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21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输液报警器是根据输液反复换药的规律,主要为盲人、重症监护、孤寡老人、行动不便、长期输液或卧床的病人设计,是一种监测输液和滴空提示电子装置,通常情况下包括电池、传感器及报警信号发生装置三个主要的工作模块。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输液报警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检测输液瓶的重量变化发出报警信号的重力式报警器,此类报警器一般安装在瓶子和输液架之间;另一种是夹在输液管上,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输液管中液体的存续状态从而发出报警信号的光电式报警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针对第二中输液报警器进行改进设计。
3.现有的夹管式输液报警器通常情况下包括两个由弹簧带动的夹板进行工作,夹板内部内置蜂鸣器、电源、传感器、开关等组件。例如,公开号为cn2156083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便公开了一种输液报警器,包括:上壳、下壳和控制面板,所述上壳包括定时表、调节按钮、第一通孔、控制开关、圆柱和凹槽。所述下壳包括第二隔、第一隔板、卡扣、支撑柱、第二固定柱和第二夹持部。上述方案公开了一种较为典型结构的输液报警器。
4.然而,上述结构中的输液报警器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上述结构中采取了利用弹簧驱动上壳和下壳的方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弹簧弹力失效或者弱化的问题,导致输液报警器无法正常的夹在输液管上;另一方面在于,包括上述输液报警器在内的常规输液报警器均采用了带有电源开关的结构设计方案,在夹持上输液报警器之后需要手动按压开关以激活输液报警器,这样一来便容易发生忘记激活开关而导致输液报警器漏报警情的情况出现,同时开关结构也较容易损坏而导致输液报警器失效;最后,由于采用了弹簧、开关等结构,导致输液报警器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偏高,特别是在如今大部分医疗器械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环境下,上述输液报警器如果想实现一次性使用是具有较大的浪费成本的。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在使用时易发生失效、漏报警情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结构和使用更加可靠,制造成本低的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包括:
8.壳体,所述壳体内有设置有串联安装的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所述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串联为开路,开路两端设置有伸出壳体外的触点;
9.压板,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卡接;
10.在所述压板上,与壳体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体棒,所述导体棒的两端适于在压
板与壳体卡接后与开路两端的触点相接触。
11.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罩体,所述罩体和底板固定安装,所述压板边缘与底板的边缘通过减薄段一体成型。
12.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在的轮廓与底板的轮廓相符,所述压板与壳体卡接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段,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有与该弹性段相配合对压板与壳体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卡楞。
1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适于使输液管卡入其中的管槽。
14.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上与管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观察窗。
1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观察窗位置对应的警示灯。
16.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适于容纳导体棒的棒槽,所述触点设置在棒槽底部。
1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上位于导体棒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两个与棒槽的横截面相符的挡板。
18.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板上设置有适于安装导体棒的卡槽。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和压板。所述壳体内有设置有串联安装的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所述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串联为开路,开路两端设置有伸出壳体外的触点;压板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卡接;在所述压板上与壳体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体棒,所述导体棒的两端适于在压板与壳体卡接后与开路两端的触点相接触。
21.上述方案中的报警器在需要使用时,可利用压板和壳体将输液管夹住,此时压板上安装的导体棒便会和开路两端的触点相接处将其变闭路,此时报警器电源接通开始工作。通过这一设计方案,一方面保证报警器在闭合之后能够同步接通电源,避免因为忘记摁开关而致使漏报警情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省略了电源按钮的设计,不但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生产一次性使用的输液报警器,而且还能提高输液报警器的结构可靠程度,避免因开关的复杂结构导致的报警器失效报废。
2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报警装置,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罩体,所述罩体和底板固定安装,所述压板边缘与底板的边缘通过减薄段一体成型。
23.在上述结构中,输液报警器的整体结构被分成了两大块,一块由压板和底板构成,另一块由罩体构成。相较于传统的输液报警器有三到四块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报警器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同时,压板和底板通过减薄段活动连接并一体成型的方式省略了铰接轴,结构更加简单,更加有利于降低成本进而制造出接近一次性使用的输液报警器。
2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报警装置,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适于使输液管卡入其中的管槽。所述压板上与管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观察窗,在所述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观察窗位置对应的警示灯。
25.在上述结构中,管槽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中输液报警器的结构紧凑型,使壳体的空间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同时,观察窗的存在能够让使用者便利的观察并确认输
