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未命名 07-22 阅读:109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水动力弥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2.水动力弥散是水溶性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的重要形式,而弥散度的确定,是溶质运移模型建立必不可缺的参数之一,是进行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与水质预测的重要基础,因此掌握弥散度的确定方法尤其重要。
3.目前,测定弥散度最可靠的方法是试验法,一般采用野外弥散试验方法,但野外试验存在以下缺点:
4.1、钻孔费用高;
5.2、示踪剂用量大,虽为无毒物质,但仍对土壤及含水层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6.3、耗时久,一般需要历时数十小时或数天,且在地下水平缓、水力坡度小、水流方向未知的情况下,试验很难进行;
7.4、现场地质条件、地层结构复杂,所测数据为区域弥散参数,难以精细刻画数值模型中各地层的弥散过程;
8.5、地下水较为隐蔽,难以直接观测渗流场与化学场变化情况。
9.因此,提供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和方法来提高试验效率,避免环境污染,获取各多孔介质弥散参数,实现渗流场和化学场可视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0.为克服现有野外试验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本发明装置可模拟潜水或承压含水层,且可人为控制水流速度,试验数据可同时求解不同多孔介质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弥散参数,探究弥散参数的影响因素。
11.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试验支撑平台,试验支撑平台的内部设置有废水池和储水箱,试验支撑平台的上方设置有供水箱和数据采集器,供水箱通过调节装置与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连接;
12.所述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抽水箱、砂槽和缓冲箱,所述抽水箱、砂槽和缓冲箱沿径向依次相邻设置,抽水箱、砂槽和缓冲箱共同构成“扇形体”结构;
13.所述储水箱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抽水箱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处设置有出水阀,废水池的顶部通过管路与抽水箱上的出水孔相连通,供水箱通过管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缓冲箱通过管路与供水箱相连通,数据采集器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与砂槽的内部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砂槽的顶部开口,砂槽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砂槽顶盖,砂槽顶盖上开
设有示踪剂投放孔。
15.优选的,所述砂槽顶盖上沿示踪剂投放孔所在径向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观测孔,数据采集器分别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与对应的观测孔连接,抽水箱的前侧壁上开设有测压孔,砂槽的前侧壁上沿垂向和径向方向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测压孔。
16.优选的,所述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测压排,测压孔通过管路与测压排相连接,砂槽的底部沿中心径向间隔开设多个取样孔,砂槽与缓冲箱之间、砂槽与抽水箱之间分别开设多个渗水孔。
17.优选的,所述砂槽的内部填充有石英砂,石英砂的顶部填充有一层粘土。
18.优选的,所述试验支撑平台的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带锁定功能的万向轮。
19.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打开砂槽顶盖,将石英砂分层装入砂槽内、压实,预留2cm高度填充粘土、压实,当砂槽填满后盖上砂槽顶盖,在砂槽顶盖的观测孔处,插入多孔圆管,向下至砂层,上部高出顶盖,周边用橡胶圈进行密封;
21.s2、将废水池与出水孔处的管路断开,并将储水箱上的出水孔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打开水泵,通过供水箱和出水孔分别向缓冲箱和抽水箱缓慢进水,并使缓冲箱和抽水箱内的水位逐渐增高,并保持缓冲箱的水位高于抽水箱的水位,这时缓冲箱和抽水箱中的水分别将通过多个渗水孔从砂槽的两侧同时流入砂槽的内部,砂槽内的空气经由多个多孔圆管排出,当缓冲箱和抽水箱的水位高于砂槽的高度,且多孔圆管中的水位齐平时,砂槽内的空气已基本排尽;
