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7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
背景技术:
2.电子变压器是各类变压器在电子设备中的统称,常规电子设备中空间比较充裕无特别尺寸要求,变压器的安规距离比较容易符合要求。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芯片工作频率的提高也促使电子变压器的体积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高稳定性、高安全性、体积小已成为现代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必然趋势。
3.为适应变压器小型化,骨架必然小型化设计,现有一种用于变压器上的子母套型骨架结构包括外骨架和内骨架,内骨架插装于外骨架内,两骨架采用子母套装的方式,使外骨架上的初级绕组和内骨架上的次级绕组更好的隔离开来,提高耐压的绝缘性,同时组装起来更方便,可实现绕组自动化。
4.但是,现有用于变压器上的子母套型骨架结构的多个针脚全部设置在外骨架上,内骨架上完成次级绕组并插装于外骨架内,之后再将内骨架的次级绕组与外骨架上的针脚连接,导致内骨架的次级绕组与外骨架上的针脚的连接操作困难,影响整个变压器的组装操作的便捷性,进行影响生产效率。此外,现有用于变压器上的子母套型骨架结构中,初级绕组与针脚连接的两端线与次级绕组在骨架轴向上的安全距离不够,且次级绕组与针脚连接的两端线与初级绕组在骨架轴向上的安全距离不够,从而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积小、绝缘性能更强且安全性更高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能够完全杜绝安全隐患,更安全可靠,同时实现模块化独立自动化高效绕线并连接针脚,组装操作便捷性更高,节约生产时间,生产效率更高。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第一骨架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且第一筒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自第一筒体的外周壁凸出设置,第二挡板的止挡端自第一筒体的外周壁凸出设置,且第二挡板的限位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内,次级绕组缠绕在第一筒体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第一挡板和止挡端之间,第一绝缘胶布层缠绕在次级绕组的外周壁上,止挡端的底部凸出设置有第一底座,第一底座设置有多个次级针脚,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次级针脚连接,第二骨架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的轴向两端外周壁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初级绕组缠绕在第二筒体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第三挡板远离第四挡板的一端外周壁凸出设置有第五挡板,第五挡板的底部凸出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底座设置有多个初级针脚,第三挡板在第二筒体的轴向贯穿设置有多个过线槽,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穿过过线槽并与初级针脚连接,第二筒体可拆卸地插装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套接在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外周壁上,第四挡板在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抵接在限位端上,第一筒体在第一容纳腔的
轴向上抵接在第五挡板上,第一挡板在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与第五挡板之间具有安全间隙,且第一挡板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与第二底座相对设置的第六挡板。
7.从上述方案中可见,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缠绕在第二骨架的第二筒体的外周壁上,且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骨架的过线槽并与设置在第二骨架上的初级针脚连接,从而组合成第二骨架绕组,而次级绕组缠绕在第一骨架的第一筒体的外周壁上,且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第一骨架上的次级针脚连接,从而组合成第一骨架绕组,之后将第二骨架绕组插装在第一骨架绕组的第一容纳腔内组合形成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字母套组合式变压器,相对现有子母套型骨架结构将内骨架的次级绕组与外骨架上的针脚连接,导致内骨架的次级绕组与外骨架上的针脚的连接操作困难,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字母套组合式变压器的第一骨架绕组和第二骨架绕组分别为独立模块,从而实现模块化独立自动化高效绕线并连接针脚,组装操作便捷性更高,节约生产时间,生产效率更高。同时,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的第二骨架绕组插装在第一骨架绕组的第一容纳腔内,使得第二骨架绕组的初级绕组与第一骨架绕组的次级绕组能够在筒体的径向上更好地隔绝,且次级绕组位于第一筒体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止挡端之间,初级绕组位于第二筒体设置的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并在第二骨架绕组插装在第一骨架绕组的第一容纳腔内组合形成本实用新型可拆卸字母套组合式变压器之后,第二骨架的第四挡板抵接在第一骨架的限位端上,第一骨架的第一筒体抵接在第二骨架的第五挡板上,第一骨架的第一挡板在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与第二骨架的第五挡板之间具有安全间隙,且第一骨架的第一挡板凸出设置有与第二骨架的第二底座相对设置的第六挡板,则第六挡板与第二底座之间也具有安全间隙,使得第二骨架绕组的初级绕组与第一骨架绕组的次级绕组能够在筒体的轴向上更好地隔绝,并在筒体的轴向上留有安全距离,从而增大了初、次级绕组之间的安全距离,即使在长期的高压作用下也能保证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始终处于分隔状态,避免出现短路现象,能够完全杜绝安全隐患,更安全可靠。并且,本实用新型变压器通过第一绝缘胶布层缠绕在次级绕组的外周壁上,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绝缘性能更强,安全性更高,能够完全杜绝安全隐患,更安全可靠,同时实现模块化独立自动化高效绕线并连接针脚,组装操作便捷性更高,节约生产时间,生产效率更高。
