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渡槽结构及加固维修施工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7-22 阅读:92 评论:0


1.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渡槽结构及加固维修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渡槽,指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大型渡槽还可以通航。渡槽主要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成。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农村或部分城市地区,上世纪建设的大量渡槽依然在应用于农田灌溉、泄水,这些渡槽大部分采用混凝土等修筑而成,其常见的结构形式如图1-2所示,主要包括排架柱1和槽身2,槽身的断面形状为u型结构或矩形结构。有的渡槽横跨马路,由于近年来,路面的不断加高铺设,有些渡槽的槽身与路面之间的净空比较小,有时候超高车辆司机不注意,开车时会与路面上方的这一节槽身碰撞,造成渡槽损坏以及安全事故;后续维修时,若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则需要在路面安装满堂支架,需要支模
‑‑‑
浇筑
‑‑‑
拆模,施工周期长,导致对既有线的交通运行影响较大;而且采用浇筑混凝土的形式,由于槽身结构的限制,净高无法改变,还是会存在净高小的问题,依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针对马路上方横跨的槽身修复,需要研究一种能够快速施工,对既有线交通影响小、方便加工制作同时能够增加净空的渡槽结构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渡槽结构及加固维修施工方法。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本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渡槽结构,包括由支撑架与钢管形成的钢构渡槽;所述支撑架包括两组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撑,形成底部支架;所述支撑杆的上方焊接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焊接有顶杆,所述立柱与所述顶杆形成侧围挡;所述底部支架与所述侧围挡共同构成所述的支撑架;在两组侧围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设置有所述钢管,所述钢管焊接固定于底部支架上方,所述钢管的两端贯穿出容纳空间,形成延伸部;所述底部支架的底端焊接有支腿,用于抬高底部支架。
6.优选的,所述横撑之间焊接有若干加强肋;所述立柱之间焊接有若干斜撑。
7.优选的,所述钢管的延伸部上可拆卸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由两组半端板对合形成,所述端板中心部位开设有供钢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端板一侧焊接有两组上下布置的固定件,每一组固定件各设置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与两组所述的半端板对应焊接,套筒之间穿设有紧固螺栓,将端板固定在钢管上。
8.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带动端板移动的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包括焊接于支撑架上的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有螺杆,当旋转螺杆时,螺杆能够驱动端板移动。
9.优选的,所述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橡胶止水带,所述橡胶止水带的截面形状为与
槽身断面相适配的u形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的半端板侧边具有密封条。
11.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渡槽的加固维修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2.s1:将马路上方对应的该节槽身拆除,并将对应的排架柱顶部进行清理;同时,对该节槽身两侧所对应的既有的槽身的端面进行清理;
13.s2:将清理干净的既有的槽身端面粘接土工膜,该土工膜为槽身断面相适配的u形结构;
