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29 阅读:99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


背景技术:

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产生于油漆生产、化纤行业、金属涂装、化学涂料、制鞋制革、胶合板制造、轮胎制造等行业。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丙酮、甲苯、苯酚、二甲基苯胺、甲醛、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等。大多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vocs)处理装置都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但是吸附一段时间后很容易饱和,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若长时间得不到脱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活性炭内部结焦很难脱附,使活性炭失去吸附能力降低,进而变为固废,因此急需活性炭脱附再生,来实现活性炭的循环再生利用。
3.活性炭脱附再生分为变温脱附和变压脱附。变温脱附又分为高温蒸汽脱附和热氮循环脱附,蒸汽脱附有升温速度快、脱附效率高等优势,但是同时会产生废水,给活性炭床层带来一定量的水分,影响到活性炭脱附再生后的吸附能力。变压脱附具有设备空间利用率高,脱附时间短,功耗小的优点,但明显的缺点是对活性炭脱附再生效率低,整个变压脱附工艺需要较多的高压容器,安全保障性差。目前所使用的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设备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是:活性炭的吸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处理)与蒸汽脱附和冷凝回收一般是分开进行,没有形成一套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和冷凝回收的一套整体工艺装置,在吸附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同时,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造成对活性炭的脱附再生效率低,设备空间布置不合理,设备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空间资源和能耗资源的浪费。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研发了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其结构简单、维护管理方便、能耗少、运转平稳、故障率低、吸附能力强、净化效率高、预处理等附属配套装置齐全、应用范围广、环境认可度高的优点。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包括干燥风机1、空气换热器2、冷凝器3;干燥风机1固定设置在空气换热器2的右侧上部位置,冷凝器3固定设置在吸附处理装置4的下部位置;所述吸附处理装置4包括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呈左右并列设置在支架上;上层温度计404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左侧上部位置,下层温度计405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左侧下部位置;吸附罐压力传感器406分别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上部靠近右侧位置,卸爆阀
407分别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上部右侧位置;蒸汽输送管5的左端分别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蒸汽输送管5的右端与气液分离罐6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6的左侧上部管道上固定设置有蒸汽截止阀7,蒸汽8通过所述蒸汽截止阀7通入到气液分离罐6中;气液分离罐6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低压凝液管12,所述低压凝液管12的上部设置有导淋阀11,导淋阀11的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所述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0;蒸汽压力传感器13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输送管5的右端位置,蒸汽温度传感器14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压力传感器13的左侧位置;调节阀组15固定设置在换热器进气管21的上部位置,所述换热器进气管21的上部与所述蒸汽输送管5的右端固定连接,换热器进气管21的下部与所述空气换热器2的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换热器出气管22的右侧上端与空气换热器2的右端固定连接,换热器出气管22的左端与干燥风输送管19固定连接;所述干燥风输送管19左端分别与所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干燥风输送管19的右端与所述干燥风机1的出风口固定连接;干燥风输出管20的上端分别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干燥风输出管20的下端与所述冷凝器3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换热器冷凝排放管23固定设置在所述空气换热器2右端下部位置,换热器冷凝排放管23设置有冷凝截止阀24和冷凝输水阀25;干燥空气分支管26固定设置所述空气换热器2的左端位置,干燥空气分支管26左端与干燥风输送管19固定连接,干燥空气分支管26的右端与所述空气换热器2的左端固定连接;气动蝶阀27固定设置在干燥空气分支管26上,干燥空气气动蝶阀28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的靠近右侧底部位置;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30的底部位置,连接管30的上端与调节组阀15的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连接管30的下部与干燥风输送管19固定连接;气动蝶阀一31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与活性炭吸附罐三403连接的管道上,气动蝶阀二32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与活性炭吸附罐二402连接的管道上,气动蝶阀三33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四34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20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五35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20与活性炭吸附罐二402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六36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20与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连接管道上;回水管37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的右侧上部位置,上水管38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的右侧下部位置;循环水回水截止阀39固定设置在回水管37上,循环水上水截止阀40固定设置在上水管38上;冷凝液排放口41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的左侧底部位置。