8.进一步的方案是,初级绕组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二绝缘胶布层。
9.进一步的方案是,次级绕组包括第一层次级线圈和第二层次级线圈,第一层次级线圈缠绕在第一筒体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第一挡板和止挡端之间,第三绝缘胶布层缠绕在第一层次级线圈的外周壁上,第二层次级线圈缠绕在第三绝缘胶布层的外周壁上,第一绝缘胶布层缠绕在第二层次级线圈的外周壁上,第一层次级线圈的两端和第二层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次级针脚连接。
10.进一步的方案是,第四挡板在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远离第三挡板的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扣,第二挡板设置有卡槽,卡扣可拆卸扣合在卡槽内。
11.进一步的方案是,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还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第二筒体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一磁芯包括第一磁板和凸出第一磁板设置的第一磁柱,第一磁柱位于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内,第一磁板在第二容纳腔的轴向上位于第三挡板的外侧,第二磁芯包括第二磁板和凸出第二磁板设置的第二磁柱,第二磁柱位于第二容纳腔的
第二端内,第二磁板在第二容纳腔的轴向上位于第二挡板的外侧。
12.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磁柱与第二磁柱在第二容纳腔内相互抵接设置;和/或,第一磁板靠近第二磁板的端面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一挡臂,两个第一挡臂位于第一筒体的外周并关于第一筒体对称设置,第二磁板靠近第一磁板的端面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二挡臂,两个第二挡臂位于第一筒体的外周并关于第一筒体对称设置,一个第一挡臂与一个第二挡臂在第一筒体的轴向上相互抵接设置。
13.进一步的方案是,一个第一挡臂与一个第二挡臂在第一筒体的轴向上相互抵接的位置通过环氧树脂胶连接。
14.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三挡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且第三挡板在第二筒体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贯穿槽,一个第一挡臂穿过一个第一贯穿槽设置,第一磁板内嵌在第一限位槽内;和/或,第二挡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且第二挡板在第一筒体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二贯穿槽,一个第二挡臂穿过一个第二贯穿槽设置,第二磁板内嵌在第二限位槽内。
15.进一步的方案是,每一个初级针脚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第一针段在第二筒体的轴向上延伸,第二针段在第二筒体的径向上延伸,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针段连接;和/或,每一个次级针脚包括相连接的第三针段和第四针段,第三针段在第一筒体的轴向上延伸,第四针段在第一筒体的径向上延伸,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针段连接。
16.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底座在第一筒体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走线槽,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穿过走线槽并与次级针脚连接。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的分解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中第一骨架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中第一骨架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中第一骨架的第三视角结构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中第二骨架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中第二骨架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实施例中第二骨架的第三视角结构图。
27.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参见图1至图10,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1,包括第一骨架11和第二骨架12。其中,本实施例第一骨架11包括第一筒体116,第一筒体116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7,且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112和第二挡板111,第一挡板112自第一筒体116的外周壁凸出设置,第二挡板111的止挡端自第一筒体116的外周壁
