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24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轨枕模具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混凝土轨枕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未成形的混凝土物料注入到轨枕模具种进行初步塑性,随后进行消泡、烤制等工序使得实现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制造。
3.操作人员移动出料机至搅拌罐的出料口处收集混合完成后的混凝土物料,然后移动出料机至轨枕模具上端,将多个软管板片放置在轨枕模具多个分区的上端,然后启动出料机沿轨枕模具长度方向移动且卸下混凝土物料至轨枕模具内,最后将轨枕模具输送至振动压实装置处对混凝土进行消泡,同时将软管板片上的混凝土剥送至模具存放物料处、取下软管板片运输至空白轨枕模具处进行重复利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使用软管板片进行分区、减少混凝土注入分区部时,需要反复收集、运输与使用,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使用分区结构的便捷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
6.本技术提供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包括模本体,模本体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注入混凝土的注塑部,相邻两个注塑部之间设有分区部,所述分区部上端设有用于盖住分区部上端的盖板,所述盖板滑动于分区部上端,所述盖板包括若干分隔板,若干所述分隔板沿模本体宽度方向层叠设置且下层分隔板滑动于相邻上层的分隔板表面,所述盖板端部设有用于带动盖板滑动的传动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轨枕模具注塑入混凝土之前,操作人员启动传动组件,控制盖板滑动至盖于分区部上端。随后将混凝土沿轨枕模具长度方向卸下,使得混凝土注塑入注塑部内,部分卸落在分区部上端的混凝土被盖板阻挡,从而减少卸入到分区部内的混凝土物料、减少浪费。随后将轨枕模具运输到消泡程序区域,将盖板上残留的混凝土进行收集并输入注塑部,启动传动组件带动盖板滑动至远离分区部后,进行消泡程序。进行所有加工步骤后将该轨枕模具中的混凝土轨枕卸出,然后清理轨枕模具进行下一次利用,同时控制盖板盖于分区部上端重复作用,简单便捷。在进行收纳时,多个分隔板滑动至相互层叠,从而减少收纳后的分隔板所占用的面积。进而降低对混凝土消泡程序中、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实时的阻碍
9.可选的,靠近所述传动组件的分隔板与模本体固定相连且沿模本体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模本体侧壁的宽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在模本体上的分隔板提升了相滑动的所有的分隔板的稳定性。同时所有分隔板滑动至层叠后,位于该固定的分隔板的下端且暂时卡接在模本体上部,实现对位置的限定,减少分隔板滑离出模本体而不便于收集的情况。
11.可选的,所述分隔板表面开设有用于相邻隔板滑动的滑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隔板在滑槽内滑动,提高了对分隔板运动的导向和限位效果,从而使得分隔板的滑动更稳定。
13.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沿模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传动绳,所述传动绳与最下层的分隔板背离其他分隔板的端部相固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分隔板滑动至相互层叠时,传动绳运动拉动端部的分隔板运动,从而实现分隔板依次受牵动而滑动的效果,简单便捷。
15.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用于缠绕传动绳的传动辊,所述传动辊转动连接于模本体一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辊转动带动传动绳运动,简单便捷。传动绳运动时改变自身的长度,多余的部分缠绕在传动辊上,从而降低了传动绳多余的部分散落而对模具周遭的环境造成影响的情况。
17.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输出端与传动辊中轴处相连接的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固定于模本体侧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电机启动带动传动辊转动,进而实现分隔板的滑动,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简单便捷性提高。
19.可选的,所述分隔板中轴处向背离模本体的方向凸起。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表面凸起,形成倾斜斜面,从而使得落在分隔板表面的部分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向分隔板两侧运动、卸下至注塑部,进而减少堆积在分隔板表面的混凝土的量,提高混凝土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对分隔板表面的混凝土进行收集至输入注塑部内的工作量。
21.可选的,所述模本体远离传动电机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分隔板端部固定有与限位孔形状相适配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分隔板转动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分隔板盖住分区部的同时,操作人员将连接块正对限位孔后穿过限位孔,然后转动连接块使之与限位块相卡接,从而提高分隔板盖于分区部上端后受混凝土卸料冲击时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传动绳的设置,传动绳缠绕在传动辊上圈数增加后,端部拉动分隔板运动,简单便捷,传动绳缠绕在传动辊上圈数减少后,与分隔板连接的端部松弛,便于分隔板向轨枕模具表面设有传动辊的反向运动;
25.2.通过分隔板中轴处凸起的设置,将分隔板靠近分区部两侧注塑部的方向进行倾斜设置,便于落在分隔板表面的混凝土滑落至注塑部;
26.3.通过连接块与分隔板转动连接的设置,使得连接块穿过限位孔后转动至与限位块相卡接后,提升了分隔板盖于分区部上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盖板和传动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模本体;11、注塑部;12、分区部;13、限位块;131、限位孔;2、盖板;21、分隔板;211、滑槽;212、连接块;3、传动组件;31、传动绳;32、传动辊;33、传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
