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3
阅读:94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卷烟滤嘴接收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
背景技术:
2.卷烟卷接机滤嘴接收机的作用是将滤嘴发射管道送来的滤嘴减速并送入料库。滤嘴发射管道送来的滤嘴通过滤嘴接收机纵向输送装置先减速后加速,送入横向输送装置,横向输送装置使滤嘴在纵向上停止运动,并从横向上送入料库。目前卷烟企业广泛使用的滤嘴接收机故障率较高,经常出现因传动轴及轴承磨损而导致的滤嘴堵塞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滤嘴接收机的前舱部分结构较为复杂,存在较多的平台和缝隙,滤棒快速通过以及横向输送时容易甩落滤棒的粉尘颗粒而容易造成聚积,聚积的大量粉尘颗粒易侵入接收机的传动部位,造成传动轴及轴承卡死或异常磨损。当输送的滤嘴为含颗粒物的复合型滤嘴时,该故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尤为明显。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滤棒接收机无法适应复合滤棒大量使用的生产现状,暴露出了除尘能力差、传动轴及轴承故障率高、生产适应性差的问题,对卷接机的生产效率造成了极大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以解决滤棒接收机除尘能力差、传动轴及轴承故障率高、易卡嘴的问题,从而提高滤嘴接收机的除尘能力,降低故障率,提升设备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包括横向输送模块、纵向输送模块,所述横向输送模块设置有横向输送模块导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设置有纵向输送模块导轨,还设置有防积尘舱,所述防积尘舱包括框架结构、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侧梁、左侧柱、中间柱、右侧柱;所述上侧梁、所述左侧柱、所述中间柱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紧密相连;所述上侧梁、所述中间柱、所述右侧柱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紧密相连;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内侧呈“u”字形、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和所述横向输送模块的外侧;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导轨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一纵向输送道;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前段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导轨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二纵向输送道。
6.可选的,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都各呈“双工”字形。
7.可选的,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内侧可活动设置有入口转向块,所述入口转向块的工作面为弧形。
8.可选的,还包括纵向输送舱门、横向输送舱门,所述纵向输送舱门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和所述横向输送模块的外侧;所述纵向输送舱门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之间以及所述横向输送舱门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之间分别构成除尘舱
体。
9.可选的,所述纵向输送舱门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分别通过磁铁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
10.可选的,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外侧分别连接在所述纵向输送舱门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的内侧。
11.可选的,所述除尘舱体内设置有正压清洁装置,所述正压清洁装置包括气孔,所述气孔与输气管路相通;所述气孔分布于所述上侧梁的内测、所述左侧柱的内测、所述中间柱的两侧、所述右侧柱的左侧,其吹气方向均朝向所述除尘舱体的内侧。
12.可选的,还包括负压除尘装置,所述负压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漏斗和抽风装置;所述除尘漏斗设置在所述防积尘舱的下方。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通过对传统滤嘴接收机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尤其是针对横向输送模块、纵向输送模块区域连接结构的优化,简化内部相关结构,提高内部相关连接结构的紧密性,减少积尘的缝隙数量,即减少滤棒颗粒物的可粘附区域,降低传动部位周边区域的颗粒物沉积量,减少传动轴及轴承卡死或异常磨损的概率。