14.s3:钢构渡槽依据设计尺寸于工厂内提前加工焊接制作;将钢构渡槽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吊装,将支腿落位于排架柱顶部,钢管的延伸部伸入两侧的既有的槽身中;
15.s4:在钢管的延伸部上安装端板,并通过紧固螺栓将半端板之间预固定;旋拧螺杆,将端板顶撑至槽身端面处,端板紧紧贴合在槽身端面处,此时,橡胶止水带紧紧压合在土工膜上,形成防渗密封层;然后拧紧紧固螺栓,二次固顶,实现端板与钢管之间紧密连接;
16.s5:在既有的槽身中支设挡板,使得挡板的一侧顶靠在钢管端部;挡板与端板之间形成浇筑区;
17.s6:于浇筑区内浇筑抗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将钢管的延伸部所包裹;
18.s7:待混凝土浇筑养护完后,拆卸挡板;
19.s8:在形成的混凝土层端面喷涂聚脲涂层。
20.优选的,s5中支设挡板的方法为:通过围护支架系统对挡板进行支设,其中,所述围护支架系统包括定位于槽身底部的第一对拉杆以及定位于槽身顶部的第二对拉杆,所述第一对拉杆与第二对拉杆之间通过对拉丝杆相连固定;所述第二对拉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下压螺栓,所述下压螺栓底端可旋转地连接有槽钢,所述槽钢用于压持卡接在挡板顶部;所述第二对拉杆一侧还焊接有支顶架,所述支顶架为u型结构,所述支顶架上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以及所述支顶架上螺纹连接有5组侧压螺栓,所述侧压螺栓形成五点顶撑体系,用于使挡板顶靠在钢管的端部;
21.围护支架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22.s51:选取合适位置,于槽身底部安装第一对拉杆以及于槽身顶部安装第二对拉杆,第一对拉杆与第二对拉杆之间通过对拉丝杆相连固定,实现第一对拉杆和第二对拉杆与槽身固定连接;
23.s52:在槽身插设安装挡板,并将挡板调整至合适位置;
24.s53:旋拧侧压螺栓,将挡板顶靠在钢管端部;
25.s54:旋拧下压螺栓,使得挡板压持于槽身底内壁。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27.1.本装置中采用钢构渡槽,不再采用混凝土结构,其一,方便加工制作,可提前于工厂内加工制作,无需现场浇筑槽身,节省了是施工周期;其二,由于钢构渡槽是提前制作的,在安装时,吊装施工速度快,无需支设满堂支架,对既有线的交通影响小;另外,钢构渡槽中设置有钢管,钢管与槽身之间连接形成钢管-混凝土槽身的组合形式,钢构渡槽相对于混凝土槽身,重量轻便,且钢构渡槽底部设置有支腿,支腿可将钢管抬高,这样就使得底部支架与路面之间的净空增大,提高限高标准,利于超高车辆的顺利通过,降低后续的安全事
故发生的可能性。
28.2.钢管的延伸部配合设置有端板,端板采用两组对合的半端板结构,方便拆卸安装,利用两组带有密封条的半端板夹持在钢管上,可实现端板与钢管的密封连接;端板顶靠在槽身端面处,端板与槽身端面之间设置有土工膜和橡胶止水带,形成第三道防渗层;另外,端板在后续的施工工序中还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利于浇筑混凝土施工。
29.3.为了保证端板与槽身之间的紧密型,在钢构渡槽上还设置有顶撑机构,用于带动端板移动;本发明中,顶撑机构采用固定螺母与螺杆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4组顶撑机构,在使用时,通过旋拧螺杆,可对端板的四角进行顶撑,从而实现端板与槽身之间的紧密接触,且采用四点顶撑法,具有受力均匀的优点。
30.4.本发明中,槽身端面粘接有土工膜,可提供相对平整的基面,利于与橡胶止水带之间密封连接;另外,由于槽身四季热胀冷缩形成基材长度变化,通过设置橡胶止水带,可提供伸缩量,其既满足变形要求又满足防渗要求。
31.5.在端板与钢管端口之间形成浇筑区,于浇筑区内浇筑抗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可作为第二道防渗层,可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在混凝土层的端面喷涂聚脲涂层,形成第一道防渗层,总体形成三层防渗,可大大提高防渗效果。
32.6.在浇筑混凝土层时,在槽身支设有挡板,挡板与端板作为内外模板,方便浇筑;且挡板通过围护支架系统系统进行固定,围护支架系统采用第一对拉杆、第二对拉杆以及对拉丝杆的结构形式,方便于固定连接于槽身,形成搭载挡板的载体,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另外,围护支架系统具有下压螺栓和侧压螺栓,方便顶撑挡板,实现挡板的固定,便于工人操作、调整;且侧压螺栓采用五点布置法,使得挡板受力均匀,固定效果更稳定。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34.图1是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渡槽结构主视图。
