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与流程
未命名
08-03
阅读:86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公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拼宽桥梁施工中,下部基础一般采用新旧墩台基础分体建设,在保留原有旧墩台基础的侧面紧邻区域,独立建设新墩台基础,上部结构采用新预制梁体与原有旧预制梁体湿接拼宽为整体桥梁的方式建造。为确保梁体新旧结构合二为一、安全耐久,要求拼宽桥梁新旧预制梁体必须精密匹配,使新旧梁体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而高速公路预制梁工程,大多数采用先简支安装,后现浇墩顶连续段形成连续结构,再现浇桥面板,形成组合截面的多跨连续体系,这就要求连续体系内各相邻桥跨简支梁体平顺衔接,线形流畅。
3.由于原有旧桥往往建设时间久远,运营时间长,变化较大,原始竣工资料不全或者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及原有施工测量控制网缺失,加上改扩建设计阶段原有旧桥尚在运营,导致无法直接测量旧桥结构中心,不能准确提供旧桥结构的中心坐标,更不能精密测量旧桥隐蔽结构支座中心的坐标,这给新旧梁体施工匹配、相邻桥跨简支梁体之间平顺衔接带来了很大困难。
4.在一些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测量,因旧桥的测量标志和施工墨线缺失,一般采用混凝土实体结构尺寸分中法找出旧梁的特征点或者用混凝土结构物的棱角点作为特征点,例如对盖梁或者支承垫石进行几何分中,就是通过丈量盖梁或者支承垫石的尺寸,对其几何体进行分中,找出其结构几何中心点,作为特征点,或者以盖梁或者支承垫石的棱角点作为特征点,然后用全站仪测量特征点的坐标,但是由于原有旧桥结构物外形尺寸可能不准确,分中找出的特征点不严密,作业粗略,测量精度低;施工过程中,也有等到架梁施工时,再在施工现场通过对旧梁梁体外形测量的方法来进行新旧梁匹配定位,这样做,既存在旧梁体外形尺寸不准造成匹配误差大,也存在反复匹配的误工风险,影响施工效率。
5.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传统的桥梁梁体下结构体测量,采用建造测量平台进行结构体测量,通过测量平台调整仪器高度和位置,使测量平台上的测量仪器与梁体下结构物通视,测量工序复杂,费时费力,效率低。
6.另外,旧简支梁下空间隐蔽且空间狭小,传统的测量设备难以通过全站仪进行测量。克服了隐蔽结构支座中心与全站仪难以通视的难题。
7.可见,传统的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测量存在匹配定位精度低、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测量存在匹配定位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9.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0.测量拼接侧的所有旧简支梁对应的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以及拼接侧的所有新简支梁对应的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
11.基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每个所述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根据所述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对所有新简支梁进行横向匹配修正;
12.基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所有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根据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对所有新简支梁进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
13.一些实施例中,在所有所述新简支梁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后,进行压重操作;然后在沉降差稳定在限差范围内时,进行湿接缝施工和桥面系施工。
14.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拼接侧的所有旧简支梁对应的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以及拼接侧的所有新简支梁对应的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包括以下步骤:
15.提供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和全站仪;
16.将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安装在第一支座上;将全站仪安装在拼接侧的纵桥向上首个第二支座的中心上,以及末端第二支座的中心上;
17.利用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和全站仪得出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
18.利用全站仪得出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包括:
20.直角活页夹具,其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上;
21.两个水平伸缩杆,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直角活页夹具的两个直角边上;两个水平伸缩杆相互垂直设置;
22.两个棱镜杆,其分别与两个所述水平伸缩杆垂直连接,棱镜杆上设有棱镜;与横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上的棱镜杆竖直向上延伸,与纵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上的棱镜杆竖直向下延伸。
23.一些实施例中,以拼接侧首个第二支座的中心为原点,沿纵桥向形成y轴,横桥向形成x轴;
24.利用全站仪得出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
25.在每个所述旧简支梁两端对应的第一支座上分别安装直角活页夹具,调节直角活页夹具上的水平伸缩杆,以使棱镜杆上的棱镜与所述全站仪通视,以得到每个所述旧简支梁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
26.基于每个所述旧简支梁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得到每个旧简支梁两端对应的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
27.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每个所述旧简支梁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得到每个旧简支梁两端对应的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包括以下步骤:
28.获取每个所述旧简支梁的四个棱镜对应的平面坐标,以得到四个水平伸缩杆到对应第一支座的中心的水平距离;
29.利用第一公式和水平距离计算出旧简支梁一端的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
30.利用第二公式和水平距离计算出旧简支梁另一端的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
31.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每个所述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包括以下步骤:
32.利用第三公式、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与所述旧简支梁同跨的新简支梁的一端对应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
33.利用第四公式、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与所述旧简支梁同跨的新简支梁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
