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7-29
阅读:11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文物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尤其是一种适合文物长期保存的文物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从文物赋存条件角度分类的文物分类方法较少,是目前文物保存领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文物的分类方法,一般多以质地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或者为了介绍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文物种类一般按照其用途功能划分,在博物馆展览中,这种分类方法尤为适用,将同一历史背景下或同一用途下的文物分类展览,或按时间顺序展览各类文物。但这些分类方法下不利于文物的保存,从文物长期保存的角度上看,若单纯地从质地及用途上分类,会以偏概全,无法区分展览类文物和非展览类文物。文物作为弘扬文化和记录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一些具备承担展览能力的文物需要与一些不具备承担展览能力的文物区分开来,制定两套单独的保存体系。
3.公开号为cn11281894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文物碎片显微图像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文物碎片显微图像数据进行划分、预处理和数据增强;对resnet101残差网络进行训练,将其作为迁移学习微调的源域,目标域为文物碎片显微图像的分类网络;搭建文物碎片显微图像分类网络的预训练模型,提取源域的部分权重参数,将权重参数迁移到搭建的预训练模型中的卷积层;对预训练模型进行网络通道剪枝参数设置,然后进行微调训练,得到初始分类网络;对初始分类网络进行网络通道剪枝,得到网络通道剪枝后的轻量化网络;对轻量化网络用文物碎片显微图像数据集进行微调,多次进行网络通道剪枝和微调,直到分类准确率因此次剪枝而下降到设置的最低期待值;对文物碎片显微图像用最终的轻量化网络进行分类预测。但是该专利文献仍然存在不利于文物长期保存的缺陷。
4.公开号为cn11370564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基于属性的文物层次分类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指定特征对预设节点内的文物进行划分,得到细节图;根据文物图片计算文物相似性,得到相似性矩阵;根据相似性矩阵对细节图内的文物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细节图;基于重要性度量方法对排序后细节图进行处理,确定文物布局,得到分类图。但是该专利文献仍然存在不利于文物长期保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
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步骤1:确定文物基本信息,并在文物信息库中输入每个文物的各项基本信息;
8.步骤2:根据文物基本信息和保存需求对文物进行分类;
9.步骤3:分析各类文物所适宜的保存环境参数,制定文物保存环境参数等级,划分
各项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确定不同种类文物的保存环境参数。
1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根据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以及材质对文物进行分类。
11.优选的,根据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以及材质将文物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
12.优选的,所述步骤2具体为:
13.步骤2.1:分析文物的破损程度,根据文物的破损程度将文物划分为严重破损、轻微破损、无破损三个等级,若为严重破损的文物,则直接划分为特殊保存文物;
14.步骤2.2:根据文物的年代将轻微破损的文物和无破损的文物划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两个等级,若为古代文物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
15.步骤2.3:根据文物的材质将近现代文物划分为敏感材质、非敏感材质两个等级,若为敏感材质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若为非敏感材质划分为一般保存文物。
16.优选的,所述步骤2.2中,1840年之前的文物划分为古代文物,1840年之后的文物划分为近现代文物。
17.优选的,所述步骤2.3中,敏感材质包括纸质、丝织品、木制品、动物皮毛、照片胶片,非敏感材质包括金属制品、硅酸盐制品、岩石制品。
18.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所述保存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
1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保护环境参数划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
20.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1℃波动、湿度
±
3%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50lx;
21.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
22.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50lx。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4.1、本发明从保存环境上入手对文物进行分类,大大提高文物分类的效率,从文物保存出发,结合文物赋存环境的参数设定,将文物按保护手段进行分类并确定其合适的保存环境条件;
25.2、本发明提出了在文物保存过程中主要的环境参数的波动范围,并控制环境参数的波动能较好地控制文物受破坏的程度;
26.3、本发明划分了不同年代、破环程度的文物的保存需求;从保存需求上入手,能有效地解决文物长期保存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8.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的流程图;
29.图2是分析文物保存环境参数等级的示意图;
30.图3是划分文物保存需求等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2.实施例1:
3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4.步骤1:确定文物基本信息,并在文物信息库中输入每个文物的各项基本信息。
35.步骤2:根据文物基本信息和保存需求对文物进行分类;根据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以及材质对文物进行分类;根据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以及材质将文物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步骤2具体为:
36.步骤2.1:分析文物的破损程度,根据文物的破损程度将文物划分为严重破损、轻微破损、无破损三个等级,若为严重破损的文物,则直接划分为特殊保存文物;
37.步骤2.2:根据文物的年代将轻微破损的文物和无破损的文物划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两个等级,若为古代文物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1840年之前的文物划分为古代文物,1840年之后的文物划分为近现代文物;
38.步骤2.3:根据文物的材质将近现代文物划分为敏感材质、非敏感材质两个等级,若为敏感材质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若为非敏感材质划分为一般保存文物;敏感材质包括纸质、丝织品、木制品、动物皮毛、照片胶片,非敏感材质包括金属制品、硅酸盐制品、岩石制品。