35.图2是图1中混凝土渡槽结构侧视图。
36.图3是本发明中钢构渡槽结构主视图。
37.图4是图3中钢构渡槽的底部支架与钢管连接关系的俯视图。
38.图5是本发明中端板的左视图。
39.图6是本发明中端板的右视图。
40.图7是图1中待维修的槽身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是钢构渡槽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42.图9是主视方向下端板与钢构渡槽以及槽身之间配合关系局部放大示意图。
43.图10是图9中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
44.图11是挡板安装于槽身中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2是俯视方向下钢构渡槽于端板以及挡板之间配合关系局部放大示意图。
46.图13是槽身端面清理后粘贴土工膜后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4是浇筑区内浇筑抗渗混凝土后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5是混凝土层端面喷涂聚脲涂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6是围护支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7是围护支架系统安装于槽身后的结构示意图。
51.附图标记说明:
52.1-排架柱;2-槽身;201土工膜;3-支撑杆;31-横撑;32-加强肋;4-顶杆;5-立柱;6-斜撑;7-支腿;8-钢管;9-固定螺母;10-螺杆;11-锁止螺母;12-端板;121-半端板;122-通孔;13-橡胶止水带;14-套筒;15-紧固螺栓;16-密封条;17-挡板;18-第一对拉杆;19-第二对拉杆;20-对拉丝杆;21-高强螺母;22-凸起部;23-下压螺栓;24-槽钢;25-支顶架;26-横板;27-侧压螺栓;28-柔性垫片;29-混凝土层;30-聚脲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使得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55.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
56.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57.如图3-1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渡槽结构,包括由支撑架与钢管8形成的钢构渡槽;支撑架包括两组支撑杆3,两组支撑杆3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撑31,形成底部支架,底部支架为矩形框架式结构;支撑杆3的上方焊接有若干根立柱5,立柱5的顶部焊接有顶杆4,立柱5与顶杆4形成侧围挡;底部支架与侧围挡共同构成所述的支撑架;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立柱5、顶杆4均可采用方管,减轻整体重量。
58.在两组侧围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设置有钢管8,钢管8用于将两侧的槽身2连接,输送水流;钢管8焊接固定于底部支架上方,钢管8的两端贯穿出容纳空间,形成延伸部,用于与槽身2相搭接;底部支架的底端焊接有支腿7,用于抬高底部支架,进而支腿7可将钢管8抬高,这样就使得底部支架与路面之间的净空增大,提高限高标准,利于部分超高车辆的顺利通过,降低后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9.为了提高整体强度,横撑31之间焊接有若干加强肋32;立柱5之间焊接有若干斜撑6。
60.钢管8的延伸部上可拆卸连接有端板12,端板12的一侧用于顶撑在槽身2端面;端
板12由两组半端板121对合形成,端板12中心部位开设有供钢管8穿过的通孔122;端板12一侧焊接有两组上下布置的固定件,每一组固定件各设置有两个套筒14,两个套筒14分别与两组所述的半端板121对应焊接,套筒14之间穿设有紧固螺栓15,旋拧其上的紧固螺母,将端板12固定在钢管8上。
61.端板12的上述设计可以带来如下优点:
62.钢管8的延伸部配合设置有端板12,端板12采用两组对合的半端板121结构,方便拆卸安装,利用两组带有密封条16的半端板121夹持在钢管8上,可实现端板12与钢管8的密封连接;端板12顶靠在槽身2端面处,端板12与槽身2端面之间设置有土工膜201和橡胶止水带13,形成第三道防渗层;另外,端板12在后续的施工工序中还可以起到模板的作用,无法再额外支设模板,利于浇筑混凝土施工。
63.套筒14可以采用废弃的管体加工制作;需要说明的是,半端板121侧边具有密封条16,密封条16设置在半端板121与钢管8接触的这一侧,通过设置密封条16,当端板12夹持在钢管8上时,利用密封条16可保证端板12与钢管8之间的密封连接。
