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未命名 07-23 阅读:6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研究关注重点在院前急救呼叫疾病谱及时空间分布方面,即院前急救呼叫的疾病谱构成、时间分布与空间分布,其中,院前急救呼叫的空间分布存在非均匀特征、相对稳定特征、个体差异特征3个空间数据特征。但目前的院前急救方案仅考虑到了对院前急救呼叫的静态分析,而没有考虑到急救的流程,目前的院前急救方案不足以满足院前急救未来发展的需求,存在急救供需双方不平衡,对急救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急需构建一种能够对院前急救呼叫进行静态分布分析,同时对急救流程进行动态分析的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从院前急救供需两方面,基于实际的伤员发生情况得出资源配置方案,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收集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形成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
7.s2、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进行需方呼叫特征统计分析和供方资源配置统计分析;
8.s3、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对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
9.s4、通过s2中得到的需方呼叫特征、供方资源配置和s3中得到的影响因素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10.优选的,所述s4之后还包括:
11.s5、导入院前急救呼叫数据模拟伤员发生,运行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院前急救过程,得到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的模拟值;
12.s6、将所述s5中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验证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13.优选的,所述需方呼叫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谱、时空间分布;所述供方资源配置包括:救分站分布、救护车配置、医院分布、急救流程规则。
14.优选的,所述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包括:需方伤员发生模块、供方伤员后送模块、外部环境模块;所述需方伤员发生模块用于确定患者主体的情况,包括:伤情特征、
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所述供方伤员后送模块用于确定配置资源,包括:急救站、急救车、指挥中心、医院;所述外部环境模块用于确定院前急救环境,包括:天气情况、路网信息、路况信息。
15.优选的,所述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还包括宏观调控模块,所述宏观调控模块包括院前急救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发展规划。
1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系统,包括:数据库、统计分析单元、回归分析单元、模型构建单元;
17.所述数据库收集并存储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所述统计分析单元用于基于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进行需方呼叫特征统计分析和供方资源配置统计分析;所述回归分析单元用于对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所述模型构建单元基于需方呼叫特征、供方资源配置、影响因素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18.优选的,还包括模拟仿真单元、对比验证单元;
19.所述模拟仿真单元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模拟伤员发生并进行仿真模拟院前急救过程;所述对比验证单元用于对比模拟值和实际值,验证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20.优选的,所述模型构建单元应用anylogic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2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基于前期的现况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应用anylogic多主体模型构建软件,从院前急救供需两方面,构建院前供需方急救资源配置模型,用以探索影响院前急救供需方不平衡性关键因素的内在关系,通过历史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能够基于实际的伤员发生情况得出资源配置方案,为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提供循证基础,减少院前急救供需双方的不平衡性,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模型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包
括以下步骤:
28.s1、收集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形成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
29.s2、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进行需方呼叫特征统计分析和供方资源配置统计分析;
30.s3、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对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
31.s4、通过s2中得到的需方呼叫特征、供方资源配置和s3中得到的影响因素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32.进一步的,s4之后还包括:
33.s5、导入院前急救呼叫数据模拟伤员发生,运行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院前急救过程,得到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的模拟值;
34.s6、将s5中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验证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35.进一步的,需方呼叫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谱、时空间分布;供方资源配置包括:救分站分布、救护车配置、医院分布、急救流程规则。
36.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包括:需方伤员发生模块、供方伤员后送模块、外部环境模块;需方伤员发生模块用于确定患者主体的情况,包括:伤情特征、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供方伤员后送模块用于确定配置资源,包括:急救站、急救车、指挥中心、医院;其中,急救站包括急救站地理位置、车辆容量、覆盖范围;急救车包括急救车功能、急救车类别、核载人数、车速;指挥中心为指挥调度规则;医院包括医院类别、地理位置、救治能力、急诊科床位。外部环境模块用于确定院前急救环境,包括:天气情况、路网信息、路况信息。
37.进一步的,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还包括宏观调控模块,宏观调控模块包括院前急救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发展规划。
38.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更改供方伤员后送模块的资源配置(比如增加急救分站、增加救护车数量等)进行仿真模拟,对院前急救做出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等待时间、后送时间、急救效率、救治效果等。通过评测能够更好地配置急救资源。
39.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数据库、统计分析单元、回归分析单元、模型构建单元;
40.数据库收集并存储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单元用于基于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进行需方呼叫特征统计分析和供方资源配置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单元用于对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构建单元基于需方呼叫特征、供方资源配置、影响因素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41.进一步的,还包括模拟仿真单元、对比验证单元;
42.模拟仿真单元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模拟伤员发生并进行仿真模拟院前急救过程;对比验证单元用于对比模拟值和实际值,验证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43.进一步的,模型构建单元应用anylogic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44.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
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4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形成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s2、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进行需方呼叫特征统计分析和供方资源配置统计分析;s3、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库对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s4、通过s2中得到的需方呼叫特征、供方资源配置和s3中得到的影响因素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之后还包括:s5、导入院前急救呼叫数据模拟伤员发生,运行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院前急救过程,得到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的模拟值;s6、将所述s5中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际值进行对比,验证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方呼叫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疾病谱、时空间分布;所述供方资源配置包括:救分站分布、救护车配置、医院分布、急救流程规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包括:需方伤员发生模块、供方伤员后送模块、外部环境模块;所述需方伤员发生模块用于确定患者主体的情况,包括:伤情特征、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所述供方伤员后送模块用于确定配置资源,包括:急救站、急救车、指挥中心、医院;所述外部环境模块用于确定院前急救环境,包括:天气情况、路网信息、路况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还包括宏观调控模块,所述宏观调控模块包括院前急救发展规划和医疗机构发展规划。6.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库、统计分析单元、回归分析单元、模型构建单元;所述数据库收集并存储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所述统计分析单元用于基于院前急救呼叫历史数据进行需方呼叫特征统计分析和供方资源配置统计分析;所述回归分析单元用于对院前死亡率和院前等待时间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所述模型构建单元基于需方呼叫特征、供方资源配置、影响因素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拟仿真单元、对比验证单元;所述模拟仿真单元基于院前急救呼叫数据模拟伤员发生并进行仿真模拟院前急救过程;所述对比验证单元用于对比模拟值和实际值,验证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构建单元应用anylogic构建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院前急救供需方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应用于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领域,从院前急救供需两方面,包括急救患者、急救站、急救车、指挥中心、医院五个主体,构建院前供需方急救资源配置模型,用以探索影响院前急救供需方不平衡性关键因素的内在关系,并通过历史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本发明中构建的模型能够基于实际的伤员发生情况得出资源配置方案,为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提供循证基础,减少院前急救供需双方的不平衡性,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理地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理地配置和利用急救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赵方捷 张鹭鹭 王西熙 牛冬军 朱阳杰 于伯洋 唐康 刘同同 朱梦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8.08
技术公布日:2023/7/22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