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内衣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未命名 08-06 阅读:95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内衣包装袋。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中,纺织产品的包装袋通常包括前袋片、后袋片和翻折片,前袋片与后袋片的下端一体连接,前袋片从后袋片的下端往前上方翻折而成,翻折片与后袋片的上端一体连接,翻折片从后袋片的上端往前下方翻折而成,翻折片的下端通过双面胶粘接于前袋片的上端前侧,前袋片、后袋片和翻折片分别采用pe聚乙烯材料。这种包装袋存在的技术问题是: 其一、单层pe聚乙烯材料的制成的前袋片、后袋片和翻折片,其强度较差,特别是韧性及抗拉伸强度差,容易撕烈;其二、其表面吸墨着墨性能较差,印刷效果较差;其三、无悬挂机构,不便于悬挂于货架之上展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强度内衣包装袋,该包装袋的袋体强度高,韧性及抗拉伸强度好,不容易撕裂破损,表面吸墨着墨性能好,印刷效果好,后袋片及前折片的上端设有挂钩结构,便于悬挂于货架之上展示。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包括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下袋片和挂钩;所述后袋片的上端与前折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挂钩包括方形本体,方形本体的上端开设有钩体槽,所述方形本体连接于后袋片上端与前折片上端之间,后袋片和前折片分别开设有与钩体槽相对应的袋片槽;所述下袋片的前端与前袋片的下端热封连接,所述下袋片的后端与后袋片的下端热封连接,所述下袋片的中部往上折进袋体之内;所述后袋片的上部和下部为非视窗区,所述后袋片的中部为视窗区;所述后袋片的非视窗区以及前折片、前袋片、下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第二pe聚乙烯膜层、pa尼龙膜层、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铜版纸层、油墨印刷层;所述后袋片的视窗区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第二pe聚乙烯膜层、pa尼龙膜层、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
5.优选地,所述前袋片的上端后侧设有前夹链,所述后袋片的上部前侧设有与前夹链相夹紧配合的后夹链,所述前夹链和后夹链的位置低于前折片的下边缘位置。
6.优选地,所述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和下袋片分别为长方形袋片,所述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和下袋片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热封连接。
7.优选地,所述第一pe聚乙烯膜层的厚度为18~22μm,所述第二pe聚乙烯膜层的厚度为14~18μm,所述pa尼龙膜层的厚度为12~16μm,所述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的厚度为18~22μm,所述铜版纸层的厚度为60~90μm,所述油墨印刷层的厚度为2~4μm。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由于后袋片的上端与前折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挂钩的方形本体连接于后袋片上端与前折片上端之间,挂钩设有钩体槽,后袋片和前折片分别开设有与钩体槽相对应的袋片槽,因此,内衣包装袋能通过挂钩的钩体槽悬挂于货架之
上展示;其二、本实用新型将后袋片的上部和下部为非视窗区,后袋片的中部为视窗区,这样,能在非视窗区印刷精美的色彩图案,而视窗区则能向外展示包装袋内的内衣;其三、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下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第二pe聚乙烯膜层、pa尼龙膜层、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其中,pe聚乙烯膜层的热封性能好,两层pe聚乙烯膜层按不同方向叠合之后,能显著提升pe聚乙烯膜层的拉伸能力,而pa尼龙膜层的强度和韧性高,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具有高抗拉伸力、质轻、无毒无味、环保的优点,从而使得内衣包装袋的整体强度高;其四、本实用新型的后袋片的非视窗区以及前折片、前袋片、下袋片的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之上还设有铜版纸层、油墨印刷层,其中,铜版纸层的表面非常光洁平整、平滑度高、光泽度好、表面吸墨着墨性能好,从而使得油墨印刷层的印刷效果非常好。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挂钩分散开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和下袋片的展开之后的分散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和下袋片的翻折过程示意图。
13.图5为后袋片的非视窗区以及前折片、前袋片、下袋片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14.图6为后袋片的视窗区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6.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包括前袋片100、后袋片200、前折片300、下袋片400和挂钩500;所述后袋片200的上端与前折片300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挂钩500包括方形本体501,方形本体501的上端开设有钩体槽502,所述方形本体501连接于后袋片200上端与前折片300上端之间,后袋片200和前折片300分别开设有与钩体槽502相对应的袋片槽301;所述下袋片400的前端与前袋片100的下端热封连接,所述下袋片400的后端与后袋片200的下端热封连接,所述下袋片400的中部往上折进袋体之内,下袋片400的折线参见图3中虚线c;所述后袋片200的上部和下部为非视窗区201,所述后袋片200的中部为视窗区202,即,图3中虚线a以上的区域和虚线b以下的区域为非视窗区201,虚线a与b之间的区域为视窗区202;所述后袋片200的非视窗区201以及前折片300、前袋片100、下袋片400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1、第二pe聚乙烯膜层2、pa尼龙膜层3、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4、铜版纸层5、油墨印刷层6;所述后袋片200的视窗区202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1、第二pe聚乙烯膜层2、pa尼龙膜层3、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4,即,后袋片200的视窗区202相比非视窗区201来说不具有铜版纸层和油墨印刷层。本实用新型能通过挂钩5的钩体槽502悬挂于货架之上展示,本实用新型能在非视窗区201印刷精美的色彩图案,而视窗区202则能向外展示包装袋内的内衣,本实用新型的pe聚乙烯膜层的热封性能好,两层pe聚乙烯膜层按不同方向叠合之后,能显著提升pe聚乙烯膜层的拉伸能力,而pa尼龙膜层的强度和韧性高,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具有高抗拉伸力、质轻、无毒无味、环保的优点,从而使得内衣包装袋的整体强度高,本实用新
