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7-30 阅读:172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检取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


背景技术:

2.每个医院都会有很多科室,比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消化内科属于内科的一个分支,是主要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部位相关疾病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涉及的医学知识面广,操作复杂而精细,所以消化内科的大夫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需要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尤其是需要对病人进行取样化验。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简称“外检”;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
3.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3129601u)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包括重力锤、取样组件、连接管和接头端,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在重力锤和接头端上,重力锤呈中空腔体结构设置,取样组件设于重力锤中,取样组件包括封堵件、连接轴、取样件、底板、驱动气囊和充气管,重力锤侧壁设有取样孔,封堵件和底板可滑动设于重力锤中且封堵件位于取样孔处,连接轴两端分别设于封堵件和底板上,取样件套接设于连接轴上且边缘可滑动设于重力锤中,驱动气囊设于底板上且位于底板的下方。上述技术方案在取样时通过充气管给驱动气囊充气,使驱动气囊推动封堵件,解除对取样孔的封堵,样品通过取样孔进入取样间,再次给驱动气囊充气,推动底板对取样孔进行封堵,然后将活检取样器取出,完成取样。
4.虽然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体内取样,但是在活检取样器进入或抽出患者体内时,活检取样器将受到人体内部的挤压,连接管能够利用自身的变形来适应挤压,从而保护人体内部不受损伤,但上述方案的重力锤属于硬质部件,在进出时对应处的连接管无法被人体内部的挤压改变自身的形状,从而容易对取样患者的体内组织产生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了保障患者取样时的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解决了现有的取样部件无法被挤压而可能会对体内组织造成伤害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另一端连通有与第一气囊外部连通的取样管,所述第一气囊上靠近软管开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设有与第二气囊底部固定连接的取样室,所述取样管一端与取样室连通,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在第一气囊胀起后能够伸出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气泵。
7.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使用时,将软管通过患者口腔送入到患者肠胃中,到达预定位置后,利用气泵给第一气囊充气,使得第一气囊和取样管胀起,第一气囊胀起后将第二气囊推出软管,同时取样管胀起后将取样通道打开。气体通过第一气囊和单向阀进入第二气囊,取样室随第二气囊的胀起而打开,肠胃中的体液通过取样管被取样室收集;取样完
成后,气泵对软管进行抽气,第一气囊中的气体被抽出后在吸力的作用下回位,第一气囊将第二气囊和取样室拉回软管,取样管因与第一气囊连通,其内部的气体同样也被抽走而恢复到自然下垂的扁平形状,最后将软管从患者体内取出,从而完成活检采样,由于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取样管的内部均是填充的气体,所以在进入过程中可以随着软管的挤压而实现自身变形,避免了进出人体过程中,对人体内部产生伤害。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泵充入的空气从第一气囊向第二气囊单向流通,不会回流,确保了抽气后取样室保持固定的形状,使得样本不会因为气泵抽气而被挤压出取样室。
10.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气泵电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泵对气囊充气时,压力传感器监测软管内的压力,当达到压力传感器的预设值,压力传感器控制气泵停止充气,以防止气泵充入的气体过多,使得气囊被气体撑破,提高了本技术方案的安全性。
12.进一步的,所述取样室上设有穿过第二气囊的采集管,所述采集管内螺纹连接有橡胶塞。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取样室从人体中取出后,取下橡胶塞能够迅速的对样本进行提取。
14.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内侧壁上设有位于取样管运动轨迹上的限位块。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取样完成后,第二气囊随第一气囊的收缩而被拉回软管中,使得限位块对取样管进行挤压,有利于提高取样室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剖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气囊的仰视图;