64.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带动端板12移动的顶撑机构,顶撑机构包括焊接于支撑架上的固定螺母9,固定螺母9螺纹连接有螺杆10,当旋转螺杆10时,螺杆10能够驱动端板12移动,从而将端板12紧紧顶靠在槽身2端面处。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侧的顶撑机构各设置有四组,上下各两组,形成四点顶撑,具有受力均匀的优点。
65.在螺杆10上还可以螺纹连接有锁止螺母11,当螺杆10拧紧后,通过拧紧锁止螺母11,可起到防松动的作用,保证顶撑效果。
66.为了保证端板12与槽身2端面之间的密封性,我们做了如下设计:
67.端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橡胶止水带13,橡胶止水带13采用胶粘方式固定于端板12侧面;橡胶止水带13的截面形状为与槽身2断面相适配的u形结构。橡胶止水带13可直接顶撑在槽身2端面处,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槽身2长年累月的使用,当损坏的这一节槽身2拆除后,两侧槽身2的端面可能不够平整,影响橡胶止水带13的贴合,所以,我们还可以采用如下措施:首先将槽身2端面清理干净,并进行打磨,然后涂上粘接剂,之后在槽身2端面粘接土工膜20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橡胶止水带13与土工膜201的之间密封性,在橡胶止水带13与土工膜201挤压之前,在土工膜201以及橡胶止水带13表面涂刷一层粘接胶。
68.本发明中槽身2端面粘接有土工膜201,可提供相对平整的基面,利于与橡胶止水带13之间密封连接;另外,由于槽身2四季热胀冷缩形成基材长度变化,通过设置橡胶止水带13,可提供伸缩量,其既满足变形要求又满足防渗要求。
69.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
70.本装置中采用钢构渡槽,不再采用混凝土结构,其一,方便加工制作,可提前于工厂内加工制作,无需现场浇筑槽身2,节省了是施工周期;其二,由于钢构渡槽是提前制作的,在安装时,吊装施工速度快,无需支设满堂支架,对既有线的交通影响小;另外,钢构渡槽中设置有钢管8,钢管8与槽身2之间连接形成钢管8-混凝土槽身2的组合形式,钢构渡槽相对于混凝土槽身2,重量轻便,且钢构渡槽底部设置有支腿7,支腿7可将钢管8抬高,这样就使得底部支架与路面之间的净空增大,提高限高标准,利于超高车辆的顺利通过,降低后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1.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渡槽的加固维修施工方法,当路面上方横跨马路的这一节渡
槽损坏后,需要维修更换,采用上述的钢构渡槽,包括如下步骤:
72.s1:将马路上方对应的该节槽身2拆除,并将对应的排架柱1顶部进行清理,以提供平整基面;同时,对该节槽身2两侧所对应的既有的槽身2的端面进行清理。
73.s2:将清理干净的既有的槽身2端面粘接土工膜201,该土工膜201为槽身2断面相适配的u形结构;注意事项:槽身2砼基面必须平整且要清理干净,在砼及膜表面分别涂胶粘合。为提高与砼的粘接强度,可先在砼面上涂一道20%土工膜复合胶甲苯溶液,晾干后,涂胶粘合。若砼基面潮湿或砼浇筑后时间短,为加快施工进度,砼表面可先涂一道ef防水涂料,凝固后,再进行粘接。
74.s3:钢构渡槽依据设计尺寸于工厂内提前加工焊接制作;将钢构渡槽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吊装,将支腿7落位于排架柱1顶部,钢管8的延伸部伸入两侧的既有的槽身2中;
75.s4:在钢管8的延伸部上安装端板12,并通过紧固螺栓15将半端板121之间预固定;旋拧螺杆10,将端板12顶撑至槽身2端面处,端板12紧紧贴合在槽身2端面处,此时,橡胶止水带13紧紧压合在土工膜201上,形成防渗密封层;然后拧紧紧固螺栓15,二次固顶,实现端板12与钢管8之间紧密连接。
76.注意:端板12预固定时,不要固定的太紧,以免端板12无法沿着钢管8长度方向移动。
77.s5:在既有的槽身2中支设挡板17,使得挡板17的一侧顶靠在钢管8端部;挡板17与端板12之间形成浇筑区。
78.s6:于浇筑区内浇筑抗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29,混凝土层29将钢管8的延伸部所包裹;形成的混凝土层29,可作为第二道防渗层。
79.s7:待混凝土浇筑养护完后,拆卸挡板17;
80.s8:在形成的混凝土层29端面以及槽身2内壁喷涂聚脲(混凝土层与槽身内部接触形成的缝隙处都要喷涂),形成聚脲涂层30,聚脲涂层30形成第一道防渗层。