34.一些实施例中,利用第五公式、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或,
35.利用第六公式、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
36.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对所有新简支梁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37.将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与施工允许偏差范围进行比较;
38.若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都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中心为基准,对所述新简支梁进行定位;
39.若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只有一个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两个第二支座(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的第二支座的中心为基准,对两个第二支座中的另一个第二支座的中心按照该端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的1/2进行修正,修正后对所述新简支梁进行定位;
40.若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均不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以所述新简支梁轴线为基准,对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中心按照两端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的1/2分别进行修正,修正后对所述新简支梁进行定位。
41.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对所有新简支梁进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42.将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与第一允许偏位值和第二允许偏位值进行比较;第一允许偏位值大于第二允许偏位值;
43.若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不大于第二允许偏位值,则不修正;
44.若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在第二允许偏位值和第一允许偏位值之间,且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至少有一个不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使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的中心在纵桥向相对偏位减少;
45.若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大于第一允许偏位值,且所述新简支梁两端的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都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的中心在纵桥向相对偏位减少。
4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由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属于规则定型产品,尺寸比混凝土实体准确,提高了点位精度,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中心作为基准进行调节,替代基于结构物实体外形尺寸找出一般特征点并进行测量的方式,避免了以混凝土为准进行测量所带来的问题;另外以新旧简支梁对应的第二支座和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得出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和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从而进行横桥向和纵桥向调节,以调整连续体系内相邻跨新简支梁之间的相对偏位,提高了新简支梁纵向匹配
衔接精度,可以超前规划新简支梁的预偏差和预偏位施工,使匹配定位更省时省力,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大致流程图;
5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安装在第一支座上进行测量的示意图;
5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5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的俯视图。
53.图中:1、新简支梁;2、旧简支梁;3、第一支座;4、第二支座;5、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00、直角活页夹具;5001、l型夹箍;5002、铰接轴;5003、锁紧件;501、水平伸缩杆;5011、连接筒;5012、移动杆;5013、固定件;502、棱镜杆;503、u型架。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5.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测量存在匹配定位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56.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7.步骤s01、测量拼接侧的所有旧简支梁2对应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以及拼接侧的所有新简支梁1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
58.步骤s02、基于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每个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根据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横向匹配修正;
59.步骤s03、基于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所有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根据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
60.通过以上的步骤,由于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4属于规则定型产品,尺寸比混凝土实体准确,提高了点位精度,以第一支座3和第二支座4的中心作为基准进行调节,替代基于结构物实体外形尺寸找出一般特征点并进行测量的方式,避免了以混凝土为准进行测量所带来的问题;即解决了桥往往建设时间久远,运营时间长,变化较大,原始竣工资料不全或者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及原有施工测量控制网缺失,加上改扩建设计阶段原有旧桥尚在运营,导致无法直接测量旧桥结构中心,不能准确提供旧桥结构的中心坐标,更不能精密测量旧桥隐蔽结构支座中心的坐标的问题;
61.以及旧桥结构物外形尺寸可能不准确,分中找出的特征点不严密,作业粗略,测量精度低;施工过程中,也有等到架梁施工时,再在施工现场通过对旧梁梁体外形测量的方法来进行新旧梁匹配定位的问题。
62.另外以新旧简支梁对应的第二支座4和第一支座1的中心坐标得出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和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从而进行横桥向和纵桥向调节,以调整连续体系内相邻跨新简支梁之间的相对偏位,提高了新简支梁纵向匹配衔接精度,可以超前规划新简支梁的预偏差和预偏位施工,使匹配定位更省时省力,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6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后,进行压重操作;然后在沉降差稳定在限差范围内时,进行湿接缝施工和桥面系施工,具体为:
