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8 阅读:10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轮。


背景技术:

2.对于现在使用的小型家用电器,诸如风扇以及料理机等都需要使用电机来驱动扇叶亦或者刀具工作。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这些家用电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体积要更小,功率要更高,性能也要更好。而无论是对于料理机亦或者风扇而言,更小的体积更高的功率则意味着更高的发热。因此如何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对于提升电机的工作效果而言非常重要。
3.对于风扇而言,除了常见的座扇、吊扇等风扇之外,近几年最为常见的为塔扇,塔扇的原理与风机的原理类似,采用叶轮进行出风,能够带来更好以及更强劲的出风效果,这同样也增加了对电机工作效率的要求。现有的风扇,诸如料理机,除了外置风扇之外,还有设置在电机外侧底部的同轴散热风扇,通过该同轴散热风扇来对电机进行散热,能够很好的提升电机的工作效果。亦或者选择内置扇叶的方式来实现,诸如专利cn202211072138.3,但是是对改专利而言,该专利说是内置风扇,但是实际上只是将电机与风扇放在一个密闭的腔体内,实际还是一个外置风扇。这两者的设计虽然都能实现一定的散热效果,但是无疑都增大了塔扇的整体的体积,因此需要一种适配性好,合理利用塔扇上的空间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散热的叶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适配性好,合理利用塔扇上的空间能够对电机进行有效散热的叶轮。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叶轮,包括叶轮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叶轮本体上的叶轮叶片,还包括风扇散热叶片,所述叶轮本体底部上设置有连接固定孔,所述叶轮本体通过所述连接固定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固定孔周围环绕设置有所述风扇散热叶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叶轮转动的时候,通过所述风扇散热叶片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6.优选地,风扇散热叶片与所述叶轮叶片同向。
7.优选地,所述叶轮本体顶部设置有限位连接柱,通过所述限位连接柱与风扇壳体上的连接槽配合来对叶轮进行限位固定。
8.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有益效果为:
9.1、通过设置在叶轮本体上的风扇散热叶片来给电机进行散热,使得电机能够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10.2、由于风扇散热叶片设置在叶轮本体上,从而能够在不影响塔式风扇整体体积的同时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剖视图;
13.图中标号:1、叶轮本体,2、叶轮叶片,3、风扇散热叶片,4、连接固定孔,5、限位连接柱,6、插销孔。
1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1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参照图1以及图2,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叶轮的一实施例:
17.一种叶轮,包括叶轮本体1、叶轮叶片2、风扇散热叶片3以及限位连接柱5。
18.叶轮本体1底部上设置有连接固定孔4,连接固定孔4外侧面上设置有插销孔6,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到连接固定孔4后,插销从插销孔6插入并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风扇散热叶片3在叶轮本体1底部的连接固定孔4外侧环绕连接固定孔4设置。风扇散热叶片3的方向与叶轮叶片2一致。
19.限位连接柱5设置在叶轮本体1顶部,通过限位连接柱5与风扇壳体上的连接槽配合来对叶轮进行限位固定。
20.使用的时候,通过电机输出轴带动叶轮转动,此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风扇散热叶片3来给电机进行散热,使得电机能够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叶轮,包括叶轮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叶轮本体上的叶轮叶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散热叶片,所述叶轮本体底部上设置有连接固定孔,所述叶轮本体通过所述连接固定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固定孔周围环绕设置有所述风扇散热叶片,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叶轮转动的时候,通过所述风扇散热叶片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风扇散热叶片与所述叶轮叶片同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本体顶部设置有限位连接柱,通过所述限位连接柱与风扇壳体上的连接槽配合来对叶轮进行限位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叶轮,包括叶轮本体、设置在叶轮本体上的叶轮叶片以及风扇散热叶片,叶轮本体底部上设置有连接固定孔,叶轮本体通过连接固定孔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固定孔周围环绕设置有风扇散热叶片,电机带动叶轮转动的时候,通过风扇散热叶片对电机进行散热。行散热。行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方春亮 吴培羽 许星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联星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30
技术公布日:2023/7/27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