液报警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同时,管槽内壁上设置有警示灯,等警示灯穿过有液体流过的输液管和没有液体流过的输液管时,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的光线折射,此时,使用者便可以更加直观的通过折射出的光线判断输液报警器的工作是否可靠。
26.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报警装置,所述压板上位于导体棒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两个与棒槽的横截面相符的挡板。一方面,挡板可以对导体棒的两端进行定位,报警器在组装运输过程中导体棒安装不到位而导致报警器失效;另一方面,挡板还可以避免导体棒在接通触点之后外露在壳体外导致意外放电。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报警器的可靠性更好,制造成本更低,有利于一次性使用,同时还具有使用安全、便利等优点。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输液报警装置在压板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30.图2为图1所示输液报警装置在压板闭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31.图3为图1所述输液报警装置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壳体,2、触点,3、压板,4、导体棒,5、减薄段,6、底板,7、罩体,8、弹性段,9、卡楞,10、管槽,11、观察窗,12、棒槽,1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8.实施例1:
39.参见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相较于现有的输液报警器具有更加可靠且制造成本更低的优点。本实施例包括壳体1和压板3。
40.壳体1由罩体7和底板6固定安装构成。底板6的边缘和压板3的边缘通过减薄段5一体成型,在制造时,底板6和压板3可以用一套模具注塑生产。底板6上远离减薄段5的边缘设置有卡楞9,压板3上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弹性段8,弹性段8与卡楞9相配合完成底板6与压板3的卡接。按压弹性段8可以解开卡接。
41.壳体1内有设置有串联安装的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此处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等电路元件的安装形式及规格型号为常规技术手段,不再赘述。区别于传统技术之处在于,所述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串联为开路,开路两端设置有伸出壳体1外的触点2;相应的在所述压板3上,与壳体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体棒4,所述导体棒4的两端适于在压板3与壳体1卡接后与开路两端的触点2相接触。
42.在需要使用报警器时,可利用压板3和壳体1将输液管夹住,此时压板3上安装的导体棒4便会和开路两端的触点2相接处将其变闭路,此时报警器电源接通开始工作。通过这一设计方案,一方面保证报警器在闭合之后能够同步接通电源,避免因为忘记摁开关而致使漏报警情的情况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省略了电源按钮的设计,不但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生产一次性使用的输液报警器,而且还能提高输液报警器的结构可靠程度,避免因开关的复杂结构导致的报警器失效报废。
43.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适于使输液管卡入其中的管槽10。所述压板3上与管槽10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观察窗11。在所述管槽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观察窗11位置对应的警示灯(图中未示出)。管槽10能够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中输液报警器的结构紧凑型,使壳体1的空间得到更加有效地利用,同时,观察窗11的存在能够让使用者便利的观察并确认输液报警器的工作是否正常。同时,管槽10内壁上设置有警示灯,等警示灯穿过有液体流过的输液管和没有液体流过的输液管时,会产生不同视觉效果的光线折射,此时,使用者便可以更加直观的通过折射出的光线判断输液报警器的工作是否可靠。
44.为了实现导体棒4的便利化安装,所述压板3上设置有适于安装导体棒4的卡槽。在壳体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适于容纳导体棒4的棒槽12,所述触点2设置在棒槽12底部。所述压板3上位于导体棒4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两个与棒槽12的横截面相符的挡板13。
4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有设置有串联安装的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所述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串联为开路,开路两端设置有伸出壳体外的触点;压板,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卡接;在所述压板上,与壳体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体棒,所述导体棒的两端适于在压板与壳体卡接后与开路两端的触点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罩体,所述罩体和底板固定安装,所述压板边缘与底板的边缘通过减薄段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轮廓与底板的轮廓相符,所述压板与壳体卡接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段,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有与该弹性段相配合对压板与壳体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卡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适于使输液管卡入其中的管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与管槽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观察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观察窗位置对应的警示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适于容纳导体棒的棒槽,所述触点设置在棒槽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位于导体棒的两端的位置设置有两个与棒槽的横截面相符的挡板。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上设置有适于安装导体棒的卡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夹式输液报警装置,包括壳体和压板。所述壳体内有设置有串联安装的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所述电源、传感器及报警装置串联为开路,开路两端设置有伸出壳体外的触点;压板一端与壳体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卡接;在所述压板上与壳体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导体棒,所述导体棒的两端适于在压板与壳体卡接后与开路两端的触点相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报警装置的可靠性更好,制造成本更低,有利于一次性使用,同时还具有使用安全、便利等优点。利等优点。利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邵平平 范鼎怡 郁佳蓝 徐嘉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