20.图中:1、软管;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取样室;5、取样管;6、单向阀;7、压力传感器;8、气泵;9、采集管;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
22.实施例:
23.如图1-4所示,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包括软管1、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第一气囊2与第二气囊3均带有可以折叠的折痕,借助折痕能够使第一气囊2与第二气囊3沿折痕进行扩展或是收缩。软管1内壁粘连有与第一气囊2连通的气囊底座,气囊底座上开有两个进气口,气囊底座的左侧粘附有位于取样管运动轨迹上的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一侧与第一气囊2的外侧壁相贴附,限位块10的高度大于第一气囊2收缩状态下的高度。第一气囊2的顶部与气囊底座粘接在一起,第一气囊2与气囊底座的相同处开始有第一进气孔。第一气
囊2左侧的底部连通有与第一气囊2外部连通的取样管5,取样管5采用环形气囊。第一气囊2和取样管5因充气胀起后,取样管5的自由端能够伸出软管1。
24.第二气囊3的顶部粘接在第一气囊2的底部,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的相同处开设有第二进气孔,第二进气孔内安装有单向阀6,借助单向阀6可使第一气囊2的气体进入第二气囊3,而第二气囊3内的气体无法流出。第二气囊3的左侧开设有一个顶部带有开口的取样室4,取样室4的底部与第二气囊3底部粘接在一起。取样室4的底部设有穿过第二气囊3的采集管9,采集管内螺纹连接有橡胶塞。取样管5的右端位于取样室4顶部开口的正上方。软管1内靠近第一气囊2处粘附有用于监测软管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与气泵8电连接。软管1的上端连通有气泵8,本实施例的气泵采用成都海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35型抽气打气两用气泵。
25.具体使用时,初始状态下,第一气囊2与第二气囊3沿折痕收缩在软管1内部。工作时,将软管1输入患者体内待取样处,然后启动气泵8向软管1内充气,通过压力传感器7监测软管1内部的压力值,当软管1内部的压力达到压力传感器的设定值时,压力传感器7控制气泵8停止充气。充气时,气体通过第一气囊2上的通孔进入到第一气囊2和取样管5中,第一气囊2中的气体通过单向阀6进入到第二气囊3,取样管5胀起后形成圆形的取样管道,并且第一气囊2沿折痕膨胀后将取样管5和第二气囊3推出软管1内部;第二气囊3沿折痕膨胀后,将第二气囊3将取样室4展开,从而形成一个与取样管5连通的样品储存空间。
26.在取样时,患者肠胃中的体液通过取样管5进入到取样室4。取样完成后,通过气泵8将软管1内的气体抽出,第一气囊2和取样管5内的气体被抽出,第一气囊2沿折痕向软管1的内部收缩复位,取样管5因失去气体的支撑而变软并自然下垂。由于单向阀6的作用,第二气囊3和取样室4继续保持充气打开状态。当第二气囊3因第一气囊2的收缩而被拉回至软管1内时,取样管5与限位块10相抵,从而对取样管5的自由端进行挤压,提高取样管5自由端的密封性,尽量避免取样室内的样本从取样管5中溢出。最后将软管1从患者体内取出,取下橡胶塞即可进行样品的提取。
2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包括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气囊(2),所述第一气囊(2)另一端连通有与第一气囊(2)外部连通的取样管(5),所述第一气囊(2)上靠近软管(1)开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囊(3),所述第二气囊(3)上设有与第二气囊底部固定连接的取样室(4),所述取样管(5)一端与取样室(4)连通,所述取样管(5)的另一端在第一气囊(2)胀起后能够伸出软管(1),所述软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气泵(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2)与第二气囊(3)之间设置有单向阀(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内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与气泵(8)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室(4)上设有穿过第二气囊(3)的采集管(9),所述采集管(9)内螺纹连接有橡胶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内侧壁设有位于取样管运动轨迹上的限位块(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涉及活检取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另一端连通有与第一气囊外部连通的取样管,所述第一气囊上靠近软管开口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设有与第二气囊底部固定连接的取样室,所述取样管一端与取样室连通,所述取样管的另一端在第一气囊胀起后能够伸出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气泵。本消化内科活检取样器整体都是使用柔性材料制成,解决了现有的取样部件无法被挤压而可能会对体内组织造成伤害的问题,适用于胃肠内取样。适用于胃肠内取样。适用于胃肠内取样。


技术研发人员:李菁 彭习芬 李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菁
技术研发日:2022.12.22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