袋105可以堵塞穿刺点。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气囊充气单向阀108和输液连接口109均由主瓣膜1091和副瓣膜1092组成。
24.本实施例中:气囊充气单向阀108和输液连接口109,主瓣膜1091正压输注,副瓣膜1092负压抽吸,水不能反向流出,避免气囊袋105被压瘪或自行漏液,只能通过负压抽吸盐水后,水才能抽出。
25.工作原理:首先,由专业护士将导管本体101入皮肤后不直接进入血管,先在皮下
建立皮下隧道,导管本体101在皮下隧道处增加气囊袋105(及囊袋专用通道设计),导管本体101置入成功后,通过连接充管107的另一端在体外对气囊袋105冲水,使气囊袋105在皮下鼓起,堵住穿刺点,连接充管107外侧壁安装气囊充气单向阀108,连接充管107的另一端冲水后,气囊充气单向阀108使水不能反向流出,避免气囊袋105被压瘪或自行漏液,使导管本体101固定于穿刺点皮内,不易滑动,减少导管本体101脱出及滑入体内的风险。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隧道专用picc导管,包括picc导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picc导管体(1)包括导管本体(101),所述导管本体(101)左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导管零刻度(102),所述导管本体(101)的左端连通有延长管(103),所述导管本体(101)和延长管(103)的夹层内部开设有气囊注水层(104),所述导管本体(1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104)连通的气囊袋(105),所述导管本体(1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104)连通的连接充管(107),所述连接充管(107)和延长管(103)连接处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翼(106),所述导管零刻度(102)位于固定翼(106)和气囊袋(105)之间,所述延长管(103)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液连接口(109),所述连接充管(107)的另一端连通有气囊充气单向阀(1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专用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105)体积为2m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专用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零刻度(102)与气囊袋(105)之间的距离为0.2-0.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专用picc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连接口(109)由主瓣膜(1091)和副瓣膜(1092)组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隧道专用PICC导管,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包括PICC导管体,PICC导管体包括导管本体,导管本体左端的外侧壁设置有导管零刻度,导管本体的左端连通有延长管,导管本体和延长管的夹层内部开设有气囊注水层,导管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连通的气囊,导管本体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气囊注水层连通的连接充管,连接充管和延长管连接处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翼,导管零刻度位于固定翼和气囊之间,延长管和连接充管另一端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控制阀,导管置入成功后,在体外向气囊进行冲水,使气囊在皮下鼓起,堵住穿刺点,导管固定于穿刺点皮内,不易滑动,减少导管脱出及滑入体内的风险。减少导管脱出及滑入体内的风险。减少导管脱出及滑入体内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沈艳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3/7/19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快拆式固态硬盘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厚度可调法兰盘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