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级”航模玩家:只为儿时的飞天梦想

资讯 12-20 阅读:373 评论:0

  纸飞机、玩具小飞机承载了很多人儿时的欢乐,有的男孩由此萌发了“飞天梦”。随着年岁渐长,这样的梦想常常让位于繁杂琐碎的现实生活。可是,在福安,有着这样一群航模“发烧友”,抛却年龄隔阂,志趣相投,老少同乐。

  是什么让他们不改初心?近日,记者走近这些航模“发烧友”,感受他们放飞梦想、充实自我、挑战自我的追求。


  从纸飞机到航模续“飞”儿时梦

  10月18日清晨6时,10岁的缪奕喆就跟着父亲“华哥”,如约赶到福安市阳泉溪畔。父子俩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常常起个大早,为的是能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发烧友“飙一飙”航模。

  从纸飞机到航模承载着儿时梦想

  秋日的阳泉溪畔,阳光明媚,天空澄净。不过,比自然风光更吸引缪奕喆的,是父亲和几位叔叔、伯伯手中形形色色的遥控飞机模型。他们有的手捧航模交流心得,有的正埋头组装、调试,还有的已放飞“练手”了。

  这是一个因相同爱好而自发形成的航模小团队。他们中有机关干部、中学老师、塔吊师傅、电力公司员工、证券从业者、电子企业员工,从60后到90后,各年龄段都有。除了组建QQ群外,他们还常相约一起交流切磋。

  46岁的老吴是一名“元老级”航模玩家,也是团队中默认的“领飞人”。他从2001年开始接触航模。“有一天翻看生活杂志时,看到关于简易遥控电动模型飞机的广告图片。”老吴说,这令他猛然间想起小时候玩纸飞机、手掷和弹射模型飞机的愉快经历。

  重续儿时“飞天梦”的老吴,从此一发不可收,13年来对航模的兴趣有增无减,如今型号和大小各异的飞机模型已把家里房间变为“飞机库”。

  团队中也不乏年轻的极致玩家。80后军事迷小郭就是其中之一。小郭的首架遥控飞机模型,是在大学毕业工作后,花了半个多月工资买的一架成品“三通道滑翔机”。如今爱琢磨、动手能力强的小郭,除了玩遥控航模外,还是个玩静态仿真飞机模型组装的好手。


  抛却年龄隔阂,志趣相投,老少同乐。

  在小郭家中,专门设置了一个玻璃展示柜内,摆满多架仿真战斗机静态模型,其中一架“中国海军航空兵——苏30MKK2”是他的得意之作。“这架1∶32的‘苏30MKK2’静态仿真模型,是我用买来的国产‘板件’,花了半年时间,经组装、打磨、喷漆、贴纸等工序才制作而成的。”小郭显然十分自豪。

  “玩”航模是享受也是挑战航模,在外行人眼里似乎只是一种“玩具”,也有人觉得玩航模就是个烧钱的爱好。

  事实上,航模是竞技性运动项目,在每年一次的世界锦标赛上设有30个竞赛项目,其中有特技飞行、留空时间、飞行速度、飞行距离等。我国航模运动起步于上世纪40年代,1947年举行首届全国比赛,1978年10月加入了国际航空联合会(FAI),1979年开始步入世界赛场。

  老吴介绍说,玩航模几百元钱就可以入门。这对于收入稳定的工薪阶层并不是问题。但除了好奇心和玩乐心,还要有耐心学习、探究与航模相关的多学科知识,比如空气动力学、材料学、无线电、通信等。

  3个多月以来,跟着父亲加入这个航模圈后,缪奕喆开始主动借阅科学军事、飞机航模等方面的书籍,并对电子、动力等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也动手做起简单的飞机模型。

  身为中学教师的“星爷”,连续多年担任宁德市级航模比赛空模项目裁判长。1994年他就带队参加航模比赛,2013年9月,在福安三中划拨3万元的支持下,成立了科技活动室,在青少年学生中组建了一个“模型运动社团”。

  据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航模在遥感测绘、高空摄影作业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角。现在甚至可以实现与卫星的链接,让卫星为其导航。

  老吴的航模中有一架多轴飞行器,是他近几年的“心血之作”。他的这个“宝贝”看上去其貌不扬,但已经过上百次飞行和调试。如今能满足基本的航拍要求,并还在不断升级当中。

  23岁的模友“菜鸟”,是团队中公认的通信、电子方面的行家。10年前,他从入门直升机玩起,发挥自己扎实的力学知识功底特长,自行设计制作遥控器、通信接收装置等设备。

  “航模运动要玩出水平,多动手尤为重要。”“菜鸟”表示,只有消除浮躁与功利,不怕失败,坚持调试飞行,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航家之家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航家号发表,未经原创作者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在获得书面授权使用航空之家内容时,须注明作者及来源 “航空之家”。如非法使用航空之家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的,航空之家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航空之家官方QQ:2926969996)

航空之家 https://www.aerohome.com.cn/

航空商城 https://mall.aerohome.com.cn/

航空资讯 https://news.aerohome.com.cn/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