39.步骤3:分析各类文物所适宜的保存环境参数,制定文物保存环境参数等级,划分各项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确定不同种类文物的保存环境参数;保存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将保护环境参数划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1℃波动、湿度
±
3%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50lx;
40.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
41.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50lx。
42.根据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以及材质分析出文物需要的保存条件,特殊保存文物按照特殊保存条件进行保存,重点保存文物按照重点保存条件保存,一般保存文物按照一般保存条件进行保存。
43.实施例2:
4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施例理解为实施例1的更为具体的说明。
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赋存环境来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首先确定文物的基本信息,包括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材质,从而基于文物的自身条件来确定文物的保存需求。根据文物的保存需求对文物进行种类的划分,分为特殊保存文物、重点保存文物、一般保存文物。温度、湿度、光照这三项环境参数在文物保存的过程中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制定文物保存环境参数等级,划分各项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确定不同种类文物的保存环境参数。
46.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文物赋存环境来对文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7.s1,确定文物基本信息,标注每个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材质;
48.s2,确立文物保存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等级,依据环境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来确定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对环境参数要求严格,允许温度
±
1℃波动、湿度
±
3%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50lx;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可承受一定时长的展览要求,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50lx;
49.s3,根据文物的自身条件(年代、破损程度、材质)进行分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自身文物条件较差,需要较严格的保护条件;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文物自身状态良好;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能承担一定的展览时长。
50.所述的步骤s2对环境参数的波动进行分级,主要的环境参数为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51.s21,首先确定各级的波动范围,分为三级;
52.s22,确定各级环境参数的波动数值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对环境参数要求严格,允许全年温度
±
1℃波动、湿度
±
3%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50lx;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全年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全年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可承受一定时长的展览要求,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50lx。
53.所述的步骤s3划分文物的保存需求从而确定文物的种类,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54.s31,首先分析文物的破损程度,分为严重破损、轻微破损、无破损三个等级;若为严重破损程度的文物直接划分为特殊保护文物;
55.s32,轻微破损和无破损的文物再根据文物的年代划分,划分为古代文物(1840年之前)及近现代文物(1840年之后)。若为古代文物(1840年之前)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
56.s33,最后根据文物的材质进行分类,分为敏感材质、非敏感材质两个等级。敏感材质主要为一些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波动敏感的材质,如纸质、丝织品、木制品、动物皮毛、照片胶片等;非敏感材质主要为金属制品、硅酸盐制品、岩石制品等。若为敏感材质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若为非敏感材质划分为一般保存文物。
57.本实施例的方法,首先,确定文物基本信息,包括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材质,并在文物信息库中手动输入标注每个文物的自身条件各项基本信息;接着,根据确定好的文物基本信息,分析文物的所适宜的保存环境参数,制定文物保存环境参数等级,其中详细划分各项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主要的保存环境参数为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结合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材质三种基本信息确定文物的保存环境参数等级,依据保护环境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划分等级,确定文物的保存环境参等级;最后,根据文物基本信息对各个保存环境参等级的文物进行再次分级。
58.本实施例的方法是一种对文物的分类方法,从文物保护层面出发并结合文物的赋存环境,确定一种适合文物长期保存的文物分类方法。
59.实施例3:
6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施例理解为实施例1的更为具体的说明。
61.本实施例利用上海博物馆的公开藏品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和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进行说明分析。
62.首先确定文物的年代及破损程度,基于文物的自身条件来确定文物的保存环境参数。在确定基本的保存环境参数后,根据保存需求对文物进行种类的划分,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可划分为重要保存文物,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可划分为一般保存文物。
6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4.步骤s1:确定文物基本信息,标注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材质;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为明代作品、破损程度不高、纸质书画类作品;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为近代作品、无破损、陶瓷品。
65.步骤s2:确立文物保存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等级,依据环境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来确定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对环境参数要求严格,允许全年温度
±
1℃波动、湿度
±
