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流体机械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3 阅读:69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涡旋式膨胀机等涡旋式流体机械。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了作为涡旋式流体机械的一例的涡旋式压缩机。在上述涡旋式压缩机中,驱动轴经由曲柄机构与回旋涡盘连结。曲柄机构具有:轴套部,所述轴套部形成于回旋涡盘的底板的背压室侧端面;以及偏心衬套,所述偏心衬套以偏心状态安装于在驱动轴的端部设置的曲柄销。偏心衬套经由轴承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轴套部的内周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9-0151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然而,前述的轴承通过形成于在回旋涡盘的背面侧形成的背压室的润滑油飞散以进行润滑,因此,润滑油向所述轴承的供给可能会不充分。
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润滑油良好地供给至对偏心衬套进行支承的轴承。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涡旋式流体机械在外壳内具有设置成自由旋转的旋转主轴、固定于外壳的定涡盘、相对于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的回旋涡盘以及将旋转主轴的旋转运动和回旋涡盘的回旋运动相互转换的转换机构。转换机构包括:偏心轴,所述偏心轴设置于旋转主轴的端面并相对于旋转主轴偏心;偏心衬套,所述偏心衬套具有供偏心轴嵌入的通孔;以及轴承,所述轴承被压入到在回旋涡盘形成的轴套部中,以对偏心衬套的外周面进行支承,在偏心衬套贯穿形成有润滑油供给流路,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用于将润滑油供给至轴承。在此,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出口配置于偏心衬套的外周面。发明效果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偏心衬套的外周面配置有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出口。由此,由于能将润滑油从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出口直接供给至轴承,因此,能将润滑油良好地供给至轴承。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对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气体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框图。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转换机构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偏心衬套的立体图。图5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偏心衬套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转换机构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此,对本发明的涡旋式流体机械是涡旋式压缩机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还能应用于涡旋式膨胀机,这一点是自不必言的。
10.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式压缩机100的纵剖视图。
11.涡旋式压缩机100例如装入到车用空调设备的制冷剂回路,并对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吸入的气体制冷剂(流体)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涡旋式压缩机100包括:涡盘单元120;将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室h1和排出室h2内置的外壳140;驱动涡盘单元120的电动马达160;以及驱动电动马达160并对其进行控制的逆变器180。另外,也可以例如用发动机输出代替电动马达160来驱动涡盘单元120。此外,逆变器180也可以不装入到涡旋式压缩机100中。
12.涡盘单元120具有相互啮合的定涡盘122以及回旋涡盘(动涡盘)124。定涡盘122包括:圆板状的底板122a;以及从底板122a的一面立设的渐开状(涡旋形状)的环绕件122b。回旋涡盘124与定涡盘122相同包括:圆板状的底板124a;以及从底板124a的一面立设的渐开状的环绕件124b。在此,所谓圆板状,可以是从外观上能辨别出是圆板状的程度,也可以例如在外表面形成有凸部、凹部、切槽等(关于形状,以下相同)。
13.定涡盘122以及回旋涡盘124配置成使它们的环绕件122b与环绕件124b啮合。详细而言,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的前端部与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的一面接触,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的前端部配置成与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的一面接触。另外,在环绕件122b和124b的前端部分别安装有芯片状密封件(未图示)。