22.s3、将储水箱的水泵与出水孔处的管路断开,并将废水池与出水孔处的管路连接,关闭出水阀,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缓冲箱的水位,通过测压排分别测量多个测压孔的静水位;
23.s4、打开出水阀,待水流稳定后,当测压孔水位稳定不再发生变化时,通过测压排测量多个测压孔的水位,同时测量出水阀处的出水速度,此时进水速度与出水速度相等;
24.s5、取出位于观测孔的多孔圆管,并在多个观测孔中分别插入电导率探头,测量并记录沿示踪剂投放孔所在径向的观测孔的电导率背景值;
25.s6、通过示踪剂投放孔将示踪剂快速注入砂槽内,示踪剂注射到示踪剂投放孔后,在缓冲箱和抽水箱的水位差的作用下,会发生径向弥散;
26.s7、通过观测孔中插入电导率探头测量径向电导率,实验开始后的2个小时内每7分钟读取一次电导率,此后逐渐延长测量时间,直到所选取观测孔的电导率达到峰值,且电导率值再次降低趋于稳定的背景值,选取每组数据中关联性较好的点,采用标准曲线法求解得到弥散度α
l

27.优选的,步骤s7中,所述采用标准曲线法求解弥散参数α
l
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28.s71、根据标准曲线,绘制出各观测孔中示踪剂浓度变化过程曲线后,将观测浓度换算成无因次浓度cr,观测时间换算成无因次时间tr,在与标准曲线相同模数的半对数坐标值上绘制c
r-lgtr关系曲线;
29.s72、将步骤s71绘制得到的c
r-lgtr关系曲线与相应标准曲线相配合,移动两曲线,直至实测的c
r-lgtr关系曲线与某一p值的标准曲线配合得最好,通过配线,确定p值,然后求得弥散参数α
l
,弥散参数α
l
通过下式求解得到:
[0030][0031]
其中,α
l
为弥散参数,r为示踪剂投放孔与观测孔之间的距离。
[0032]
优选的,步骤s71中,所述c
r和
tr的换算公式如下所示:
[0033][0034][0035]
其中,c为示踪剂的观测浓度,c0为示踪剂的背景浓度,c
max
为示踪剂的峰值浓度,t为累积观测时间,t0为纯对流时间;
[0036]
所述纯对流时间t0由下式计算:
[0037][0038]
其中,q为出水孔的出水量,r2为示踪剂投放孔至出水孔的距离;r1为观测孔至出水孔的距离,h为r1至r2间含水层的平均厚度,n为有效孔隙度。
[003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40]
本发明提供的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解决了野外弥散试验费用高、耗时长、易污染土壤与水环境等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试验装置中的抽水箱、砂槽、缓冲箱以及供水箱均采用有机玻璃,可完整展现地下水渗流场和化学场变化过程;试验装置中砂槽内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砂层或土壤来精细刻画各多孔介质弥散参数;试验数据可以同时用于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和弥散参数;试验装置设计有砂槽顶盖与可调节供水箱装置,通过供水箱的位置调节可实现模拟潜水或承压含水层中的水流运动及弥散过程;试验装置中采用电导率探头和数据采集器,可实现对弥散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精细测定;装置中设有可调节流量大小的出水阀,用于模拟不同水动力场下的弥散现象,探究水动力弥散的影响因素;试验装置占地面积小,可用于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
附图说明
[004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调节装置与供水箱的连接剖视图。
[0043]
图中:1、缓冲箱;2、供水箱;3、储水箱;4、废水池;5、砂槽;6、抽水箱;7、数据采集器;8、水泵;9、出水阀;10、电导率探头;11、砂槽顶盖;12、示踪剂投放孔;13、观测孔;14、测压孔;15、测压排;16、取样孔;17、渗水孔;18、调节装置;19连接板;20、滑槽;21、滑块;22、第一螺纹孔;23、第二螺纹孔;24、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
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5]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试验支撑平台,试验支撑平台的内部设置有废水池4和储水箱3,试验支撑平台的上方设置有供水箱2和数据采集器7,供水箱通过调节装置18与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连接;
[0046]