81.聚脲是由半预聚体、端氨基聚醚、胺扩链剂等原料现场喷涂而成。它疏水性极强,对环境湿度不敏感,甚至可以在水(或者冰)上喷涂成膜,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可正常施工,表现特别突出。聚脲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传统的防腐和防护观念,为材料保护行业树立了一个更高的标准。聚脲涂层30柔韧有余、刚性十足、色彩丰富,它致密、连续、无接缝,完全隔绝空气中水分和氧气的渗入,防腐和防护性能无与伦比。它同时具有耐磨、防水、抗冲击、抗疲劳、耐老化、耐高温、耐核辐射等多种功能。
82.本实施例中,在端板12与钢管8端口之间形成浇筑区,于浇筑区内浇筑抗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29,可作为第二道防渗层,可进一步提高防渗效果;在混凝土层29的端面喷涂聚脲涂层30,形成第一道防渗层,总体形成三层防渗,可大大提高防渗效果。
8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84.s5中支设挡板17的方法为:通过围护支架系统对挡板17进行支设,其中,参考附图16-17所示,围护支架系统包括定位于槽身2底部的第一对拉杆18以及定位于槽身2顶部的第二对拉杆19,第一对拉杆18与第二对拉杆19之间通过对拉丝杆20相连固定,对拉丝杆20的两端设置有螺纹段,用于连接高强螺母21;第二对拉杆19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下压螺栓23,具体的,第二对拉杆19中部位置向上隆起,形成有凸起部22,下压螺栓23螺纹连接于该凸起部22上;下压螺栓23底端可旋转地连接有槽钢24,下压螺栓23与槽钢24之间能够相对转动,
槽钢24的截面形状为倒u型结构,槽钢24的槽宽要大于挡板17的厚度,槽钢24用于压持卡接在挡板17顶部,挡板17可相对在槽钢24的凹槽内进行左右移动;第二对拉杆19一侧还焊接有支顶架25,支顶架25为u型结构,支顶架25上焊接有横板26,横板26以及支顶架25上螺纹连接有5组侧压螺栓27,侧压螺栓27形成五点顶撑体系,用于使挡板17顶靠在钢管8的端部。
85.为了保证浇筑时,挡板17与钢管8的口部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止混凝土浆液流入到钢管8内;挡板17的钢管8的管口之间设置有柔性垫片28,可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86.围护支架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为:
87.s51:选取合适位置,于槽身2底部安装第一对拉杆18以及于槽身2顶部安装第二对拉杆19,第一对拉杆18与第二对拉杆19之间通过对拉丝杆20相连固定,实现第一对拉杆18和第二对拉杆19与槽身2固定连接;
88.s52:在槽身2插设安装挡板17,并将挡板17调整至合适位置;
89.s53:旋拧侧压螺栓27,将挡板17顶靠在钢管8端部;
90.s54:旋拧下压螺栓23,使得挡板17压持于槽身2底内壁。
91.本方法中采用钢构渡槽进行维修加固,不再采用混凝土结构,钢构渡槽中设置有钢管8,钢管8与槽身2之间连接形成钢管8-混凝土槽身2的组合形式,其一,方便加工制作,可提前于工厂内加工制作,无需现场浇筑槽身2,节省了是施工周期;吊装施工速度快,无需支设满堂支架,对既有线的交通影响小;其三,钢构渡槽相对于混凝土槽身2,重量轻便,且钢构渡槽底部设置有支腿7,支腿7可将钢管8抬高,这样就使得底部支架与路面之间的净空增大,提高限高标准,利于超高车辆的顺利通过,降低后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四,钢构渡槽与既有槽身2之间采用三道防渗层,防渗效果好,其既满足变形要求又满足防渗要求。
92.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支撑架与钢管形成的钢构渡槽;所述支撑架包括两组支撑杆,两组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撑,形成底部支架;所述支撑杆的上方焊接有若干根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焊接有顶杆,所述立柱与所述顶杆形成侧围挡;所述底部支架与所述侧围挡共同构成所述的支撑架;在两组侧围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设置有所述钢管,所述钢管焊接固定于底部支架上方,所述钢管的两端贯穿出容纳空间,形成延伸部;所述底部支架的底端焊接有支腿,用于抬高底部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撑之间焊接有若干加强肋;所述立柱之间焊接有若干斜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延伸部上可拆卸连接有端板,所述端板由两组半端板对合形成,所述端板中心部位开设有供钢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