14.此外,定涡盘122以及回旋涡盘124配置成,在它们的环绕件122b和124b的周向的角度相互错开的状态下,它们的环绕件122b和124b的侧壁相互局部地接触。因此,在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与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之间形成有作为压缩室h3发挥作用的新月状的密闭空间。
15.回旋涡盘124相对于定涡盘122进行回旋运动。回旋涡盘124配置成,在其自转受到阻止的状态下能经由后述的转换机构300绕定涡盘122的轴心公转。因此,涡盘单元120使由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和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区划的压缩室h3移动至中央部,并使其容积逐渐地减小。其结果是,涡盘单元120对从环绕件122b和124b的外端部吸入到压缩室h3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
16.外壳140具有:前外壳142,所述前外壳142对电动马达160和逆变器180进行收容;中间外壳144,所述中间外壳144对涡盘单元120进行收容;后外壳146;以及逆变器罩148。此外,前外壳142、中间外壳144、后外壳146以及逆变器罩148例如被包括螺栓以及垫圈的紧固件(未图示)紧固成一体,由此,构成涡旋式压缩机100的外壳140。
17.前外壳142具有圆筒状的周壁部142a以及薄板状的分隔壁部142b。前外壳142的内部空间被分隔壁部142b分隔为用于对电动马达160进行收容的空间和用于对逆变器180进行收容的空间。周壁部142a的一端侧、即用于对逆变器180进行收容的空间的开口被逆变器罩148封堵。此外,周壁部142a的另一端侧、即用于对电动马达160进行收容的空间的开口被
中间外壳144封堵。在分隔壁部142b中,向周壁部142a的另一端侧突设有圆筒状的支承部142b1,所述支承部142b1将后述的驱动轴166的一端部能自由旋转地支承于其径向的中央部。在此,驱动轴166是本发明的“旋转主轴”的一例,能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外壳140内。
18.此外,通过前外壳142的周壁部142a以及分隔壁部142b和中间外壳144区划出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室h1。经由在周壁部142a形成的吸入端口p1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将气体制冷剂到吸入室h1中。另外,在吸入室h1中,气体制冷剂在电动马达160的周围流通并能对电动马达160进行冷却,并形成有使电动马达160的一侧的空间与其另一侧的空间连通的一个吸入室h1。在吸入室h1中储存有适量的润滑油,以用于被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166等滑动部位的润滑。因此,在吸入室h1中,气体制冷剂作为与润滑油的混合流体而流动。
19.中间外壳144呈与前外壳142的紧固一侧的相反侧开口的有底圆筒状,能在其内部收容涡盘单元120。中间外壳144具有圆筒部144a和其一端侧的底壁部144b。在由圆筒部144a和底壁部144b区划出的空间收容有涡盘单元120。在圆筒部144a的另一端侧形成有嵌合部144a1,所述嵌合部144a1供定涡盘122嵌合。因此,中间外壳144的开口被定涡盘122封堵。此外,底壁部144b以其径向的中央部向电动马达160隆起的方式形成。在底壁部144b的隆起部144b1的径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贯穿的通孔。此外,在隆起部144b1的涡盘单元120一侧形成有嵌合部,所述嵌合部供将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能自由旋转地支承的轴承200嵌合。
20.在中间外壳144的底壁部144b与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之间配置有薄板圆环状的推力板210。底壁部144b的外周部经由推力板210承受来自回旋涡盘124的推力。底壁部144b以及底板124a的与推力板210抵接的部位分别埋设有密封构件220。
21.此外,在底板124a的电动马达160一侧端面与底壁部144b之间,也就是说,在回旋涡盘124的和定涡盘122相反一侧的端面与中间外壳144之间形成有背压室h4。在中间外壳144形成有制冷剂导入通路l1,所述制冷剂导入通路l1将气体制冷剂从吸入室h1向涡盘单元120的环绕件122b和124b的外端部附近的空间h5导入。制冷剂导入通路l1使空间h5与吸入室h1连通,因此,空间h5的压力与吸入室h1的压力(吸入压力ps)相等。
22.后外壳146通过紧固件紧固于中间外壳144的圆筒部144a的嵌合部144a1一侧端部。因此,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被夹持在嵌合部144a1与后外壳146之间而被固定。即,定涡盘122固定于外壳140。后外壳146的与中间外壳144紧固的一侧呈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具有圆筒部146a和该圆筒部146a的另一端部的底壁部146b。
23.通过后外壳146的圆筒部146a及底壁部146b和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区划出气体制冷剂的排出室h2。在底板122a的中央部形成有气体制冷剂的排出通路(排出孔)l2。在排出通路l2中附设有对气体制冷剂从排出室h2向涡盘单元120的流动进行限制的、例如由针阀构成的止回阀230。在排出室h2中,通过涡盘单元120的压缩室h3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排出通路l2以及止回阀230排出。
