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
未命名
08-03
阅读:117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山银花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功效,是不可替代的植物抗菌素,在历次疫情的防治中是重要的组成药物。从2005年版《中国药典》起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开单列,山银花包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和黄褐毛忍冬。湖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北、广东、江西以及浙江、福建等省市区有广泛种植,山银花已被列为湖南、贵州、广西等省重点打造的大宗品种,具有突出的产业地位。然而,目前山银花种植管理粗放,栽培方式基本上靠农户经验总结,施肥量、用种量、用苗量等无统一标准,大量施用化肥,直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降低,根系病虫害增加,根腐病非常严重,线虫危害很普遍;为了控制草害,大量施用化学除草剂,严重破坏了山银花生长生态条件,地上病虫害危害加剧,导致非常严重的死苗、早衰现象,严重影响山银花的产量和质量以及山银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山银花种植的成活时间几乎在3~5年之间,导致山银花的经济效益有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山银花种植技术粗放,导致死苗、早衰现象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tep1、选地整地;种植土地要求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向阳坡地,根据山银花品种的不同分别栽种于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与800米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坡度小于15
°
的山地可以不开梯,清表后翻耕45cm以上的厚度,把树根、草根、直径大于2cm的石块清除;沿水平线按每20m开一1.0m-1.5m宽的工作道,沿工作道里边开横向排水沟,沿山向在谷底开纵向排水沟,横向与纵向排水沟相连。坡度大于15
°
的山地根据山势开梯,梯宽不少于2m,将20cm的原表层土覆盖在梯面,每梯开一排水沟,与谷底纵向排水沟相连;
6.step2、幼苗移栽;按行距2米、株距1.5-2米挖种植穴,穴宽度、深度40厘米以上,每穴施入有机肥1.5-2.5kg,或菜枯等精制有机肥0.5kg,与土壤拌匀后,覆土10cm,栽苗,浇透水后,覆生土呈“龟背形”,做盘,储水保墒,表面可以覆盖黑地膜保水抑草或覆盖不带成熟种子的杂草;栽种适宜时期为3-5月与7-9月;
7.step3、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中耕松土、施肥及灌溉水,其中除草过程采用人工除草,清除植株大而强势的“莽草”,留下株型矮小,覆盖面宽的地表植物,培育成厚厚的地表植物覆盖层,禁止使用各类除草剂;
8.step4、整形修剪;包括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与定期整形;
9.step5、病虫草害防治:病害采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安全农药防治;蚜虫、白粉虱在出现虫体的早期喷洒吡虫啉防治,其它虫害通过虫体出现的早期喷洒苦参碱+苏云金
杆菌进行防治;草害通过清除植株高于山银花植株高度的优势物种,保留和培育植株矮小、覆盖宽的地被植物,通过修剪控制低于山银花植株高度的其它植物,便于山银花植株采光、透气;
10.step6、采收;根据不同类别的山银花进行采收,开花型山银花在有70%的花蕾、30%的开花,挂针3至5厘米时可采收;闭花型山银花在花蕾颜色青黄状,挂针4厘米以上方可采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12.优选地,所述step3中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3次,春季与秋冬季各一次,多雨年夏季进行一次,秋冬季除草结合清园进行,除草过程注意根际深浅,避免伤根影响生长。
13.优选地,所述step3中中耕松土的时间为山银花栽种完成后3年。
14.优选地,所述step3中施肥具体步骤为:
15.step31、在栽植后施足够的基肥;
16.step32、在栽植山银花1年植株成活后,在5-6月追肥一次,以追施稀薄速效肥为主,可以连续追施2-3次;
17.step33、在栽植山银花2年植株成活开始,每年追肥2-3次,冬季根据土壤与山银花生产情况选择性追肥一次,配合清园后收集到大量的地表植物残体进行堆沤成为有机肥,配施无机磷肥、钾肥和氮肥或发酵好的饼肥,以满足植株来年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18.step34、山银花盛产期,在山银花现蕾前,对山银花施入速效硫酸钾复混肥或发酵好的速效沼肥等营养全面、易吸收的肥料,杜绝施用高氯基肥;