34.参照图1和图2,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包括模本体1,模本体1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注入混凝土的注塑部11,相邻两个注塑部11之间设有分区部12,分区部12为空白空间,便于对多个注塑部11进行分隔,一个模本体1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份混凝土轨枕,注塑部11与分区部12间隔设置便于对成型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分区,进而便于多个混凝土轨枕的制备。
35.参照图1和图2,分区部12上端设有用于盖住分区部12上端的盖板2,盖板2包括若干分隔板21,若干分隔板21沿模本体1宽度方向层叠设置且下层分隔板21滑动于相邻上层的分隔板21的表面,分隔板21与分区部12上端滑动连接,分隔板21滑动至盖于分区部12上部,便于对混凝土进行阻挡,减少混凝土落至分区部12的量;分隔板21滑动至相互层叠且位于固定于模本体1上的分隔板21的下端,同时较长的分隔板21的端部突出传动组件3,另一端位于模本体1侧壁上端且远离分区部12,从而减少盖于分区部12上端的面积、减少对压实装置对混凝土表面施压的面积的阻挡,同时也便于操作人员对分区部12的清理。其中一个分隔板21端部设有用于带动分隔板21滑动的传动组件3,传动组件3便于控制分隔板21滑动至相互层叠,从而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36.参照图1和图3,分隔板21中轴处向背离模本体1的方向凸起。凸起将分隔板21沿模本体1宽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形成倾斜面,从而便于卸在分隔板21上的混凝土沿倾斜面滑动至两侧的注塑部11,进而节省操作人员将分隔板21上的混凝土剥送至两侧注塑部11的时间。
37.参照图3,分隔板21表面开设有用于相邻隔板滑动的滑槽211,滑槽211为分隔板21的滑动提供了导向和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分隔板21的滑动更稳定。
38.参照图1和图4,模本体1远离传动电机33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块13,限位块13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31,分隔板21端部固定有与限位孔131形状相适配的连接块212,连接块212穿过限位孔131实现分隔板21与限位块13连接的效果。连接块212与分隔板21转动连接,转动至长度方向与限位孔131长度方向相垂直,实现分隔板21与限位块13卡接的效果,从而提高分隔板21盖于分区部12上的稳定性。
39.参照图1和图3,传动组件3包括沿模本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传动绳31、用于缠绕传动绳31的传动辊32和输出端与传动辊32中轴处相连接的传动电机33,传动绳31与最下层的分隔板21背离其他分隔板21的端部相固定,传动辊32转动连接于模本体1一侧,传动电机33固定于模本体1侧壁。传动电机33转动带动传动辊32转动,传动辊32转动缠绕传动绳31,传动绳31长度缩短时带动背离传动电机33端部的分隔板21运动,从而实现多个分隔板21的层叠,简单便捷。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将轨枕模具置于待输入混凝土物料的区域,然后启动传动电机33带动传动辊32转动,减少传动辊32表面缠绕的传动绳31的圈数,随后操作人员从传动辊32另一侧的轨枕模具处拉动连接块212,同时带动层叠的分隔板21在相邻分隔板21表面滑动直至连接块212穿过限位孔131,然后转动连接块212实现与限位块13相卡接。出料机将混凝土物料沿轨枕模具长度方向依次卸下,落在分隔板21表面的混凝土物料在分隔板21凸起的倾斜面上滑落至两侧的注塑部11。
41.卸料完成后将轨枕模具运输至消泡程序的区域,操作人员转动连接块212使得连接块212的位置正对限位孔131的开孔位置,然后启动传动电机33带动传动辊32转动,传动辊32转动缠绕传动绳31,传动绳31拉动分隔板21的端部,从而带动所有分隔板21在分区部12上端滑动,接近传动辊32时,相邻分隔板21在另一个分隔板21的滑槽211内滑动,使得所有分隔板21相层叠、进行收纳。
42.随后启动振动压实装置对混凝土物料进行消泡和整平,加工完成后将轨枕模具输送至下一加工程序的区域,对混凝土轨枕进行成型加工。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包括模本体(1),模本体(1)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注入混凝土的注塑部(11),相邻两个注塑部(11)之间设有分区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部(12)上端设有用于盖住分区部(12)上端的盖板(2),所述盖板(2)滑动于分区部(12)上端,所述盖板(2)包括若干分隔板(21),若干所述分隔板(21)沿模本体(1)宽度方向层叠设置且下层分隔板(21)滑动于相邻上层的分隔板(21)表面,所述盖板(2)端部设有用于带动盖板(2)滑动的传动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传动组件(3)的分隔板(21)与模本体(1)固定相连且沿模本体(1)宽度方向的长度小于模本体(1)侧壁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21)表面开设有用于相邻隔板滑动的滑槽(2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包括沿模本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传动绳(31),所述传动绳(31)与最下层的分隔板(21)背离其他分隔板(21)的端部相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还包括用于缠绕传动绳(31)的传动辊(32),所述传动辊(32)转动连接于模本体(1)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3)还包括输出端与传动辊(32)中轴处相连接的传动电机(33),所述传动电机(33)固定于模本体(1)侧壁。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21)中轴处向背离模本体(1)的方向凸起。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本体(1)远离传动电机(33)的一侧固定有限位块(13),所述限位块(13)表面开设有限位孔(131),所述分隔板(21)端部固定有与限位孔(131)形状相适配的连接块(212),所述连接块(212)与分隔板(21)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轨枕模具混凝土分区结构,包括模本体,模本体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用于注入混凝土的注塑部,相邻两个注塑部之间设有分区部,分区部上端设有用于盖住分区部上端的盖板,盖板包括若干分隔板,若干分隔板沿模本体宽度方向层叠设置且下层分隔板滑动于相邻上层的分隔板表面,盖板端部设有用于带动盖板滑动的传动组件。本申请具有提高使用分区结构的便捷性的效果。便捷性的效果。便捷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元辉 于俊洋 王庚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瑞合铁路轨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