6.所述冷凝器3为上下平行设置的双冷凝器3,上下平行设置的双冷凝器3之间串联连通。
7.所述冷凝器3的回水管37与循环冷却水箱连接,上水管38与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
8.所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设置有多层的活性炭吸附层。
9.所述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0和导淋阀11固定设置在低压凝液管12上。
10.所述蒸汽压力传感器13和蒸汽温度传感器14固定设置在蒸汽输送管5上。
11.所述吸附罐压力传感器406、卸爆阀407、蒸汽截止阀7、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0、导淋阀11、蒸汽压力传感器13、蒸汽温度传感器14、调节阀组15、蒸汽调节阀一16、蒸汽调节阀二17、蒸汽调节阀三18、冷凝截止阀24、冷凝输水阀25、气动蝶阀27、干燥空气气动蝶阀28、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气动蝶阀一31、气动蝶阀二32、气动蝶阀三33、气动蝶阀四34、气动蝶阀五35、气动蝶阀六36、循环水回水截止阀39、循环水上水截止阀40通过连接导线与控制系统连接。
12.这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的使用过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经过一段时间吸附后,活性炭吸附趋于饱和;蒸汽先通过气液分离罐6将蒸汽中的水分通过冷却形成冷凝液分离,最后通过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0、低压凝液管12和导淋阀11排出;然后控制系统将蒸汽调节阀一16和蒸汽调节阀二17关闭,与此同时控制系统将干燥风输出管20上的气动蝶阀五35和气动蝶阀六36关闭;蒸汽通过蒸汽输送管5将蒸汽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下部进入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以蒸汽为脱附剂将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脱附下来,随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的蒸汽通过干燥风输出管20输送给冷凝器3,冷凝器3中的由上水管38和回水管37在冷凝器3中形成循环的冷却水系统,将蒸汽进行冷凝呈液体通过冷凝液排放口41排出。蒸汽输送管5在输送蒸汽的过程中,通过蒸汽压力传感器13和蒸汽温度传感器14的设置,可以实时检测蒸汽输送管5中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当蒸汽输送管5中的蒸汽温度过高时,在控制系统对调节阀组15和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的联动配合下,通过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温度检测数值(所设定的控制温度),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利用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组15的开度,从而将温度过高或压力过高的蒸汽通过调节阀组15和换热器进气管21输送到空气换热器2中,利用空气换热器2降低蒸汽的温度;从而起到对高温的蒸汽进行冷却降温的作用。
13.当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的活性炭经过一定时间的脱附,活性炭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解析完全后,需要对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被脱附再生的活性炭进行干燥降温,此时控制系统将干燥风输送管19上的气动蝶阀一31和气动蝶阀二32关闭,与此同时干燥空气分支管26上的气动蝶阀关闭,干燥空气气动蝶阀开启;然后干燥风机1将干燥风通过干燥风输送管19输送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对脱附再生的活性炭进行干燥降温,干燥风最后通过干燥风输出管20输送给冷凝器3冷凝处理。
14.当干燥空气对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脱附再生的活性炭,进行加热干燥一段时间之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下层温度计405和上层温度计404显示温度相差5℃以上(大于等于)时,干燥空气继续进行干燥30分钟之后,被脱附再生的活性炭干燥降温完成。当上层温度计404显示温度和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计29显示温度相差5℃以下(小于等于)时,降温程序结束。此时,活性炭脱附再生完成。在对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活性炭脱附再生的同时,活性炭吸附罐二402继续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当需要对活性炭吸附罐二402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处理时,控制系统将蒸汽调节阀一16和蒸汽调节阀三18关闭,与此同时控制系统将干燥风输出管20上的气动蝶阀四34和气动蝶阀六36关闭,进行如上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脱附活性炭再生过程即可。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可按照上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活性炭脱附再生过程,依次切换。
15.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实现了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进行
