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护坡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1
阅读:104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护坡。
背景技术:
2.护坡是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为了增强河道防洪能力、提高河道护坡的安全性和稳固性,一般都需要对河道的护坡进行加固处理。
3.在水利建设河道中,也需要对大坝两侧的河道护坡进行加固,现有技术中,施工队往往把河道护坡直接做成混凝土一体浇筑,虽然这样避免了河道两侧的土壤流失,使得河道的结构强度满足要求,但一体浇筑的混凝土将河道内环境与河堤处的环境相隔绝,生态环境容易不平衡。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护坡,可以在满足护坡的结构强度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的平衡。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河道护坡,包括桩基和坡面,所述桩基与坡面固定连接,所述桩基与坡面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回填区,所述坡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若干种植槽,所述桩基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导水组件,所述导水组件与种植槽相导通。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水组件包括通水管和连接管,所述通水管与蓄水箱相导通,且其连接至种植槽侧壁上,所述蓄水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连接管与抽水泵相连接,所述连接管贯穿连接块。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远离坡面的一端保持水平。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槽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网,所述加固网为玻璃纤维网格布。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箱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靠近蓄水箱的顶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引水槽,所述引水槽向种植槽倾斜。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高于连接块部分与连接块保持平行,且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喷头。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若干桩基将坡面进行支撑,有效避免坡面坍塌,保障了护坡的稳定性,将岸边的泥土回填至坡面底下,既可以使用泥土将桩基进一步紧固,又可以使护坡与岸边的生态保持一致,保障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种植槽内可以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并将这些回填的泥土抓紧,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强降雨时,雨水可
以顺着导水组件进入蓄水箱内,将这些雨水进行储存而后可以重复利用回馈给植物,保障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6.图中:1、桩基;2、坡面;3、连接块;4、种植槽;5、蓄水箱;6、通水管;7、连接管;8、抽水泵;9、加固网;10、通孔;11、引水槽;12、喷头;13、回填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一种河道护坡,如图1-图2所示,包括桩基1和坡面2,桩基1与坡面2固定连接,桩基1与坡面2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回填区13,坡面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3,连接块3上开设有若干种植槽4,桩基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蓄水箱5,蓄水箱5上设置有导水组件,导水组件与种植槽4相导通,若干桩基1将坡面2进行支撑,有效避免坡面2坍塌,保障了护坡的稳定性,将岸边挖开的泥土回填至坡面2底下,既可以使用泥土将桩基1进一步紧固,又可以使护坡与岸边的生态保持一致,保障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种植槽4内可以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并将这些回填的泥土抓紧,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强降雨时,雨水可以顺着导水组件进入蓄水箱5内,将这些雨水进行储存而后可以重复利用回馈给植物,保障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1.导水组件包括通水管6和连接管7,通水管6与蓄水箱5相导通,且其连接至种植槽4侧壁上,蓄水箱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泵8,连接管7与抽水泵8相连接,连接管7贯穿连接块3,连接块3上开设有引水槽11,引水槽11向种植槽4倾斜,强降雨时,雨水顺着引水槽11将水引入种植槽4内,而后通过种植槽4内的通水管6进入至蓄水箱5内进行储存,连接管7高于连接块3部分与连接块3保持平行,且连接管7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口,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喷头12,在降雨较少的季节,可以采用抽水泵8将蓄水箱5内的雨水进行抽取,而后顺着连接管7上的喷头12对植物进行浇水,实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连接块3远离坡面2的一端保持水平,使连接块3的顶面平整,方便人们可以随时查
看植物和护坡的状态并及时检修。
23.种植槽4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网9,加固网9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其可以将种植槽4表面的泥土进行加固,防止表面的泥土遭受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玻璃纤维网格布化学性能稳定,可以遭受长期的风吹日晒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
24.蓄水箱5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通孔10设置于靠近蓄水箱5的顶部,当降水量较多时,多余的水可以顺着蓄水箱5上的通孔10流出,储水的同时也可以湿润蓄水箱5周围的泥土,防止雨水堆积在种植槽4表面,从而有效保护植物不易遭受泡水而减短寿命。
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护坡,包括桩基(1)和坡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与坡面(2)固定连接,所述桩基(1)与坡面(2)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回填区(13),所述坡面(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3),所述连接块(3)上开设有若干种植槽(4),所述桩基(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蓄水箱(5),所述蓄水箱(5)上设置有导水组件,所述导水组件与种植槽(4)相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组件包括通水管(6)和连接管(7),所述通水管(6)与蓄水箱(5)相导通,且其连接至种植槽(4)侧壁上,所述蓄水箱(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抽水泵(8),所述连接管(7)与抽水泵(8)相连接,所述连接管(7)贯穿连接块(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远离坡面(2)的一端保持水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槽(4)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网(9),所述加固网(9)为玻璃纤维网格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5)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0),所述通孔(10)设置于靠近蓄水箱(5)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3)上开设有引水槽(11),所述引水槽(11)向种植槽(4)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高于连接块(3)部分与连接块(3)保持平行,且所述连接管(7)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喷头(1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护坡,涉及护坡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一体浇筑混凝土的河道护坡会将河道内环境与河堤处的环境相隔绝,容易造成生态环境不平衡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桩基和坡面,所述桩基与坡面固定连接,所述桩基与坡面所围成的空间内设置有回填区,所述坡面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若干种植槽,所述桩基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导水组件,所述导水组件与种植槽相导通。本实用新型中的若干桩基将坡面进行支撑,有效避免坡面坍塌,保障了护坡的稳定性,将岸边的泥土回填至坡面底下,既可以使用泥土将桩基进一步紧固,又可以使护坡与岸边的生态保持一致,保障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境。境。
技术研发人员:王霞 张珊 项俊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筑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4
技术公布日:2023/7/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环保纸托盘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一种消毒液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