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未命名 07-30 阅读:124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所有发电方式中,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互补供电设备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两种发电方式独立工作时缺陷。
3.现有的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尤其是小型设备,仅仅是单纯的将两种发电系统简单的组合,无法调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的方向,影响发电效率,并且这样的风光互补产品大多存在着供电不稳定、蓄电池经常亏电寿命变短、产品适用范围小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风光互补发电设备,尤其是小型设备,仅仅是单纯的将两种发电系统简单的组合,无法调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的方向,影响发电效率,并且这样的风光互补产品大多存在着供电不稳定、蓄电池经常亏电寿命变短、产品适用范围小等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包括固定立杆,所述固定立杆的左侧螺纹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侧活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杆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方安装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上方安装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部安装有丝杆,所述固定立杆的右侧螺纹安装有蓄电及控制箱;
6.转向轴,其安装在所述固定立杆的上方,所述转向轴的上方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的首端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扇叶组,所述风力发电机的尾端安装有转向尾翼。
7.优选的,所述螺纹筒通过连接轴承与转动杆活动连接,且丝杆与螺纹筒螺纹连接。
8.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与丝杆活动连接,且太阳能板通过丝杆和螺纹筒实现在支撑杆上转动。
9.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机通过转向轴与固定立杆活动连接,且风力发电机通过转向轴实现在固定立杆上转动。
10.优选的,所述蓄电及控制箱还设有:
11.充放电控制器,其安装在所述蓄电及控制箱的内部,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的下方安装有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下方安装有电量检测模块,所述电量检测模块的下方安装有蓄电池。
12.优选的,所述充放电控制器与逆变器电性连接,且逆变器与电量检测模块电性连接,并且电量检测模块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板以及可调转方向的风力发电机,进而可大大提高了该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电池与充放电控制器之间设置了电量检测模块,对蓄电池电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动作,防止亏电情况发生,最终达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电及控制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太阳能板;2、蓄电及控制箱;3、固定立杆;4、转向轴;5、转向尾翼;6、风力发电机;7、风力发电机扇叶组;8、支撑杆;9、丝杆;10、连接轴承;11、转动杆;12、螺纹筒;13、逆变器;14、蓄电池;15、电量检测模块;16、充放电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包括固定立杆3,固定立杆3的左侧螺纹安装有支撑杆8,支撑杆8的左侧活动安装有太阳能板1,支撑杆8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上方安装有连接轴承10,连接轴承10的上方安装有螺纹筒12,螺纹筒12的内部安装有丝杆9;螺纹筒12通过连接轴承10与转动杆11活动连接,且丝杆9与螺纹筒12螺纹连接;太阳能板1与丝杆9活动连接,且太阳能板1通过丝杆9和螺纹筒12实现在支撑杆8上转动,固定立杆3的右侧螺纹安装有蓄电及控制箱2;转向轴4,其安装在固定立杆3的上方,转向轴4的上方安装有风力发电机6;风力发电机6通过转向轴4与固定立杆3活动连接,且风力发电机6通过转向轴4实现在固定立杆3上转动,风力发电机6的首端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扇叶组7,风力发电机6的尾端安装有转向尾翼5;通过设置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板1以及可调转方向的风力发电机6,进而可大大提高了该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23.请参阅图4,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包括充放电控制器16,其安装在蓄电及控制箱2的内部,充放电控制器16的下方安装有逆变器13,逆变器13的下方安装有电量检测模块15,电量检测模块15的下方安装有蓄电池14;充放电控制器16与逆变器13电性连接,且逆变器13与电量检测模块15电性连接,并且电量检测模块15与蓄电池14电性连接;通过在蓄电池14与充放电控制器16之间设置了电量检测模块15,对蓄电池14电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控制蓄电池14的充放电动作,防止亏电情况发生,最终达到延长蓄电池14使用寿命的目的。
24.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时,首先转动螺纹筒12推动丝杆9在螺纹筒12的内部伸缩,进而将太阳能板1调节到合适的角度,然后太阳能板1在有光照的时段,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转向尾翼5在风力作用下推动风力发电机6完成自动转向动作,风力发电
机6与风力发电机扇叶组7配合将风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板1和风力发电机6转化的电能通过输送电缆输送给蓄电及控制箱2内部的充放电控制器16,充放电控制器16将这些电能通过专用电路输送到蓄电池14进行储存。当直流用电设备需要电能时,蓄电池14通过充放电控制器16将直流电直接供给给直流用电设备,也可通过逆变器13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后,向交流用电设备供电。其次电量检测模块15对蓄电池14电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控制蓄电池14的充放电动作,防止亏电情况发生,最终达到延长蓄电池14使用寿命的目的。
25.电量检测模块15工作过程:蓄电量检测模块15对蓄电池14中的电量进行实时检测,该模块内部程序中设置有电量最低值,当检测到蓄电池14中的电量低于设定值后,电量检测模块15向充放电控制器16发出停止向外输送电能的信号,蓄电池14停止向外输电,太阳能板1和风力发电机6转化的电能仍然可以向蓄电池14输送电能;当蓄电池14中电量值大于设定值后,电量检测模块15向充放电控制器16发出恢复向外输送电能的信号,蓄电池14向外供电功能恢复,这就是该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立杆(3),所述固定立杆(3)的左侧螺纹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左侧活动安装有太阳能板(1),所述支撑杆(8)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动杆(11),所述转动杆(11)的上方安装有连接轴承(10),所述连接轴承(10)的上方安装有螺纹筒(12),所述螺纹筒(12)的内部安装有丝杆(9),所述固定立杆(3)的右侧螺纹安装有蓄电及控制箱(2);转向轴(4),其安装在所述固定立杆(3)的上方,所述转向轴(4)的上方安装有风力发电机(6),所述风力发电机(6)的首端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扇叶组(7),所述风力发电机(6)的尾端安装有转向尾翼(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12)通过连接轴承(10)与转动杆(11)活动连接,且丝杆(9)与螺纹筒(12)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1)与丝杆(9)活动连接,且太阳能板(1)通过丝杆(9)和螺纹筒(12)实现在支撑杆(8)上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6)通过转向轴(4)与固定立杆(3)活动连接,且风力发电机(6)通过转向轴(4)实现在固定立杆(3)上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及控制箱(2)还设有:充放电控制器(16),其安装在所述蓄电及控制箱(2)的内部,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6)的下方安装有逆变器(13),所述逆变器(13)的下方安装有电量检测模块(15),所述电量检测模块(15)的下方安装有蓄电池(1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6)与逆变器(13)电性连接,且逆变器(13)与电量检测模块(15)电性连接,并且电量检测模块(15)与蓄电池(14)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包括固定立杆,所述固定立杆的左侧螺纹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左侧活动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支撑杆的上方活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方安装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上方安装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部安装有丝杆,所述固定立杆的右侧螺纹安装有蓄电及控制箱;转向轴,其安装在所述固定立杆的上方,所述转向轴的上方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的首端安装有风力发电机扇叶组。该风光互补供电系统通过在蓄电池与充放电控制器之间设置了电量检测模块,对蓄电池电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控制蓄电池的充放电动作,防止亏电情况发生,最终达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最终达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最终达到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荣 肖莹 李林杰 包献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