凸出设置,且第二挡板111的限位端延伸至第一容纳腔117内,次级绕组18缠绕在第一筒体116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第一挡板112和第二挡板111的止挡端之间,第一绝缘胶布层13缠绕在次级绕组18的外周壁上,第二挡板111的止挡端的底部凸出设置有第一底座113,第一底座113设置有多个次级针脚114,次级绕组18的两端分别与次级针脚114连接。同时,本实施例第二骨架12包括第二筒体126,第二筒体126的轴向两端外周壁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三挡板124和第四挡板125,初级绕组19缠绕在第二筒体126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第三挡板124和第四挡板125之间,第三挡板124远离第四挡板125的一端外周壁凸出设置有第五挡板121,第五挡板121的底部凸出设置有第二底座122,第二底座122设置有多个初级针脚123,第三挡板124在第二筒体126的轴向贯穿设置有多个过线槽1241,初级绕组19的两端分别穿过过线槽1241并与初级针脚123连接。并且,本实施例第二筒体126可拆卸地插装在第一容纳腔117内,第一容纳腔117套接在第三挡板124和第四挡板125的外周壁上,第四挡板125在第一容纳腔117的轴向上抵接在第二挡板111的限位端上,第一筒体116在第一容纳腔117的轴向上抵接在第五挡板121上,第一挡板112在第一容纳腔117的轴向上与第五挡板121之间具有安全间隙h,且第一挡板112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与第二底座122相对设置的第六挡板115。
29.本实施例变压器1的初级绕组19缠绕在第二骨架12的第二筒体126的外周壁上,且初级绕组19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二骨架12的过线槽1241并与设置在第二骨架12上的初级针脚123连接,从而组合成第二骨架绕组,而次级绕组18缠绕在第一骨架11的第一筒体116的外周壁上,且次级绕组18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第一骨架11上的次级针脚114连接,从而组合成第一骨架绕组,之后将第二骨架绕组插装在第一骨架绕组的第一容纳腔117内组合形成本实施例可拆卸字母套组合式变压器1,相对现有子母套型骨架结构将内骨架的次级绕组与外骨架上的针脚连接,导致内骨架的次级绕组与外骨架上的针脚的连接操作困难,本实施例可拆卸字母套组合式变压器1的第一骨架绕组和第二骨架绕组分别为独立模块,从而实现模块化独立自动化高效绕线并连接针脚,组装操作便捷性更高,节约生产时间,生产效率更高。同时,本实施例变压器1的第二骨架绕组插装在第一骨架绕组的第一容纳腔117内,使得第二骨架绕组的初级绕组19与第一骨架绕组的次级绕组18能够在筒体的径向上更好地隔绝,且次级绕组18位于第一筒体116设置的第一挡板112和第二挡板111的止挡端之间,初级绕组19位于第二筒体126设置的第三挡板124和第四挡板125之间,并在第二骨架绕组插装在第一骨架绕组的第一容纳腔117内组合形成本实施例可拆卸字母套组合式变压器1之后,第二骨架12的第四挡板125抵接在第一骨架11的限位端上,第一骨架11的第一筒体116抵接在第二骨架12的第五挡板121上,第一骨架11的第一挡板112在第一容纳腔117的轴向上与第二骨架12的第五挡板121之间具有安全间隙h,且第一骨架11的第一挡板112凸出设置有与第二骨架12的第二底座122相对设置的第六挡板115,则第六挡板115与第二底座122之间也具有安全间隙h,使得第二骨架绕组的初级绕组19与第一骨架绕组的次级绕组18能够在筒体的轴向上更好地隔绝,并在筒体的轴向上留有安全距离,从而增大了初、次级绕组之间的安全距离,即使在长期的高压作用下也能保证初级绕组19和次级绕组18始终处于分隔状态,避免出现短路现象,能够完全杜绝安全隐患,更安全可靠。并且,本实施例变压器1通过第一绝缘胶布层13缠绕在次级绕组18的外周壁上,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变压器1的绝缘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1的结构紧凑体积小,绝缘性能更强,安全性更高,能够完全杜绝安全隐患,更安全可靠,同时实现模块化独立自动化高效绕线并连接针
脚,组装操作便捷性更高,节约生产时间,生产效率更高。
30.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变压器1的安全性,以及进一步提高初级绕组19与次级绕组18在筒体的径向上的隔绝性能,本实施例初级绕组19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二绝缘胶布层20。具体地,本实施例次级绕组18包括第一层次级线圈181和第二层次级线圈182,第一层次级线圈181缠绕在第一筒体116的外周壁上并位于第一挡板112和第二挡板111的止挡端之间,第三绝缘胶布层17缠绕在第一层次级线圈181的外周壁上,第二层次级线圈182缠绕在第三绝缘胶布层17的外周壁上,第一绝缘胶布层13缠绕在第二层次级线圈182的外周壁上,第一层次级线圈181的两端和第二层次级线圈182的两端分别与次级针脚114连接。
31.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第三绝缘胶布层17、第二绝缘胶布层20、第一绝缘胶布层13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一个第三绝缘胶布层17缠绕在第一层次级线圈181的绕圈外周壁上,另一个第三绝缘胶布层17缠绕在第一层次级线圈181的出线段上,以使得第一层次级线圈181的出线段位于两个第三绝缘胶布层17之间;一个第一绝缘胶布层13缠绕在第二层次级线圈182的绕圈外周壁上,另一个第一绝缘胶布层13缠绕在第二层次级线圈182的出线段上,以使得第二层次级线圈182的出线段位于两个第一绝缘胶布层13之间;一个第二绝缘胶布层20缠绕在初级绕组19的绕圈外周壁上,另一个第二绝缘胶布层20缠绕在初级绕组19的出线段上,以使得初级绕组19的出线段位于两个第二绝缘胶布层20之间。
32.为了方便第一骨架11和第二骨架12之间的组合拆装,并确保第一骨架11和第二骨架12之间的装配稳定性,本实施例第二骨架12的第四挡板125在第一容纳腔117的轴向上远离第三挡板124的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扣128,第一骨架11的第二挡板111设置有卡槽118,卡扣128可拆卸扣合在卡槽118内,以限制第二骨架12在第一容纳腔117的轴向上相对第一骨架11移动。
33.其中,本实施例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1还包括第一磁芯16和第二磁芯15,第二筒体126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容纳腔127,第一磁芯16包括第一磁板162和凸出第一磁板162设置的第一磁柱163,第一磁柱163位于第二容纳腔127的第一端内,第一磁板162在第二容纳腔127的轴向上位于第三挡板124的外侧,第二磁芯15包括第二磁板152和凸出第二磁板152设置的第二磁柱153,第二磁柱153位于第二容纳腔127的第二端内,第二磁板152在第二容纳腔127的轴向上位于第二挡板111的外侧。
34.具体地,本实施例第一磁柱163与第二磁柱153在第二容纳腔127内相互抵接设置,本实施例第一磁板162靠近第二磁板152的端面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一挡臂161,两个第一挡臂161位于第一筒体116的外周并关于第一筒体116对称设置,本实施例第二磁板152靠近第一磁板162的端面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二挡臂151,两个第二挡臂151位于第一筒体116的外周并关于第一筒体116对称设置,一个第一挡臂161与一个第二挡臂151在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上相互抵接设置。