19.在step31~step33中以有机肥为主,其中以氮肥、磷肥为主。
20.优选地,所述休眠期修剪的时间为12月至第二年3月上旬,主要剪去枯枝和影响树形的交叉枝、徒长枝,可结合清园一起进行;
21.所述生长期修剪的时间为5月至8月上旬,重点剪去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徒长枝、近地枝、匍匐枝,同时摘心、打顶、抹芽;
22.所述休眠期修剪与生长期修剪的修剪要求为疏枝短截、疏除无效、病虫、徒长枝、残枝,短截开花枝,健壮枝留节间4-5个,中庸枝留节间2-3个,枝间距离保持8cm-10cm。
23.优选地,所述整形的要求为主要伞形树形为主,树高1.2m-1.3m,干高20cm-25cm,冠幅1.5m-2m,自主干高度20cm~25cm处往上均匀着生主枝5-6个,分层或不分层,每个主枝上着生侧枝3-4个,侧枝上着生结花母枝3-5个。
24.优选地,所述病虫草害防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tep51、病虫害防治;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开展植株修剪,通过适宜修剪改善山银花植株透光和通风性,清除病虫枝或摘除病虫叶,冬、春季彻底清除园区周围灌木和杂草,消灭害虫越冬场所;
26.及时处理清除基地园区废弃物,保持园区清洁;
27.选择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栖息地;
28.根据实际情况在春季金银花芽萌动前,对山银花枝蔓和周围的土壤喷施低度石硫合剂1次,防治病虫害;
29.step52、草害防治;通过人工采用专用除草工具或辅助少量农艺措施,去除影响山银花生长的杂草,通过控草,以草养花,保证山银花位优势种群。优选地,所述专用除草工具
包括主割草机与位于主割草机侧边的侧割草机,所述主割草机与侧割草机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对侧割草机进行左右移动。
30.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框架、连接杆、辅助杆、滑动板、线性导轨、滑块、间距控制板、电磁铁、磁吸块、磁吸杆、复位弹簧、编码器与信号处理系统器,所述连接框架一端与主割草机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前后两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线性导轨,所述线性导轨上滑动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上固定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与辅助杆,所述连接杆与辅助杆均贯穿并滑动于连接框架一侧,所述连接杆与侧割草机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与磁吸杆,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间距控制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的前后两端上设置有多个间距控制槽组,所述间距控制板的两端卡接在间距控制槽组内,所述磁吸杆贯穿并滑动于间距控制板,所述磁吸杆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磁吸块,所述连接框架内壁另一侧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磁吸块相对设置,所述电磁铁与信号处理系统器电连接,所述编码器的采集轴与侧割草机的移动轮中心相连接,所述编码器的外壳通过连接架固定设置于侧割草机外壳上,所述编码器与信号处理系统器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器与主割草机的电源电连接。
31.优选地,所述step6中采花后针对成熟植株每颗施一斤菜枯肥,小植株每颗施半斤菜枯肥。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3.1.本发明提供的山银花种植方法相比于现有的种植方法,是基于“生态技术”与“生物群落”原理开发的一种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培育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小微动物创造土壤固氮、解磷、固钾功能;通过采取抑制上层“优势物种”的生长、扶持下层“地被植物”生长的“控草方案”,“以草养地”,使耕作层成为吸水“海绵层”、营养储藏库和“缓释库”,土壤能够“增碳培肥”,地上“优势生态位”+地下“有益微生物+微动物”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物”平衡生态种植环境,减少了山银花病、虫、草的危害和农药、化肥用量,从山银花选地整地、幼苗移栽、日常管理,整形修剪、病虫草害生态防治和采收关键技术环节解决山银花生态种植技术难,解决化肥和除草剂使用过多、土壤板结、易死苗、易早衰的问题,提高了山银花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山银花种植基地建园和管理成本,提升了经济效益,采用本方法通过三年生态种植,目前每亩平均鲜花产量达到1500斤,高产区域能达到2000斤,花中绿原酸含量远高于药典标准且未检出农药成分,有效实现生态栽培下的高产优质山银花栽培,同时与常规山银花的种植方法比较,本发明的山银花的死苗、早衰数量少,有利于山银花的可持续发展。