如图2所示,调节装置18包含连接板19、滑槽20、滑块21,连接板19垂直设置于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滑槽20沿连接板19高度方向开设于连接板19的前侧面上,滑块21设置于供水箱2的后侧面上,供水箱2通过滑块21与连接板19上的滑槽20滑动连接,连接板19的后侧面上从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22,多个第一螺纹孔22均与滑槽20的槽底相连通,滑块21的后侧面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3,供水箱2与连接板19通过固定螺栓24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23实现固定。
[0047]
将供水箱2通过滑块21沿着滑槽20上下移动,能够对供水箱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对供水箱2高度的调节,能够使缓冲箱1内的水压大小发生变化,可实现模拟潜水或承压含水层中的水流运动及弥散过程,在供水箱2高度的调节好后,通过固定螺栓24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22和第二螺纹孔23实现对供水箱2和连接板19的固定。
[0048]
所述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抽水箱6、砂槽5和缓冲箱1,所述抽水箱6、砂槽5和缓冲箱1沿径向依次相邻设置。抽水箱6、砂槽5、缓冲箱1以及供水箱2均采用有机玻璃。
[0049]
其中,缓冲箱1用于稳定流速,缓冲进入砂槽中的流速,供水箱2设有溢流槽和调节装置,可调节供水箱高度高于砂槽,形成承压系统,砂槽5用于模拟含水层系统,这里为保证承压水系统不在砂槽与砂槽顶盖11之间发生优势通道,要求砂槽顶盖11下覆一层橡胶,废水池4用于收集弥散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溶液,当不进行弥散试验时,可将出水孔与储水箱3相连,形成水循环试验装置,可模拟裘布依井流过程,求取水文地质参数,数据采集器7要求可显示且保存同一时刻电导率数据,方便后期对数据的读取分析,具体可采用型号为tzs-ec6的数据采集器。
[0050]
抽水箱6、砂槽5和缓冲箱1共同构成“扇形体”结构,具体为45
°
的扇形装置,砂槽5的径长70cm、高50cm,抽水箱径长5cm。
[0051]
储水箱3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水泵8,抽水箱6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的孔径为2cm,出水孔处设置有出水阀9,抽水箱6主要用于模拟收敛流,水流汇聚,要求可调节出水阀9流速大小,废水池4的顶部通过管路与抽水箱6上的出水孔相连通,供水箱2通过管路与水泵8的输出端连接,缓冲箱1通过管路与供水箱2相连通,数据采集器7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10与砂槽的内部相连接。数据采集器7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10与砂槽的内部相连接。电导率探头10主要用于测定示踪剂投放前后模拟含水层中的电导率值,观察浓度变化和后期处理数据;要求探头尽可能细小且精确,不扰动土层;同时各探头放置后,要求采用橡胶圈使其与砂槽5完全密封,避免水流溢出。
[0052]
砂槽5的顶部开口,砂槽5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砂槽顶盖11,砂槽顶盖11上开设有示踪剂投放孔12。示踪剂投放孔12的孔径要求尽可能小,避免扰乱流场,具体的示踪剂投放孔12的孔径可设计为2cm。
[0053]
砂槽顶盖11上沿示踪剂投放孔12所在径向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观测孔13,数据采集器7分别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10与对应的观测孔13连接,抽水箱6的前侧壁上开设有测
压孔14,砂槽5的前侧壁上沿垂向和径向方向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测压孔14。观测孔13和测压孔14的孔径均为6mm。相邻的两个观测孔13和相邻的两个测压孔14之间的间隔均为12cm。
[0054]
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测压排15,测压孔14通过管路与测压排15相连接,砂槽5的底部沿中心径向间隔开设多个取样孔16,取样孔16的作用是便于取出水样,进行水样浓度的观测,在具体设计时,可以在抽水箱6、砂槽5和缓冲箱1的底部设置同等高度的支撑杆,并通过支撑杆与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连接,这样的话可以使取样孔16悬空于试验支撑平台上,从而能够便于通过取样孔16取出水样,进行水样浓度的观测,砂槽5与缓冲箱1之间、砂槽与抽水箱6之间分别开设多个渗水孔17。渗水孔17孔径大小为6mm。
[0055]
砂槽5的内部填充有石英砂,石英砂的顶部填充有一层粘土。
[0056]
试验支撑平台的底部四角分别设置有带锁定功能的万向轮。
[0057]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8]
s1、打开砂槽顶盖11,将石英砂分层装入砂槽5内、压实,预留2cm高度填充粘土、压实,当砂槽5填满后盖上砂槽顶盖11,在砂槽顶盖11的观测孔13处,插入多孔圆管,向下至砂层,上部高出顶盖,周边用橡胶圈进行密封;