64.新旧桥梁墩台身基础的工后沉降差稳定在限差范围内时,以旧简支梁2两端第一支座3及跨中处桥面高程为基础,根据旧简支梁2挠度、第一支座3的高程、新简支梁1的高度、新简支梁1徐变稳定后的挠度,确定第二支座4的高程并架设新简支梁1;待新简支梁1架设完毕并压重工后沉降差稳定在限差范围内时,进行新简支梁1与旧简支梁2湿接缝施工及桥面系施工,使新旧桥面平整。
6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0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6.s011、提供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和全站仪;
67.s012、将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将全站仪安装在拼接侧的纵桥向上首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上,以及末端第二支座4的中心上;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包括:直角活页夹具500,其用于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两个水平伸缩杆501,其分别安装在直角活页夹具500的两个直角边上;两个水平伸缩杆501相互垂直设置;两个棱镜杆502,其分别与两个水平伸缩杆501垂直连接,棱镜杆502上设有棱镜;与横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上延伸,与纵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下延伸。
68.s013、利用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和全站仪得出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
69.s014、利用全站仪得出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
70.参考图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以拼接侧首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为原点,沿纵桥向形成y轴,横桥向形成x轴。
71.s014具体为:利用全站仪得出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并将每个新简支梁1两端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记录为x
0i
,y
0i
和x
0j
,y
0j
,其中o为以原点为起点的第二支座4的编号,i表示i为新简支梁1的一端第二支座4,j为新简支梁1的另一端第二支座4。
72.其中步骤s013具体为:
73.s0130、在每个旧简支梁2两端对应的第一支座3上分别安装直角活页夹具500,调整位于纵桥向的水平伸缩杆501的长度使其朝下的棱镜杆502与全站仪通视;调整位于横桥向水平伸缩杆501的长度使其朝上的棱镜杆502至旧简支梁体外壁与其防震挡块之间的缝隙且与全站仪通视,将四个棱镜,例如a、b、c、d分别安装在四个棱镜杆502上并朝向全站仪,以得到每个旧简支梁2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并记录为x
ai
,y
ai
、x
bi
,y
bi
、x
cj
,y
cj
和x
dj
,y
dj
;i为旧简支梁2的一端第一支座3,j为旧简支梁2的另一端第一支座3。
74.s0131、基于每个旧简支梁2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得到每个旧简支梁2两端
对应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并记录为xi,yi和xj,yj,该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75.获取每个旧简支梁2的四个棱镜对应的平面坐标,以得到四个水平伸缩杆501到对应第一支座3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并记录为la、lb、lc、ld;
76.利用第一公式和水平距离计算出旧简支梁2一端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一公式为:
[0077][0078][0079]
利用第二公式和水平距离计算出旧简支梁2另一端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公式为:
[0080][0081][0082]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0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83]
步骤s020、基于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每个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包括以下步骤:
[0084]
利用第三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水平距离,计算出与旧简支梁2同跨的新简支梁1的一端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第三公式为:
[0085]
δx
oi
=x
i-x
oi
;
[0086]
δy
oi
=y
i-y
oi
;
[0087]
利用第四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水平距离,计算出与旧简支梁2同跨的新简支梁1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第四公式为:
[0088]
δx
oj
=x
j-x
oj
;
[0089]
δy
oj
=y
j-y
oj
。
[0090]
步骤s021、根据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0091]
s0210、将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与施工允许偏差范围进行比较;
[0092]
s0211、若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都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为基准,对新简支梁1进行定位;
[0093]
s0212、若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只有一个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两个第二支座4中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为基准,对两个第二支座4中的另一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按照该端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的1/2进行修正,修正后对新简支梁1进行定位;
[0094]
s0213、若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均不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以新简支梁1轴线为基准,对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按照两端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的1/2分别进行修正,修正后对新简支梁1进行定位。
[009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s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96]
步骤s030、利用第五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水平距离,计算出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或,