34.2.本发明提供的专用除草工具将两个割草机进行结合,针对山银花种植地形进行设计,主割草机用于割除呈一条直线山银花外部的杂草,侧割草机用于割除相邻两颗山银花树之间的杂草,并且在连接组件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在进行移动过程中无需移动主割草机即可实现侧割草机的左右移动,避开山银花树,由此实现一次过割草的效果,无需折返对相邻山银花树之间的杂草割除,提高了割草过程中的效率,给予工作人员割草过程中便捷性。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专用除草工具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图1中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专用除草工具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1、主割草机;2、侧割草机;3、连接框架;4、连接杆;5、辅助杆;6、滑动板;7、线性导轨;8、滑块;9、间距控制板;10、电磁铁;11、磁吸块;12、磁吸杆;13、复位弹簧;14、编码器;15、信号处理系统器;16、连接架;17、间距控制槽组。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进行组合,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亦可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4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步骤如下描述:
43.1、选地整地
44.种植土地要求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向阳坡地,山银花应根据品种分别植栽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例如黄褐毛忍冬与灰毡毛忍冬)和海拔800米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例如红腺忍冬与华南忍冬),以海拔,坡向等条件调整后确定品种适合栽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坡度小于15
°
的山地可以不开梯,清表后翻耕45cm以上的厚度,把树根、草根、直径大于2cm的石块清除;沿水平线按每20m开一1.0m-1.5m宽的工作道,沿工作道里边开横向排水沟,沿山向在谷底开纵向排水沟,横向与纵向排水沟相连。坡度大于15
°
的山地根据山势开梯,梯宽不少于2m,将20cm的原表层土覆盖在梯面,每梯开一排水沟,与谷底纵向排水沟相连。
45.2、幼苗移栽
46.按行距2米、株距1.5-2米挖种植穴,穴宽度、深度40厘米以上,每穴施入有机肥1.5-2.5kg,或菜枯等精制有机肥0.5kg,与土壤拌匀后,覆土10cm,栽苗,浇透水后,覆生土呈“龟背形”,做盘,储水保墒,表面可以覆盖黑地膜保水抑草或覆盖不带成熟种子的杂草,坡覆土,浇透水后,培土保墒;栽种适宜时期为3-5月与7-9月,秋季最佳。
47.3、田间管理
48.中耕除草:每年2-3次,春季与秋冬季各一次,多雨年还应夏季除草1次,秋冬季除草结合清园进行。除草时注意根际深浅,近浅远深。并避免伤根影响生长。栽植3年后,土壤逐渐板结,需进行1次中耕松土。除草采用人工除草,清除植株大而强势的“莽草”,留下株型矮小,覆盖面宽的地表植物,培育成厚厚的地表植物覆盖层,禁止使用各类除草剂。施肥:应
施足基肥并根据需求追肥。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对氮肥、磷肥需求量相对较大。栽植后第1年植株成活后,于5-6月追肥一次,以追施稀薄速效肥为主,可以连续追施2-3次;第2年开始,每年追肥2-3次,冬季可根据生产情况追肥1次,配合清园后收集到大量的地表植物残体进行堆沤成为有机肥,配施无机磷肥、钾肥和氮肥或发酵好的饼肥,以满足植株来年生长对养分的需求;盛产期还需在现蕾前,对山银花施入速效硫酸钾复混肥或发酵好的速效沼肥等营养全面、易吸收的肥料,杜绝施用高氯基肥。
49.排灌水: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遇涝害应及时排水,其它时期视墒情及时浇水。
50.4、整形修剪
51.休眠期修剪:在12月至第二年3月上旬进行,重点剪去枯枝和影响树形的交叉枝、徒长枝,,可结合清园一起进行。