型的铜版纸层的表面非常光洁平整、平滑度高、光泽度好、表面吸墨着墨性能好,从而使得油墨印刷层的印刷效果非常好。
17.如图1-图4所示,所述前袋片100的上端后侧设有前夹链101,所述后袋片200的上部前侧设有与前夹链101相夹紧配合的后夹链203,所述前夹链101和后夹链203的位置低于前折片300的下边缘位置。这样能使前袋片100及后袋片200之间相互夹紧或分开、连接稳固、视觉效果好。本实用新型所述前袋片100、后袋片200、前折片300和下袋片400分别为长方形袋片,所述前袋片100、后袋片200、前折片300和下袋片40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热封连接,设有热封边102。
18.如图5和图6所示,结合参考图1-图4,所述第一pe聚乙烯膜层1的厚度为18~22μm,优选为20μm;所述第二pe聚乙烯膜层2的厚度为14~18μm,优选为16μm;所述pa尼龙膜层3的厚度为12~16μm,优选为14μm;所述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4的厚度为18~22μm,优选为20μm;所述铜版纸层5的厚度为60~90μm,优选为75μm;所述油墨印刷层6的厚度为2~4μm,优选为3μm。这一厚度的包装袋层次结构,能使包装袋的袋体具有最佳的手感、强度和韧性,并且能控制好包装袋具有较低的材料成本。
19.本实用新型带挂钩和夹链的内衣包装袋的加工方法如下:首先,将第一pe聚乙烯膜层、第二pe聚乙烯膜层、pa尼龙膜层所需的材料都分别调配好,并在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在挤出机模头处,在熔融状态下,将三层膜层全部结合在一起,形成包装袋的第一袋体基础连续膜;将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所需的材料在挤出机中挤出成型,形成第二袋体基础连续膜;然后,将第一袋体基础连续膜和第二袋体基础连续膜结合在起,形成袋体基础连续膜;接着,将印刷有油墨印刷层的铜版纸层贴设于袋体基础连续膜之上的设定的区域; 再接着,按设定尺寸在袋体连续膜上进行裁切、冲槽、翻折、上前夹链、上后夹链、上挂钩、热压成型,形成单个的高强度内衣包装袋。
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包括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包括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下袋片和挂钩;所述后袋片的上端与前折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所述挂钩包括方形本体,方形本体的上端开设有钩体槽,所述方形本体连接于后袋片上端与前折片上端之间,后袋片和前折片分别开设有与钩体槽相对应的袋片槽;所述下袋片的前端与前袋片的下端热封连接,所述下袋片的后端与后袋片的下端热封连接,所述下袋片的中部往上折进袋体之内;所述后袋片的上部和下部为非视窗区,所述后袋片的中部为视窗区;所述后袋片的非视窗区以及前折片、前袋片、下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第二pe聚乙烯膜层、pa尼龙膜层、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铜版纸层、油墨印刷层;所述后袋片的视窗区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第二pe聚乙烯膜层、pa尼龙膜层、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袋片的上端后侧设有前夹链,所述后袋片的上部前侧设有与前夹链相夹紧配合的后夹链,所述前夹链和后夹链的位置低于前折片的下边缘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和下袋片分别为长方形袋片,所述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和下袋片的左端和右端分别热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聚乙烯膜层的厚度为18~22μm,所述第二pe聚乙烯膜层的厚度为14~18μm,所述pa尼龙膜层的厚度为12~16μm,所述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的厚度为18~22μm,所述铜版纸层的厚度为60~90μm,所述油墨印刷层的厚度为2~4μ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聚乙烯膜层的厚度为20μm,所述第二pe聚乙烯膜层的厚度为16μm,所述pa尼龙膜层的厚度为14μm,所述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的厚度20μm,所述铜版纸层的厚度为75μm,所述油墨印刷层的厚度为3μ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内衣包装袋,包括袋体,袋体包括前袋片、后袋片、前折片、下袋片和挂钩;后袋片的上端与前折片的上端一体连接,挂钩连接于后袋片上端与前折片上端之间;下袋片与前袋片和后袋片热封连接,下袋片的中部往上折进袋体之内;后袋片的上部和下部为非视窗区,后袋片的中部为视窗区;后袋片的非视窗区以及前折片、前袋片、下袋片分别从内至外依次包括第一PE聚乙烯膜层、第二PE聚乙烯膜层、PA尼龙膜层、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层、铜版纸层、油墨印刷层;后袋片的视窗区相比非视窗区不具有铜版纸层和油墨印刷层。本实用新型袋体强度高,韧性及抗拉伸强度好,不容易撕裂破损,表面吸墨着墨性能好,印刷效果好,便于悬挂。挂。挂。


技术研发人员:赵桂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顺兴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3/8/5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飞机超市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