35.为了确保第一挡臂161与第二挡臂151在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上相互抵接设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一个第一挡臂161与一个第二挡臂151在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上相互抵接的位置通过环氧树脂胶14连接。为了确保第一磁芯16和第二磁芯15的装配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第三挡板124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29,且第三挡板124在第二筒体126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贯穿槽1210,一个第一挡臂161穿过一个第一贯穿槽1210设置,第一磁板162内嵌在第一限位槽129内,从而将第一磁芯16的第一磁板162限制,同时
本实施例第二挡板111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119,且第二挡板111在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二贯穿槽1110,一个第二挡臂151穿过一个第二贯穿槽1110设置,第二磁板152内嵌在第二限位槽119内,从而将第二磁芯15的第二磁板152限制。
36.另外,本实施例每一个初级针脚12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针段1231和第二针段1232,第一针段1231在第二筒体126的轴向上延伸,第二针段1232在第二筒体126的径向上延伸,使得初级针脚123呈“l”型设置,初级绕组19的两端分别与“l”型初级针脚123在第二筒体126的轴向上延伸的第一针段1231连接,则“l”型初级针脚123在第二筒体126的径向上凸出延伸的第二针段1232用于插接在电路板上,“l”型初级针脚123的设置不会导致针脚出现歪斜及产品不平整现象,有利于插件操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本实施例每一个次级针脚114包括相连接的第三针段1141和第四针段1142,第三针段1141在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上延伸,第四针段1142在第一筒体116的径向上延伸,使得次级针脚114呈“l”型设置,次级绕组18的两端分别与“l”型次级针脚114在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上延伸的第三针段1141连接,则“l”型次级针脚114在第一筒体116的径向上凸出延伸的第四针段1142用于插接在电路板上,“l”型次级针脚114的设置不会导致针脚出现歪斜及产品不平整现象,有利于插件操作,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37.为了方便走线,本实施例第一底座113在第一筒体116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走线槽1131,次级绕组18的两端分别穿过走线槽1131并与次级针脚114连接,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38.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容纳腔,且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自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所述第二挡板的止挡端自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壁凸出设置,且所述第二挡板的限位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次级绕组缠绕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止挡端之间,第一绝缘胶布层缠绕在所述次级绕组的外周壁上,所述止挡端的底部凸出设置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设置有多个次级针脚,所述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次级针脚连接;所述第二骨架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两端外周壁分别凸出设置有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初级绕组缠绕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外周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之间,所述第三挡板远离所述第四挡板的一端外周壁凸出设置有第五挡板,所述第五挡板的底部凸出设置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设置有多个初级针脚,所述第三挡板在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贯穿设置有多个过线槽,所述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过线槽并与所述初级针脚连接;所述第二筒体可拆卸地插装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容纳腔套接在所述第三挡板和所述第四挡板的外周壁上,所述第四挡板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抵接在所述限位端上,所述第一筒体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抵接在所述第五挡板上,所述第一挡板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五挡板之间具有安全间隙,且所述第一挡板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底座相对设置的第六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的外周壁缠绕有第二绝缘胶布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包括第一层次级线圈和第二层次级线圈,所述第一层次级