[0097]
利用第六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水平距离,计算出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
[0098]
第五公式(第一允许偏位值)为:
[0099][0100]
第六公式(第二允许偏位值)为:
[0101]
其中i+1和i表示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
[0102]
步骤s031、根据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0103]
s0310、将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与第一允许偏位值和第二允许偏位值进行比较;第一允许偏位值大于第二允许偏位值;
[0104]
s0311、若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不大于第二允许偏位值,则不修正;
[0105]
s0312、该步骤经过步骤s0212和s0213后进行;若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在第二允许偏位值和第一允许偏位值之间,且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至少有一个不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使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在纵桥向相对偏位减少1/2,使新简支梁1线形平顺;
[0106]
s0313、该步骤经过步骤s0211后进行;若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大于第一允许偏位值,且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都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在纵桥向相对偏位减少1/2,使新简支梁1线形平顺。
[0107]
参考图3和图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其包括:
[0108]
直角活页夹具500,其用于和第一支座3相互垂直的直角边连接;
[0109]
两个水平伸缩杆501,其分别安装在直角活页夹具500的两个直角边上;两个水平伸缩杆501相互垂直设置,水平伸缩杆501上设有标识其长度的刻度;
[0110]
两个棱镜杆502,其分别与两个水平伸缩杆501垂直连接,棱镜杆502上设有棱镜;与横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上延伸,与纵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下延伸。
[0111]
通过以上的设置,由于直角活页夹具500可以与支座的直角匹配连接,另外由于与横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上延伸,与纵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下延伸,使得棱镜杆502上的棱镜通过调整水平伸缩杆501的长度,可以和全站仪通视,从而直角活页夹具500能够深入到旧简支梁2下隐蔽且狭小空间中,以克服了支座中心与全站仪难以通视的难题,方便随时对旧梁的支座中心进行测量,并且检测准确。
[0112]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便于进行将直角活页夹具500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进
行了以下的设置:
[0113]
直角活页夹具500包括两个l型夹箍5001和锁紧件5003,
[0114]
两个l型夹箍5001相靠近的一端通过铰接轴5002铰接;锁紧件5003设置在两个l型夹箍5001相远离的一端上,以使l型夹箍5001和第一支座3抵紧或松开。
[0115]
进一步的,锁紧件5003具有两种形式:
[0116]
第一种结构,l型夹箍5001上设有螺纹孔;锁紧件5003包括第一锁紧螺钉,第一锁紧螺钉穿设螺纹孔,并与第一支座3抵紧或松开。在需要固定时,使第一锁紧螺钉抵持第一支座3。
[0117]
第二种结构,锁紧件5003包括吸盘和电磁铁,电磁铁的一端与l型夹箍5001连接,另一端连接吸盘;电磁铁还连接有电源连通开关。这一种形式是为了匹配支座为钢铁的情形,利用通电产生的磁力与钢铁吸附连接。
[0118]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为实现水平伸缩杆501可以调节长度,其结构可以有以下的设置:
[0119]
第一种结构
[0120]
水平伸缩杆501包括连接筒5011、移动杆5012和固定件5013。连接筒5011内设有容纳通道;移动杆5012的一端滑设在容纳通道内,另一端与棱镜杆502垂直连接;移动杆5012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固定件5013安装连接筒5011上,并用于对移动杆5012进行限位固定。
[0121]
进一步的,固定件5013包括第二锁紧螺钉;移动杆501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第二锁紧螺钉对应的导向槽。在调节至需要长度,需要进行固定时,通过第二锁紧螺钉与导向槽固定。
[0122]
还可以参考以下的固定结构形式,连接筒5011远离直角活页夹具500的一端的端部设有多个横截面为弧形的压紧片,多个压紧片以连接筒5011的中心轴为圆心呈圆形分布;压紧片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压紧螺纹;固定件5013包括压紧套环,压紧套环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压紧螺纹匹配的第二压紧螺纹;压紧套环通过第一压紧螺纹和第二压紧螺纹套设在多个压紧片的外侧。利用压紧套环压紧压紧片,从而箍紧移动杆5012。
[0123]
第二结构
[0124]
水平伸缩杆501包括连接筒5011和移动杆5012;连接筒5011内设有电动伸缩杆;移动杆5012的一端与电动伸缩杆连接,另一端与棱镜杆502垂直连接;移动杆5012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利用电动伸缩杆移动移动杆5012,以实现伸缩。
[0125]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棱镜杆502上设有u型架503,u型架503内设有棱镜;棱镜杆502为竖直伸缩杆,从而便于安装棱镜,以及调整棱镜与全站仪通视。
[0126]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1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128]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拼接侧的所有旧简支梁(2)对应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以及拼接侧的所有新简支梁(1)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基于所述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每个所述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根据所述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基于所述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所有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根据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有所述新简支梁(1)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后,进行压重操作;然后在沉降差稳定在限差范围内时,进行湿接缝施工和桥面系施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拼接侧的所有旧简支梁(2)对应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以及拼接侧的所有新简支梁(1)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和全站仪;将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