24.另外,虽省略图示,但在后外壳146配置有从排出室h2的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润滑油的油分离器。通过油分离器而被分离出润滑油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在后外壳146的底壁部146b形成的排出端口p2向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经由后述的背压供给通路l3向背压室h4供给。
25.电动马达160例如由三相交流马达构成,具有转子162和定子芯部单元164,所述定
子芯部单元164配置于转子162的径向外侧。此外,例如,来自车载的电池(未图示)的直流电流通过逆变器180被转换为交流电流,并供给至电动马达160的定子芯部单元164。
26.转子162经由被压入到在该转子162的径向中心形成的轴孔的驱动轴166,在定子芯部单元164的径向内侧能旋转地被支承。驱动轴166的一端部经由滑动轴承240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前外壳142的支承部142b1。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贯穿在中间外壳144形成的通孔,并被轴承200支承成能旋转。若通过来自逆变器180的供电在定子芯部单元164产生磁场,则旋转力将会作用在转子162上,驱动轴166被驱动而旋转。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经由转换机构300连结于回旋涡盘124。
27.转换机构300具有将前述的旋转主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驱动轴166)的旋转运动和回旋涡盘124的回旋运动相互转换的功能。关于转换机构300的详细内容,之后将使用图3至图5进行叙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旋涡盘124在其自转受到阻止的状态下能经由转换机构300绕定涡盘122的轴心公转。另外,在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部安装有克服回旋涡盘124的离心力的均衡配重(平衡配重)290。
28.图2是用于对涡旋式压缩机100中的气体制冷剂以及润滑油的流动进行说明的框图。
29.如图1以及图2所示,来自制冷剂回路的低压侧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在经由吸入端口p1向吸入室h1导入之后,经由制冷剂导入通路l1被导向涡盘单元120的外端部附近的空间h5。接着,空间h5的气体制冷剂被引入到涡盘单元120的压缩室h3而被压缩。在压缩室h3中被压缩后的气体制冷剂在经由排出通路l2以及止回阀230向排出室h2排出之后,经由排出端口p2向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排出。这样,构成通过压缩室h3对经由吸入室h1流入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压缩,并使该气体制冷剂经由排出室h2排出的涡盘单元120。
30.在此,如图1所示,涡旋式压缩机100还包括背压控制阀400,所述背压控制阀400对背压室h4的背压pm进行控制。背压控制阀400是根据排出室h2的排出压力pd与背压室h4的背压pm的压差来工作,并以使背压室h4的背压pm接近于目标背压pc的方式自动地调节其阀开度的机械式(自主式)的压力调节阀。背压控制阀400收容于收容室146c,所述收容室146c在后外壳146的底壁部146b中以从底壁部146b的外周面沿着与电动马达160的驱动轴166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31.涡旋式压缩机100如图1以及图2所示除了包括制冷剂导入通路l1以及排出通路l2以外,还包括背压供给通路l3、释压通路l4以及吸入压力感测通路l5。
32.背压供给通路l3以使排出室h2与背压室h4连通的方式形成于后外壳146以及中间外壳144。在此,后外壳146中的背压供给通路l3经过供背压控制阀400收容的收容室146c。此外,通过油分离器从排出室h2的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润滑油经由背压控制阀400以及背压供给通路l3导向背压室h4,以供各滑动部位的润滑,并且使背压室h4的背压pm上升。
33.背压控制阀400配置于背压供给通路l3的中途,以形成背压供给通路l3的一部分。因此,从排出室h2的气体制冷剂中分离出的润滑油被背压控制阀400适当地减压,并且经由位于其下游侧的背压供给通路l3供给至背压室h4。也就是说,通过利用背压控制阀400对与背压室h4的入口侧(上游侧)连接的背压供给通路l3的开度进行调节,来使向背压室h4流入的润滑油的流量增减,从而对背压pm进行调节。
34.释压通路l4以使背压室h4与吸入室h1连通的方式沿着驱动轴166的轴向贯穿形
成。在释压通路l4的中途、例如驱动轴166的吸入室h1一侧的端部配置有节流孔ol。因此,背压室h4的润滑油被节流孔ol限制流量,并向吸入室h1流回。
35.吸入压力感测通路l5使涡盘单元120的外端部附近的空间h5与收容室146c连通,以能在背压控制阀400中感测吸入室h1的吸入压力ps。具体而言,吸入压力感测通路l5形成于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以及后外壳146。另外,吸入压力感测通路l5经由空间h5间接地感测吸入室h1的吸入压力ps,但也能直接地感测吸入室h1的吸入压力ps。
36.在此,背压室h4(设置有驱动轴166等公转驱动元件的机械室)形成于回旋涡盘124的背面侧(即,回旋涡盘124的与定涡盘122相反一侧的端面侧)。背压室h4产生将回旋涡盘124向定涡盘122一侧按压施力的背压pm。因此,在背压室h4的背压pm的作用下,回旋涡盘124被向定涡盘122按压。在涡盘单元120的压缩运转中,当作用于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的背压室h4一侧的端面的背压pm的合力与作用于底板124a的压缩室h3一侧端面的压缩反力相比过低,即变成背压不足状态时,将在回旋涡盘124的环绕件124b的前端部与定涡盘122的底板122a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在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与定涡盘122的环绕件122b的前端部之间产生间隙,从而使压缩机的体积效率下降。背压控制阀400在背压pm小于目标背压pc的情况下使背压pm上升并接近于目标背压pc,以避免变成背压不足状态。
