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3 阅读:111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铁路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是人力转动或手轮,以链条带动或杠杆拨动基础制动装置,使闸瓦压紧车轮踏面的一种装置。手制动机一般用在调车作业时,用以调整车速或停车,保证调车作业安全;当列车或车辆停在有坡度的线路上时,用以防止其溜走;在车站或专用线上,施行手制动作用可以防止车辆被大风刮走。手制动实施时,多圈数旋转位置是依靠人工计数记忆位置,撤除制动时反方向旋转到制动前的位置,人工记忆存在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制动撤除不彻底或是制动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能够实现对铁路客车手制动机多圈数旋转位置的指示。
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指针装置,所述的指针装置包括有固定板、第一齿轮、用于调整转动速比的齿轮组、配重块、仪表盘和指针,所述的固定板和仪表盘之间通过多个螺柱间距固定,配重块固定设置在仪表盘的背面底部,所述的固定板和仪表盘的中心分别设置有通孔,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轴穿过固定板中心的通孔与外壳底部的中心固定;第一齿轮与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吃齿合,齿轮组的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穿过仪表盘中心的通孔与指针固定连接。
5.所述的齿轮组包括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第四双联齿轮,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与第一齿轮齿合,第一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大齿轮齿合,第二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大齿轮齿合,第三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的大齿轮齿合,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与第一齿轮齿合,第四双联齿轮的齿轮轴与第四双联齿轮同轴传动,且与指针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分别通过转动的齿轮轴固定在固定板和仪表盘之间。
6.还包括有外壳盖,外壳盖盖和设置外壳上。
7.所述的外壳盖为透明外壳盖。
8.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手制动机转轴中心进行固定的固定部。
9.所述的固定部为两个弧形支腿,对称的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所述弧形支腿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强磁铁。
10.还包括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底部与固定板固定设置,固定块上设置有与固定板中心通孔对应的通孔,用于第一齿轮的齿轮轴穿过设置。
11.所述的仪表盘正面均匀设置有刻度,且12点位置为0刻度,两侧刻度沿0刻度所在
轴对称设置。
12.本发明通过设置可以调整转动速比的齿轮组,搭配配重块以及指针的结构,配重块固定在仪表盘底部,保证受重力作用使仪表盘0刻度始终竖直向上;从而可以实现依靠配重块的重力实现外壳旋转时,经过齿轮轴的变速调整比例,从而实现指针偏转的角度,进而搭配指针上的刻度值,实现客体旋转圈数到指针指示刻度的对应,进而实现了转动的圈数计数,从而便于本技术实际使用时,齿轮组相对仪表盘位置固定到手制动机转轴中心,外壳旋转时由中心轴齿轮带动其他齿轮做相应传动,齿轮传动后带动仪表盘的指针偏转至相应的方向,实现多圈数旋转位置的指示,避免了人工记忆圈数不准确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指针装置的装配图;图3为本发明正面半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6.如图1、2、3和4所示,本发明包括外壳1,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内的指针装置,所述的指针装置包括有固定板4、第一齿轮7、用于调整转动速比的齿轮组5、配重块8、仪表盘3和指针9,所述的固定板4和仪表盘3之间通过多个螺柱6间距固定,配重块8固定设置在仪表盘3的背面底部,所述的固定板4和仪表盘3的中心分别设置有通孔,第一齿轮7通过第一齿轮轴穿过固定板中心的通孔与外壳底部的中心固定;第一齿轮与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吃齿合,齿轮组5的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穿过仪表盘3中心的通孔与指针9固定连接。
17.本发明通过设置可以调整转动速度的齿轮组5,搭配配重块8以及指针9的结构,配重块固定在仪表盘底部,保证受重力作用使仪表盘0刻度始终竖直向上;从而可以实现依靠配重块8的重力实现外壳旋转时,经过齿轮轴的变速调整比例,从而实现指针偏转的角度,进而搭配指针9上的刻度值,实现客体旋转圈数到指针指示刻度的对应,进而实现了转动的圈数计数,从而便于本技术实际使用时,齿轮组相对仪表盘位置固定到手制动机转轴中心,外壳旋转时由中心轴齿轮带动其他齿轮做相应传动,齿轮传动后带动仪表盘的指针偏转至相应的方向,实现多圈数旋转位置的指示。避免了人工记忆圈数不准确的技术缺陷。
18.所述的齿轮组5包括第一双联齿轮51、第二双联齿轮52、第三双联齿轮53、第四双联齿轮54,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51的大齿轮与第一齿轮7齿合,第一双联齿轮51的小齿轮与
第二双联齿轮52的大齿轮齿合,第二双联齿轮52的小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53的大齿轮齿合,第三双联齿轮53的大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54的大齿轮齿合,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51的大齿轮与第一齿轮7齿合,第四双联齿轮54的齿轮轴与第四双联齿轮54同轴传动,且与指针9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51、第二双联齿轮52、第三双联齿轮53分别通过转动的齿轮轴固定在固定板4和仪表盘3之间。关于齿轮传动关系如图所示,齿轮连接顺序为第一齿轮7-第一双联齿轮51-第一双联齿轮52-第一双联齿轮53-第一双联齿轮54,下面以顺时针旋转举例说明,当指示器顺时针旋转时,齿轮a同步做顺时针旋转,带动第一双联齿轮51做逆时针旋转,第一双联齿轮52做顺时针旋转,第一双联齿轮53做逆时针旋转,最终第一双联齿轮54带动指针同步做顺时针旋转。由于第一双联齿轮51、第二双联齿轮52、第三双联齿轮53、第四双联齿轮54均为双联齿轮,传动时主动轮均为小齿轮,从动轮为大齿轮,所以每一级传递都使旋转角度成比例减少,最后使指示器旋转一周时,指针偏转角度为1格刻度。