端板一侧焊接有两组上下布置的固定件,每一组固定件各设置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与两组所述的半端板对应焊接,套筒之间穿设有紧固螺栓,将端板固定在钢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带动端板移动的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包括焊接于支撑架上的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有螺杆,当旋转螺杆时,螺杆能够驱动端板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橡胶止水带,所述橡胶止水带的截面形状为与槽身断面相适配的u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端板侧边具有密封条。7.一种渡槽的加固维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渡槽结构,包括如下步骤:s1:将马路上方对应的该节槽身拆除,并将对应的排架柱顶部进行清理;同时,对该节槽身两侧所对应的既有的槽身的端面进行清理;s2:将清理干净的既有的槽身端面粘接土工膜,该土工膜为槽身断面相适配的u形结构;s3:钢构渡槽依据设计尺寸于工厂内提前加工焊接制作;将钢构渡槽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吊装,将支腿落位于排架柱顶部,钢管的延伸部伸入两侧的既有的槽身中;s4:在钢管的延伸部上安装端板,并通过紧固螺栓将半端板之间预固定;旋拧螺杆,将端板顶撑至槽身端面处,端板紧紧贴合在槽身端面处,此时,橡胶止水带紧紧压合在土工膜上,形成防渗密封层;然后拧紧紧固螺栓,二次固顶,实现端板与钢管之间紧密连接;s5:在既有的槽身中支设挡板,使得挡板的一侧顶靠在钢管端部;挡板与端板之间形成浇筑区;s6:于浇筑区内浇筑抗渗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将钢管的延伸部所包裹;s7:待混凝土浇筑养护完后,拆卸挡板;s8:在形成的混凝土层端面喷涂聚脲涂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渡槽的加固维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支设挡板的方法为:通过围护支架系统对挡板进行支设,其中,所述围护支架系统包括定位于槽身底部的第一对拉杆以及定位于槽身顶部的第二对拉杆,所述第一对拉杆与第二对拉杆之间通过对拉丝杆相连固定;所述第二对拉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下压螺栓,所述下压螺栓底端可旋转地连接有槽钢,所述槽钢用于压持卡接在挡板顶部;所述第二对拉杆一侧还焊接有支顶
架,所述支顶架为u型结构,所述支顶架上焊接有横板,所述横板以及所述支顶架上螺纹连接有5组侧压螺栓,所述侧压螺栓形成五点顶撑体系,用于使挡板顶靠在钢管的端部;围护支架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为:s51:选取合适位置,于槽身底部安装第一对拉杆以及于槽身顶部安装第二对拉杆,第一对拉杆与第二对拉杆之间通过对拉丝杆相连固定,实现第一对拉杆和第二对拉杆与槽身固定连接;s52:在槽身插设安装挡板,并将挡板调整至合适位置;s53:旋拧侧压螺栓,将挡板顶靠在钢管端部;s54:旋拧下压螺栓,使得挡板压持于槽身底内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渡槽结构及加固维修施工方法;其中,渡槽结构包括由支撑架与钢管形成的钢构渡槽;支撑架包括两组支撑杆,两组支撑杆之间连接有若干横撑,形成底部支架;支撑杆的上方焊接有立柱,立柱的顶部焊接有顶杆,立柱与顶杆形成侧围挡;底部支架与侧围挡共同构成支撑架;在两组侧围挡之间形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设置有钢管,钢管的两端贯穿出容纳空间,形成延伸部;底部支架的底端焊接有支腿;加固维修施工方法基于钢构渡槽实现,主要包括焊接制作、运输吊装、密封连接等工序。本发明方便加工制作,无需支设满堂支架,对既有线的交通影响小;且防渗效果好,其既满足变形要求又满足防渗要求。其既满足变形要求又满足防渗要求。其既满足变形要求又满足防渗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何岗忠 李涛 焦政运 房显强 王玉霞 周鑫 周娟 李方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州水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3/7/2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