[0059]
s2、将废水池4与出水孔处的管路断开,并将储水箱3上的出水孔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打开水泵,通过供水箱2和出水孔分别向缓冲箱1和抽水箱6缓慢进水,并使缓冲箱1和抽水箱6内的水位逐渐增高,并保持缓冲箱1的水位高于抽水箱6的水位,这时缓冲箱1和抽水箱6中的水分别通过多个渗水孔17从砂槽的两侧同时流入砂槽5的内部,砂槽5内的空气经由多个多孔圆管排出,当缓冲箱1和抽水箱6的水位高于砂槽5的高度,且多孔圆管中的水位齐平时,砂槽5内的空气已基本排尽;
[0060]
s3、将储水箱3的水泵8与出水孔处的管路断开,并将废水池与出水孔处的管路连接,关闭出水阀9,通过调节装置18调节缓冲箱1的水位,并通过测压排15分别测量多个测压孔14的静水位;
[0061]
s4、打开出水阀9,待水流稳定后,当测压孔14水位稳定不再发生变化时,通过测压排15测量多个测压孔14的水位,同时测量出水阀9处的出水速度,此时进水速度与出水速度相等;
[0062]
s5、取出位于观测孔13的多孔圆管,并在多个观测孔13中分别插入电导率探头,测量并记录沿示踪剂投放孔12所在径向的观测孔13的电导率背景值;
[0063]
s6、用注射器通过示踪剂投放孔12将500ml的0.5mol/l的nacl溶液快速注入砂槽内,示踪剂注射到示踪剂投放孔12后,在缓冲箱1和抽水箱6的水位差的作用下,发生径向弥散;
[0064]
s7、通过观测孔13中插入电导率探头测量径向电导率,实验开始后的2个小时内,每7分钟读取一次电导率,此后逐渐延长测量时间,直到所选取观测孔的电导率达到峰值,且电导率值再次降低趋于稳定的背景值,选取每组数据中关联性较好的点,采用标准曲线法求解得到弥散度α
l

[0065]
步骤s7中,所述采用标准曲线法求解弥散参数α
l
的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0066]
s71、根据标准曲线,绘制出各观测孔中示踪剂浓度变化过程曲线后,将观测浓度
换算成无因次浓度cr,观测时间换算成无因次时间tr,在与标准曲线相同模数的半对数坐标值上绘制c
r-lgtr关系曲线;
[0067]
s72、将步骤s71绘制得到的c
r-lgtr关系曲线与相应标准曲线相配合,移动两曲线,直至实测的c
r-lgtr关系曲线与某一p值的标准曲线配合得最好,通过配线,确定p值,然后求得弥散度α
l
,弥散度α
l
通过下式求解得到:
[0068][0069]
其中,α
l
为弥散度,r为示踪剂投放孔与观测孔之间的距离。
[0070]
步骤s71中,所述c
r和
tr的换算公式如下所示:
[0071][0072][0073]
其中,c为示踪剂的观测浓度,c0为示踪剂的背景浓度,c
max
为示踪剂的峰值浓度,t为累积观测时间,t0为纯对流时间;
[0074]
所述纯对流时间t0由下式计算:
[0075][0076]
其中,q为出水孔的出水量,r2为示踪剂投放孔至出水孔的距离;r1为观测孔至出水孔的距离,h为r1至r2间含水层的平均厚度,n为有效孔隙度。
[007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试验支撑平台,试验支撑平台的内部设置有废水池(4)和储水箱(3),试验支撑平台的上方设置有供水箱(2)和数据采集器(7),供水箱通过调节装置(18)与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连接;所述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抽水箱(6)、砂槽(5)和缓冲箱(1),所述抽水箱、砂槽和缓冲箱沿径向依次相邻设置,抽水箱、砂槽和缓冲箱共同构成“扇形体”结构;所述储水箱(3)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水泵(8),抽水箱(6)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处设置有出水阀,废水池(4)的顶部通过管路与抽水箱(6)上的出水孔相连通,供水箱(2)通过管路与水泵(8)的输出端连接,缓冲箱(1)通过管路与供水箱(2)相连通,数据采集器(7)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10)与砂槽的内部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槽的顶部开口,砂槽的顶部可拆卸设置有砂槽顶盖,砂槽顶盖(11)上开设有示踪剂投放孔(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砂槽顶盖(11)上沿示踪剂投放孔(12)所在径向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观测孔(13),数据采集器(7)分别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10)与对应的观测孔(13)连接,抽水箱(6)的前侧壁上开设有测压孔(14),砂槽(5)的前侧壁上沿垂向和径向方向上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测压孔(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测压排,测压孔(14)通过管路与测压排(15)相连接,砂槽(5)的底部沿中心径向间隔开设多个取样孔(16),砂槽(5)与缓冲箱(1)之间、砂槽与抽水箱(6)之间分别开设多个渗水孔(17)。