3%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50lx;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全年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全年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可承受一定时长的展览要求,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50lx;
66.s21,首先确定各级的波动范围,分为三级;
67.s22,确定各级环境参数的波动数值;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对环境参数要求严格,允许全年温度
±
1℃波动、湿度
±
3%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50lx;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全年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全年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可承受一定时长的展览要求,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50lx。
68.步骤s3:根据文物的自身条件(年代、破损程度、材质)进行分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自身文物条件较差,需要较严格的保护条件;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文物自身状态良好;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能承担一定的展览时长。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通过其年代、破损程度、材质可确定其为重点保存文物,其保存的环境参数设定值为温度20℃、湿度45%,允许全年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通过其年代、破损程度、材质可确定其为一般保存文物,其保存的环境参数设定值为温度20℃、湿度45%,允许全年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长时间避光保存,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
69.s31,首先分析文物的破损程度,分为严重破损、轻微破损、无破损三个等级;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与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都为轻微破损。
70.s32,轻微破损和无破损的文物再根据文物的年代划分,划分为古代文物(1840年之前)及近现代文物(1840年之后)。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为古代文物,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为近现代文物。
71.s33,最后根据文物的材质进行分类,分为敏感材质、非敏感材质两个等级。敏感材质主要为一些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波动敏感的材质,如纸质、丝织品、木制品、动物皮毛、
照片胶片等;非敏感材质主要为金属制品、硅酸盐制品、岩石制品等。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为纸质,属于敏感材质;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为硅酸盐制品,属于非敏感材质。最终可确定萧海山的苍松四喜图轴为重点保存文物;英国斯波德青花风景陶碗为一般保存文物。
72.本发明从保存环境上入手对文物进行分类,能大大提高文物分类的效率。
73.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个装置、模块、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嵌入式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所以,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其各项装置、模块、单元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模块、单元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74.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文物基本信息,并在文物信息库中输入每个文物的各项基本信息;步骤2:根据文物基本信息和保存需求对文物进行分类;步骤3:分析各类文物所适宜的保存环境参数,制定文物保存环境参数等级,划分各项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确定不同种类文物的保存环境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根据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以及材质对文物进行分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文物的年代、破损程度以及材质将文物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步骤2.1:分析文物的破损程度,根据文物的破损程度将文物划分为严重破损、轻微破损、无破损三个等级,若为严重破损的文物,则直接划分为特殊保存文物;步骤2.2:根据文物的年代将轻微破损的文物和无破损的文物划分为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两个等级,若为古代文物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步骤2.3:根据文物的材质将近现代文物划分为敏感材质、非敏感材质两个等级,若为敏感材质划分为重点保存文物,若为非敏感材质划分为一般保存文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1840年之前的文物划分为古代文物,1840年之后的文物划分为近现代文物。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3中,敏感材质包括纸质、丝织品、木制品、动物皮毛、照片胶片,非敏感材质包括金属制品、硅酸盐制品、岩石制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述保存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将保存环境参数划分为三级,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一级为特殊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1℃波动、湿度
±
3%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50lx;第二级为重点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2℃波动、湿度
±
5%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00lx;第三级为一般保存文物的环境参数,允许温度
±
5℃波动、湿度
±
10%波动,能接受的最大光照强度为150lx。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赋存环境的文物分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文物基本信息,并在文物信息库中输入每个文物的各项基本信息;步骤2:根据文物基本信息和保存需求对文物进行分类;步骤3:分析各类文物所适宜的保存环境参数,制定文物保存环境参数等级,划分各项参数全年的波动范围,确定不同种类文物的保存环境参数。本发明从赋存环境上入手对文物进行分类,能大大提高文物分类的效率。能大大提高文物分类的效率。能大大提高文物分类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兰丽 刘一格 郭超 蒙乃庆 李存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19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