52.生长期修剪:生长期修剪在5月至8月上旬进行,主要是剪去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徒长枝、近地枝、匍匐枝,同时摘心、打顶、抹芽。
53.修剪要点:疏枝短截。疏除无效、病虫、徒长枝、残枝,短截开花枝。健壮枝留节间4-5个,中庸枝留节间2-3个,枝间距离保持8cm-10cm。
54.整形:生产上以伞形树形为主,树高1.2m-1.3m,干高20cm-25cm,冠幅1.5m-2m。自主干高度20cm~25cm处往上均匀着生主枝5-6个,分层或不分层,每个主枝上着生侧枝3-4个,侧枝上着生结花母枝3-5个。
55.5、病虫草害防治
56.防治:强化农业防治措施,以提高植株营养平衡和抗性水平为目标的合理施肥,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开展植株修剪,通过适宜修剪改善山银花植株透光和通风性,清除病虫枝或摘除病虫叶,冬、春季彻底清除园区周围灌木和杂草,消灭害虫越冬场所,及时处理清除基地园区废弃物,保持园区清洁。选择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春季金银花芽萌动前,对金银花枝蔓和周围的土壤喷施低度石硫合剂1次,防治病虫害。
57.病害采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安全农药防治;蚜虫、白粉虱在出现虫体的早期喷洒吡虫啉防治,其它虫害通过虫体出现的早期喷洒苦参碱+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草害通过清除植株高于山银花植株高度的优势物种,保留和培育植株矮小、覆盖宽的地被植物,通过修剪控制低于山银花植株高度的其它植物,便于山银花植株采光、透气;通过人工或辅助少量农艺措施,去除影响山银花生长的杂草,通过控草,以草养花,保证山银花位优势种群。
58.6、采收
59.开花型山银花在有70%的花蕾、30%的开花,挂针3至5厘米时可采收;闭花型山银花在花蕾颜色青黄状,挂针4厘米以上方可采收。尚未开放之前,先外后内、自下而上进行采摘,采摘的花蕾及时进行阴干或低温烘干。后期可以将花、叶和枝藤混收,通过杀青干燥后进行分选。
60.本发明的原理:通过对山银花优良野生环境条件的多因素综合考察,分析影响山银花生长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结合栽培条件下山银花植株生长农艺措施与环境对山银花生长的影响,优化高产优质山银花栽培需要采用的主要农艺措施;通过良好的生物群落的建立,提高山银花肥水利用效率:通过控制徒长杂草的种群数量,降低地被植物的高度,培育对山银花生长有利的固氮植物种群,建立与山银花和谐共处的地被植物群落,提高山
银花种植园植物群落的构建;通过“以草涵水、以草积肥、适当施用轻质有机肥和化肥”的方法,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的种群数量,疏松土壤,改善山银花根系生长条件,建立“以草养地”的优质山银花“节水、节肥”生态种植模式通过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现有防治效果的研究建立精准、生态、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模式:应用紫外诱杀灯诱杀害虫成虫,减少药园害虫基数;通过采用病虫害“物候预测”法,准确预测预报病虫害防治时间;配合农用飞机施药,采用生物农药配合低毒农药,实现山银花病虫害的精准、及时防治,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建立以生态防治为主的山银花病虫害“节药”防治技术;通过光、温等生态因子对山银花绿原酸等标志性成分积累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影响高品质山银花形成的主要条件,建立高品质山银花生产适宜区的选择模型。
61.实施例1
62.对隆回县小沙江地区海拔1300米左右的1500亩山银花生态种植基地为例,在选地、除草、施肥施药方面的具体措施为:
63.1.选择的种植基地依山就势进行地面清表,不开梯防止破话地表植被;
64.2.每年在三四月间、采后和冬季清场期间进行三次人工除草,去除会抑制山银花生长的生态高位杂草,保护地表植被,修剪后的草就地处理,作为基地覆盖物;
65.3.在三四月根据长势适当施加速效肥和对山银花枝蔓和周围的土壤喷施低度石硫合剂1次。
66.4.其他方面根据上述生态种植方法的要求进行。
67.通过三年生态种植,并且与常规的山银花种植方法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详情见下述表格。
68.种植方法生态种植方法常规种植方法平均亩产量(kg/亩)750300~400农药含量低于控制标准超控制标准70%以上绿原酸含量4.2%3.2%3年整体存活率95%以上60%~70%死苗率小于5%30%~40%早衰率小于5%大于30%
69.由上述表格数据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种植方法与常规农户依靠经验种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70.1.在产量上有较大的提高,虽然从表格中平均数上看只有1500斤,但是实际数据中高产区域的产量接近2000斤,因此从产量上看采用生态种植的方法处于优势地位。