37.另一方面,当由背压室h4的背压pm形成的合力与压缩反力相比过高,即变成背压过剩状态时,由于定涡盘122与回旋涡盘124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压缩机的机械效率下降。背压控制阀400在背压pm大于目标背压pc的情况下使背压pm下降并接近于目标背压pc,以避免变成背压过剩状态。
38.接着,除了图1以外,还使用图3至图5对转换机构30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3是转换机构300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偏心衬套270的立体图。图5是偏心衬套270的剖视图。
39.转换机构300具有偏心轴(曲柄销)260、偏心衬套270、轴承280。偏心轴260设置于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面,并且相对于驱动轴166偏心(偏置)。偏心衬套270呈圆柱状,在从其中心轴bs偏心的位置具有供偏心轴260嵌入的通孔271。因此,偏心衬套270经由通孔271以偏心状态安装于偏心轴260。
40.轴承280被压入到在回旋涡盘124的底板124a的背压室h4一侧端面突出形成的圆筒状的轴套部250中,而对偏心衬套270的外周面272进行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滑动轴承以作为轴承280。因此,偏心衬套270经由轴承280能旋转地支承于轴套部250的内周面。这样,回旋涡盘124在其自转受到阻止的状态下,能经由转换机构300绕定涡盘122的轴心公转。
41.在偏心衬套270贯穿形成有润滑油供给流路350,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用于将润滑油供给至轴承280。润滑油供给流路350包括:轴向流路部351,所述轴向流路部351沿着偏心衬套270的轴向延伸;以及径向流路部352,所述径向流路部352沿着偏心衬套270的径向延伸。
42.轴向流路部351与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以及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大致平行地延伸,并贯穿偏心衬套270。径向流路部352从轴向流路部351的中途分岔并沿着偏心衬套270的径向延伸,直至偏心衬套270的外周面272。
43.在与驱动轴166的另一端面相邻的偏心衬套270的端面形成有沿着偏心衬套270的径向延伸的凹部273,轴向流路部351的一端侧的开口位于所述凹部273的底面。所述开口能
作为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入口355发挥作用。即,轴向流路部351具有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入口355。
44.位于偏心衬套270的外周面272的径向流路部352的一端侧的开口能作为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发挥作用。即,径向流路部352具有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面向轴承280的内周面(支承面)281。另外,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优选配置成面向轴承280的内周面281中的轴向中央部。
45.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包括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的第一假想平面pl1将偏心衬套270分为第一区域t1和第二区域t2时,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润滑油供给流路350和通孔271位于第一区域t1内。所述第一假想平面pl1是与包括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和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这两方的第二假想平面pl2正交的假想平面。
4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一假想平面pl1与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之间的距离设为n1,将第一假想平面pl1与轴向流路部351的中心轴ws之间的距离设为n2时,满足n1<n2的关系。即,从第一假想平面pl1观察时,轴向流路部351的中心轴ws比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更远。此外,从第一假想平面pl1观察时,润滑油供给流路350比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更远。
47.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与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之间的距离设为n3,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与轴向流路部351的中心轴ws之间的距离设为n4,则满足n3<n4的关系。即,从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观察时,轴向流路部351的中心轴ws比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更远。此外,从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观察时,润滑油供给流路350比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更远。