安装在第一支座(3)上;将全站仪安装在拼接侧的纵桥向上首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上,以及末端第二支座(4)的中心上;利用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和全站仪得出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利用全站仪得出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中心坐标测量辅助装置(5)包括:直角活页夹具(500),其用于安装在所述第一支座(3)上;两个水平伸缩杆(501),其分别安装在所述直角活页夹具(500)的两个直角边上;两个水平伸缩杆(501)相互垂直设置;两个棱镜杆(502),其分别与两个所述水平伸缩杆(501)垂直连接,棱镜杆(502)上设有棱镜;与横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上延伸,与纵桥向平行的水平伸缩杆(501)上的棱镜杆(502)竖直向下延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拼接侧首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为原点,沿纵桥向形成y轴,横桥向形成x轴;利用全站仪得出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在每个所述旧简支梁(2)两端对应的第一支座(3)上分别安装直角活页夹具(500),调节直角活页夹具(500)上的水平伸缩杆(501),以使棱镜杆(502)上的棱镜与所述全站仪通视,以得到每个所述旧简支梁(2)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基于每个所述旧简支梁(2)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得到每个旧简支梁(2)两端对应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所述旧简支梁(2)对应的四个棱镜的平面坐标,得到每个旧简支梁(2)两端对应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每个所述旧简支梁(2)的四个棱镜对应的平面坐标,以得到四个水平伸缩杆(501)到对应第一支座(3)的中心的水平距离;利用第一公式和水平距离计算出旧简支梁(2)一端的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利用第二公式和水平距离计算出旧简支梁(2)另一端的第一支5座(3)的中心坐标。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每个所述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包括以下步骤:0利用第三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与所述旧简支梁(2)同跨的新简支梁(1)的一端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利用第四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与所述旧简支梁(2)同跨的新简支5梁(1)的另一端对应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第五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0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或,利用第六公式、第一支座(3)的中心坐标、第二支座(4)的中心坐标和所述水平距离,计算出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5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与施工允许偏差范围进行比较;若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都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为基准,对所述新简支梁(1)进行定位;若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只有一个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两个第二支座(4)中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为基准,对两个第二支座(4)中的另一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按照该端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的1/2进行修正,修正后对所述新简支梁(1)进行定位;若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均不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将以所述新简支梁(1)轴线为基准,对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中心按照两端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的1/2分别进行修正,修正后对所述新简支梁(1)进行定位。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对所有新简支梁(1)进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包括以下步骤:将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与第一允许偏位值和第二允许偏位值进行比较;第一允许偏位值大于第二允许偏位值;若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不大于第二允许偏位值,则不修正;
若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在第二允许偏位值和第一允许偏位值之间,且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至少有一个不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使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在纵桥向相对偏位减少;若所述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大于第一允许偏位值,且所述新简支梁(1)两端的第二支座(4)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都在施工允许偏差范围内时,则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4)的中心在纵桥向相对偏位减少。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拼宽桥梁新旧简支梁体匹配定位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测量拼接侧的所有旧简支梁对应的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以及拼接侧的所有新简支梁对应的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基于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每个第二支座的横桥向中心偏差值;并对所有新简支梁进行横向匹配修正;基于第一支座的中心坐标和第二支座的中心坐标,计算出所有相邻跨端的两个第二支座之间的纵桥向中心偏位值,并对所有新简支梁进行纵向线形平顺修正。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的中心作为基准进行调节,提高了点位精度可以超前规划新简支梁的预偏差和预偏位施工,使匹配定位更省时省力,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肖一鸣 陈程 周磊 王如川 刘晓臻 赵建松 孙鹏 昌鑫 赵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9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