15.2、本发明结合设置有除尘舱体,除尘舱体内通过气孔通入气流,通过构建一个动态气流波动的环境,防止滤棒颗粒物的沉积和粘附到传动部件;通过设置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与传统横向输送模块、纵向输送模块的组合模式,防止除尘舱体内的气流对正常输送的滤棒造成影响,提高传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有负压除尘装置,将漂浮的滤棒颗粒物及时抽出外部,进而显著降低滤嘴接收机内部滤棒颗粒物的沉降和聚集,显著降低传动轴及轴承卡死或异常磨损的概率,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是本发明的左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的右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包括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包括横向输送模块3、纵向输送模块6,所述横向输送模块3设置有横向输送模块导轨2,所述纵向输送模块6设置有纵向输送模块导轨7,还设置有防积尘舱,所述防积尘舱包括框架结构、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8、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13;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侧梁1、左侧柱14、中间柱4、右侧柱9,在制备时,优选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上侧梁1、所述左侧柱14、所述中间柱4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3紧密相连;所述上侧梁1、所述中间柱4、所述右侧柱9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6紧密相连;左侧柱、右侧柱的高度与输送模块的总高度相匹配,优选输送模块为2对或3对垂直拼接。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8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13的内侧呈“u”字形、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6和所述横向输送模块3的外侧;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8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导轨7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一纵向输送道;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13的前段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导轨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二纵向输送道。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本方案中通过构建有除尘舱体,除尘舱体内通入有气流,减少除尘舱体内气流波动对正常滤棒转运的影响。
25.所述左侧柱14、中间柱4、右侧柱9与每个输送模块高度对应的位置设有上下两个圆孔11,孔内底部固定有磁铁。
2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纵向输送舱门12、横向输送舱门16,所述纵向输送舱门12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16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6和所述横向输送模块3的外侧;所述纵向输送舱门12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6之间以及所述横向输送舱门16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3之间分别构成除尘舱体。构建这一除尘舱体的目的在于:有效防止滤棒颗粒物的沉积和粘附到传动部件周边区域进而显著降低传动轴及轴承卡死或异常磨损的概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输送舱门12以及所述横向输送舱门16为方形有机玻璃板,所述纵向输送舱门12的每块有机玻璃板的高度与纵向输送模块6的高度一致,长度大于纵向输送模块6,刚好等于中间柱4中线到右侧柱9右边缘的距离,有机玻璃板内侧两端分别安装有2个圆柱形磁铁15,圆柱形磁铁15与中间柱4和右侧柱9的圆孔11对应匹配,有机玻璃板外侧设有门把手。所述纵向输送舱门12在4对磁铁的磁力作用下紧密贴合到柱面上。所述横向输送舱门16的每块有机玻璃板的高度与横向输送模块3的高度一致,长度大于纵向输送模块3,刚好等于左侧柱14阶梯位置到中间柱4中线的距离,有机玻璃板内侧两端分别安装有2个圆柱形磁铁15,圆柱形磁铁15与左侧柱14和中间柱4的圆孔11对应匹配,有机玻璃板外侧设有门把手。所述横向输送舱门16在4对磁铁的磁力作用下紧密贴合到柱面上,同时还可以在其接触部分设置有密封垫5。
27.可选的,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13的内侧可活动设置有入口转向块1302,比如由螺钉固定于镂空式导轨工作端左侧1301,所述入口转向块1302的工作面为弧形,其作用可使滤嘴在纵向上停止运动,并在横向输送模块3的作用下从横向上送入料库。入口转向块1302可在镂空式导轨工作端左侧1301实现相对于镂空式导轨13的纵向移动,以实现输送不
同长度规格滤棒时的调节。可选的,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8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13的外侧分别连接在所述纵向输送舱门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的内侧。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8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13都各呈“双工”字形。即除工作面与支撑结构外,都作镂空及倒角处理,促使除尘舱体气流的流通,防止粉尘颗粒聚积,同时便于清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8设置有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支承端804,其固定安装于纵向输送舱门12内侧,固定螺孔803设置于两个横向支架802处;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工作端801与纵向输送模块6的滤棒导轨7相互配合,使得滤棒可以在两个导轨间实现平稳地纵向输送。所述镂空式导轨13设置有镂空式导轨支承端1305,其固定安装于横向输送舱门16内侧,两个固定螺孔设置于两个横向支架1303处;镂空式导轨工作端右侧1304与横向输送模块入口段的滤棒导轨相互配合,使得滤棒可以在两个导轨间实现平稳地纵向输送。