19.还包括有外壳盖2,外壳盖2盖和设置外壳1上。所述的外壳盖2为透明外壳盖。实际使用时,采用透明外壳盖可以实现指针读取示数的清晰,同时实现整个装置的密封性,避免环境的灰尘异物等进入到装置内,影响齿轮的精确度。
20.外壳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手制动机转轴中心进行固定的固定部。所述的固定部为两个弧形支腿,对称的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所述弧形支腿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强磁铁11。通过设置带有强磁铁11的固定部,从而便于本技术实际使用时与手制动机转轴中心进行固定,方便拆卸,便于使用和存储放置。
21.还包括有固定块12,所述的固定块1底部与固定板4固定设置,固定块4上设置有与固定板中心通孔对应的通孔,用于第一齿轮7的齿轮轴穿过设置。通过固定块4可以实现齿轮组中齿轮的位置调整,即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高度的设置。
22.所述的仪表盘3正面均匀设置有刻度,且12点位置为0刻度,两侧刻度沿0刻度所在轴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对称的刻度,可以实现指针正向和反向计数的便捷,即指针的双向偏执,代表了正反的操作旋转,使计数更加直观准确。
23.实际使用过程具体如下:使用时先校零,使仪表盘垂直地面,用手转动外壳1使指针9指向0刻度,利用支脚磁铁11将指示器吸附于手制动机转轴中心,当手制动机旋转制动时,本装置的外壳随之同步旋转,但是指针装置在配重块的作用下保持不变,但是通过第一齿轮和齿轮轴的传动连接,齿轮组相对仪表盘位置固定,外壳旋转时由中心轴齿轮带动其他齿轮做相应传动,齿轮传动后带动仪表盘的指针偏转至相应的方向,仪表盘的指针偏转至相应的方向,指示旋转位置,进而实现多圈数旋转位置的指示。手制动机顺时针旋转时,指针向右偏,逆时针旋转时,指针向左偏。手制动机每转动一圈,指针刻度偏转一格。撤除制动时,反方向旋转手制动机,至到指针指向0刻度,完成制动撤除,手制动机准确恢复到制动前位置。
24.本发明采用纯机械方式结构,能准确指示手制动机多圈数旋转位置,设备小巧便于携带,无需复杂操作,简便可靠,避免操作手制动机靠人工记忆存在不确定性,而导致制动撤除不彻底或是制动力不足,造成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
2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
“ꢀ
中心”,
“ꢀ
横向”、
“ꢀ
纵向”、
“ꢀ
长度”、
“ꢀ
宽度”、“厚度”、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
“ꢀ
顺时针”、
“ꢀ
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
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
“ꢀ
第一”、
“ꢀ
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
“ꢀ
包括”和
“ꢀ
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指针装置,所述的指针装置包括有固定板、第一齿轮、用于调整转动速比的齿轮组、配重块、仪表盘和指针,所述的固定板和仪表盘之间通过多个螺柱间距固定,配重块固定设置在仪表盘的背面底部,所述的固定板和仪表盘的中心分别设置有通孔,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轴穿过固定板中心的通孔与外壳底部的中心固定;第一齿轮与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吃齿合,齿轮组的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穿过仪表盘中心的通孔与指针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包括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第四双联齿轮,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与第一齿轮齿合,第一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二双联齿轮的大齿轮齿合,第二双联齿轮的小齿轮与第三双联齿轮的大齿轮齿合,第三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与第四双联齿轮的大齿轮齿合,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的大齿轮与第一齿轮齿合,第四双联齿轮的齿轮轴与第四双联齿轮同轴传动,且与指针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双联齿轮、第二双联齿轮、第三双联齿轮分别通过转动的齿轮轴固定在固定板和仪表盘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外壳盖,外壳盖盖和设置外壳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盖为透明外壳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外壳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手制动机转轴中心进行固定的固定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为两个弧形支腿,对称的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所述弧形支腿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强磁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固定块,所述的固定块底部与固定板固定设置,固定块上设置有与固定板中心通孔对应的通孔,用于第一齿轮的齿轮轴穿过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仪表盘正面均匀设置有刻度,且12点位置为0刻度,两侧刻度沿0刻度所在轴对称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铁路客车手制动机旋转位置指示器,包括外壳,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指针装置,所述的指针装置包括有固定板、第一齿轮、用于调整转动速比的齿轮组、配重块、仪表盘和指针,所述的固定板和仪表盘之间通过多个螺柱间距固定,配重块固定设置在仪表盘的背面底部,所述的固定板和仪表盘的中心分别设置有通孔,第一齿轮通过第一齿轮轴穿过固定板中心的通孔与外壳底部的中心固定;第一齿轮与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吃齿合,齿轮组的输出齿轮的齿轮轴穿过仪表盘中心的通孔与指针固定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田 李岗 孙振松 沈懿 冯思润 李林 赵震远 常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郑州站
技术研发日:2023.01.29
技术公布日:2023/7/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