吸附处理的同时,实现了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另一方面,节省了设备布置空间,同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再一方面,通过蒸汽为脱附剂配合干燥风的干燥降温处理,提高了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废气处理效率,蒸汽脱附效果好,操作安全,活性炭脱附再生效率高,大大节约了活性炭脱附再生的运行成本。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其设计结构简单合理、节省了设备布置空间,同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废气处理效率高,蒸汽对活性炭脱附效果好,操作安全,活性炭脱附再生效率高,大大节约了活性炭脱附再生的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1、干燥风机,2、空气换热器,3、冷凝器,4、吸附处理装置,401、活性炭吸附罐一,402、活性炭吸附罐二,403、活性炭吸附罐三,404、上层温度计,405、下层温度计,406、吸附罐压力传感器,407、卸爆阀,5、蒸汽输送管,6、气液分离罐,7、蒸汽截止阀,8、蒸汽,9、蒸汽冷凝液截止阀,10、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1、导淋阀,12、低压凝液管,13、蒸汽压力传感器,14、蒸汽温度传感器,15、调节阀组,16、蒸汽调节阀一,17、蒸汽调节阀二,18、蒸汽调节阀三,19、干燥风输送管,20、干燥风输出管,21、换热器进气管,22、换热器出气管,23、换热器冷凝液排放管,24、冷凝截止阀,25、冷凝输水阀,26、干燥空气分支管,27、气动蝶阀,28、干燥空气气动蝶阀,29、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30、连接管,31、气动蝶阀一,32、气动蝶阀二,33、气动蝶阀三,34、气动蝶阀四,35、气动蝶阀五,36、气动蝶阀六,37、回水管,38、上水管,39、循环水回水截止阀,40、循环水上水截止阀,41、冷凝液排放口。
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
21.如图1所示,吸附处理装置4包括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呈左右并列设置在支架上;上层温度计404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左侧上部位置,下层温度计405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左侧下部位置;吸附罐压力传感器406分别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上部靠近右侧位置,卸爆阀407分别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上部右侧位置。上述通过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设置,同时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蒸汽输送管5上的蒸汽调节阀一16、蒸汽调节阀二17和蒸汽调节阀三18和干燥输送管19上的气动蝶阀一31、气动蝶阀二32、气动蝶阀三33、气动蝶阀四34、气动蝶阀五35和气动蝶阀六36的启闭,从而实现对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对活性炭脱附再生的切换。上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上设置上层温度计404和下层温度计405主要用于实时监控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活性炭的温度。上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上设置有吸附罐压力传感器406主要用于检测其内部的压力变化。上述活
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设置的卸爆阀407,用于在其内部的压力超过系统的压力时,将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的压力卸掉。
22.如图1所示,蒸汽输送管5的左端分别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蒸汽输送管5的右端与气液分离罐6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上述蒸汽用于脱附活性炭再生的脱附剂,可以将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吸附饱和的有机废气脱除掉,从而实现了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实现饿了活性炭的循环利用。
23.如图1所示,所述蒸汽输送管5的右端与气液分离罐6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6的左侧上部管道上固定设置有蒸汽截止阀7,蒸汽8通过所述蒸汽截止阀7通入到气液分离罐6中;气液分离罐6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低压凝液管12,所述低压凝液管12的上部设置有导淋阀11,导淋阀11的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所述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0 。上述通过气液分离罐6的设置,可以将蒸汽中的水分分离除去。上述经过气液分离罐6所分离蒸汽中的水分,蒸汽中的水分通过冷却形成冷凝液,最后通过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0、低压凝液管12和导淋阀11排出。
24.如图1所示,蒸汽压力传感器13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输送管5的右端位置,蒸汽温度传感器14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压力传感器13的左侧位置。上述通过蒸汽压力传感器13和蒸汽温度传感器14的设置,可以实时检测蒸汽输送管5中的压力和温度。
25.如图1所示,调节阀组15固定设置在换热器进气管21的上部位置,所述换热器进气管21的上部与所述蒸汽输送管5的右端固定连接,换热器进气管21的下部与所述空气换热器2的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换热器出气管22的右侧上端与空气换热器2的右端固定连接,换热器出气管22的左端与干燥风输送管19固定连接;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30的底部位置,连接管30的上端与调节组阀15的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连接管30的下部与干燥风输送管19固定连接。上述通过调节阀组15、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连接管30、蒸汽温度传感器14的设置,在控制系统对调节阀组15和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的联动配合下,通过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温度检测数值,利用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组15的开度,从而将温度过高或压力过高的蒸汽通过调节阀组15和换热器进气管21输送到空气换热器2中,利用空气换热器2降低蒸汽的温度;从而起到对高温的蒸汽进行冷却降温的作用。
26.如图1所示,换热器冷凝排放管23固定设置在所述空气换热器2右端下部位置,换热器冷凝排放管23设置有冷凝截止阀24和冷凝输水阀25;干燥空气分支管26固定设置所述空气换热器2的左端位置,干燥空气分支管26左端与干燥风输送管19固定连接,干燥空气分支管26的右端与所述空气换热器2的左端固定连接;气动蝶阀27固定设置在干燥空气分支管26上,干燥空气气动蝶阀28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的靠近右侧底部位置。上述通过换热器冷凝排放管23、冷凝截止阀24和冷凝输水阀25设置,将通过空气换热器2冷却凝结的水排出。