28.可选的,所述除尘舱体内设置有正压清洁装置,所述正压清洁装置包括气孔10、气压表18、气压控制阀19,所述气孔10与输气管路相通、且各个输气管路互通;所述气孔分布于所述上侧梁的内测、所述左侧柱的内测、所述中间柱的两侧、所述右侧柱的左侧,其吹气方向均朝向所述除尘舱体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压表18安装在上侧梁1右端,并与输气管路相连接。所述气压控制阀19安装在气压表18右侧,与气压表18和气源相连接。
29.可选的,还包括负压除尘装置,所述负压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漏斗17和卡槽20以及抽风装置;所述除尘漏斗17由钢板制成,侧面呈v字形,除尘漏斗17上部内侧长度略大于左侧柱14至右侧柱9内侧的距离,除尘漏斗17上部内侧宽度略大于各舱门内侧至输送模块的距离,除尘漏斗17顶部钢板四周水平向外延伸约10mm。除尘漏斗17的底部输出口结构可根据外设除尘系统管路接口而定,可为方形或圆形。所述卡槽20设置于防积尘舱底部,卡槽20槽宽等于除尘漏斗17钢板厚度,卡槽20宽度约为除尘漏斗17宽度的2/3,长度与除尘漏斗17上部相匹配,使除尘漏斗17顶部延伸部位刚好可以插入卡槽20内。所述除尘漏斗17外侧延伸部位通过螺钉分别固定于左侧柱14、中间柱4、右侧柱9底部。所述除尘漏斗通过抽风装置可将滤嘴接收机产生的粉尘颗粒集中输送至外设的除尘系统,防止粉尘颗粒在滤嘴接收机内产生聚积,对设备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包括横向输送模块、纵向输送模块,所述横向输送模块设置有横向输送模块导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设置有纵向输送模块导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防积尘舱,所述防积尘舱包括框架结构、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所述框架结构包括上侧梁、左侧柱、中间柱、右侧柱;所述上侧梁、所述左侧柱、所述中间柱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紧密相连;所述上侧梁、所述中间柱、所述右侧柱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紧密相连;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内侧呈“u”字形、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和所述横向输送模块的外侧;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导轨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一纵向输送道;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前段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导轨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二纵向输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都各呈“双工”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内侧可活动设置有入口转向块,所述入口转向块的工作面为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输送舱门、横向输送舱门,所述纵向输送舱门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和所述横向输送模块的外侧;所述纵向输送舱门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之间以及所述横向输送舱门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之间分别构成除尘舱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输送舱门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分别通过磁铁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所述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外侧分别连接在所述纵向输送舱门和所述横向输送舱门的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舱体内设置有正压清洁装置,所述正压清洁装置包括气孔,所述气孔与输气管路相通;所述气孔分布于所述上侧梁的内测、所述左侧柱的内测、所述中间柱的两侧、所述右侧柱的左侧,其吹气方向均朝向所述除尘舱体的内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除尘装置,所述负压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漏斗和抽风装置;所述除尘漏斗设置在所述防积尘舱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卷烟滤嘴接收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于除尘的滤嘴接收机,设置有防积尘舱,所述防积尘舱包括框架结构、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框架结构包括上侧梁、左侧柱、中间柱、右侧柱;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和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内侧呈“U”字形、且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和所述横向输送模块的外侧;镂空式纵向滤棒导轨与所述纵向输送模块导轨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一纵向输送道;镂空式滤棒转向导轨的前段与所述横向输送模块导轨之间构成滤棒的第二纵向输送道。采用本发明能够减少积尘的缝隙数量,即减少滤棒颗粒物的可粘附区域,降低传动部位周边区域的颗粒物沉积量,减少传动轴及轴承卡死或异常磨损的概率。磨损的概率。磨损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韦干付 蒙建宝 韦文 韦家宁 陈智鸣 覃永仁 韦典进 梁建 侯振强 农赟 高春芳 赵乙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3/7/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