71.2.从农药含量上来说,因为本发明提供的生态种植方法并未采用农药对其进行灭虫与增收,而农户为了方便进行杀虫与增收采用的药物少量的被山银花所吸收,因此导致山银花的质量不稳定,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山银花质量上更好。
72.3.虽然二者山银花中的花中绿原酸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但是本发明种植出来的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远高于药典标准,由此也可以看出质量上更优。
73.4.从3年整体存活率、死苗率与早衰率上看,本发明也是大大的提高了存活率,并且这只是3年的数据对比,如果将时间拉长,本发明种植出来的存活率会趋于稳定,但是农户所种植的山银花整体存活率会呈抛物线急剧下滑,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本
发明优于常规经验的操作,因此从长远的经济角度上与投资回报率上,本发明的生态种植方法更优。
74.实施例2
75.在进行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面积大,除草采用传统的割草机割草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过长,并且除草工作人员需要往返进行除草,主要是对相邻两颗山银花树之间的杂草进行割出,由此导致效率不高,因此研发人员对割草机进行的改进,具体如下:
76.如附图1至图3所示,研发人员在常规的割草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一大一小两个割草机进行了拼接,一个作为主割草机1,一个作为侧割草机2,无论是主割草机1还是侧割草机2主要结构都是一个电机配搭电源并且电机输出杆下方固定连接的割草刀片,在主割草机1上设置了固定架,用于推动向前进的,并且在主割草机1与侧割草机2的下方都设置了四个滚动的滚轮,都是常规的割草机结构,唯一不同的是,研发人员在两个割草机的连接方式上进行了改进;
77.在主割草机1前端通过焊接方式焊接了一个连接框架3,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在连接框架3前后两内壁上通过内六角螺栓固定有平行的线性导轨7,并且在线性导轨7上滑动有滑块8,两个滑块8之间通过螺栓滑动板6的两边,由此使滑动板6可以在线性导轨7上滑动;
78.在滑动板6靠近侧割草机2的一侧焊接有连接杆4与辅助杆5,连接杆4与辅助杆5均贯穿并滑动于连接框架3一侧,连接杆4与侧割草机2的外壳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79.滑动板6另一侧固定有2个复位弹簧13的一端,2个复位弹簧13关于滑动板6中间对称,如果复位弹簧13弹力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增添复位弹簧13,在滑动板6中间固定设置有磁吸杆12,至于复位弹簧13另一端与间距控制板9固定连接,在连接框架3的前后两端的上表面有多个间距控制槽组17,由此间距控制板9的两端卡在对应的间距控制槽组17内,至于磁吸杆12是贯穿贯穿并滑动于间距控制板9中间的,磁吸杆12另一端是焊接有磁吸块11的;
80.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在远离侧割草机2的内壁上是固定设置有电磁铁10,电磁铁10的磁吸面是与磁吸块11相对设置,电磁铁10与固定在连接框架3上的信号处理系统器15电连接,同时侧割草机2的的移动轮中心与编码器14的采集轴相连接,用于采集侧割草机2的移动轮转动圈数,至于编码器14是通过连接架16将外壳与侧割草机2外壳固定连接,编码器14与信号处理系统器15电连接,信号处理系统器15与主割草机1的电源电连接。
81.本发明提供的割草机使用过程;
82.1.割草工作人员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器15上的按钮对数据进行清零,然后打开主割草机1与侧割草机2的开关,两个割草机的割草片转动进行割草;
83.2.通过推动主割草机1带动着侧割草机2向前移动,主割草机1对山银花外侧的杂草进行割除,侧割草机2对相邻两根山银花树之间的杂草进行割除,实现一次过割草。
84.3.当侧割草机2马上到达下一颗山银花树的主干部分时候,因此编码器14记录的侧割草机2的移动轮转的圈数,至于圈数会在信号处理系统器15内转化成侧割草机2的移动距离,具体原理为研发人员提前将移动轮的周长输入至信号处理系统器15内,当编码器14将转动圈数传递至信号处理系统器15时候,移动轮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侧割草机2的移动距离,当数值达到信号处理系统器15内设置临界值时候,对编码器14信号清零,重新计算,信号处理系统器15对电磁铁10进行通电,使得电磁铁10的磁吸面产生磁吸力对磁吸块11进
行吸引,由此带动着滑动板6在线性导轨7上滑动,由此带动着侧割草机2靠近主割草机1,实现避让山银花的主干;