48.在此,参照图1以及图3至图5对润滑油向轴承280的供给进行说明。
49.背压室h4内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经过偏心衬套270的凹部273从流入口355进入轴向流路部351内。此外,通过由以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为旋转中心的驱动轴166的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轴向流路部351内的润滑油的大部分流至径向流路部352,并从流出口356供给至轴承280的内周面281。为了充分地获得上述离心力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前述的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布局。
50.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涡旋式流体机械的一例的涡旋式压缩机100在外壳140内具有设置成自由旋转的驱动轴166(旋转主轴)、固定于外壳140的定涡盘122、相对于定涡盘122进行回旋运动的回旋涡盘124以及将驱动轴166(旋转主轴)的旋转运动和回旋涡盘124的回旋运动相互转换的转换机构300。转换机构300包括:偏心轴260,所述偏心轴260设置于驱动轴166(旋转主轴)的端面并相对于驱动轴166(旋转主轴)偏心;偏心衬套270,所述偏心衬套270具有供偏心轴260嵌入的通孔271;以及轴承280,所述轴承280被压入到在回旋涡盘124形成的轴套部250中,并对偏心衬套270的外周面272进行支承。在偏心衬套270贯穿形成有润滑油供给流路350,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用于将润滑油供给至轴承280。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配置于偏心衬套270的外周面272。由此,由于能将润滑油从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直接供给至轴承280,因此,能良好地将润滑油供给至轴承280。
51.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面向轴承280的内周面281。由此,能将润滑油良好地供给至轴承280的内周面281。
52.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润滑油供给通路350包括:轴向流路部351,所述轴向流路
部351沿着偏心衬套270的轴向延伸;以及径向流路部352,所述径向流路部352沿着偏心衬套270的径向延伸。轴向流路部351具有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入口355。径向流路部352具有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出口356。由此,能容易地形成润滑油供给流路350。
53.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从驱动轴166(旋转主轴)的中心轴rs观察时,润滑油供给流路350比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更远。由此,能利用由驱动轴166的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积极地将润滑油供给至轴承280。
54.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过包括驱动轴166(旋转主轴)的中心轴rs的第一假想平面pl1将偏心衬套270分为第一区域t1和第二区域t2时,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润滑油供给流路350和通孔271位于第一区域t1内。从第一假想平面pl1观察时,润滑油供给流路350比偏心衬套270的中心轴bs更远。由此,能利用由驱动轴166的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积极地将润滑油供给至轴承280。
55.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涡旋式流体机械的一例的涡旋式压缩机100还具有背压室h4,所述背压室h4形成于回旋涡盘124的背面侧,并产生将回旋涡盘124向定涡盘122一侧按压施力的背压。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入口355与背压室h4连通。因此,能将背压室h4内的润滑油顺畅地供给至轴承280。
56.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形成于偏心衬套270的端面的凹部273配置有润滑油供给流路350的流入口355。由此,能将来自背压室h4内的润滑油顺畅地导向润滑油供给流路350。
57.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滑动轴承以作为轴承280。由此,能通过简单的结构将偏心衬套270支承成能旋转。
58.接着,使用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转换机构300的放大剖视图。对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59.在偏心衬套270与其一体地设置有均衡配重(平衡配重)290’。均衡配重290’以夹着驱动轴166的中心轴rs的方式设置于与通孔271相反的一侧。优选在这样的一体地包括均衡配重290’的偏心衬套270中也形成有与前述相同的润滑油供给流路350。
60.另外,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均衡配重290、290’。