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止挡端之间,第三绝缘胶布层缠绕在所述第一层次级线圈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层次级线圈缠绕在所述第三绝缘胶布层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绝缘胶布层缠绕在所述第二层次级线圈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一层次级线圈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层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次级针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挡板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轴向上远离所述第三挡板的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扣,所述第二挡板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可拆卸扣合在所述卡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还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磁芯包括第一磁板和凸出所述第一磁板设置的第一磁柱,所述第一磁柱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内,所述第一磁板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三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第二磁板和凸出所述第二磁板设置的第二磁柱,所述第二磁柱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端内,所述第二磁板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挡板
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柱与所述第二磁柱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相互抵接设置;和/或,所述第一磁板靠近所述第二磁板的端面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一挡臂,两个所述第一挡臂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并关于所述第一筒体对称设置,所述第二磁板靠近所述第一磁板的端面凸出设置有两个第二挡臂,两个所述第二挡臂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周并关于所述第一筒体对称设置,一个所述第一挡臂与一个所述第二挡臂在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上相互抵接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挡臂与一个所述第二挡臂在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上相互抵接的位置通过环氧树脂胶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槽,且所述第三挡板在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一贯穿槽,一个所述第一挡臂穿过一个所述第一贯穿槽设置,所述第一磁板内嵌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和/或,所述第二挡板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两个第二贯穿槽,一个所述第二挡臂穿过一个所述第二贯穿槽设置,所述第二磁板内嵌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初级针脚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针段和第二针段,所述第一针段在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针段在所述第二筒体的径向上延伸,所述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针段连接;和/或,每一个所述次级针脚包括相连接的第三针段和第四针段,所述第三针段在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上延伸,所述第四针段在所述第一筒体的径向上延伸,所述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针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在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走线槽,所述次级绕组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走线槽并与所述次级针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高效绕线变压器,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第一骨架包括第一筒体,次级绕组缠绕在第一筒体上并位于第一挡板和止挡端之间,第一绝缘胶布层缠绕在次级绕组上,第二骨架包括第二筒体,初级绕组缠绕在第二筒体上并位于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第三挡板设有第五挡板,第二筒体插装在第一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套接在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上,第四挡板抵接在限位端上,第一筒体抵接在第五挡板上,第一挡板与第五挡板之间具有安全间隙。该变压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绝缘性能更强,安全性更高,能够完全杜绝安全隐患,更安全可靠,并实现模块化独立自动化高效绕线并连接针脚,组装操作便捷性更高,节约生产时间,生产效率更高。效率更高。效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陈恩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佳(珠海)磁性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