85.4.同理,当编码器14传递信号给信号处理系统器15,当数值达到临界值,此处的临界值需要小于上述临界值,信号处理系统器15对电磁铁10断电,由于吸合过程中复位弹簧13处于压缩状态,电磁铁10断电后,复位弹簧13复位,从而滑动杆复位,侧割草机2符复位,继续对下一个相邻山银花树之间的杂草进行割除,直到下一个树干,往复运行,由此增大了除草的效率,并且减少了除草工作者的除草难度。
86.5.在整个过程中辅助杆5主要是使滑动板6稳定滑动,不会因为一侧拉扯导致卡住,间距控制槽组17主要是对滑动板6初始位置进行调节,间接为调节侧割草机2与主割草机1之间的间距,同时在初始开始时候,如果对于其他不同间距的两颗山银花树与不同成熟度的山银花树,操作者应当改变信号处理系统器15的数值,还有第一临界值的设置应当小于两颗山银花树之间的间距,第二临界值的设置应当大于山银花树主干的直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tep1、选地整地;种植土地要求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向阳坡地,根据山银花品种的不同分别栽种于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与800米以下的中低海拔地区;坡度小于15
°
的山地可以不开梯,清表后翻耕45cm以上的厚度,把树根、草根、直径大于2cm的石块清除;沿水平线按每20m开一1.0m-1.5m宽的工作道,沿工作道里边开横向排水沟,沿山向在谷底开纵向排水沟,横向与纵向排水沟相连。坡度大于15
°
的山地根据山势开梯,梯宽不少于2m,将20cm的原表层土覆盖在梯面,每梯开一排水沟,与谷底纵向排水沟相连;step2、幼苗移栽;按行距2米、株距1.5-2米挖种植穴,穴宽度、深度40厘米以上,每穴施入有机肥1.5-2.5kg,或菜枯等精制有机肥0.5kg,与土壤拌匀后,覆土10cm,栽苗,浇透水后,覆生土呈“龟背形”,做盘,储水保墒,表面可以覆盖黑地膜保水抑草或覆盖不带成熟种子的杂草;栽种适宜时期为3-5月与7-9月;step3、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中耕松土、施肥及灌溉水,其中除草过程采用人工除草,清除植株大而强势的“莽草”,留下株型矮小,覆盖面宽的地表植物,培育成厚厚的地表植物覆盖层,禁止使用各类除草剂;step4、整形修剪;包括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与定期整形;step5、病虫草害防治:病害采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安全农药防治;蚜虫、白粉虱在出现虫体的早期喷洒吡虫啉防治,其它虫害通过虫体出现的早期喷洒苦参碱+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草害通过清除植株高于山银花植株高度的优势物种,保留和培育植株矮小、覆盖宽的地被植物,通过修剪控制低于山银花植株高度的其它植物,便于山银花植株采光、透气;step6、采收;根据不同类别的山银花进行采收,开花型山银花在有70%的花蕾、30%的开花,挂针3至5厘米时可采收;闭花型山银花在花蕾颜色青黄状,挂针4厘米以上方可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3中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3次,春季与秋冬季各一次,多雨年夏季进行一次,秋冬季除草结合清园进行,除草过程注意根际深浅,避免伤根影响生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3中中耕松土的时间为山银花栽种完成后3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3中施肥具体步骤为:step31、在栽植后施足够的基肥;step32、在栽植山银花1年植株成活后,在5-6月追肥一次,以追施稀薄速效肥为主,可以连续追施2-3次;step33、在栽植山银花2年植株成活开始,每年追肥2-3次,冬季根据土壤与山银花生产情况选择性追肥一次,配合清园后收集到大量的地表植物残体进行堆沤成为有机肥,配施无机磷肥、钾肥和氮肥或发酵好的饼肥,以满足植株来年生长对养分的需求;step34、山银花盛产期,在山银花现蕾前,对山银花施入速效硫酸钾复混肥或发酵好的速效沼肥等营养全面、易吸收的肥料,杜绝施用高氯基肥;在step31~step33中以有机肥为主,其中以氮肥、磷肥为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休眠期修剪的时间为12月至第二年3月上旬,主要剪去枯枝和影响树形的交叉枝、徒长枝,可结合清园一起进行;所述生长期修剪的时间为5月至8月上旬,重点剪去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徒长枝、近地枝、匍匐枝,同时摘心、打顶、抹芽;所述休眠期修剪与生长期修剪的修剪要求为疏枝短截、疏除无效、病虫、徒长枝、残枝,短截开花枝,健壮枝留节间4-5个,中庸枝留节间2-3个,枝间距离保持8cm-10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的要求为主要伞形树形为主,树高1.2m-1.3m,干