61.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涡旋式流体机械是涡旋式压缩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还能应用于涡旋式膨胀机中,这一点是自不必言的。在应用于涡旋式膨胀机的情况下,涡旋式膨胀机能构成为,例如装入到车用蒸汽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中,并使从该制冷剂回路导入的制冷剂膨胀而产生动力(从制冷剂中回收动力)。此外,在应用于涡旋式膨胀机的情况下,前述的驱动轴166变成输出轴。即,若本发明的涡旋式流体机械是涡旋式压缩机,则本发明的“旋转主轴”作为驱动轴发挥作用,若本发明的涡旋式流体机械是涡旋式膨胀机,则本发明的“旋转主轴”作为输出轴发挥作用。
62.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还能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进行进一步的变形等,这一点是理所应当的。(符号说明)
63.100涡旋式压缩机(涡旋式流体机械);
122定涡盘;124回旋涡盘;140外壳;166驱动轴(旋转主轴);250轴套部;260偏心轴;270偏心衬套;271通孔;272外周面;273凹部;280轴承;290、290’均衡配重;281内周面;300转换机构;350润滑油供给流路;351轴向流路部;352径向流路部;355流入口;356流出口;bs、rs、ws中心轴;h4背压室;pl1第一假想平面;pl2第二假想平面;t1第一区域;t2第二区域。

技术特征:
1.一种涡旋式流体机械,在外壳内具有设置成自由旋转的旋转主轴、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定涡盘、相对于所述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的回旋涡盘以及将所述旋转主轴的旋转运动和所述回旋涡盘的回旋运动相互转换的转换机构,其中,所述转换机构包括:偏心轴,所述偏心轴设置于所述旋转主轴的端面并相对于所述旋转主轴偏心;偏心衬套,所述偏心衬套具有供所述偏心轴嵌入的通孔;以及轴承,所述轴承被压入到在所述回旋涡盘形成的轴套部中,而对所述偏心衬套的外周面进行支承,在所述偏心衬套贯穿形成有润滑油供给流路,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用于将润滑油供给至所述轴承,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出口配置于所述偏心衬套的外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出口面向所述轴承的内周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包括沿着所述偏心衬套的轴向延伸的轴向流路部和沿着所述偏心衬套的径向延伸的径向流路部,所述轴向流路部具有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入口,所述径向流路部具有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出口。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旋转主轴的中心轴观察时,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比所述偏心衬套的中心轴更远。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包括所述旋转主轴的中心轴的假想平面将所述偏心衬套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时,所述偏心衬套的中心轴、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和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假想平面观察时,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比所述偏心衬套的中心轴更远。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背压室,所述背压室形成于所述回旋涡盘的背面侧,并产生将所述回旋涡盘向所述定涡盘一侧按压施力的背压,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入口与所述背压室连通。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于所述偏心衬套的端面的凹部配置有所述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入口。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使用滑动轴承以作为所述轴承。

技术总结
将润滑油良好地供给至对偏心衬套进行支承的轴承。涡旋式压缩机(100)具有固定于外壳(140)的定涡盘(122)、相对于定涡盘进行回旋运动的回旋涡盘(124)及将驱动轴(166)的旋转运动和回旋涡盘的回旋运动相互转换的转换机构(300)。转换机构包括:偏心轴(260),设置于驱动轴的端面并相对于驱动轴偏心;偏心衬套(270),具有供偏心轴嵌入的通孔(271);轴承(280),被压入到在回旋涡盘形成的轴套部(250)中,而对偏心衬套的外周面(272)进行支承,在偏心衬套贯穿形成有用于将润滑油供给至轴承的润滑油供给流路(350)。润滑油供给流路的流出口(356)配置于偏心衬套的外周面(272)。配置于偏心衬套的外周面(272)。配置于偏心衬套的外周面(272)。


技术研发人员:今井哲也 佐藤泰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电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10.15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