27.如图1所示,所述干燥风输送管19左端分别与所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干燥风输送管19的右端与所述干燥风机1的出风口固定连接;干燥风输出管20的上端分别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
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干燥风输出管20的下端与所述冷凝器3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上述设置,使干燥风机1的干燥风通过气动蝶阀一31、气动蝶阀二32、气动蝶阀三33分别输送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对活性炭在脱附再生过程中产生干燥降温的作用,增大了脱附再生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上述通过干燥风输送管19和干燥风输出管20的设置,使干燥风在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形成循环,起到对活性炭的脱附再生起到降温干燥的作用。
28.如图1所示,气动蝶阀一31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与活性炭吸附罐三403连接的管道上,气动蝶阀二32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与活性炭吸附罐二402连接的管道上,气动蝶阀三33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19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四34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20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五35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20与活性炭吸附罐二402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六36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20与活性炭吸附罐三403的连接管道上。上述气动蝶阀一31、气动蝶阀二32、气动蝶阀三33、气动蝶阀四34、气动蝶阀五35和气动蝶阀六36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的开合,可以自由切换向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输送干燥风,同时使干燥风在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形成降温干燥脱附再生活性炭的循环干燥风,并通过冷凝器3将温度较高的干燥风冷却,在冷凝器3中所形成的冷凝液通过冷凝液排放口排出。
29.如图1所示,回水管37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的右侧上部位置,上水管38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的右侧下部位置;循环水回水截止阀39固定设置在回水管37上,循环水上水截止阀40固定设置在上水管38上;冷凝液排放口41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的左侧底部位置。上述通过上水管38和回水管37在冷凝器3中形成循环的冷却水系统,为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活性炭吸附罐三403中活性炭脱附的蒸汽和干燥热风起到冷凝的作用,最后形成的冷凝液通过冷凝液排放口41排出。
30.这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的使用过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进入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经过一段时间吸附后,活性炭吸附趋于饱和;蒸汽先通过气液分离罐6将蒸汽中的水分通过冷却形成冷凝液分离,最后通过蒸汽冷凝液截止阀9、蒸汽冷凝液疏水阀10、低压凝液管12和导淋阀11排出;然后控制系统将蒸汽调节阀一16和蒸汽调节阀二17关闭,与此同时控制系统将干燥风输出管20上的气动蝶阀五35和气动蝶阀六36关闭;蒸汽通过蒸汽输送管5将蒸汽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下部进入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以蒸汽为脱附剂将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脱附下来,随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的蒸汽通过干燥风输出管20输送给冷凝器3,冷凝器3中的由上水管38和回水管37在冷凝器3中形成循环的冷却水系统,将蒸汽进行冷凝呈液体通过冷凝液排放口41排出。蒸汽输送管5在输送蒸汽的过程中,通过蒸汽压力传感器13和蒸汽温度传感器14的设置,可以实时检测蒸汽输送管5中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当蒸汽输送管5中的蒸汽温度过高时,在控制系统对调节阀组15和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的联动配合下,通过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29温度检测数值(所设定的控制温度),将温度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利用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阀组15的开度,从而将温度过高或压力过高的蒸汽通过调节阀组15和换热器进气管21输送到空气换热器2中,利用空气换热器2降低蒸汽的温度;从而起到对高温的蒸汽进行冷却降温的作用。
31.当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的活性炭经过一定时间的脱附,活性炭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解析完全后,需要对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被脱附再生的活性炭进行干燥降温,此时控制系统将干燥风输送管19上的气动蝶阀一31和气动蝶阀二32关闭,与此同时干燥空气分支管26上的气动蝶阀关闭,干燥空气气动蝶阀开启;然后干燥风机1将干燥风通过干燥风输送管19输送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中,对脱附再生的活性炭进行干燥降温,干燥风最后通过干燥风输出管20输送给冷凝器3冷凝处理。
32.当干燥空气对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脱附再生的活性炭,进行加热干燥一段时间之后,活性炭吸附罐一401下层温度计405和上层温度计404显示温度相差5℃以上(大于等于)时,干燥空气继续进行干燥30分钟之后,被脱附再生的活性炭干燥降温完成。当上层温度计404显示温度和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计29显示温度相差5℃以下(小于等于)时,降温程序结束。此时,活性炭脱附再生完成。在对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活性炭脱附再生的同时,活性炭吸附罐二402继续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物进行吸附处理,当需要对活性炭吸附罐二402的活性炭进行脱附再生处理时,控制系统将蒸汽调节阀一16和蒸汽调节阀三18关闭,与此同时控制系统将干燥风输出管20上的气动蝶阀四34和气动蝶阀六36关闭,进行如上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脱附活性炭再生过程即可。活性炭吸附罐一401、活性炭吸附罐二402和活性炭吸附罐三403可按照上述活性炭吸附罐一401的活性炭脱附再生过程,依次切换。