高20cm-25cm,冠幅1.5m-2m,自主干高度20cm~25cm处往上均匀着生主枝5-6个,分层或不分层,每个主枝上着生侧枝3-4个,侧枝上着生结花母枝3-5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虫草害防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51、病虫害防治;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开展植株修剪,通过适宜修剪改善山银花植株透光和通风性,清除病虫枝或摘除病虫叶,冬、春季彻底清除园区周围灌木和杂草,消灭害虫越冬场所;及时处理清除基地园区废弃物,保持园区清洁;选择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栖息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春季金银花芽萌动前,对山银花枝蔓和周围的土壤喷施低度石硫合剂1次,防治病虫害;step52、草害防治;通过人工采用专用除草工具或辅助少量农艺措施,去除影响山银花生长的杂草,通过控草,以草养花,保证山银花位优势种群。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专用除草工具包括主割草机(1)与位于主割草机(1)侧边的侧割草机(2),所述主割草机(1)与侧割草机(2)通过连接组件相连,所述连接组件用于对侧割草机(2)进行左右移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框架(3)、连接杆(4)、辅助杆(5)、滑动板(6)、线性导轨(7)、滑块(8)、间距控制板(9)、电磁铁(10)、磁吸块(11)、磁吸杆(12)、复位弹簧(13)、编码器(14)与信号处理系统器(15),所述连接框架(3)一端与主割草机(1)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3)前后两内壁上固定设置有线性导轨(7),所述线性导轨(7)上滑动有滑块(8),两个所述滑块(8)上固定设置有滑动板(6),所述滑动板(6)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杆(4)与辅助杆(5),所述连接杆(4)与辅助杆(5)均贯穿并滑动于连接框架(3)一侧,所述连接杆(4)与侧割草机(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6)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13)与磁吸杆(12),所述复位弹簧(13)另一端与间距控制板(9)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架(3)的前后两端上设置有多个间距控制槽组(17),所述间距控制板(9)的两端卡接在间距控制槽组(17)内,所述磁吸杆(12)贯穿并滑动于间距控制板(9),所述磁吸杆(12)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磁吸块(11),所述连接框架(3)内壁另一侧设置有电磁铁(10),所述电磁铁(10)与磁吸块(11)相对设置,所述电磁铁(10)与信号处理系统器(15)电连接,所述编码器(14)的采集轴与侧割草机(2)的移动轮中心相连接,所述编码器(14)的外壳通过连接架(16)固定设置于侧割草机(2)外壳上,所述编码器(14)与信号处理系统器(15)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器(15)与主割草机(1)的电源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6中采花后针对成熟植株每颗施一斤菜枯肥,小植株每颗施半斤菜枯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山银花生态种植方法,是基于“生态技术”与“生物群落”原理开发的,培育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小微动物创造土壤固氮、解磷、固钾功能;采取抑制上层“优势物种”的生长、扶持下层“地被植物”生长的“控草方案”,“以草养地”,使耕作层成为吸水“海绵层”、营养储藏与“缓释库”,促进土壤“增碳培肥”,地上“优势生态位”+地下“有益微生物+微动物”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物”平衡生态种植环境,减少了山银花病、虫、草的危害和农药、化肥用量,从选地整地、幼苗移栽、日常管理,整形修剪、病虫草害生态防治和采收关键技术环节解决山银花生态种植技术“瓶颈”和化肥、除草剂使用过多、土壤板结、易死苗、易早衰的问题。易早衰的问题。易早衰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 汪启明 彭国平 刘柯君 李岳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5.25
技术公布日:2023/8/1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