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槽(5)的内部填充有石英砂,石英砂的顶部填充有一层粘土。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打开砂槽顶盖(11),将石英砂分层装入砂槽(5)内、压实,预留2cm高度填充粘土、压实,当砂槽(5)填满后盖上砂槽顶盖(11),在砂槽顶盖(11)的观测孔(13)处,插入多孔圆管,向下至砂层,上部高出顶盖,周边用橡胶圈进行密封;s2、将废水池(4)与出水孔(9)处的管路断开,并将储水箱(3)上的出水孔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打开水泵,通过供水箱(2)和出水孔分别向缓冲箱(1)和抽水箱(6)缓慢进水,并使缓冲箱(1)和抽水箱(6)内的水位逐渐增高,并保持缓冲箱(1)的水位高于抽水箱(6)的水位,这时缓冲箱(1)和抽水箱(6)中的水分别通过多个渗水孔(17)从砂槽的两侧同时流入砂槽(5)的内部,砂槽(5)内的空气经由多个多孔圆管排出,当缓冲箱(1)和抽水箱(6)的水位高于砂槽(5)的高度,且多孔圆管中的水位齐平时,砂槽(5)内的空气已基本排尽;s3、将储水箱(3)的水泵(8)与出水孔处的管路断开,并将废水池与出水孔处的管路连接,关闭出水阀(9),通过调节装置(18)调节缓冲箱(1)的水位,并通过测压排(15)分别测量多个测压孔(14)的静水位;s4、打开出水阀(9),待水流稳定后,当测压孔(14)水位稳定不再发生变化时,通过测压排(15)测量多个测压孔(14)的水位,同时测量出水阀(9)处的出水速度,此时进水速度与出
水速度相等;s5、取出位于观测孔(13)的多孔圆管,并在多个观测孔(13)中分别插入电导率探头,测量并记录沿示踪剂投放孔(12)所在径向的观测孔(13)的电导率背景值;s6、通过示踪剂投放孔(12)将示踪剂快速注入砂槽内,示踪剂注射到示踪剂投放孔(12)后,在缓冲箱(1)和抽水箱(6)的水位差的作用下,发生径向弥散;s7、通过观测孔(13)中插入电导率探头测量径向电导率,实验开始后的2个小时内,每7分钟读取一次电导率,此后逐渐延长测量时间,直到所选取观测孔的电导率达到峰值,且电导率值再次降低趋于稳定的背景值,选取每组数据中关联性较好的点,采用标准曲线法求解得到弥散度α
l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采用标准曲线法求解弥散参数α
l
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71、根据标准曲线,绘制出各观测孔中示踪剂浓度变化过程曲线后,将观测浓度换算成无因次浓度c
r
,观测时间换算成无因次时间t
r
,在与标准曲线相同模数的半对数坐标值上绘制c
r-lgt
r
关系曲线;s72、将步骤s71绘制得到的c
r-lgt
r
关系曲线与相应标准曲线相配合,移动两曲线,直至实测的c
r-lgt
r
关系曲线与某一p值的标准曲线配合得最好,通过配线,确定p值,然后求得弥散度α
l
,弥散度α
l
通过下式求解得到:其中,α
l
为弥散度,r为示踪剂投放孔与观测孔之间的距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1中,所述c
r和
t
r
的换算公式如下所示:的换算公式如下所示:其中,c为示踪剂的观测浓度,c0为示踪剂的背景浓度,c
max
为示踪剂的峰值浓度,t为累积观测时间,t0为纯对流时间;所述纯对流时间t0由下式计算:其中,q为出水孔的出水量,r2为示踪剂投放孔至出水孔的距离;r1为观测孔至出水孔的距离,h为r1至r2间含水层的平均厚度,n为有效孔隙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径向收敛流场水动力弥散特性的试验装置,包括具有空腔结构的试验支撑平台,试验支撑平台的内部设置有废水池和储水箱,试验支撑平台的上方设置有供水箱和数据采集器,试验支撑平台的顶部设置有抽水箱、砂槽和缓冲箱,所述储水箱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抽水箱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废水池的顶部通过管路与抽水箱上的出水孔相连通,供水箱通过管路与水泵的输出端连接,缓冲箱通过管路与供水箱相连通,数据采集器通过多个电导率探头与砂槽的内部相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通过本发明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获取多孔介质的水动力弥散参数,为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规律与水质预测研究奠定基础。测研究奠定基础。测研究奠定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高燕燕 钱会 王海科 吴健华 郭亚科 李培月 陈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安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05
技术公布日:2023/7/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