33.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包括干燥风机、空气换热器、冷凝器;干燥风机固定设置在空气换热器的右侧上部位置,冷凝器固定设置在吸附处理装置的下部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处理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呈左右并列设置在支架上;上层温度计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的左侧上部位置,下层温度计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的左侧下部位置;吸附罐压力传感器分别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的上部靠近右侧位置,卸爆阀分别固定设置在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的上部右侧位置;蒸汽输送管的左端分别与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蒸汽输送管的右端与气液分离罐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左侧上部管道上固定设置有蒸汽截止阀,蒸汽通过所述蒸汽截止阀通入到气液分离罐中;气液分离罐的下部右侧设置有低压凝液管,所述低压凝液管的上部设置有导淋阀,导淋阀的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液截止阀,所述蒸汽冷凝液截止阀下部设置有蒸汽冷凝液疏水阀;蒸汽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输送管的右端位置,蒸汽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压力传感器的左侧位置;调节阀组固定设置在换热器进气管的上部位置,所述换热器进气管的上部与所述蒸汽输送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换热器进气管的下部与所述空气换热器的右端上部固定连接;换热器出气管的右侧上端与空气换热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换热器出气管的左端与干燥风输送管固定连接;所述干燥风输送管左端分别与所述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干燥风输送管的右端与所述干燥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干燥风输出管的上端分别与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干燥风输出管的下端与所述冷凝器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换热器冷凝排放管固定设置在所述空气换热器右端下部位置,换热器冷凝排放管设置有冷凝截止阀和冷凝输水阀;干燥空气分支管固定设置所述空气换热器的左端位置,干燥空气分支管左端与干燥风输送管固定连接,干燥空气分支管的右端与所述空气换热器的左端固定连接;气动蝶阀固定设置在干燥空气分支管上,干燥空气气动蝶阀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的靠近右侧底部位置;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连接管的底部位置,连接管的上端与调节组阀的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连接管的下部与干燥风输送管固定连接;气动蝶阀一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与活性炭吸附罐三连接的管道上,气动蝶阀二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与活性炭吸附罐二连接的管道上,气动蝶阀三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送管与活性炭吸附罐一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四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与活性炭吸附罐一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五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与活性炭吸附罐二的连接管道上,气动蝶阀六固定设置在干燥风输出管与活性炭吸附罐三的连接管道上;回水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右侧上部位置,上水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右侧下部位置;循环水回水截止阀固定设置在回水管上,循环水上水截止阀固定设置在上水管上;冷凝液排放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左侧底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为上下平行设置的双冷凝器,上下平行设置的双冷凝器之间串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回水管与循环冷却水箱连接,上水管与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一、活性炭吸附罐二和活性炭吸附罐三中设置有多层的活性炭吸附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冷凝液截止阀、蒸汽冷凝液疏水阀和导淋阀固定设置在低压凝液管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压力传感器和蒸汽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蒸汽输送管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活性炭蒸汽脱附再生装置,干燥风机固定设置在空气换热器的右侧上部位置,冷凝器固定设置在吸附处理装置的下部位置;吸附处理装置固定设置在干燥风机的左侧位置;换热器出气管的右侧上端与空气换热器的右端固定连接,换热器出气管的左端与干燥风输送管固定连接;空气换热器出口温度传感器固定设置在连接管的底部位置,连接管的上端与调节组阀的左侧中间位置固定连接,连接管的下部与干燥风输送管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实有益效果:节省了设备布置空间,同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废气处理效率高,蒸汽对活性炭脱附效果好,操作安全,活性炭脱附再生效率高。活性炭脱附再生效率高。活性炭脱附再生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辉 潘玉泉 刘旭 王岩 郭月梅 徐安 张刚 冉劲松 王桂容 胡晓龙 刘嘉豪 韩清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格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